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为共创亚洲美好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闭幕

2025-06-05      本刊综合报道

  • DUAN5906(1).png

    2025年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xx2503255135.png

    2025年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在海南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举行,这是论坛高端对话环节。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02共话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向善”DUAN5093.png

    2025年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AI:如何做到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分论坛在海南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分论坛由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首席战略官、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杨燕青主持。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xx2503274651.png

    2025年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高端对话:多边主义的未来”对话会在海南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对话会由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左)主持,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参与对话。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503265178.png

    2025年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高端对话:联合国未来峰会之后的全球治理”对话会在海南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举行。对话会开始前,与会代表相互交流。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503276236.png

    2025年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美国外交政策走向及其对亚太合作影响”分论坛在海南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503275968.png

    2025年3月27日,小米科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雷军前往主会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02共话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向善”DUAN5267.png

    2025年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AI:如何做到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分论坛结束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人工智能安全与超级对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联合国人工智能顾问机构专家曾毅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

  碧海蓝天,椰风海韵。南海之滨的海南博鳌,再次汇聚世界目光。3月28日,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落下帷幕。本届年会吸引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分享真知灼见,广泛凝聚共识,为在世界大变局中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汇聚新的“博鳌力量”。

  展望亚洲经济 凝聚合作共识

  10年前,正是在海南博鳌,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今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要和平、要合作、要团结、要发展,历史经验弥足珍贵。

  合作共赢,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不变的主题,也是会场内外发出的最强音。从“重振APEC:共迎挑战,共享机遇”到“释放区域自贸安排的更大潜力”,再到“高端对话:联合国未来峰会之后的全球治理”“开放与互联互通,区域一体化的未来”……回顾历届年会,一系列议题均以开放与合作为底色。人们期待通过思想碰撞,找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通途,共同创造下一个“亚洲奇迹”。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世界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如何在变局中主动塑造未来,坚持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成为与会人士共识,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

  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表示,亚洲始终是多边主义、自由贸易与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倡导者,“亚洲奇迹”本质上是全球化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奇迹。“唯有以信任和团结为指引,通过坚定持久的国际合作,方能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没有国家能够靠单打独斗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放合作是通向稳定繁荣的关键。”亚洲合作对话组织秘书长纳赛尔道出了合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世界地缘政治局势持续动荡,全球经济秩序不断遭遇挑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骤增。在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一体化崭新前景已经越发明朗。

  《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显示,RCEP正式实施3年来,其创造效益初步显现。2024年,RCEP区域内贸易总额同比增长约3%,绝大部分成员区域内贸易额实际同比增长并显著高于2021年RCEP生效前的水平。同时,RCEP促进了区域内中间品贸易较快增长,并促进区域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强劲数据的背后,展现出亚洲经济的光明前景。

  正如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所说,世界有理由对亚洲的未来充满希望,亚洲也有理由对世界的未来充满信心。

  共话人工智能 实现“智能向善”

  步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现场,一系列生动的人工智能应用吸引着与会嘉宾的目光:人形机器人以专业且亲和的姿态担任讲解员,为来宾们详细介绍各类信息;憨态可掬的熊猫机器人挥舞画笔,展示出令人惊叹的绘画技艺;机器狗灵活地完成倒立等高难度动作,吸引了众多目光;媒体记者用智能眼镜,实现无障碍跨国采访……这些 创新应用,便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的体现。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人工智能(AI)话题热度颇高。当下,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各类应用不断落地,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2025年年初,深度求索(DeepSeek)的横空出世改写了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版图,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普惠化发展,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进一步关注。

  在挪威商学院教授卡尔·费看来,DeepSeek是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鲜明例证。“当前,全球科技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丰硕的自主创新成果,彰显了中国科技发展的韧性。”

  “今年春节期间,许多企业CEO没有休息,都在研究如何将DeepSeek应用到企业中。”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刘建刚说,“对很多企业来说,利用人工智能优化运营,这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然而,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接入千行百业,开拓落地应用路径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因而,加强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成为各方关切。

  与会嘉宾认为,要全面评估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潜在影响和风险,尽快形成普遍的国际共识。要平衡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治理,既不扼杀创新动力,又有效地管理和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AI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维度的竞争。”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认为,但对于小国家和小企业来说,AI技术的普及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强调,随着AI智能体的广泛运用,其安全风险至少增加了一倍,“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安全治理之间找到平衡点。”

  听“南方”潮起 携手迎接挑战

  当前,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总量占全球超40%”“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全球南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已超过七国集团”……论坛上,来自全球南方国家和发达国家、多边国际机构的嘉宾,都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于全球南方的发展势头和广阔前景。嘉宾们从全球南方发展的亚洲范式中汲取智慧的同时,也在为未来全球南方的整体崛起以及全人类的发展前景贡献良策。

  “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实力正在生机勃勃地增长,这样的增长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组别。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的32%以上是由全球南方国家带来的。”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巴巴耶夫的发言,揭示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强大发展动能。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是未来几十年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部分,前景十分广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表示。

  从中国南部的万泉河畔放眼世界舞台,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变乱交织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局面。中国的开放发展和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自强,正在为世界源源不断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

  今年1月,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9个伙伴国加入金砖大家庭;今年年内,中国、巴西、南非还将分别主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峰会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博鳌时间”里,人们围绕全球南方国家展开热议,表达着对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成为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的热切期盼。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基金主任王晓军说,近年来全球南方概念正被更多地谈及,大家在思考如何让全球南方发挥更大作用。“应对全球性挑战,真正的力量来自团结与多样化,唯一的出路就是合作。如果发展中国家更加团结互助,会对全球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加强文明对话 共促理解信任

  翻开本届论坛年会议程,从讨论如何通过文明对话减少信任赤字,到东西方文明古国如何加强对话交流,一个个聚焦心灵相通的议题,让论坛年会的人文底色更为厚重。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通过对话求同存异、促进不同文明间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尤为重要。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全球文明倡议对携手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具有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马辉表示,人类文明如同一片繁茂的森林,每一棵树虽有其独特形态,但实际上根系相连,共抗风雨,共享阳光。“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兼收并蓄,历久弥新。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通过真诚的沟通,增进了解与信任。”马辉说。

  2024年,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多国人士认为,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将增进相互理解信任,促进民心相通和团结合作。

  联合国副秘书长盖·莱德表示:“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恰逢其时,人类文明的繁荣源于交流互鉴,我们要尊重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文明之间无高低之分,我们要确保所有文明都得到尊重。”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尊重过去与共享未来是文明对话必须要弘扬的两种根本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认为,世界大变局之下,人类需要重新认识自己、构建秩序、解决共同问题,在不同文明间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对话。“中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塑造人类文明对话和相互理解的新时代。”

  意大利常驻联合国代表毛里齐奥·马萨里表示,要积极应用科技促进文明对话、消弭分歧,还可以将文明交流活动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项目进行对接,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促进可持续发展。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找到文明和谐共处之道,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气候变化威胁迫在眉睫、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地缘冲突此起彼伏、数字鸿沟持续扩大……面对这些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需要各国同舟共济、通力合作,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凝聚共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寻找化解之道。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共同挑战,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海南的这首民歌,唱出了志同道合者的共同心声。从博鳌看亚洲,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创新的发展范式蔚然成形。

上一页

下一页

为共创亚洲美好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闭幕

2025-06-05      本刊综合报道

  碧海蓝天,椰风海韵。南海之滨的海南博鳌,再次汇聚世界目光。3月28日,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落下帷幕。本届年会吸引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分享真知灼见,广泛凝聚共识,为在世界大变局中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汇聚新的“博鳌力量”。

  展望亚洲经济 凝聚合作共识

  10年前,正是在海南博鳌,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今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要和平、要合作、要团结、要发展,历史经验弥足珍贵。

  合作共赢,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不变的主题,也是会场内外发出的最强音。从“重振APEC:共迎挑战,共享机遇”到“释放区域自贸安排的更大潜力”,再到“高端对话:联合国未来峰会之后的全球治理”“开放与互联互通,区域一体化的未来”……回顾历届年会,一系列议题均以开放与合作为底色。人们期待通过思想碰撞,找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通途,共同创造下一个“亚洲奇迹”。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世界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如何在变局中主动塑造未来,坚持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成为与会人士共识,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

  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表示,亚洲始终是多边主义、自由贸易与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倡导者,“亚洲奇迹”本质上是全球化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奇迹。“唯有以信任和团结为指引,通过坚定持久的国际合作,方能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没有国家能够靠单打独斗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放合作是通向稳定繁荣的关键。”亚洲合作对话组织秘书长纳赛尔道出了合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世界地缘政治局势持续动荡,全球经济秩序不断遭遇挑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骤增。在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一体化崭新前景已经越发明朗。

  《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显示,RCEP正式实施3年来,其创造效益初步显现。2024年,RCEP区域内贸易总额同比增长约3%,绝大部分成员区域内贸易额实际同比增长并显著高于2021年RCEP生效前的水平。同时,RCEP促进了区域内中间品贸易较快增长,并促进区域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强劲数据的背后,展现出亚洲经济的光明前景。

  正如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所说,世界有理由对亚洲的未来充满希望,亚洲也有理由对世界的未来充满信心。

  共话人工智能 实现“智能向善”

  步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现场,一系列生动的人工智能应用吸引着与会嘉宾的目光:人形机器人以专业且亲和的姿态担任讲解员,为来宾们详细介绍各类信息;憨态可掬的熊猫机器人挥舞画笔,展示出令人惊叹的绘画技艺;机器狗灵活地完成倒立等高难度动作,吸引了众多目光;媒体记者用智能眼镜,实现无障碍跨国采访……这些 创新应用,便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的体现。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人工智能(AI)话题热度颇高。当下,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各类应用不断落地,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2025年年初,深度求索(DeepSeek)的横空出世改写了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版图,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普惠化发展,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进一步关注。

  在挪威商学院教授卡尔·费看来,DeepSeek是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鲜明例证。“当前,全球科技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丰硕的自主创新成果,彰显了中国科技发展的韧性。”

  “今年春节期间,许多企业CEO没有休息,都在研究如何将DeepSeek应用到企业中。”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刘建刚说,“对很多企业来说,利用人工智能优化运营,这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然而,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接入千行百业,开拓落地应用路径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因而,加强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成为各方关切。

  与会嘉宾认为,要全面评估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潜在影响和风险,尽快形成普遍的国际共识。要平衡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治理,既不扼杀创新动力,又有效地管理和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AI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维度的竞争。”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认为,但对于小国家和小企业来说,AI技术的普及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强调,随着AI智能体的广泛运用,其安全风险至少增加了一倍,“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安全治理之间找到平衡点。”

  听“南方”潮起 携手迎接挑战

  当前,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总量占全球超40%”“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全球南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已超过七国集团”……论坛上,来自全球南方国家和发达国家、多边国际机构的嘉宾,都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于全球南方的发展势头和广阔前景。嘉宾们从全球南方发展的亚洲范式中汲取智慧的同时,也在为未来全球南方的整体崛起以及全人类的发展前景贡献良策。

  “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实力正在生机勃勃地增长,这样的增长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组别。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的32%以上是由全球南方国家带来的。”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巴巴耶夫的发言,揭示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强大发展动能。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是未来几十年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部分,前景十分广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表示。

  从中国南部的万泉河畔放眼世界舞台,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变乱交织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局面。中国的开放发展和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自强,正在为世界源源不断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

  今年1月,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9个伙伴国加入金砖大家庭;今年年内,中国、巴西、南非还将分别主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峰会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博鳌时间”里,人们围绕全球南方国家展开热议,表达着对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成为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的热切期盼。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基金主任王晓军说,近年来全球南方概念正被更多地谈及,大家在思考如何让全球南方发挥更大作用。“应对全球性挑战,真正的力量来自团结与多样化,唯一的出路就是合作。如果发展中国家更加团结互助,会对全球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加强文明对话 共促理解信任

  翻开本届论坛年会议程,从讨论如何通过文明对话减少信任赤字,到东西方文明古国如何加强对话交流,一个个聚焦心灵相通的议题,让论坛年会的人文底色更为厚重。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通过对话求同存异、促进不同文明间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尤为重要。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全球文明倡议对携手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具有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马辉表示,人类文明如同一片繁茂的森林,每一棵树虽有其独特形态,但实际上根系相连,共抗风雨,共享阳光。“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兼收并蓄,历久弥新。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通过真诚的沟通,增进了解与信任。”马辉说。

  2024年,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多国人士认为,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将增进相互理解信任,促进民心相通和团结合作。

  联合国副秘书长盖·莱德表示:“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恰逢其时,人类文明的繁荣源于交流互鉴,我们要尊重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文明之间无高低之分,我们要确保所有文明都得到尊重。”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尊重过去与共享未来是文明对话必须要弘扬的两种根本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认为,世界大变局之下,人类需要重新认识自己、构建秩序、解决共同问题,在不同文明间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对话。“中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塑造人类文明对话和相互理解的新时代。”

  意大利常驻联合国代表毛里齐奥·马萨里表示,要积极应用科技促进文明对话、消弭分歧,还可以将文明交流活动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项目进行对接,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促进可持续发展。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找到文明和谐共处之道,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气候变化威胁迫在眉睫、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地缘冲突此起彼伏、数字鸿沟持续扩大……面对这些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需要各国同舟共济、通力合作,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凝聚共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寻找化解之道。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共同挑战,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海南的这首民歌,唱出了志同道合者的共同心声。从博鳌看亚洲,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创新的发展范式蔚然成形。

  • DUAN5906(1).png

    2025年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xx2503255135.png

    2025年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在海南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举行,这是论坛高端对话环节。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02共话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向善”DUAN5093.png

    2025年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AI:如何做到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分论坛在海南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分论坛由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首席战略官、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杨燕青主持。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xx2503274651.png

    2025年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高端对话:多边主义的未来”对话会在海南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对话会由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左)主持,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参与对话。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503265178.png

    2025年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高端对话:联合国未来峰会之后的全球治理”对话会在海南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举行。对话会开始前,与会代表相互交流。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503276236.png

    2025年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美国外交政策走向及其对亚太合作影响”分论坛在海南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503275968.png

    2025年3月27日,小米科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雷军前往主会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02共话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向善”DUAN5267.png

    2025年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AI:如何做到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分论坛结束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人工智能安全与超级对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联合国人工智能顾问机构专家曾毅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