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1 人民画报
3月28日,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举行2020年春季项目签约暨集中开工仪式。在苏州、盐城两市和苏州高新区、盐城市大丰区负责人共同见证下,8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3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33亿元。
据介绍,集中签约开工的11个项目,大部分是总部设在苏州,生产基地转移到盐城的高质量项目,涉及新材料、新型机电、高新精密电子等领域,部分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如拥有世界品牌企业一级供应商的精密机电、电子信息产品,利用陶瓷新技术新材料发展的5G产品、医疗器械用品等,这些都为推进绿色增长、绿色跨越以及加快沿海开发注入了新活力。
设立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是两市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园区开发建设9年来,两地派驻干部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在黄海之滨的一片盐碱地上描绘出了一幅全新的发展蓝图。
目前,园区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启动区3平方公里已实现“八通一平”,先后承接亿元以上产业基地项目15个,累计投资27亿元,企业年销售能力超过35亿元。在不断壮大自身经济规模的同时,也为苏州腾出了近3000亩的新发展空间,实现了区域合作多方共赢。
近年来,苏盐合作园区按照省委进一步加快融入长三角发展步伐,以及苏州“开放再出发”和盐城践行“两海两绿”新要求,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和沿海开发战略,持续建链、补链、强链,不断加快苏州“飞地经济”发展进程,紧扣“一切围绕项目、一切为了项目”主题,深化苏盐两地产业链协作,努力打造总部和产业链两端在苏州,产业链中端生产基地在盐城的地区间产业协作新模式。
为主动应对疫情给园区经济和企业带来的影响,园区在用好用活国家和省、市政策的同时,专门出台了“加大有效投入对冲疫情负面影响扶持政策”,在优化“放管服”、增加贷款贴息、减免企业租金、奖励有效投入等方面,引导企业尽快复工达产,达产达效、增加投入,发挥园区应有的托底功能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与企业共渡难关,不断增强企业家的投资发展信心。
苏盐合作园区党工委书记蒋国良表示:“未来,合作园区将坚持把发展‘飞地经济’同苏州‘开放再出发’有机融合起来,用活这一载体,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临港产业,更加注重优质资源的集聚、集群,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融合,力争在项目服务上树新品牌,在园区建设上出新形象,在营商环境上有新提升,为早日建成全省南北共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做出不懈努力。”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04-01 人民画报
3月28日,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举行2020年春季项目签约暨集中开工仪式。在苏州、盐城两市和苏州高新区、盐城市大丰区负责人共同见证下,8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3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33亿元。
据介绍,集中签约开工的11个项目,大部分是总部设在苏州,生产基地转移到盐城的高质量项目,涉及新材料、新型机电、高新精密电子等领域,部分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如拥有世界品牌企业一级供应商的精密机电、电子信息产品,利用陶瓷新技术新材料发展的5G产品、医疗器械用品等,这些都为推进绿色增长、绿色跨越以及加快沿海开发注入了新活力。
设立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是两市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园区开发建设9年来,两地派驻干部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在黄海之滨的一片盐碱地上描绘出了一幅全新的发展蓝图。
目前,园区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启动区3平方公里已实现“八通一平”,先后承接亿元以上产业基地项目15个,累计投资27亿元,企业年销售能力超过35亿元。在不断壮大自身经济规模的同时,也为苏州腾出了近3000亩的新发展空间,实现了区域合作多方共赢。
近年来,苏盐合作园区按照省委进一步加快融入长三角发展步伐,以及苏州“开放再出发”和盐城践行“两海两绿”新要求,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和沿海开发战略,持续建链、补链、强链,不断加快苏州“飞地经济”发展进程,紧扣“一切围绕项目、一切为了项目”主题,深化苏盐两地产业链协作,努力打造总部和产业链两端在苏州,产业链中端生产基地在盐城的地区间产业协作新模式。
为主动应对疫情给园区经济和企业带来的影响,园区在用好用活国家和省、市政策的同时,专门出台了“加大有效投入对冲疫情负面影响扶持政策”,在优化“放管服”、增加贷款贴息、减免企业租金、奖励有效投入等方面,引导企业尽快复工达产,达产达效、增加投入,发挥园区应有的托底功能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与企业共渡难关,不断增强企业家的投资发展信心。
苏盐合作园区党工委书记蒋国良表示:“未来,合作园区将坚持把发展‘飞地经济’同苏州‘开放再出发’有机融合起来,用活这一载体,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临港产业,更加注重优质资源的集聚、集群,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融合,力争在项目服务上树新品牌,在园区建设上出新形象,在营商环境上有新提升,为早日建成全省南北共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