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正文

文山州的“山水”致富路

2019-11-18      本刊记者 王蕴聪 秦斌

  • QINB1632.jpg

    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境内。这里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融湖泊、山峰、荷塘及周围村庄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一体,令游客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流连忘返。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DSC04295.jpg

    普者黑乡村山水田园风景区内的万亩荷塘。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1428.jpg

    游客在普者黑景区泛舟游览。普者黑景区由山、湖和田园构成,在景区里乘坐小船游湖,成为欣赏风光的独特方式。近年来,普者黑景区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推出了湖中泛舟、荷塘漫步、农家作客等旅游项目。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1568.jpg

    由仙人洞村村委会主任范成元经营的具有彝族 特色的喳喳呀客栈。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DJI_0045.jpg

    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仙人洞村村民等待即将开始的篝火晚会。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2146.jpg

    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以水上田园、岩溶湿地、荷花世界、湖泊峰林等景观著称。这里山水秀丽、风景如画,吸引游人前来荡舟赏景。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1255.jpg

    在八道哨乡大布红村,连片种植的万寿菊构成了一片花海。村民们正在花田间采摘。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2065.jpg

    村民正在辣椒地中作业。作为丘北县特色支柱产品的辣椒现在已经畅销海内外。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2470.jpg

    砚山稼依华侨农场收获侨园梨的农户。农场种植侨园梨1200余亩,年产值达3500吨。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1863.jpg

    新鲜出炉的鲜花饼。成立于2016年的普者黑玫瑰庄园是集种植、研发、休闲、观光、鲜花食品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庄园。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cDJI_0191.jpg

    在距离砚山县城50公里的松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基地中,来自附近乡镇的农户在紧张地作业。 摄影 王蕴聪/人民画报

  • QINB2840.jpg

    在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出售的三七根。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2609.jpg

    技术人员在苗族三七种植基地农场内的三七土壤改良配方试验示范区里察看环境湿度和三七种苗生长情况。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3032.jpg

    文山学院三七研究院,师生对三七的进行质量检测。三七研究院可以进行种植环节、病虫害分析、农药成分分析、成品质量检测等的三七全产业链质量检测。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Q截图20191113151454.png

    三七植株示意图

< >

  “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这曾是对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山州世居的11个民族群众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以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等为依托,文山州走出了一条“山水”致富路。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因喀斯特地貌占国土面积的75.4%,是云南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曾被外国地质专家判定“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西畴人不放弃,他们向大山进发,与石漠抗争,铸造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一直以来,苦干加实干的“西畴精神”为全文山州秉承,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更是焕发出新的活力。身处滇东南的文山州,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兴旺、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固、人民安居乐业的民族自治州。

  这里有风光旖旎的普者黑、驰名中外的文山三七、甜美的食用玫瑰、无公害的蔬菜……上天赋予的美景和特有的物产,加上各族群众的勤劳肯干,使得文山州的生活越来越好。

  自发探索“山水”脱贫模式

  文山州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作为云南省旅游发展的新名片,文山“世间罕见、国内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以及民族风情溶于一体。曾经创下高收视率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以及一些热播影视剧都曾在文山州丘北县的普者黑取景,这让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率先蜚声全国。

  “普者黑”,彝语,意为“盛满鱼虾的湖泊”。当地对这里的开发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水上田园、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湖泊峰林、鸟鱼天堂……泛舟湖上,船从荷间过,人在画中游,“万亩荷林”碧波荡漾。而仙人洞村就位于景区核心地带。

  仙人洞村,是云南省级贫困县丘北县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村落,在这里居住着近千彝族撒尼人。曾经,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的撒尼人为了生存背着口袋外出借粮,仙人洞村一度被叫过“口袋村”。

  “我们1992年开始搞旅游,自建的旅店洋不洋土不土,既不像农家乐,也不规范,毫无特点可言。到2013年我们村子的年人均收入也才1万元左右。”仙人洞村村委会主任范成元是较早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干部,因为当时见识有限,办法少,曾经一度为发展犯愁。

  为了找对路子,从2013年开始,范成元及村“两委”组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北京、大理、丽江等地考察,让村民走出深山开眼界,向省内外做得好的地方“取经”,借鉴发展模式和经验做法。考察回来后,范成元带头对自家旅馆进行改建,并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动员全村对房屋外观实行一户一设计。村里的小旅馆很快改头换面,成了深得游客青睐的撒尼特色客栈。

  普者黑成为旅游“爆款”后,为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致富机遇。仙人洞村村民们就利用自家一切条件,兴办农家乐、客栈、乡村酒店、民宿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至2018年末,仙人洞村196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了4万余元,全村经济净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依托普者黑的“万亩荷林”景区,每年6月底至9月初的旺季,仙人洞村经营较好的客栈,每个月的收入甚至可以达到20万元。范成元说:“现在我们这里的淡、旺季已不明显了,入住率全年都好。”

  生意越好,越要清醒。“要防止过度商业化。我们要让本民族的风格保持下去,也能让越来越多外面的人了解撒尼人的文化和生活。”范成元说。

  在普者黑景区,不只仙人洞撒尼人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也没落下。随着普者黑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和游客量的增加,当地住宿、餐饮、土特产、特色旅游等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新兴行业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直接创造收入上亿元,惠及普者黑、仙人洞、白脸山、菜花箐、阿诺等20余个民族村寨,覆盖4万余人。

  “我是听朋友介绍的普者黑,决定来看看。我在这里已经一周了,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慢生活。这里景色比电视上看到的还美,民族风情也浓。”一位从北京独自来到普者黑的游客感慨说。

  随着云桂高铁开通,普者黑旅游发展更加迅速。普者黑高铁站为文山州地级站,是云桂铁路州级中心站和滇东南片区唯一设置的客运综合站,也是师宗经丘北至河口和天保两个国家级口岸的铁路中心站。乘坐高铁从普者黑至昆明仅1小时,至广西南宁不到3个小时,至广东广州不到7个小时,极大地缩短了丘北前往祖国腹地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所需时间,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普者黑。

  有味道的高原特色产业

  鲜花的香甜,辣椒的辛辣—丘北县的高原特色产业“很有味道”。

  在阿诺村,初秋的普者黑玫瑰庄园红、粉、黄、白等色系的玫瑰竞相绽放。2013年,丘北县引进食用玫瑰种植加工,并在普者黑景区建成集休闲、观光、鲜花食品品尝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庄园。庄园每天雇佣40名左右阿诺村村民,解决了当地农户常年就业,有效实现了脱贫增收。

  文山的食用玫瑰有花味浓郁、色泽明亮、含糖量高等与生俱来的品种优势。基于食用玫瑰种植基础,玫瑰庄园通过“种植+加工+旅游”一二三产业相互联动,深度融合。游客在这里除了赏花,还可以参与采摘鲜花,亲手加工制作鲜花饼、玫瑰醋等体验活动,更可以选购玫瑰活肤嫩颜皂、玫瑰花粉、冻干玫瑰花、冻干玫瑰花蕾、冻干玫瑰花精粉等玫瑰加工产品。

  丘北县也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在双龙营镇近100亩的辣椒试验田中,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的邓博士正带着几名学生,对丘北辣椒的连作障碍、提纯扩繁进行研究。邓博士介绍说:“从2004年开始,云南农业大学与丘北县农业农村局辣椒所合作,在当地征地100亩,对丘北传统农作物辣椒进行提纯复壮、病虫害防治、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研究。”

  在树皮乡的丘北德品辣椒种植产销农民合作社内,来自广东的买家等待送货的农户。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广东、四川、山东等地的买家来都会来这里收购辣椒,收成好的时候,一天成交量可以达到810万斤。曾经,丘北县很多乡镇交通不便,而且种植户较为分散,于是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农户提供一个方便的交易平台。而在一个小乡镇能实现这样的交易量,是合作社成立之初所没有想到的。

  在八道哨乡大布红村,连片种植的万寿菊构成了一片美丽的花海,村民们正在花田间采摘鲜花。自2016年以来,丘北县引进相关企业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万寿菊,企业按需向农户提供育苗所需种子、营养袋、专用化肥和农药,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帮助农户打通销路。“万寿菊”开出了脱贫致富花,2019年,八道哨全乡种植万寿菊6000余亩,预计每户年均收入可达1.46万元。

  京沪粤的菜篮子

  近年来,文山州立足实际情况,将蔬菜、水果、茶叶、山地牧业、淡水渔业等产业作为全州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进行打造。文山州下辖的砚山县2012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稼依镇以“公司+基地+农户+产销”一体化的外销生产格局,加大了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绿色综合防控等园艺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布局面向国内、辐射东南亚的市场战略,探索出一条“阳光雨露、绿色生态、和谐共享”的蔬果花产业发展路子,既鼓起了贫困户的钱袋子,又丰富了京、沪、粤及东南亚国家的菜篮子。

  上海青、甜脆豌豆、豆苗、奶白……初秋,在距离砚山县城50公里的稼依镇,砚山县松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近万亩蔬菜基地内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在把刚采摘回来的新鲜蔬菜分拣、打包、装车。“砚山县适宜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可以实现蔬菜四季有收。”公司负责人罗松南表示,“自2009年入驻砚山县,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和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以外销蔬菜为主的“砚菜”,品牌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

  砚山县依托广东、上海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产地直销”。县内农业企业还与相关企业签订蔬菜订单合同,可以实现每年2千吨“云品入沪”、5万吨“云品入粤”……以冷链、脱水、腌制等为主的蔬菜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日本、英国、马尔代夫等国家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全年出口3.3万吨,出口总额2.1亿元,已经成为云南省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种植品种最多的县。

  三七之乡的全产业链

  星期六清晨,与市区内幽静的不同,位于文山城南的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人群聚集。“世界三七看中国,中国三七看云南,云南三七看文山”,这是文山人引以为豪的一句话。很多人从全国各地慕名来到文山。

  “三七能治一切血症。”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并将其称为“金不换”。这棵被誉为“金不换”的“南国神草”为文山带来了大量的发展机会。

  活血、止血、补血,三七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是典型的中药大品种,目前有400余类1000余种中药以三七为主要成分,而三七产品也早已走出国门,销往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年需求量已突破2万吨。

  文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使这里成为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于文山,产量、出口量居全国首位,被人们称之为“三七之乡”。因三七的贵重和独特的功效促使其由野生转为人工种植比其他中药材要早,清代乾隆年间的《开化府志》中有就出现了相关记载。三七和三七产业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从1992年起,文山州委州政府就将三七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

  一棵三七草,三代匠人心。

  在位于砚山县盘龙乡的文山苗乡三七科技示范园内,三七良种繁育中心、工厂化育苗车间、种质资源圃、百草园、销售中心、三七初加工生产线、仓储物流……各门类齐全。

  余育启是“苗乡三七”第三代“掌门人”。他介绍说:“我们的苗乡三七已经成为品牌三七国际化的引导者,示范园集科研、种植、加工、原料及终端产品开发、国内外销售、服务为一体,是真正高品质的三七全产业链。”

  走进苗乡三七科技示范园的种植棚,一块土地被分成不同的条块,写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华大基因、沈阳药科大学等科研院所字样的标牌标示其中。三七人工栽培的最大难题是连作障碍。连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科作物)。而三七种植对土地要求十分苛刻,一块土地种植一茬三七之后,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内都不能种植第二茬。

  为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科技示范园提供平台,与国内外30多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力图攻克三七连作障碍。

  “科技园在引进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同时,也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真正实现了实验室建在田间、成果转化在田间、科技人员在田间、培训在田间。”余育启介绍说,最重要的是,科技园输出的产品是良种、技术和标准,走的是一条知识经济的新路。

  2000年,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应运而生。随着产业园区的落成,多家大型企业进驻,逐渐形成了以三七为主的集研发、加工、交易等为一体,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投资效益显著的产业聚集区。

  目前,文山正在努力打造4个千亿元级产业,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方面,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便居于首位。2018年,全州以三七为主的中医药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00.1亿元,其中三七产业实现收入155.69亿元。文山的三七产业正向千亿元产值迈进。

上一页

下一页

文山州的“山水”致富路

2019-11-18      本刊记者 王蕴聪 秦斌

  “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这曾是对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山州世居的11个民族群众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以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等为依托,文山州走出了一条“山水”致富路。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因喀斯特地貌占国土面积的75.4%,是云南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曾被外国地质专家判定“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西畴人不放弃,他们向大山进发,与石漠抗争,铸造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一直以来,苦干加实干的“西畴精神”为全文山州秉承,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更是焕发出新的活力。身处滇东南的文山州,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兴旺、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固、人民安居乐业的民族自治州。

  这里有风光旖旎的普者黑、驰名中外的文山三七、甜美的食用玫瑰、无公害的蔬菜……上天赋予的美景和特有的物产,加上各族群众的勤劳肯干,使得文山州的生活越来越好。

  自发探索“山水”脱贫模式

  文山州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作为云南省旅游发展的新名片,文山“世间罕见、国内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以及民族风情溶于一体。曾经创下高收视率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以及一些热播影视剧都曾在文山州丘北县的普者黑取景,这让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率先蜚声全国。

  “普者黑”,彝语,意为“盛满鱼虾的湖泊”。当地对这里的开发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水上田园、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湖泊峰林、鸟鱼天堂……泛舟湖上,船从荷间过,人在画中游,“万亩荷林”碧波荡漾。而仙人洞村就位于景区核心地带。

  仙人洞村,是云南省级贫困县丘北县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村落,在这里居住着近千彝族撒尼人。曾经,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的撒尼人为了生存背着口袋外出借粮,仙人洞村一度被叫过“口袋村”。

  “我们1992年开始搞旅游,自建的旅店洋不洋土不土,既不像农家乐,也不规范,毫无特点可言。到2013年我们村子的年人均收入也才1万元左右。”仙人洞村村委会主任范成元是较早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干部,因为当时见识有限,办法少,曾经一度为发展犯愁。

  为了找对路子,从2013年开始,范成元及村“两委”组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北京、大理、丽江等地考察,让村民走出深山开眼界,向省内外做得好的地方“取经”,借鉴发展模式和经验做法。考察回来后,范成元带头对自家旅馆进行改建,并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动员全村对房屋外观实行一户一设计。村里的小旅馆很快改头换面,成了深得游客青睐的撒尼特色客栈。

  普者黑成为旅游“爆款”后,为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致富机遇。仙人洞村村民们就利用自家一切条件,兴办农家乐、客栈、乡村酒店、民宿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至2018年末,仙人洞村196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了4万余元,全村经济净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依托普者黑的“万亩荷林”景区,每年6月底至9月初的旺季,仙人洞村经营较好的客栈,每个月的收入甚至可以达到20万元。范成元说:“现在我们这里的淡、旺季已不明显了,入住率全年都好。”

  生意越好,越要清醒。“要防止过度商业化。我们要让本民族的风格保持下去,也能让越来越多外面的人了解撒尼人的文化和生活。”范成元说。

  在普者黑景区,不只仙人洞撒尼人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也没落下。随着普者黑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和游客量的增加,当地住宿、餐饮、土特产、特色旅游等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新兴行业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直接创造收入上亿元,惠及普者黑、仙人洞、白脸山、菜花箐、阿诺等20余个民族村寨,覆盖4万余人。

  “我是听朋友介绍的普者黑,决定来看看。我在这里已经一周了,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慢生活。这里景色比电视上看到的还美,民族风情也浓。”一位从北京独自来到普者黑的游客感慨说。

  随着云桂高铁开通,普者黑旅游发展更加迅速。普者黑高铁站为文山州地级站,是云桂铁路州级中心站和滇东南片区唯一设置的客运综合站,也是师宗经丘北至河口和天保两个国家级口岸的铁路中心站。乘坐高铁从普者黑至昆明仅1小时,至广西南宁不到3个小时,至广东广州不到7个小时,极大地缩短了丘北前往祖国腹地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所需时间,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普者黑。

  有味道的高原特色产业

  鲜花的香甜,辣椒的辛辣—丘北县的高原特色产业“很有味道”。

  在阿诺村,初秋的普者黑玫瑰庄园红、粉、黄、白等色系的玫瑰竞相绽放。2013年,丘北县引进食用玫瑰种植加工,并在普者黑景区建成集休闲、观光、鲜花食品品尝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庄园。庄园每天雇佣40名左右阿诺村村民,解决了当地农户常年就业,有效实现了脱贫增收。

  文山的食用玫瑰有花味浓郁、色泽明亮、含糖量高等与生俱来的品种优势。基于食用玫瑰种植基础,玫瑰庄园通过“种植+加工+旅游”一二三产业相互联动,深度融合。游客在这里除了赏花,还可以参与采摘鲜花,亲手加工制作鲜花饼、玫瑰醋等体验活动,更可以选购玫瑰活肤嫩颜皂、玫瑰花粉、冻干玫瑰花、冻干玫瑰花蕾、冻干玫瑰花精粉等玫瑰加工产品。

  丘北县也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在双龙营镇近100亩的辣椒试验田中,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的邓博士正带着几名学生,对丘北辣椒的连作障碍、提纯扩繁进行研究。邓博士介绍说:“从2004年开始,云南农业大学与丘北县农业农村局辣椒所合作,在当地征地100亩,对丘北传统农作物辣椒进行提纯复壮、病虫害防治、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研究。”

  在树皮乡的丘北德品辣椒种植产销农民合作社内,来自广东的买家等待送货的农户。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广东、四川、山东等地的买家来都会来这里收购辣椒,收成好的时候,一天成交量可以达到810万斤。曾经,丘北县很多乡镇交通不便,而且种植户较为分散,于是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农户提供一个方便的交易平台。而在一个小乡镇能实现这样的交易量,是合作社成立之初所没有想到的。

  在八道哨乡大布红村,连片种植的万寿菊构成了一片美丽的花海,村民们正在花田间采摘鲜花。自2016年以来,丘北县引进相关企业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万寿菊,企业按需向农户提供育苗所需种子、营养袋、专用化肥和农药,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帮助农户打通销路。“万寿菊”开出了脱贫致富花,2019年,八道哨全乡种植万寿菊6000余亩,预计每户年均收入可达1.46万元。

  京沪粤的菜篮子

  近年来,文山州立足实际情况,将蔬菜、水果、茶叶、山地牧业、淡水渔业等产业作为全州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进行打造。文山州下辖的砚山县2012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稼依镇以“公司+基地+农户+产销”一体化的外销生产格局,加大了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绿色综合防控等园艺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布局面向国内、辐射东南亚的市场战略,探索出一条“阳光雨露、绿色生态、和谐共享”的蔬果花产业发展路子,既鼓起了贫困户的钱袋子,又丰富了京、沪、粤及东南亚国家的菜篮子。

  上海青、甜脆豌豆、豆苗、奶白……初秋,在距离砚山县城50公里的稼依镇,砚山县松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近万亩蔬菜基地内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在把刚采摘回来的新鲜蔬菜分拣、打包、装车。“砚山县适宜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可以实现蔬菜四季有收。”公司负责人罗松南表示,“自2009年入驻砚山县,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和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以外销蔬菜为主的“砚菜”,品牌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

  砚山县依托广东、上海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产地直销”。县内农业企业还与相关企业签订蔬菜订单合同,可以实现每年2千吨“云品入沪”、5万吨“云品入粤”……以冷链、脱水、腌制等为主的蔬菜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日本、英国、马尔代夫等国家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全年出口3.3万吨,出口总额2.1亿元,已经成为云南省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种植品种最多的县。

  三七之乡的全产业链

  星期六清晨,与市区内幽静的不同,位于文山城南的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人群聚集。“世界三七看中国,中国三七看云南,云南三七看文山”,这是文山人引以为豪的一句话。很多人从全国各地慕名来到文山。

  “三七能治一切血症。”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并将其称为“金不换”。这棵被誉为“金不换”的“南国神草”为文山带来了大量的发展机会。

  活血、止血、补血,三七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是典型的中药大品种,目前有400余类1000余种中药以三七为主要成分,而三七产品也早已走出国门,销往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年需求量已突破2万吨。

  文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使这里成为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于文山,产量、出口量居全国首位,被人们称之为“三七之乡”。因三七的贵重和独特的功效促使其由野生转为人工种植比其他中药材要早,清代乾隆年间的《开化府志》中有就出现了相关记载。三七和三七产业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从1992年起,文山州委州政府就将三七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

  一棵三七草,三代匠人心。

  在位于砚山县盘龙乡的文山苗乡三七科技示范园内,三七良种繁育中心、工厂化育苗车间、种质资源圃、百草园、销售中心、三七初加工生产线、仓储物流……各门类齐全。

  余育启是“苗乡三七”第三代“掌门人”。他介绍说:“我们的苗乡三七已经成为品牌三七国际化的引导者,示范园集科研、种植、加工、原料及终端产品开发、国内外销售、服务为一体,是真正高品质的三七全产业链。”

  走进苗乡三七科技示范园的种植棚,一块土地被分成不同的条块,写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华大基因、沈阳药科大学等科研院所字样的标牌标示其中。三七人工栽培的最大难题是连作障碍。连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科作物)。而三七种植对土地要求十分苛刻,一块土地种植一茬三七之后,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内都不能种植第二茬。

  为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科技示范园提供平台,与国内外30多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力图攻克三七连作障碍。

  “科技园在引进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同时,也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真正实现了实验室建在田间、成果转化在田间、科技人员在田间、培训在田间。”余育启介绍说,最重要的是,科技园输出的产品是良种、技术和标准,走的是一条知识经济的新路。

  2000年,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应运而生。随着产业园区的落成,多家大型企业进驻,逐渐形成了以三七为主的集研发、加工、交易等为一体,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投资效益显著的产业聚集区。

  目前,文山正在努力打造4个千亿元级产业,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方面,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便居于首位。2018年,全州以三七为主的中医药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00.1亿元,其中三七产业实现收入155.69亿元。文山的三七产业正向千亿元产值迈进。

  • QINB1632.jpg

    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境内。这里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融湖泊、山峰、荷塘及周围村庄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一体,令游客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流连忘返。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DSC04295.jpg

    普者黑乡村山水田园风景区内的万亩荷塘。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1428.jpg

    游客在普者黑景区泛舟游览。普者黑景区由山、湖和田园构成,在景区里乘坐小船游湖,成为欣赏风光的独特方式。近年来,普者黑景区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推出了湖中泛舟、荷塘漫步、农家作客等旅游项目。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1568.jpg

    由仙人洞村村委会主任范成元经营的具有彝族 特色的喳喳呀客栈。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DJI_0045.jpg

    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仙人洞村村民等待即将开始的篝火晚会。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2146.jpg

    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以水上田园、岩溶湿地、荷花世界、湖泊峰林等景观著称。这里山水秀丽、风景如画,吸引游人前来荡舟赏景。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1255.jpg

    在八道哨乡大布红村,连片种植的万寿菊构成了一片花海。村民们正在花田间采摘。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2065.jpg

    村民正在辣椒地中作业。作为丘北县特色支柱产品的辣椒现在已经畅销海内外。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2470.jpg

    砚山稼依华侨农场收获侨园梨的农户。农场种植侨园梨1200余亩,年产值达3500吨。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1863.jpg

    新鲜出炉的鲜花饼。成立于2016年的普者黑玫瑰庄园是集种植、研发、休闲、观光、鲜花食品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庄园。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cDJI_0191.jpg

    在距离砚山县城50公里的松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基地中,来自附近乡镇的农户在紧张地作业。 摄影 王蕴聪/人民画报

  • QINB2840.jpg

    在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出售的三七根。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2609.jpg

    技术人员在苗族三七种植基地农场内的三七土壤改良配方试验示范区里察看环境湿度和三七种苗生长情况。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INB3032.jpg

    文山学院三七研究院,师生对三七的进行质量检测。三七研究院可以进行种植环节、病虫害分析、农药成分分析、成品质量检测等的三七全产业链质量检测。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QQ截图20191113151454.png

    三七植株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