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正文

泸沽湖畔的爱心小学

2017-11-08      本刊记者 秦斌 摄影报道

  • QINB9242.jpg

    下午阅读课,学生们趴在图书室窗口读书。

  • QINB9458.jpg

    东巴文课堂上,一名小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

  • QINB9066.jpg

    中午时分,排队打饭的学生们。做午饭用的蔬菜都来自学校的绿色农场。

  • QINB8366.jpg

    现任校长多仁木良在图书室整理大家捐赠来的图书。

  • QINB8451.jpg

    随着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帮助学生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来自电视台的志愿者在学校组织孩子们排练大合唱。

  • QINB8284.jpg

    学生们帮助老师分装从学校农场采摘回来的核桃。核桃所卖的收入将被用做教学经费。

  • QINB8501.jpg

    达祖小学绿色农场所产出的农产品被包装成袋,在网上售卖,所得收入将被用做教学经费。

  • QINB8746.jpg

    达祖小学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泸沽湖镇木垮村。

  • QINB9356.jpg

    课堂上,一名学生在抄写东巴文。

  • QINB9996.jpg

    学校教师杨兵玛直之带着村民念东巴文。他每天要给各年级学生上一堂东巴文课,每周五晚上在成人夜校班授课。

< >

  办学12年,达祖小学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教学成绩在本地区名列前茅;对泸沽湖周边以及大凉山地区多个县乡的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助学,累计资助2000多人。这所因帮助而兴的小学,将继续把爱心传播下去。


  办达祖小学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木垮村,背靠狮子山,面向美丽的泸沽湖。作为全村唯一的小学,达祖小学现有71名学生、10位专职的当地教师,还有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教教师。

  三任校长接力办学

  达祖小学曾因校舍破旧、师资不足等问题被撤点并校,2005年,在来自台湾的爱心人士李南阳和游静芬等人的多方筹资下得以复建。

  2005年初,在李南阳的带领下,达祖全村上下开始共同参与学校的复建工作。各家各户出力、出石材、出木料重建校舍,大年三十不少村民还在学校的工地上忙碌。

  校舍建好后,李南阳担任新达祖小学第一任校长。他不仅拿出了全部积蓄用在学校和学生身上,招募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到学校任教,还在学校建起了浴室和医务室,供村民们使用。20073月,李南阳因肺癌去世,村民们把他安葬在达祖小学的旁边,以纪念他。

  学校的第二任校长林子闳,是游静芬的儿子。他在达祖小学做过志愿者,曾对李南阳承诺:“如果学校有需要的话,我会回来。”为了实现老人的遗愿,也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林子闳辞掉台湾薪酬优厚的工作,接任达祖小学的校长职务。

  经费不足一直是达祖小学最大的困难。为增加收入,达祖小学开始“自给自足”。学校租用村民的土地,建立了一个小农场,自己种土豆、养鸡养猪。每到劳作时,学生家长也都会赶来帮忙。

  林子闳担任校长不久,便成立了达祖公益助学基金。他通过微博、QQ群等社交平台,将山里孩子需要帮助的信息发布到网上,让社会更多地了解达祖小学,从而寻求帮助。每个暑假,林子闳都会到上海及台湾,利用各种渠道为学校“化缘”。 网络的传播和捐助者的口口相传,使越来越多的爱心汇聚到达祖小学。学校逐渐实现了正常运转。

  2012年,达祖小学的学生已从最初的40多人增加到120多人,村里的适龄儿童一个不落地全进了学校,而且学费和生活费全免。

  2011年,当地村民多仁木良开始担任达祖小学第三任校长。“学校刚复建时,想的只是解决孩子有书读的问题,现在再这么想,肯定就不对了。林子闳校长说过,达祖小学不能永远依靠支教,不能永远依赖外界捐助,不能永远满足于有学念而不重视成绩。”

  20152016学年度,达祖小学除六年级和一年级的数学科目外,其他全都是盐源全县统考泸沽湖片区的第一名;今年毕业考试中,泸沽湖片区县中学录取率平均为17.8%, 达祖小学县中学录取率则达到了40%

  日常课程外,学校每周五下午还有不同的素质教育活动课程,如环境保护、手工课程、外出写生、农场活动、自然科学、民族舞蹈等。学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时间阅读,每日一节专门阅读课,图书馆开放给村民、所有学生和毕业生进行借阅。

  从一个爱心小学发展成为一个公益平台

  除自身办学外,以达祖小学为中心,逐渐发展为达祖公益平台。12年来,这个平台进行的公益项目有贫困生结对助学、山区学校物资援助、医疗救助、支教项目等。12年来,达祖公益接受社会捐款900万元,资助学生6000余名,累积支教及义工600人次。

  除了扶贫助学,达祖公益平台进行的公益项目还包括医疗救助。“医疗救助项目的目的是为山区患特大疾病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就医机会,为此我们建立了贫困家庭重大疾病风险基金,用于泸沽湖周边贫困家庭儿童的重大疾病救治。”多仁木良说,在村校并重的原则下,基础教育、扶贫助学、医疗救助、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生态旅游这“六个梦”,是达祖小学的发展方向。

  达祖小学2012年开始建设自然生态农场, 多仁木良带领全校师生和村民一起开垦荒地,进行种植、养殖,为村民和学校的自给自足创造收入。目前学校租用村民土地100亩,农场也渐渐有了收益。农场种植的生态农产品通过微店销售。“购买农场生产的绿色农产品,也是支持我们达祖公益的一种方式。” 多仁木良说。2017年的暑假,农场还迎来数批来自上海、北京的环保团队进行考察体验。

  学校所在的木垮村有150户人家、900多人,95%以上为纳西族。为保护和传承纳西族文化,学校开设纳西族东巴文课程并将其列为主课,让孩子和村民们学习民族文字、民族文化、民族歌舞。学校还开办东巴文周末成人夜校班,建立纳西族东巴文化图书馆。业余时间,老师们还走访在世老东巴,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的形式,对纳西族东巴文化进行全面记录、保存、研究。2015年达祖小学组织村民建立民俗文创中心,以保护和发扬纳西民族即将失传的手工技艺。

  在村里和学校里,到处都可见到东巴文字。“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将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村民能够重拾民族文化自豪感,本土民族文化也是能够与时俱进的。” 多仁木良说。

  全靠自给自足和爱心人士帮助的民办学校达祖小学,从最初的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到现在的村校并重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行胜于言”的校训,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上一页

下一页

泸沽湖畔的爱心小学

2017-11-08      本刊记者 秦斌 摄影报道

  办学12年,达祖小学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教学成绩在本地区名列前茅;对泸沽湖周边以及大凉山地区多个县乡的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助学,累计资助2000多人。这所因帮助而兴的小学,将继续把爱心传播下去。


  办达祖小学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木垮村,背靠狮子山,面向美丽的泸沽湖。作为全村唯一的小学,达祖小学现有71名学生、10位专职的当地教师,还有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教教师。

  三任校长接力办学

  达祖小学曾因校舍破旧、师资不足等问题被撤点并校,2005年,在来自台湾的爱心人士李南阳和游静芬等人的多方筹资下得以复建。

  2005年初,在李南阳的带领下,达祖全村上下开始共同参与学校的复建工作。各家各户出力、出石材、出木料重建校舍,大年三十不少村民还在学校的工地上忙碌。

  校舍建好后,李南阳担任新达祖小学第一任校长。他不仅拿出了全部积蓄用在学校和学生身上,招募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到学校任教,还在学校建起了浴室和医务室,供村民们使用。20073月,李南阳因肺癌去世,村民们把他安葬在达祖小学的旁边,以纪念他。

  学校的第二任校长林子闳,是游静芬的儿子。他在达祖小学做过志愿者,曾对李南阳承诺:“如果学校有需要的话,我会回来。”为了实现老人的遗愿,也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林子闳辞掉台湾薪酬优厚的工作,接任达祖小学的校长职务。

  经费不足一直是达祖小学最大的困难。为增加收入,达祖小学开始“自给自足”。学校租用村民的土地,建立了一个小农场,自己种土豆、养鸡养猪。每到劳作时,学生家长也都会赶来帮忙。

  林子闳担任校长不久,便成立了达祖公益助学基金。他通过微博、QQ群等社交平台,将山里孩子需要帮助的信息发布到网上,让社会更多地了解达祖小学,从而寻求帮助。每个暑假,林子闳都会到上海及台湾,利用各种渠道为学校“化缘”。 网络的传播和捐助者的口口相传,使越来越多的爱心汇聚到达祖小学。学校逐渐实现了正常运转。

  2012年,达祖小学的学生已从最初的40多人增加到120多人,村里的适龄儿童一个不落地全进了学校,而且学费和生活费全免。

  2011年,当地村民多仁木良开始担任达祖小学第三任校长。“学校刚复建时,想的只是解决孩子有书读的问题,现在再这么想,肯定就不对了。林子闳校长说过,达祖小学不能永远依靠支教,不能永远依赖外界捐助,不能永远满足于有学念而不重视成绩。”

  20152016学年度,达祖小学除六年级和一年级的数学科目外,其他全都是盐源全县统考泸沽湖片区的第一名;今年毕业考试中,泸沽湖片区县中学录取率平均为17.8%, 达祖小学县中学录取率则达到了40%

  日常课程外,学校每周五下午还有不同的素质教育活动课程,如环境保护、手工课程、外出写生、农场活动、自然科学、民族舞蹈等。学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时间阅读,每日一节专门阅读课,图书馆开放给村民、所有学生和毕业生进行借阅。

  从一个爱心小学发展成为一个公益平台

  除自身办学外,以达祖小学为中心,逐渐发展为达祖公益平台。12年来,这个平台进行的公益项目有贫困生结对助学、山区学校物资援助、医疗救助、支教项目等。12年来,达祖公益接受社会捐款900万元,资助学生6000余名,累积支教及义工600人次。

  除了扶贫助学,达祖公益平台进行的公益项目还包括医疗救助。“医疗救助项目的目的是为山区患特大疾病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就医机会,为此我们建立了贫困家庭重大疾病风险基金,用于泸沽湖周边贫困家庭儿童的重大疾病救治。”多仁木良说,在村校并重的原则下,基础教育、扶贫助学、医疗救助、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生态旅游这“六个梦”,是达祖小学的发展方向。

  达祖小学2012年开始建设自然生态农场, 多仁木良带领全校师生和村民一起开垦荒地,进行种植、养殖,为村民和学校的自给自足创造收入。目前学校租用村民土地100亩,农场也渐渐有了收益。农场种植的生态农产品通过微店销售。“购买农场生产的绿色农产品,也是支持我们达祖公益的一种方式。” 多仁木良说。2017年的暑假,农场还迎来数批来自上海、北京的环保团队进行考察体验。

  学校所在的木垮村有150户人家、900多人,95%以上为纳西族。为保护和传承纳西族文化,学校开设纳西族东巴文课程并将其列为主课,让孩子和村民们学习民族文字、民族文化、民族歌舞。学校还开办东巴文周末成人夜校班,建立纳西族东巴文化图书馆。业余时间,老师们还走访在世老东巴,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的形式,对纳西族东巴文化进行全面记录、保存、研究。2015年达祖小学组织村民建立民俗文创中心,以保护和发扬纳西民族即将失传的手工技艺。

  在村里和学校里,到处都可见到东巴文字。“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将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村民能够重拾民族文化自豪感,本土民族文化也是能够与时俱进的。” 多仁木良说。

  全靠自给自足和爱心人士帮助的民办学校达祖小学,从最初的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到现在的村校并重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行胜于言”的校训,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 QINB9242.jpg

    下午阅读课,学生们趴在图书室窗口读书。

  • QINB9458.jpg

    东巴文课堂上,一名小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

  • QINB9066.jpg

    中午时分,排队打饭的学生们。做午饭用的蔬菜都来自学校的绿色农场。

  • QINB8366.jpg

    现任校长多仁木良在图书室整理大家捐赠来的图书。

  • QINB8451.jpg

    随着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帮助学生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来自电视台的志愿者在学校组织孩子们排练大合唱。

  • QINB8284.jpg

    学生们帮助老师分装从学校农场采摘回来的核桃。核桃所卖的收入将被用做教学经费。

  • QINB8501.jpg

    达祖小学绿色农场所产出的农产品被包装成袋,在网上售卖,所得收入将被用做教学经费。

  • QINB8746.jpg

    达祖小学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泸沽湖镇木垮村。

  • QINB9356.jpg

    课堂上,一名学生在抄写东巴文。

  • QINB9996.jpg

    学校教师杨兵玛直之带着村民念东巴文。他每天要给各年级学生上一堂东巴文课,每周五晚上在成人夜校班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