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千年文明的时空对话 ——走进西部机场博物馆

2025-05-20      本刊综合报道

  • VCG111552508624.png

    2025年3月2日,游客在西部机场博物馆内参观。在新投运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内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于2月26日正式开馆。这座博物馆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包含基本陈列展览(四方馆)、专题陈列展览(珍宝馆)、临时陈列展览和文创旗舰店。 视觉中国 供图

  • 2月26日,游客在西部机场博物馆中参观。新华社记者邵瑞摄-(3).png

    2025年2月26日,游客在西部机场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四方馆)内拍摄展厅中的文物。 摄影 邵瑞/新华社

  • 东罗马金币.png

    东罗马金币 北周 2021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南生活区北周大野贞家族墓园出土 摄影 邵瑞/新华社

  • VCG111558016610.png

    绿釉陶枕 金 2021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北飞行区金雷氏夫妇墓出土 视觉中国 供图

  • p95.png

    鎏金银钗 唐 2003年西安市长安区紫薇田园都市唐墓出土 摄影 邵瑞/新华社

  • VCG111558016549.png

    铜佛坐像 北魏 2021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北飞行区H8543出土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51227220.png

    彩绘陶镇墓兽 西魏 2016年空港005地块出土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51227214.png

    西部机场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四方馆),唐代文物陶十二生肖俑。 视觉中国 供图

  • 彩绘陶载丝骆驼-(2).png

    彩绘陶载丝骆驼 北周 2023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油库项目北周宇文觉墓出土 摄影 邵瑞/新华社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的机场博物馆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秦公槟(2月20日摄)。.png

    西部机场博物馆专题陈列展览(珍宝馆),春秋时期击奏体鸣乐器、国家一级文物秦公镈。 摄影 邵瑞/新华社

  • VCG111552508657.png

    2025年3月2日,西部机场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四方馆)展厅。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52508663.png

    西部机场博物馆文创旗舰店 视觉中国 供图

< >

  步入新投运的陕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候机大厅,宛如“空中宫阙”般的仿唐古建筑群赫然展现在眼前。庑殿顶、歇山顶等传统古建屋面形制错落有致,斗拱、飞檐等精美装饰构件栩栩如生,令人恍若置身于千年前的唐朝盛世,而在仿唐古建筑群的中央,则是一座总面积约6400平方米、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内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

  2025年2月26日,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开馆。从西汉的彩绘陶壶到十六国的彩绘陶女乐俑,从北周的东罗马金币到隋代的彩绘陶驮囊骆驼……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文物陈列于此,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历史故事。

  在起飞降落间触摸历史

  提到机场,人们的脑海里往往首先浮现出的是熙熙攘攘的候机楼,亦或是琳琅满目的免税店,而“机场+博物馆”这样的跨界组合,乍一听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一个是现代交通枢纽,代表着速度与效率;一个是文化记忆殿堂,承载着历史与沉淀。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西部机场博物馆中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关键航空枢纽,肩负着繁重的航空运输使命。然而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其原有的航站楼已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旅客流量。基于此,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展开了三期扩建工程。

  有人说,陕西“遍地是文物”,这句话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上似乎再一次得到了“验证”。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同步进行的还有为期两年多的考古工作。期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发掘各类古代文化遗迹6848处,其中古代墓葬4093座,陶窑、灰坑、围沟、道路等古遗址2755处,出土文物22000余件(组),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让“机场扩建秒变考古现场”的话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表示:“这里都能建一个博物馆了。”

  网友的调侃在西部机场博物馆负责人陈瑶看来却是“金点子”。陈瑶表示,“机场+博物馆”的构想经历了从概念到落地的探索过程。“2016年机场三期规划时便提出‘人文机场’板块,旨在依托西安丰厚的资源打造特色项目。2021年2月,‘西安机场工地秒变考古现场’的新闻引发热议,大量民众留言呼吁建设博物馆。我们将其纳入研究课题,经过了四年的努力,最终在机场内展示出土文物,供旅客参观。”陈瑶说。

  而西部机场博物馆的建成,靠的不仅仅是这两年多的考古成果,更得益于真正厚实的“家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所在的位置是《诗经》中记载的“泾渭分明”之地。西周时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所在地被称为“毕原”,是周文王、武王及周公的安葬之地。汉代时,因五位西汉皇帝建陵于此并设有陵邑,故称“五陵原”。隋唐时期,这里被称为“洪渎原”,是长安附近众多达官贵胄的安息地。

  自20世纪5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持续对洪渎原开展考古发掘。截至2025年2月,考古人员在洪渎原探查到墓葬近万组,其中发掘战国至明清古墓葬3800多座,这些墓葬时代延续时间长达2200余年,无论是发掘墓葬数量、墓葬等级还是墓葬延续时间,在中国考古史上都堪称绝无仅有。陈瑶感慨道:“一座洪渎原,半部中国史。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所在的洪渎原,承载着从先秦至明清的完整历史序列。而机场巨大的客流量给博物馆提供了良好的游客基础。”

  到机场里看“国宝”

  2025年2月20日,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投运,西部机场博物馆也正式揭牌亮相,6天后,博物馆正式开馆,与观众见面。

  西部机场博物馆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核心区域,整体采用仿唐式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设有四方馆、珍宝馆以及文创旗舰店等多个功能区域,采用“基本陈列展览+专题陈列展览+临时陈列展览”的展示模式,展出文物涵盖先秦至明清的中国古代多个历史时期。

  “很少有近几年刚出土的文物就开始展出。”西部机场集团(西安)商业发展公司文化运营部经理侯超表示,展览主线从一开始就明晰了要讲述一个机场建设与文物保护的故事。“基本陈列‘长安·常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土文物与古代长安’主题展设在400平方米的‘四方馆’,以历年来在机场建设过程中发掘出土的文物为载体,展现丝路贸易场景和唐代长安盛景;专题陈列每期精选一件陕西代表性文物,在88平方米的‘珍宝馆’进行轮展,首展便展出国家一级文物秦公镈;临时陈列首展以‘花开茯现’非遗文化展和‘只此长安·上新’文创展为主。通过三大展览,形成西部机场博物馆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展示体系。”侯超说。

  在博物馆开馆当天,前来参观的人群中,既有已经办理完值机手续准备乘机的旅客,也有专程前来“打卡”的博主;既有利用倒休假期前来“探班”的机场工作人员,也有世代居住在此、为T5航站楼建设作出贡献的当地村民。在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中,参观者们纷纷向文物投去好奇的目光。

  文物,也是西部机场博物馆的“硬实力”。珍宝馆首展上重磅推出的国家一级文物、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瑰宝—秦公镈,是一种古老的大型打击乐器,在乐队中主要用于指挥节奏,其出土让史书里关于秦人开拓精神的记载立体丰富了起来;兽首、人身、身着宽袖长袍的陶十二生肖俑,在主人的墓穴中面向十二个不同的方向,分时段来保卫主人的安全;而来自北周保定元年的东罗马金币,则是丝绸之路上的流通货币,通过商人或者使节携带进入长安,也是北周、隋唐贵族喜爱的域外艺术品,见证了丝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繁荣兴盛……柔和的灯光下,这些承载着文明印记的文物静静伫立,将这片土地上的古老故事悄然唤醒。

  由于博物馆对温湿度、安防等要求极高,西部机场博物馆项目团队邀请了专家团队制定多层级防护方案。例如,结合机场半封闭环境与实名预约制,博物馆外围采用防爆设施,配备红外线监控;独立展柜内还设置温湿度监控仪,并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建立定期巡展机制,确保文物安全。

  除了安全可靠的防护方案之外,为了将机场这一交通枢纽打造为“可阅读的历史空间”,博物馆还提出“15分钟文化体验”目标,通过独立展匣,呈现文物故事,适配观众快节奏浏览。在互动影像技术、部分文物配备四国语言讲解的“加持”下,丝路贸易场景、唐代长安盛景得以再现,颇有沉浸感。

  西部机场博物馆讲解员张子璇表示,为了解码“机场下的古长安”,基本陈列展览(四方馆)设置了“洪渎千载事”“丝路贯通途”“长安尽繁华”三个单元,通过向人们讲述先秦至明清的文物,实证洪渎原的历史过往;以出土胡人俑、贸易器物,展现多元文明交融;以唐代建筑构件、生活器物,还原盛世气象。

  “以正在展出的彩绘陶载丝骆驼为例,这件2023年5月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油库项目施工时发现的珍贵文物,出土于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墓,再现了古丝绸之路上商贾以骆驼运送丝绸的珍贵场景,是当时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张子璇介绍。

  开馆当天,前来“打卡”的西安外国语大学罗马尼亚留学生米哈说:“来到这个博物馆参观,真是一次非常震撼的体验,人们可以在承载着古时长安的辉煌记忆中,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

  当交通枢纽成为文化传播窗口

  机场等交通枢纽通常是人们抵达一座城市的“首站”和“末站”,也是人们感知一座城市和回眸一座城市的窗口。而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看来,当代的机场已经不完全是一个飞机起降停泊的地方,也不完全是一个游客进出港的地方,它还是一个综合性的旅游消费场景和新型的文化空间。“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说,机场有最为现实、最为基础的客流量,可以让博物馆文化传播有受众市场。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这样操作,各地无需局限于本地出土文物,可结合特展、非遗等资源进行‘机场+博物馆’的探索。”戴斌说。

  近年来,全球各地的众多机场中,一些“网红”地标不断涌现,刷新着人们对机场的传统认知。新加坡樟宜机场将自然奇观融入现代建筑,将壮观的瀑布、葱郁的森林和精致的花园搬进了航站楼,其中全球最大的室内瀑布更是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则以人性化的设计和服务著称,齐全的过夜设施和丰富多样的美食选择,让这里成为“特种兵旅客的安乐窝”,展示着城市的温度和包容。如今的机场,不仅仅是交通枢纽,而是成为了连接自然、文化与人文的独特空间,为旅客不断地带来别样体验。

  在寸土寸金的机场,拿出6400平方米建设博物馆,从商业角度看似乎是“赔本买卖”。对此,陈瑶表示:“博物馆所在区域位于出发层的上夹层,并不是旅客出发或到达的主动线区。在此建设博物馆不仅为机场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气质,还能为周边商业区、文创区引流,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

  当下,随着“文博热”的持续升温与入境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博物馆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已然成为多地文化旅游版图中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地标。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殿堂,正以其丰富的展览内容和创新的展陈方式,让沉睡的文物走出“方寸之间”的展柜,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融入现代生活,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卫红认为,作为服务公众的平台,设立西部机场博物馆的尝试,标志着博物馆业正从“坐等观众”向“主动抵达”转变。“设立西部机场博物馆或许预示着一个新趋势:未来的博物馆,将不仅是文化容器,更是嵌入城市脉搏的‘叙事引擎’。”

  无论是匆匆赶机的旅客,还是专程而来的文化爱好者,都能在机场这个现代交通枢纽中,近距离观察到千百年前这片土地上的故事。透过机场这个连接世界的窗口,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活力。

上一页

下一页

千年文明的时空对话 ——走进西部机场博物馆

2025-05-20      本刊综合报道

  步入新投运的陕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候机大厅,宛如“空中宫阙”般的仿唐古建筑群赫然展现在眼前。庑殿顶、歇山顶等传统古建屋面形制错落有致,斗拱、飞檐等精美装饰构件栩栩如生,令人恍若置身于千年前的唐朝盛世,而在仿唐古建筑群的中央,则是一座总面积约6400平方米、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内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

  2025年2月26日,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开馆。从西汉的彩绘陶壶到十六国的彩绘陶女乐俑,从北周的东罗马金币到隋代的彩绘陶驮囊骆驼……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文物陈列于此,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历史故事。

  在起飞降落间触摸历史

  提到机场,人们的脑海里往往首先浮现出的是熙熙攘攘的候机楼,亦或是琳琅满目的免税店,而“机场+博物馆”这样的跨界组合,乍一听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一个是现代交通枢纽,代表着速度与效率;一个是文化记忆殿堂,承载着历史与沉淀。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西部机场博物馆中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关键航空枢纽,肩负着繁重的航空运输使命。然而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其原有的航站楼已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旅客流量。基于此,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展开了三期扩建工程。

  有人说,陕西“遍地是文物”,这句话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上似乎再一次得到了“验证”。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同步进行的还有为期两年多的考古工作。期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发掘各类古代文化遗迹6848处,其中古代墓葬4093座,陶窑、灰坑、围沟、道路等古遗址2755处,出土文物22000余件(组),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让“机场扩建秒变考古现场”的话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表示:“这里都能建一个博物馆了。”

  网友的调侃在西部机场博物馆负责人陈瑶看来却是“金点子”。陈瑶表示,“机场+博物馆”的构想经历了从概念到落地的探索过程。“2016年机场三期规划时便提出‘人文机场’板块,旨在依托西安丰厚的资源打造特色项目。2021年2月,‘西安机场工地秒变考古现场’的新闻引发热议,大量民众留言呼吁建设博物馆。我们将其纳入研究课题,经过了四年的努力,最终在机场内展示出土文物,供旅客参观。”陈瑶说。

  而西部机场博物馆的建成,靠的不仅仅是这两年多的考古成果,更得益于真正厚实的“家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所在的位置是《诗经》中记载的“泾渭分明”之地。西周时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所在地被称为“毕原”,是周文王、武王及周公的安葬之地。汉代时,因五位西汉皇帝建陵于此并设有陵邑,故称“五陵原”。隋唐时期,这里被称为“洪渎原”,是长安附近众多达官贵胄的安息地。

  自20世纪5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持续对洪渎原开展考古发掘。截至2025年2月,考古人员在洪渎原探查到墓葬近万组,其中发掘战国至明清古墓葬3800多座,这些墓葬时代延续时间长达2200余年,无论是发掘墓葬数量、墓葬等级还是墓葬延续时间,在中国考古史上都堪称绝无仅有。陈瑶感慨道:“一座洪渎原,半部中国史。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所在的洪渎原,承载着从先秦至明清的完整历史序列。而机场巨大的客流量给博物馆提供了良好的游客基础。”

  到机场里看“国宝”

  2025年2月20日,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投运,西部机场博物馆也正式揭牌亮相,6天后,博物馆正式开馆,与观众见面。

  西部机场博物馆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核心区域,整体采用仿唐式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设有四方馆、珍宝馆以及文创旗舰店等多个功能区域,采用“基本陈列展览+专题陈列展览+临时陈列展览”的展示模式,展出文物涵盖先秦至明清的中国古代多个历史时期。

  “很少有近几年刚出土的文物就开始展出。”西部机场集团(西安)商业发展公司文化运营部经理侯超表示,展览主线从一开始就明晰了要讲述一个机场建设与文物保护的故事。“基本陈列‘长安·常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土文物与古代长安’主题展设在400平方米的‘四方馆’,以历年来在机场建设过程中发掘出土的文物为载体,展现丝路贸易场景和唐代长安盛景;专题陈列每期精选一件陕西代表性文物,在88平方米的‘珍宝馆’进行轮展,首展便展出国家一级文物秦公镈;临时陈列首展以‘花开茯现’非遗文化展和‘只此长安·上新’文创展为主。通过三大展览,形成西部机场博物馆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展示体系。”侯超说。

  在博物馆开馆当天,前来参观的人群中,既有已经办理完值机手续准备乘机的旅客,也有专程前来“打卡”的博主;既有利用倒休假期前来“探班”的机场工作人员,也有世代居住在此、为T5航站楼建设作出贡献的当地村民。在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中,参观者们纷纷向文物投去好奇的目光。

  文物,也是西部机场博物馆的“硬实力”。珍宝馆首展上重磅推出的国家一级文物、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瑰宝—秦公镈,是一种古老的大型打击乐器,在乐队中主要用于指挥节奏,其出土让史书里关于秦人开拓精神的记载立体丰富了起来;兽首、人身、身着宽袖长袍的陶十二生肖俑,在主人的墓穴中面向十二个不同的方向,分时段来保卫主人的安全;而来自北周保定元年的东罗马金币,则是丝绸之路上的流通货币,通过商人或者使节携带进入长安,也是北周、隋唐贵族喜爱的域外艺术品,见证了丝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繁荣兴盛……柔和的灯光下,这些承载着文明印记的文物静静伫立,将这片土地上的古老故事悄然唤醒。

  由于博物馆对温湿度、安防等要求极高,西部机场博物馆项目团队邀请了专家团队制定多层级防护方案。例如,结合机场半封闭环境与实名预约制,博物馆外围采用防爆设施,配备红外线监控;独立展柜内还设置温湿度监控仪,并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建立定期巡展机制,确保文物安全。

  除了安全可靠的防护方案之外,为了将机场这一交通枢纽打造为“可阅读的历史空间”,博物馆还提出“15分钟文化体验”目标,通过独立展匣,呈现文物故事,适配观众快节奏浏览。在互动影像技术、部分文物配备四国语言讲解的“加持”下,丝路贸易场景、唐代长安盛景得以再现,颇有沉浸感。

  西部机场博物馆讲解员张子璇表示,为了解码“机场下的古长安”,基本陈列展览(四方馆)设置了“洪渎千载事”“丝路贯通途”“长安尽繁华”三个单元,通过向人们讲述先秦至明清的文物,实证洪渎原的历史过往;以出土胡人俑、贸易器物,展现多元文明交融;以唐代建筑构件、生活器物,还原盛世气象。

  “以正在展出的彩绘陶载丝骆驼为例,这件2023年5月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油库项目施工时发现的珍贵文物,出土于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墓,再现了古丝绸之路上商贾以骆驼运送丝绸的珍贵场景,是当时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张子璇介绍。

  开馆当天,前来“打卡”的西安外国语大学罗马尼亚留学生米哈说:“来到这个博物馆参观,真是一次非常震撼的体验,人们可以在承载着古时长安的辉煌记忆中,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

  当交通枢纽成为文化传播窗口

  机场等交通枢纽通常是人们抵达一座城市的“首站”和“末站”,也是人们感知一座城市和回眸一座城市的窗口。而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看来,当代的机场已经不完全是一个飞机起降停泊的地方,也不完全是一个游客进出港的地方,它还是一个综合性的旅游消费场景和新型的文化空间。“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说,机场有最为现实、最为基础的客流量,可以让博物馆文化传播有受众市场。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这样操作,各地无需局限于本地出土文物,可结合特展、非遗等资源进行‘机场+博物馆’的探索。”戴斌说。

  近年来,全球各地的众多机场中,一些“网红”地标不断涌现,刷新着人们对机场的传统认知。新加坡樟宜机场将自然奇观融入现代建筑,将壮观的瀑布、葱郁的森林和精致的花园搬进了航站楼,其中全球最大的室内瀑布更是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则以人性化的设计和服务著称,齐全的过夜设施和丰富多样的美食选择,让这里成为“特种兵旅客的安乐窝”,展示着城市的温度和包容。如今的机场,不仅仅是交通枢纽,而是成为了连接自然、文化与人文的独特空间,为旅客不断地带来别样体验。

  在寸土寸金的机场,拿出6400平方米建设博物馆,从商业角度看似乎是“赔本买卖”。对此,陈瑶表示:“博物馆所在区域位于出发层的上夹层,并不是旅客出发或到达的主动线区。在此建设博物馆不仅为机场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气质,还能为周边商业区、文创区引流,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

  当下,随着“文博热”的持续升温与入境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博物馆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已然成为多地文化旅游版图中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地标。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殿堂,正以其丰富的展览内容和创新的展陈方式,让沉睡的文物走出“方寸之间”的展柜,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融入现代生活,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卫红认为,作为服务公众的平台,设立西部机场博物馆的尝试,标志着博物馆业正从“坐等观众”向“主动抵达”转变。“设立西部机场博物馆或许预示着一个新趋势:未来的博物馆,将不仅是文化容器,更是嵌入城市脉搏的‘叙事引擎’。”

  无论是匆匆赶机的旅客,还是专程而来的文化爱好者,都能在机场这个现代交通枢纽中,近距离观察到千百年前这片土地上的故事。透过机场这个连接世界的窗口,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活力。

  • VCG111552508624.png

    2025年3月2日,游客在西部机场博物馆内参观。在新投运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内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于2月26日正式开馆。这座博物馆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包含基本陈列展览(四方馆)、专题陈列展览(珍宝馆)、临时陈列展览和文创旗舰店。 视觉中国 供图

  • 2月26日,游客在西部机场博物馆中参观。新华社记者邵瑞摄-(3).png

    2025年2月26日,游客在西部机场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四方馆)内拍摄展厅中的文物。 摄影 邵瑞/新华社

  • 东罗马金币.png

    东罗马金币 北周 2021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南生活区北周大野贞家族墓园出土 摄影 邵瑞/新华社

  • VCG111558016610.png

    绿釉陶枕 金 2021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北飞行区金雷氏夫妇墓出土 视觉中国 供图

  • p95.png

    鎏金银钗 唐 2003年西安市长安区紫薇田园都市唐墓出土 摄影 邵瑞/新华社

  • VCG111558016549.png

    铜佛坐像 北魏 2021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北飞行区H8543出土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51227220.png

    彩绘陶镇墓兽 西魏 2016年空港005地块出土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51227214.png

    西部机场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四方馆),唐代文物陶十二生肖俑。 视觉中国 供图

  • 彩绘陶载丝骆驼-(2).png

    彩绘陶载丝骆驼 北周 2023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油库项目北周宇文觉墓出土 摄影 邵瑞/新华社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的机场博物馆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秦公槟(2月20日摄)。.png

    西部机场博物馆专题陈列展览(珍宝馆),春秋时期击奏体鸣乐器、国家一级文物秦公镈。 摄影 邵瑞/新华社

  • VCG111552508657.png

    2025年3月2日,西部机场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四方馆)展厅。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52508663.png

    西部机场博物馆文创旗舰店 视觉中国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