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3 本刊记者 张也 周晨亮
北京丰台站的开通运营,强化了北京综合运输服务功能。从拥有百年历史的北京最早火车站,到今天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绿色智能车站,全新的北京丰台站,正以更高效、便捷、智能、人文、绿色的全新面貌,迎接着八方旅客。
北京西南三环外,始建于1895年,北京城的第一座火车站—北京丰台站迎来“新生”。2022年6月20日,经过4年的改扩建,北京丰台站以全新面貌开通运营,首都北京又添城市新地标。作为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站房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每小时最高可容纳14000人同时候车,主要办理经由京广高铁至石太高铁方向的动车组列车,以及京九铁路、京原铁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枢纽中转普速列车客运业务,图定旅客列车58对,其中高速列车21对、普速列车37对。
全新的北京丰台站
漫步在崭新北京丰台站,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透敞亮。在晴好的天气,站在23米层高的高铁站台区域,旅客们可以看到秀美的北京西山。
“丰台地名的由来,与此地曾是八百多年前金朝拜天的拜郊台有关。因位于金中都城丰宜门外,所以称为‘丰台’。”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丰台站设计项目总工程师马辉说,为此,北京丰台站设计方案取“筑台建城”之意,让方形建筑坐落在方形台基之上,整体中轴对称,两侧裙房略低于中央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视觉美感相契合。
这是一座体现古韵新风的火车站。宏伟出挑的屋面挑檐象征中国传统建筑的挑檐,外立面的陶板幕墙肌理对应老北京的砖墙肌理,拉索玻璃幕墙效仿古代窗棂、屏风,地面铺装的交错纹样仿照古代地砖……室内不做繁琐装修,尽量暴露建筑结构,营造建筑与人对话的空间。
为营造温馨舒适的候车环境,马辉和设计团队将银白色的楔形吊顶改成了古铜色的折板吊顶,主通道位置上方还增加了暖色调的中式藻井。中央光庭为车站提供人性化的自然采光,也让清新的空气流入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进站大厅和候车大厅,柔和的阳光透过间隔分布的采光天窗带倾泻而下,495米长的中央光庭使空间感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了高架车场及高架候车厅的自然采光问题。另外,北京丰台站屋顶还建造了大型光伏电站,大大节省了高铁站的能耗,减少了碳排放。
为了使乘客候车空间最大化,设计者将高速车场站台内部做成设备用房,普速车场传统用土回填的站台设计成中空的综合管廊,解决上水、卸污、维修等问题。“在整个视线空间里,几乎看不到传统车站的大型设备用房。我们尽量把空间留给旅客,使旅客出行更方便顺畅。”马辉说。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丰台站的占地面积并不大,是中国首座双层车场设计理念的大型车站,“顶层跑高铁、地面跑普速”,这种独特双层车场设计改变了传统铁路线路的布置方式,实现了铁路功能布置的创新。
“普速、高铁车场重叠布置,节约了土地。”马辉说,两座车场重叠布置,对建筑结构的压力非常大。为了稳定承载,车站主体结构采用了劲钢结构,地基部分则是一个钢铁与混凝土构成的桩的世界。
这座高铁站的施工环境非常复杂,不仅要避开两条既有铁路线—京广、京沪,还要与既有地铁10号线和在建地铁16号线“错身”。
“最近的桩离地铁10号线盾构区间只有3米。”中铁建工集团北京丰台站指挥部总工程师许慧说,整个施工就像做手术,刀刃一点也不能碰到旁边的“器官”。为了确保地铁安全,建设者用300多根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给10号线做了个“保护罩”。
上一页
下一页
2022-08-23 本刊记者 张也 周晨亮
北京丰台站的开通运营,强化了北京综合运输服务功能。从拥有百年历史的北京最早火车站,到今天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绿色智能车站,全新的北京丰台站,正以更高效、便捷、智能、人文、绿色的全新面貌,迎接着八方旅客。
北京西南三环外,始建于1895年,北京城的第一座火车站—北京丰台站迎来“新生”。2022年6月20日,经过4年的改扩建,北京丰台站以全新面貌开通运营,首都北京又添城市新地标。作为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站房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每小时最高可容纳14000人同时候车,主要办理经由京广高铁至石太高铁方向的动车组列车,以及京九铁路、京原铁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枢纽中转普速列车客运业务,图定旅客列车58对,其中高速列车21对、普速列车37对。
全新的北京丰台站
漫步在崭新北京丰台站,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透敞亮。在晴好的天气,站在23米层高的高铁站台区域,旅客们可以看到秀美的北京西山。
“丰台地名的由来,与此地曾是八百多年前金朝拜天的拜郊台有关。因位于金中都城丰宜门外,所以称为‘丰台’。”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丰台站设计项目总工程师马辉说,为此,北京丰台站设计方案取“筑台建城”之意,让方形建筑坐落在方形台基之上,整体中轴对称,两侧裙房略低于中央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视觉美感相契合。
这是一座体现古韵新风的火车站。宏伟出挑的屋面挑檐象征中国传统建筑的挑檐,外立面的陶板幕墙肌理对应老北京的砖墙肌理,拉索玻璃幕墙效仿古代窗棂、屏风,地面铺装的交错纹样仿照古代地砖……室内不做繁琐装修,尽量暴露建筑结构,营造建筑与人对话的空间。
为营造温馨舒适的候车环境,马辉和设计团队将银白色的楔形吊顶改成了古铜色的折板吊顶,主通道位置上方还增加了暖色调的中式藻井。中央光庭为车站提供人性化的自然采光,也让清新的空气流入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进站大厅和候车大厅,柔和的阳光透过间隔分布的采光天窗带倾泻而下,495米长的中央光庭使空间感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了高架车场及高架候车厅的自然采光问题。另外,北京丰台站屋顶还建造了大型光伏电站,大大节省了高铁站的能耗,减少了碳排放。
为了使乘客候车空间最大化,设计者将高速车场站台内部做成设备用房,普速车场传统用土回填的站台设计成中空的综合管廊,解决上水、卸污、维修等问题。“在整个视线空间里,几乎看不到传统车站的大型设备用房。我们尽量把空间留给旅客,使旅客出行更方便顺畅。”马辉说。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丰台站的占地面积并不大,是中国首座双层车场设计理念的大型车站,“顶层跑高铁、地面跑普速”,这种独特双层车场设计改变了传统铁路线路的布置方式,实现了铁路功能布置的创新。
“普速、高铁车场重叠布置,节约了土地。”马辉说,两座车场重叠布置,对建筑结构的压力非常大。为了稳定承载,车站主体结构采用了劲钢结构,地基部分则是一个钢铁与混凝土构成的桩的世界。
这座高铁站的施工环境非常复杂,不仅要避开两条既有铁路线—京广、京沪,还要与既有地铁10号线和在建地铁16号线“错身”。
“最近的桩离地铁10号线盾构区间只有3米。”中铁建工集团北京丰台站指挥部总工程师许慧说,整个施工就像做手术,刀刃一点也不能碰到旁边的“器官”。为了确保地铁安全,建设者用300多根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给10号线做了个“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