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正文

爱子,教之以义方

2018-06-12      特约撰文 李英源

  • 0_DF1085_1.jpg

    小朋友用橡皮泥制作的“全家福”。 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0DF_4710.jpg

    养儿育女是大自然赐予父母的一大天赋。积极的教养方式能促进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如何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教养,却日益成为父母们普遍困惑的问题。 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0_DF0603.jpg

  • IMG_8737.jpg

  • IMG_9107.jpg

< >

  就个体而言,儿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就社会而言,儿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尊重、关爱儿童早已成为社会普遍遵循的价值观。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家庭都致力于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当前,中国儿童总数约为2.71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9.7%,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伟大征程中,儿童是必须优先发展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发展与教育问题进行过多次论述,尤其强调儿童家庭教育。

  201612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在当下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儿童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其中家庭教育问题尤其突出。任何一个家长都希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人生发展条件,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健康、幸福的人,都希望孩子成功、独立。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和竞争程度日益加剧,各类声称可以帮助家长们培育最聪明、最健康、最出色的孩子的专家、书籍、节目、产品、方案、应用蜂拥而至,携带着海量似是而非的信息,使得许多家长越来越不知所措,同时也越来越觉得非得让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不可。相比以往,家长的焦虑感与愧疚感明显更强了。

  2016年,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显示:“不了解孩子想法”的家长占30.3%,“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的家长占47.4%。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宋文珍认为,目前家庭教育存在三类问题:第一类是家长不履行监护责任,有一种孩子叫“别人的孩子”;第二类是家长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有一种父母叫“虎爸狼妈”;第三类是儿童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有一种家庭叫“有庭院,没有家”。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家庭监护的支持、指导、服务和监督,提高家长素质能力,改善家长教育行为,帮助家庭积极正确履行教育和监护的责任。即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

  现如今,众多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已然取得共识:父母教养方式能够直接而又显著地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的培育和人际关系的建构;积极的教养方式能促进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教养,却日益成为全世界人民的一个普遍困惑。例如,英国《卫报》就曾发问:“西方人终于摆脱了孩子早夭的威胁,为什么恰恰在这个时候,养育孩子的焦虑如此泛滥?”著名作家珍妮弗·辛尼在《孩子的到来如何改变你的生活》一书中哀叹:“就子女养育而言,孩子从出生起直到高中毕业,爸爸妈妈们就一直体会着没完没了的担忧和困惑。”

  那么,在这个焦躁的时代里,家长们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与孩子一起享受生活与成长的快乐,减少或避免担忧、困惑、甚至是不幸呢?

  首先,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阻碍父母对孩子进行积极教养的两大主要因素:过度焦虑和浅学误事。过度焦虑,是指父母过于担心自己的日常教养方式在孩子身上所产生的短期效果和长期后果。正如一位母亲所说,如果儿子到3岁时还没学会阅读,就进不了那所竞争激烈的幼儿园,而这又意味着,他就上不了那些富有吸引力的学校,如此类推,他的未来将会一片黯淡。而当时,这个孩子还不到1岁!另一对家长则坚持认为自己刚学会走路的女儿不应该在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期内,将宝贵的时光浪费在玩耍和游戏上,他们错误地认为必须抓紧孩子成长发育中的每一个关键期,帮助女儿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否则孩子将会一生平庸。这就是阻碍父母对孩子进行积极教养的第二大主要因素:浅学误事!过度焦虑,容易使很多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教育成绩,而忽略了儿童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育,阻碍儿童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浅学误事,则容易使很多父母思想死板僵化,不能够将所知道的科学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在生活中的实践智慧。这两大弊病,是大多数父母“以爱之名毁掉孩子”的主要因素。

  其次,养儿育女乃是大自然赐予父母的一大天赋,我们必须重新激发并坚定父母对自身育儿效能的信心。如果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些焦虑不安的父母,同样也是尽职尽责的父母。现如今,一些庞大的资本正在利用这些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希望以及焦虑,以博人眼球甚至是耸人听闻的方式,将许多根本毫无价值的东西贩卖给父母。过量的信息、没完没了的营销,遮蔽了父母的积极育儿天赋,消减了父母将子女培养成为聪明、自信、充满好奇的儿童的自信心。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呢?答案是:关注孩子的真实需求,享受当下。这就要求父母真正关心孩子当下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要求父母对孩子做出最真挚、最自然的反应。美国儿童养育专家斯蒂芬·卡马拉塔称之为“直觉式养育”。这种养育风格,乃是促使父母重拾育儿信心的一大法宝。它要求家长一心一意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而非居高临下的权威;它要求父母尽量将各种杂念、担忧、负疚与焦虑抛到九霄云外,与婴儿、幼儿以及每个成长期的孩子一起活在当下。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某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积极养育方式并不存在。明智的父母应当依据孩子的个性、气质、兴趣与学习风格,结合孩子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因材施教,充分享受与孩子互动共进的乐趣。

(本报道撰文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

上一页

下一页

爱子,教之以义方

2018-06-12      特约撰文 李英源

  就个体而言,儿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就社会而言,儿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尊重、关爱儿童早已成为社会普遍遵循的价值观。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家庭都致力于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当前,中国儿童总数约为2.71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9.7%,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伟大征程中,儿童是必须优先发展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发展与教育问题进行过多次论述,尤其强调儿童家庭教育。

  201612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在当下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儿童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其中家庭教育问题尤其突出。任何一个家长都希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人生发展条件,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健康、幸福的人,都希望孩子成功、独立。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和竞争程度日益加剧,各类声称可以帮助家长们培育最聪明、最健康、最出色的孩子的专家、书籍、节目、产品、方案、应用蜂拥而至,携带着海量似是而非的信息,使得许多家长越来越不知所措,同时也越来越觉得非得让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不可。相比以往,家长的焦虑感与愧疚感明显更强了。

  2016年,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显示:“不了解孩子想法”的家长占30.3%,“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的家长占47.4%。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宋文珍认为,目前家庭教育存在三类问题:第一类是家长不履行监护责任,有一种孩子叫“别人的孩子”;第二类是家长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有一种父母叫“虎爸狼妈”;第三类是儿童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有一种家庭叫“有庭院,没有家”。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家庭监护的支持、指导、服务和监督,提高家长素质能力,改善家长教育行为,帮助家庭积极正确履行教育和监护的责任。即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

  现如今,众多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已然取得共识:父母教养方式能够直接而又显著地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的培育和人际关系的建构;积极的教养方式能促进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教养,却日益成为全世界人民的一个普遍困惑。例如,英国《卫报》就曾发问:“西方人终于摆脱了孩子早夭的威胁,为什么恰恰在这个时候,养育孩子的焦虑如此泛滥?”著名作家珍妮弗·辛尼在《孩子的到来如何改变你的生活》一书中哀叹:“就子女养育而言,孩子从出生起直到高中毕业,爸爸妈妈们就一直体会着没完没了的担忧和困惑。”

  那么,在这个焦躁的时代里,家长们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与孩子一起享受生活与成长的快乐,减少或避免担忧、困惑、甚至是不幸呢?

  首先,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阻碍父母对孩子进行积极教养的两大主要因素:过度焦虑和浅学误事。过度焦虑,是指父母过于担心自己的日常教养方式在孩子身上所产生的短期效果和长期后果。正如一位母亲所说,如果儿子到3岁时还没学会阅读,就进不了那所竞争激烈的幼儿园,而这又意味着,他就上不了那些富有吸引力的学校,如此类推,他的未来将会一片黯淡。而当时,这个孩子还不到1岁!另一对家长则坚持认为自己刚学会走路的女儿不应该在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期内,将宝贵的时光浪费在玩耍和游戏上,他们错误地认为必须抓紧孩子成长发育中的每一个关键期,帮助女儿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否则孩子将会一生平庸。这就是阻碍父母对孩子进行积极教养的第二大主要因素:浅学误事!过度焦虑,容易使很多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教育成绩,而忽略了儿童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育,阻碍儿童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浅学误事,则容易使很多父母思想死板僵化,不能够将所知道的科学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在生活中的实践智慧。这两大弊病,是大多数父母“以爱之名毁掉孩子”的主要因素。

  其次,养儿育女乃是大自然赐予父母的一大天赋,我们必须重新激发并坚定父母对自身育儿效能的信心。如果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些焦虑不安的父母,同样也是尽职尽责的父母。现如今,一些庞大的资本正在利用这些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希望以及焦虑,以博人眼球甚至是耸人听闻的方式,将许多根本毫无价值的东西贩卖给父母。过量的信息、没完没了的营销,遮蔽了父母的积极育儿天赋,消减了父母将子女培养成为聪明、自信、充满好奇的儿童的自信心。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呢?答案是:关注孩子的真实需求,享受当下。这就要求父母真正关心孩子当下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要求父母对孩子做出最真挚、最自然的反应。美国儿童养育专家斯蒂芬·卡马拉塔称之为“直觉式养育”。这种养育风格,乃是促使父母重拾育儿信心的一大法宝。它要求家长一心一意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而非居高临下的权威;它要求父母尽量将各种杂念、担忧、负疚与焦虑抛到九霄云外,与婴儿、幼儿以及每个成长期的孩子一起活在当下。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某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积极养育方式并不存在。明智的父母应当依据孩子的个性、气质、兴趣与学习风格,结合孩子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因材施教,充分享受与孩子互动共进的乐趣。

(本报道撰文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

  • 0_DF1085_1.jpg

    小朋友用橡皮泥制作的“全家福”。 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0DF_4710.jpg

    养儿育女是大自然赐予父母的一大天赋。积极的教养方式能促进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如何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教养,却日益成为父母们普遍困惑的问题。 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0_DF0603.jpg

  • IMG_8737.jpg

  • IMG_91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