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1
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有哪些计划和安排?今年的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工作进展如何?“梦天”和“问天”两个实验舱现在研制进展怎么样,实验舱未来将主要发挥哪些作用?2022年4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就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
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分别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自2020年以来,先后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共6次飞行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通过六次任务实施,相关关键技术已经得到全面突破,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突破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完善了任务的组织指挥体系,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运营管理体系,取得了高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成果和显著的综合效益。总的来说,通过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我们全面突破并掌握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全面验证了工程各个系统执行后续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另外,还检验了工程常态化、高密度实施任务的能力,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为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郝淳介绍,2022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根据任务安排,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将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其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这三名航天员将在轨和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完成轮换后,在轨工作和生活6个月。
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 可搭载7名航天员
郝淳介绍,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
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中国正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空间站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还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安排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大型载荷设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主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航天新技术等众多领域。这些技术会被更多地进行转化,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
神十四、神十五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
今年的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工作进展如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介绍,按照空间站建造阶段的任务安排,执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
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至10天。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从单舱组合体飞行逐步建成三舱组合体飞行状态,其间要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他们将首次进驻问天、梦天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出舱活动;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14个机柜解锁、安装等工作。
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也将计划实施数次出舱活动任务,进行舱内载荷设备组装、测试和调试工作,操控机械臂实施舱外载荷安装;对三舱三船最大构型组合体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
问天、梦天实验舱研制进展顺利
“空间站建造完成后,梦天和问天两个实验舱将是航天员在轨主要的工作场所,在两个实验舱里都可以开展密封舱内和密封舱外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介绍。
问天实验舱配置了与核心舱一样的航天员生活设施,包括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和厨房等设施,可以保障航天员生活。它还可以与核心舱一起来支持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还配置了一个小型的机械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核心舱的大机械臂组合使用,共同完成航天员的出舱、舱外设施照料、巡检等任务。
梦天实验舱配置了一个货物气闸舱和一个舱外展开试验平台。今后需要在舱外安装的科学试验设备,可以通过货运飞船运送到空间站,再通过货物气闸舱把载荷送到舱外,由机械臂或者航天员把它安装到舱外的平台上,这样可以实现舱外试验项目不断更新。目前,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在地面的研制进展顺利。
上一页
下一页
2022-06-01
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有哪些计划和安排?今年的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工作进展如何?“梦天”和“问天”两个实验舱现在研制进展怎么样,实验舱未来将主要发挥哪些作用?2022年4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就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
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分别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自2020年以来,先后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共6次飞行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通过六次任务实施,相关关键技术已经得到全面突破,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突破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完善了任务的组织指挥体系,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运营管理体系,取得了高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成果和显著的综合效益。总的来说,通过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我们全面突破并掌握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全面验证了工程各个系统执行后续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另外,还检验了工程常态化、高密度实施任务的能力,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为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郝淳介绍,2022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根据任务安排,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将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其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这三名航天员将在轨和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完成轮换后,在轨工作和生活6个月。
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 可搭载7名航天员
郝淳介绍,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
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中国正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空间站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还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安排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大型载荷设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主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航天新技术等众多领域。这些技术会被更多地进行转化,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
神十四、神十五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
今年的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工作进展如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介绍,按照空间站建造阶段的任务安排,执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
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至10天。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从单舱组合体飞行逐步建成三舱组合体飞行状态,其间要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他们将首次进驻问天、梦天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出舱活动;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14个机柜解锁、安装等工作。
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也将计划实施数次出舱活动任务,进行舱内载荷设备组装、测试和调试工作,操控机械臂实施舱外载荷安装;对三舱三船最大构型组合体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
问天、梦天实验舱研制进展顺利
“空间站建造完成后,梦天和问天两个实验舱将是航天员在轨主要的工作场所,在两个实验舱里都可以开展密封舱内和密封舱外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介绍。
问天实验舱配置了与核心舱一样的航天员生活设施,包括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和厨房等设施,可以保障航天员生活。它还可以与核心舱一起来支持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还配置了一个小型的机械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核心舱的大机械臂组合使用,共同完成航天员的出舱、舱外设施照料、巡检等任务。
梦天实验舱配置了一个货物气闸舱和一个舱外展开试验平台。今后需要在舱外安装的科学试验设备,可以通过货运飞船运送到空间站,再通过货物气闸舱把载荷送到舱外,由机械臂或者航天员把它安装到舱外的平台上,这样可以实现舱外试验项目不断更新。目前,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在地面的研制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