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两会置顶图片12.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正文

【本刊专稿】热爱冰球的“老男孩”们

2022-03-17      撰文 本刊记者 刘佩瑶 摄影 本刊记者 秦斌 张也

  • _INB2811.jpg

    2022年1月26日,北京奥众冰上运动中心,激烈的冰球比赛正在进行中。场上的20名队员均来自“北京1979”冰球队,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1.jpg

    1979年,北京什刹海体校冰球队在长春参加全国青少年冰球比赛。

  • ZYcai-19231.jpg

    “北京1979”冰球队队员,今年60岁的宋扬正在穿戴护具。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 ZYcai-19323.jpg

    在场边休整的队员们。冰球比赛对体力消耗很大,比赛期间经常需要进行队员更替。即便在休息过程中,队员也要时刻准备上场。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 _INB3068.jpg

    “北京1979”冰球队队员,今年64岁的孔蕴鸿。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_INB2858.jpg

    “北京1979”冰球队队员,今年61岁的周云杰。在队伍中担任守门员的他正在场边补水降温。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_INB2829.jpg

    冰球比赛现场。考虑到队员的年龄和安全,“北京1979”冰球队采用女子冰球的竞赛规则,避免剧烈冲撞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ZYcai-19569.jpg

    比赛结束,同一队伍的球员们聚在一起。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少不了所有队员的协作配合,团队精神在冰球运动中尤其重要。 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 >

  在北京,有一群驰骋冰场的大爷引人注目,20世纪70年代,他们还是北京著名的什刹海业余体校冰球班的男孩,如今,年过六旬的他们最幸福的事儿,就是一直坚持着年少时的冰球梦想。

  虎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23点40分,北京奥众冰上运动中心灯火通明,“北京1979”冰球队的一场对抗赛进入到紧张时刻——电子屏幕显示距比赛结束还剩10分钟,前锋飞速滑行,对方后卫紧随其后,守门员凝神防备,场外替补加油助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枚黑色冰球上。

  随着比赛在鸣哨声中结束,队员们列队致意。摘掉护具,他们露出鬓角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很难相信,方才在赛场上激烈角逐的冰球队员,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0岁。

  忆当年

  “北京1979”冰球队的主要成员,是20世纪70年代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冰球班的学员。1979年,曾为北京队、国家队输送后备人才的什刹海冰球班解散,学员们也因此中断冰球训练,走向各自的人生道路。“我们的队伍是1979年解散的,‘北京1979’冰球队代表对梦想的延续;同时,也想通过这个名字让大家知道,北京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冰球发展的历史。”“北京1979”冰球队队长梅春晖说明球队命名的由来。

  1970年,北京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今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开办冰球班。队员们的选拔就在冬季的什刹海冰场展开。他们的入选理由各异:有人因为滑冰滑得好,有人因会踢足球懂得团队协作,还有人因为在玩耍打闹时出色的对抗性被教练相中。“那时没有室内冰场,一年四季的训练只能在短暂的冬季上冰。等什刹海天然冰场融化以后,就转为漫长的陆地训练,主要包括体能和专项技术两部分,这是当时的教练因地制宜制定的训练方法。”梅春晖谈起冰球往事,“艰苦的条件下,新队员的球杆、护具、冰鞋都是师兄们替换下来的。炎热天气里为了更好地训练,学校还会利用游泳池底的平滑场地,让队员们穿着旱冰鞋练习击球传球。”

  周云杰是“北京1979”冰球队的守门员,回忆起当年,他尤其感念艰苦训练对队员品格与意志的磨练。“年轻时的那种坚持到底、力争冠军、敢闯敢拼的精神,让我们在后来人生道路上受益颇深。”周云杰说。虽然少年们的冰球之旅戛然而止,在赛场上结下的友谊却愈发深厚。这些年来,周云杰和一些熟悉的队友一直保持着联系,并密切关注着国内外冰球运动的发展。

  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这有力地促进了冰球运动在中国重新焕发生机。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接触和体验冰雪运动,滑雪场、滑冰场等硬件设施也不断建成或完善。这一年,在老队员梅春晖、周云杰、黄毅军等人的组织下,曾经什刹海冰球班的9名队员在五棵松冰场重新集结,时隔近40年,他们再次享受冰球比赛的魅力。

  再上场

  重新上冰不难,重组冰球队却不容易。许多年过去,队员们的体力不如从前,冰球比赛对专注力与体力的高要求,让不少老队员心有余而力不足。冰球的比赛规则也不同当年,冰上活动的安全问题也要充分考虑,以适合这支队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队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训练后,很多队员的身体素质明显好转。由守门员周云杰投资建起的冰球场馆,也为球队提供了固定的训练场地。

  2021年底,已有20余位队员陆续回归冰球队。如今,“北京1979”冰球队聚集了大部分老队员,加上吸纳的一些后备力量,已成为一支40余人的大团队。几十年前什刹海冰场上的冲刺与呐喊,如今在球馆重现。1979年的冰球之火,在这支青春不老的队伍中继续燃烧。

  除了进行冰球训练、参与冰球比赛,“北京1979”冰球队的成员们也在积极推动民间冰球事业的发展。年轻时对冰球的热爱和梦想,让他们尤其关心国内新生代冰球运动的培养。

  “在我工作的机缘巧合下,我儿子开始对冰球产生兴趣,逐渐展开了他自己的冰球之旅。后来,他曾进入国家青少年冰球队,代表国家去参加比赛。他比我打得要好!”梅春晖充满欣慰地说。

  周云杰如今是一家集团的董事长。2017年起,他将世界顶尖冰球赛事北美职业冰球联赛(NHL)引入中国,为国内青少年冰球训练提供参考;同时,他建冰场、开俱乐部、举办大学生冰球联赛……为发展国内冰球产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业余时间,“北京1979”冰球队还多次前往北京延庆、河北承德等地,探访当地学校的冰球队。大到为小球员们提供训练指导、小到给他们磨冰鞋冰刀,这群热爱冰球的“老男孩”们身体力行,助力冰球运动在中国民间长久繁荣地发展。

  2022年1月25日,“北京1979”冰球队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授予的“冰雪推广示范集体”称号,以表彰他们在推广冰雪运动、推进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本刊专稿】热爱冰球的“老男孩”们

2022-03-17      撰文 本刊记者 刘佩瑶 摄影 本刊记者 秦斌 张也

  在北京,有一群驰骋冰场的大爷引人注目,20世纪70年代,他们还是北京著名的什刹海业余体校冰球班的男孩,如今,年过六旬的他们最幸福的事儿,就是一直坚持着年少时的冰球梦想。

  虎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23点40分,北京奥众冰上运动中心灯火通明,“北京1979”冰球队的一场对抗赛进入到紧张时刻——电子屏幕显示距比赛结束还剩10分钟,前锋飞速滑行,对方后卫紧随其后,守门员凝神防备,场外替补加油助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枚黑色冰球上。

  随着比赛在鸣哨声中结束,队员们列队致意。摘掉护具,他们露出鬓角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很难相信,方才在赛场上激烈角逐的冰球队员,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0岁。

  忆当年

  “北京1979”冰球队的主要成员,是20世纪70年代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冰球班的学员。1979年,曾为北京队、国家队输送后备人才的什刹海冰球班解散,学员们也因此中断冰球训练,走向各自的人生道路。“我们的队伍是1979年解散的,‘北京1979’冰球队代表对梦想的延续;同时,也想通过这个名字让大家知道,北京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冰球发展的历史。”“北京1979”冰球队队长梅春晖说明球队命名的由来。

  1970年,北京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今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开办冰球班。队员们的选拔就在冬季的什刹海冰场展开。他们的入选理由各异:有人因为滑冰滑得好,有人因会踢足球懂得团队协作,还有人因为在玩耍打闹时出色的对抗性被教练相中。“那时没有室内冰场,一年四季的训练只能在短暂的冬季上冰。等什刹海天然冰场融化以后,就转为漫长的陆地训练,主要包括体能和专项技术两部分,这是当时的教练因地制宜制定的训练方法。”梅春晖谈起冰球往事,“艰苦的条件下,新队员的球杆、护具、冰鞋都是师兄们替换下来的。炎热天气里为了更好地训练,学校还会利用游泳池底的平滑场地,让队员们穿着旱冰鞋练习击球传球。”

  周云杰是“北京1979”冰球队的守门员,回忆起当年,他尤其感念艰苦训练对队员品格与意志的磨练。“年轻时的那种坚持到底、力争冠军、敢闯敢拼的精神,让我们在后来人生道路上受益颇深。”周云杰说。虽然少年们的冰球之旅戛然而止,在赛场上结下的友谊却愈发深厚。这些年来,周云杰和一些熟悉的队友一直保持着联系,并密切关注着国内外冰球运动的发展。

  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这有力地促进了冰球运动在中国重新焕发生机。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接触和体验冰雪运动,滑雪场、滑冰场等硬件设施也不断建成或完善。这一年,在老队员梅春晖、周云杰、黄毅军等人的组织下,曾经什刹海冰球班的9名队员在五棵松冰场重新集结,时隔近40年,他们再次享受冰球比赛的魅力。

  再上场

  重新上冰不难,重组冰球队却不容易。许多年过去,队员们的体力不如从前,冰球比赛对专注力与体力的高要求,让不少老队员心有余而力不足。冰球的比赛规则也不同当年,冰上活动的安全问题也要充分考虑,以适合这支队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队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训练后,很多队员的身体素质明显好转。由守门员周云杰投资建起的冰球场馆,也为球队提供了固定的训练场地。

  2021年底,已有20余位队员陆续回归冰球队。如今,“北京1979”冰球队聚集了大部分老队员,加上吸纳的一些后备力量,已成为一支40余人的大团队。几十年前什刹海冰场上的冲刺与呐喊,如今在球馆重现。1979年的冰球之火,在这支青春不老的队伍中继续燃烧。

  除了进行冰球训练、参与冰球比赛,“北京1979”冰球队的成员们也在积极推动民间冰球事业的发展。年轻时对冰球的热爱和梦想,让他们尤其关心国内新生代冰球运动的培养。

  “在我工作的机缘巧合下,我儿子开始对冰球产生兴趣,逐渐展开了他自己的冰球之旅。后来,他曾进入国家青少年冰球队,代表国家去参加比赛。他比我打得要好!”梅春晖充满欣慰地说。

  周云杰如今是一家集团的董事长。2017年起,他将世界顶尖冰球赛事北美职业冰球联赛(NHL)引入中国,为国内青少年冰球训练提供参考;同时,他建冰场、开俱乐部、举办大学生冰球联赛……为发展国内冰球产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业余时间,“北京1979”冰球队还多次前往北京延庆、河北承德等地,探访当地学校的冰球队。大到为小球员们提供训练指导、小到给他们磨冰鞋冰刀,这群热爱冰球的“老男孩”们身体力行,助力冰球运动在中国民间长久繁荣地发展。

  2022年1月25日,“北京1979”冰球队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授予的“冰雪推广示范集体”称号,以表彰他们在推广冰雪运动、推进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_INB2811.jpg

    2022年1月26日,北京奥众冰上运动中心,激烈的冰球比赛正在进行中。场上的20名队员均来自“北京1979”冰球队,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1.jpg

    1979年,北京什刹海体校冰球队在长春参加全国青少年冰球比赛。

  • ZYcai-19231.jpg

    “北京1979”冰球队队员,今年60岁的宋扬正在穿戴护具。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 ZYcai-19323.jpg

    在场边休整的队员们。冰球比赛对体力消耗很大,比赛期间经常需要进行队员更替。即便在休息过程中,队员也要时刻准备上场。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 _INB3068.jpg

    “北京1979”冰球队队员,今年64岁的孔蕴鸿。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_INB2858.jpg

    “北京1979”冰球队队员,今年61岁的周云杰。在队伍中担任守门员的他正在场边补水降温。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_INB2829.jpg

    冰球比赛现场。考虑到队员的年龄和安全,“北京1979”冰球队采用女子冰球的竞赛规则,避免剧烈冲撞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ZYcai-19569.jpg

    比赛结束,同一队伍的球员们聚在一起。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少不了所有队员的协作配合,团队精神在冰球运动中尤其重要。 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