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65544858644711-1.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合作共赢 同享体育荣光

2022-07-19      本刊综合报道

  • ZY-111342500755.jpg

    2021年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获得金牌,中国香港队获得铜牌。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与香港队教练李静碰拳致意。 摄影 韩海丹/中新社

  • ZY-1641555210165.jpg

    2021年12月4日,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的部分运动员来到香港伊利沙伯体育馆,向现场观众示范表演体操、蹦床、羽毛球、击剑、乒乓球等项目,期间奥运冠军、前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左一),奥运冠军、前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左二)与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成员马龙(右一)和许昕(右二)合照。12月3日到5日,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东京2020奥运会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来到香港。 新华社 供图

  • ZY-001-2.jpg

    2018年8月27日,第18届亚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决赛结束后,中国队选手林俊红(右)在比赛后与中国香港选手马咏茹击掌拉手。 摄影 李响/新华社

  • ZY-001-4.jpg

    2019年6月1日,中国女排队员在香港体育馆与香港青少年球员进行交流互动活动。 摄影 卢炳辉/新华社

  • ZY-001.jpg

    2008年8月17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马术场地障碍个人赛资格赛第2轮及场地障碍团体赛第1轮赛事在香港沙田奥运马术赛场举行,中国香港骑手郑文杰在比赛中。 摄影 吕小炜/新华社

< >

  内地与香港在体育交流合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一国两制”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两地的体育交流也逐步迈上新台阶。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在不同阶段颁布了大量政策文件,支持和引导内地与香港的体育保持长期交流、合作共赢。

  体育是内地和香港联系的重要媒介,对于增进相互了解、深化合作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对香港同胞国家认同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起内地与香港的体育交流,必然要提到已故社会活动家、香港实业家霍英东。1978年,为了促进中国体育的发展与交流,霍英东提出创办一年一度省港杯足球赛的设想。在各方努力下,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方性涉外体育竞赛制度“省港杯足球赛”应运而生,成为中国体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截至2019年,省港杯已成功举办了41届。

  内地与香港同样持续多年且备受欢迎的交流活动当属“内地奥运选手访港”。2000年,香港回归后的首届奥运会,刘璇、孔令辉、王楠等部分悉尼奥运会金牌运动员在香港展开为期3天的活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奥运金牌选手访港遂成惯例。历次访港期间,香港无一例外地成为一座充溢节日气氛的欢乐之城。

  而奥运健儿赴港之缘起,是答谢与回报。香港回归前,在国家经济尚不发达之时,霍英东、曾宪梓等多位爱国爱港工商界人士就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慷慨解囊。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香港设立体育基金开始拨款奖励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的中国内地及香港选手。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成功取得了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举办权,霍英东捐资1亿港元兴建亚运会游泳馆,该场馆后来被命名为英东游泳馆。时至今日,香港为中国体育事业的捐款在数亿港元以上,不仅长期重奖优秀选手,还为体育科研大量捐款。

  香港是一个有着奥运情怀的城市。1996年,帆板选手李丽珊在亚特兰大为香港夺下首枚奥运金牌,残奥会上也有两名香港选手创下佳绩。为纪念奥运赛场上的突破,当时正在修建的港铁东涌线出现了以“奥运”命名的站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而在奥运会中承办马术比赛无疑是香港体育史上的高光时刻。建造令马术专家和参赛队伍都赞不绝口的设施、为马匹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马术比赛在香港的成功举行,让香港作为一座奥运城市走进全球聚光灯下。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香港马会资助修建比赛场地、提供兽医和运送服务,并协助建立内地首个获国际认可的“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使外国马匹可以顺利进入内地参赛。

  香港对祖国体育事业的支持来自方方面面,同时,国家对香港体育事业的扶持,以及内地与香港的交流与合作,使奥林匹克的荣耀、五环旗下的喜悦更能为两地民众共享。

  2003年,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签署《粤港澳体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书》,确立了三地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人才交流与培训、体育科研与学术交流和体育产业合作等五个领域的交流合作方向。此后,内地源源不断地向香港输送高质量教练员和运动员,提升了香港自行车、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香港运动员一次次登上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大赛的领奖台。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香港体育代表团收获了1金2银3铜共6枚奖牌,创历史上参赛以来最好成绩,奖牌数目超越了历届总和。

  近年来,内地与香港的体育交流合作范围逐渐开拓,从普通项目合作到传统体育和新型体育项目的交流,内地与香港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互联、互助、互信的体育人才交流平台,以及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体育交流合作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

  自2005年开始,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组织香港青少年体育交流团赴内地交流活动,团员来自香港各中学体育队,通过参观内地体育高校和运动训练基地、与内地运动员比赛、拜访奥运冠军等形式,推动两地体育和青少年交流,为香港储备新一代体育人才提供基础。

  中央政府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不同阶段颁布了多个涉及粤港澳合作交流的政策文件,支持和引领内地与香港的体育保持长期交流。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推进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发展,加强香港与内地在马匹、饲草饲料、兽药、生物制品等进出境检验检疫和通关等方面的合作。

  在内地与香港不断拓宽体育合作领域的过程中,各种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逐步实现。2004年起,广东省体育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体育发展局和广东省体育产业协会共同举办“粤港澳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为粤港澳三地体育产业提供了全方位展示、交流、贸易和体验的平台。

  伴随着“一国两制”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两地的体育交流也逐步迈上新台阶。

  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作为中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会,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周良君看来,共同承办全运会是内地与香港体育交流与合作的体现,是国家对香港与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是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结果。从国际视野看,全运会意味着香港和澳门将在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发挥新作用,自由港制度体系、国际要素、国际经贸网络等独特优势将会与内地的市场腹地、产业体系、科研实力等深度融合,为大湾区在国际竞争中注入新动能。

上一页

下一页

合作共赢 同享体育荣光

2022-07-19      本刊综合报道

  内地与香港在体育交流合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一国两制”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两地的体育交流也逐步迈上新台阶。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在不同阶段颁布了大量政策文件,支持和引导内地与香港的体育保持长期交流、合作共赢。

  体育是内地和香港联系的重要媒介,对于增进相互了解、深化合作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对香港同胞国家认同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起内地与香港的体育交流,必然要提到已故社会活动家、香港实业家霍英东。1978年,为了促进中国体育的发展与交流,霍英东提出创办一年一度省港杯足球赛的设想。在各方努力下,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方性涉外体育竞赛制度“省港杯足球赛”应运而生,成为中国体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截至2019年,省港杯已成功举办了41届。

  内地与香港同样持续多年且备受欢迎的交流活动当属“内地奥运选手访港”。2000年,香港回归后的首届奥运会,刘璇、孔令辉、王楠等部分悉尼奥运会金牌运动员在香港展开为期3天的活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奥运金牌选手访港遂成惯例。历次访港期间,香港无一例外地成为一座充溢节日气氛的欢乐之城。

  而奥运健儿赴港之缘起,是答谢与回报。香港回归前,在国家经济尚不发达之时,霍英东、曾宪梓等多位爱国爱港工商界人士就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慷慨解囊。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香港设立体育基金开始拨款奖励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的中国内地及香港选手。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成功取得了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举办权,霍英东捐资1亿港元兴建亚运会游泳馆,该场馆后来被命名为英东游泳馆。时至今日,香港为中国体育事业的捐款在数亿港元以上,不仅长期重奖优秀选手,还为体育科研大量捐款。

  香港是一个有着奥运情怀的城市。1996年,帆板选手李丽珊在亚特兰大为香港夺下首枚奥运金牌,残奥会上也有两名香港选手创下佳绩。为纪念奥运赛场上的突破,当时正在修建的港铁东涌线出现了以“奥运”命名的站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而在奥运会中承办马术比赛无疑是香港体育史上的高光时刻。建造令马术专家和参赛队伍都赞不绝口的设施、为马匹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马术比赛在香港的成功举行,让香港作为一座奥运城市走进全球聚光灯下。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香港马会资助修建比赛场地、提供兽医和运送服务,并协助建立内地首个获国际认可的“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使外国马匹可以顺利进入内地参赛。

  香港对祖国体育事业的支持来自方方面面,同时,国家对香港体育事业的扶持,以及内地与香港的交流与合作,使奥林匹克的荣耀、五环旗下的喜悦更能为两地民众共享。

  2003年,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签署《粤港澳体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书》,确立了三地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人才交流与培训、体育科研与学术交流和体育产业合作等五个领域的交流合作方向。此后,内地源源不断地向香港输送高质量教练员和运动员,提升了香港自行车、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香港运动员一次次登上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大赛的领奖台。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香港体育代表团收获了1金2银3铜共6枚奖牌,创历史上参赛以来最好成绩,奖牌数目超越了历届总和。

  近年来,内地与香港的体育交流合作范围逐渐开拓,从普通项目合作到传统体育和新型体育项目的交流,内地与香港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互联、互助、互信的体育人才交流平台,以及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体育交流合作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

  自2005年开始,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组织香港青少年体育交流团赴内地交流活动,团员来自香港各中学体育队,通过参观内地体育高校和运动训练基地、与内地运动员比赛、拜访奥运冠军等形式,推动两地体育和青少年交流,为香港储备新一代体育人才提供基础。

  中央政府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不同阶段颁布了多个涉及粤港澳合作交流的政策文件,支持和引领内地与香港的体育保持长期交流。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推进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发展,加强香港与内地在马匹、饲草饲料、兽药、生物制品等进出境检验检疫和通关等方面的合作。

  在内地与香港不断拓宽体育合作领域的过程中,各种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逐步实现。2004年起,广东省体育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体育发展局和广东省体育产业协会共同举办“粤港澳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为粤港澳三地体育产业提供了全方位展示、交流、贸易和体验的平台。

  伴随着“一国两制”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两地的体育交流也逐步迈上新台阶。

  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作为中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会,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周良君看来,共同承办全运会是内地与香港体育交流与合作的体现,是国家对香港与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是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结果。从国际视野看,全运会意味着香港和澳门将在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发挥新作用,自由港制度体系、国际要素、国际经贸网络等独特优势将会与内地的市场腹地、产业体系、科研实力等深度融合,为大湾区在国际竞争中注入新动能。

  • ZY-111342500755.jpg

    2021年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获得金牌,中国香港队获得铜牌。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与香港队教练李静碰拳致意。 摄影 韩海丹/中新社

  • ZY-1641555210165.jpg

    2021年12月4日,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的部分运动员来到香港伊利沙伯体育馆,向现场观众示范表演体操、蹦床、羽毛球、击剑、乒乓球等项目,期间奥运冠军、前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左一),奥运冠军、前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左二)与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成员马龙(右一)和许昕(右二)合照。12月3日到5日,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东京2020奥运会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来到香港。 新华社 供图

  • ZY-001-2.jpg

    2018年8月27日,第18届亚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决赛结束后,中国队选手林俊红(右)在比赛后与中国香港选手马咏茹击掌拉手。 摄影 李响/新华社

  • ZY-001-4.jpg

    2019年6月1日,中国女排队员在香港体育馆与香港青少年球员进行交流互动活动。 摄影 卢炳辉/新华社

  • ZY-001.jpg

    2008年8月17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马术场地障碍个人赛资格赛第2轮及场地障碍团体赛第1轮赛事在香港沙田奥运马术赛场举行,中国香港骑手郑文杰在比赛中。 摄影 吕小炜/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