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正文

【“看见新质生产力”连载之二】何以“六小龙”

2025-07-10      本刊综合报道

  • p74-75.png

    2025年3月26日,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上海时装周新天地秀场,并与真人模特共同走上T台,开启人机互动的前卫表达。人形机器人与机器狗成为全场焦点。 摄影 张亨伟/中新社

  • VCG111560566036.png

    游戏科学创始人兼CEO、《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 视觉中国 供图

  • 311749713704_.pic_hd.png

    黑神话悟空3D形象  摄影 韩丹

  • _5HD8955-拷贝.png

    杭州西湖畔的《黑神话:悟空》主题西子廊桥盲盒音乐会 摄影 韩丹

  • VCG111549806285.png

    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陈航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447110196.png

    群核科技是一家以专用图形处理器(GPU)集群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空间智能企业。酷家乐作为旗下核心工具平台,是全球空间设计的领导者,合作企业超4万家。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50675459.png

    群核科技位于杭州市拱墅区余杭塘路的杭州市莱茵矩阵国际中心。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65882332.png

    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 视觉中国 供图

  • _5HD0903(1).png

    强脑科技是全世界第一家仿生手能直觉控制每一根手指且达成量产的企业。 摄影 韩丹

  • 09_5HD6725.png

    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中国运动员徐佳玲佩戴着强脑科技研发的智能仿生手传递火炬。 摄影 韩丹

  • VCG111558072003.png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 视觉中国 供图

  • _5HD0033-拷贝.png

    2025年5月25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在杭州举办,各支队伍操控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人形机器人G1展开对抗。 摄影 韩丹

  • VCG111570186864.png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秋国 视觉中国 供图

  • 341749713834_.pic_hd.png

    绝影X30工业级行业应用四足机器人  摄影 韩丹

  • p47-.png

    绝影Lite3教育科研及行业应用四足机器人 摄影 韩丹

  • VCG111384615868.png

    2022年5月1日,甘肃张掖,在“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中,绝影X20四足机器人协同消防救援人员圆满完成演习任务。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45343314.png

    DeepSeek创始人兼CEO梁文锋 视觉中国 供图

  • 20250225591118ta.png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在日常经营中借助DeepSeek、小商AI视创等工具,自动生成包含文案、视频画面的20多种语言的产品带货视频,吸引国内外订单。 摄影 王刚/中新社

  • 20250225666972ta.png

    2025年2月25日,香港科技大学InnoHK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HKGAI V1。这是中国首个基于DeepSeek进行全参数微调、持续训练产生的大模型。 摄影 侯宇/中新社

  • VCG111559210837.png

    2025年4月3日,“AI采茶工”在杭州西湖龙井茶园内工作。在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的集中采摘期,当地引入“升级版”采茶机器人,通过改进机械臂,可仿照人手进行捏提抛动作。 摄影 王刚/中新社

  • VCG111549818989.png

    2024年12月4日,杭州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机器视觉与自主作业机器人创新工坊的学生们调试设备。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211433016867.png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武林广场运河北侧,地处市中心,是杭州的一个重要文化地标。 视觉中国 供图

< >

  2016年,杭州在“云栖大会”首次提出“寻找下一个阿里”,立下数字经济再突破的雄心。9年后,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一鸣惊人;宇树科技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游戏科学《黑神话:悟空》斩获TGA(The Game Awards)游戏大奖;强脑科技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实现突破,智能仿生手获美国FDA上市批准;云深处科技的“绝影X30”机器人走进新加坡电力隧道;群核科技分布式存储系统性能国际领先,显著降低成本……六家杭州科创企业频繁出圈,震动人工智能(AI)江湖,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

  这六家企业,被外界称为“杭州六小龙”,共同构成了杭州这座城市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最具代表性的科技符号。从智能硬件、交互算法到文化产品,它们代表了杭州在AI时代的新质生产力高地,也彰显出这座城市独特的创新范式。

  “六小龙”集中爆发,成为杭州引领AI创新的最新注脚,也激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创能力的关注。这六家企业所代表的,不仅是前沿科技的突破,更是一个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的系统成果。人们惊讶地发现,这座以西湖风光与直播电商闻名的“网红城市”,早已悄然成为中国AI产业的策源地与试验场。

 

  游戏科学 从玩家到创造者

  “我们曾拯救不同的世界,但唯独没在我们自己的故事里,当过一次超级英雄。这一次,我只想做齐天大圣,圆儿时的梦。”在“杭州六小龙”中,最先走红的公司其实并非DeepSeek或宇树科技,而是在2024年便凭借《黑神话:悟空》出圈的游戏科学。

  “理想主义的情怀需要靠现实主义的努力去实现,就像西天取经,最重要的是先迈出步去。”2014年,冯骥、杨奇等几位资深游戏人,希望开发出兼具“世界品质”和“中国故事”的游戏产品,成立了游戏科学。公司创立之初,手机游戏井喷,为了站稳脚跟,游戏科学先后推出了两款手机游戏《百将行》《战争艺术:赤潮》,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8年,游戏科学作出重大改变:留一小部分开发移动端游戏,抽出五六人“赌”单机游戏。这就诞生了后来的《黑神话:悟空》。“决定要做高品质单机游戏,有热爱、理想主义的成分,但更多时候,是对游戏市场和自身能力冷静审视后的结果。”冯骥提到。和网游、手游相比,大型单机游戏的开发在资金、内容、技术上都有更高的要求,高投入意味着资金回报上存在更多的风险。

  2020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首个时长13分钟的预告片问世,一举引爆游戏圈,点燃了玩家对国产大型3A级单机游戏的期待。

  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正式在全球上线,首日在线玩家迅速突破百万,之后在多个游戏平台排行榜上持续登顶。

  就像游戏科学官网写的“首先是打动自己”。他们以用户视角审视自己的坚持,让游戏科学在全球Steam平台上收获口碑,成为“中国首个3A游戏”旗手,也让团队从“蛮干”到“精研”,逐步走上国际舞台。

 

  群核科技 让未来生活所见即所得

  在“杭州六小龙”之中,最先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是一直看似低调的群核科技。2025年初,其控股公司Manycore Tech Inc.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主板上市。

  用DeepSeek搜索群核科技,会得到以下答案:一家中国领先的空间智能企业,以AI和专用图形处理器(GPU)技术为核心,提供3D云设计平台酷家乐(Coohom)及空间智能平台SpatialVerse,应用于家居设计、工业制造及AI训练。

  2011年,陈航与同窗好友黄晓煌、朱皓创立了群核科技。当时,高性能计算还属于小众领域,渲染一张图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成本高昂。创始团队通过低成本方式合成一个端云协同的高性能GPU集群,将渲染速度从“小时级”大幅提升至“秒级”,却一度因“找不到买单场景”而几度濒临关停。

  2013年,他们发现家装设计对快速渲染的需求,推出“酷家乐”,可10秒出效果图。平台迅速吸引了数万设计师,积累3.6亿套模型,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酷家乐”仅仅是群核科技浮出水面的成绩单。技术积淀才是核心。多年技术演进下,群核科技除了渲染引擎,还积累了庞大的三维可交互数据和空间认知能力,打造出类似“物理世界模拟器”的平台。借助这些数据,他们于2020年推出SpatialVerse空间智能平台,为AIGC、AR/VR和具身智能领域提供虚拟训练环境。

  除技术与产品,人才也是群核科技不断前行的重要支撑。今年,群核科技启动“星核人才计划”,在全球招募空间智能和AI领域的高校精英。如今,公司已组建600余人的研发团队,搭建了KooLab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院和AIGC实验室,不断探索“超级入口”等前沿项目,期望将多模态大模型与空间设计无缝连接,未来,在聊天框里上传一张图片,AI即可为用户生成专业3D方案。

 

  强脑科技 迈向脑洞大开的未来
  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徐佳玲佩戴智能仿生手点燃火炬。这款智能仿生手是强脑科技历经八年打磨的结晶,也是全球第一个脑机接口智能仿生手在国际体育赛事上点燃圣火。
  强脑科技的故事始于2015年。那一年,哈佛大学脑科学博士韩璧丞带着“让脑机接口服务更多人”的理想,在波士顿的实验室中组建了强脑科技团队,专攻非侵入式脑电信号采集。相比侵入式的开颅方案,他率先研发出无需导电膏、佩戴便捷的干电极头环,为真正普惠化的脑机交互铺路。2018年底,强脑科技落户杭州余杭未来科技城,开启国内产业化进程。
  2020年,强脑科技首款“智能仿生手”样机问世;2022年11月,经过20个月上百项的专业测试,它获得美国FDA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成为全球首个获此认证的非侵入式脑控义肢。同年,智能仿生手首批量产突破十万台,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5,大幅降低了使用门槛。2023年亚残运会上,火炬由智能仿生手点燃的那一刻,不仅让全场观众看到了科技的温度,也让无数截肢者重燃生活希望。
  除诸如仿生手、仿生腿等智能仿生类产品外,强脑科技在智能健康领域还推出了Easleep智能安睡仪、FocusZen正念舒压系统,前者入选天猫睡眠仪热销榜单。同时面向智能教育市场推出BrainAI人工智能脑科学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和学习中理解脑科学、人工智能、编程等内容。
  截至2025年初,强脑科技已完成超过2亿美元融资,估值突破10亿美元,成为国内脑机接口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仅次于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创始人韩璧丞也凭借这一成果,先后获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35岁以下创新者”、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等多项国际荣誉。
  面向未来,强脑科技正加快新一代产品迭代:下一代智能仿生手将加入触觉反馈、优化重量与舒适度;新款脑波头环也将深耕孤独症干预和认知训练场景。强脑科技还计划在香港设立研发分支,拓展国际市场。韩璧丞表示:“我们希望让‘意念控制’从‘黑科技’变为人人可及的日常,让更多人因科技而重获自信与尊严。”
 
  宇树科技 用科技推动世界进步
  如果说机器人是未来的代名词,那么宇树科技正在将这个未来变成现实。
  王兴兴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宇树(Unitree)”时,是希望通过技术使世界进步,创建宇宙的科技树。
  前几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中,鲜有中国创业者如此直白地将自己创办的企业与改造宇宙挂钩。因为中国创业者向来以含蓄和务实的面貌示人。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年轻的中国创业者开始频繁地表达改造宇宙的雄心,连连令西方科技界惊叹,有的甚至被称为“神秘东方力量”。
  就如同当年阿里巴巴在杭州崛起,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宇树科技横空出世,同样是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水到渠成。
  王兴兴曾是上海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的“科幻迷”。在读研时期,他在国外公开文献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开发了他的第一款产品—XDog,这是全球首款外转子无刷电机驱动的小型高性能低成本四足机器人。
  2016年,由于XDog的测试视频被国内外媒体报道,刚毕业的王兴兴获得天使轮融资,由此创立宇树科技,潜心于四足式机器人的研发和推广。随后,四足机器人Unitree Go1和B2-W相继面世。他们不仅成为科研和巡检领域的得力助手,还因灵活的运动能力在救援场景中大显身手。“那时候,我们手握几台电机、几块电路板,觉得做出一台能‘行走’的机器人,就像让它有了生命。”王兴兴说。
  2023年,宇树科技跨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出的通用人形机器人H1面世,展示了后背突然推拉也能迅速恢复平衡的步态控制算法。在全球近百家四足机器人公司中,宇树科技凭借自主设计的模块化骨架结构和自研控制芯片,使其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并以超过200个应用场景的落地经验,形成了不可轻易复制的规模化优势。
  2025年,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并肩起舞,让全国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国产机器人也能做到极致精细与动态平衡”。
 
  云深处科技 让机器人技术走出实验室
  “机器人技术要走出实验室”—这是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从科研走向创业的初心。
  从浙江大学副教授到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CEO,朱秋国始终专注于仿人机器人研究。早在2020年,云深处科技就凭借“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专家学习体系”技术,使机器狗“绝影”登上《Science Robotics》封面。这项“AI+智能”学习技术让机器狗无需频繁切换步态,就能自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尽管早期已有突破,但直到近年,相关技术才在全线产品上实现稳定应用。正如公司媒体经理孟媛所言,真正的商业化,技术不仅要领先,更要成熟、可靠。
  走出实验室,需要脚踏实地的适配与迭代。2020年,云深处科技首次将第一代机器狗部署到南方电网。彼时,夏季高温让机器狗的黑色涂装成了散热难题,工程师们用砂纸手工打磨,最终将涂装改为更适用的浅色。此后,产品不断迭代升级,逐步满足复杂工业环境的需求。
  面对行业对防水能力的高标准要求,云深处科技团队在机械结构上展开大量原创性探索。密封性与散热、装配之间的矛盾是一道难题。工程师们通过持续优化,最终实现产品在-20℃至55℃的环境中运行、防护等级达IP67,刷新了亚洲纪录。
  近年来,云深处科技的机器人已应用于抗震救灾演习、戈壁滩巡检、智能工厂等场景,广泛服务于公共救援与安防巡检领域。截至目前,技术已落地全国29个城市、400多个项目,实现95%的国产自主可控。2025年初,绝影X30更成为首个在海外电力系统上岗的国产四足机器人。
 
  DeepSeek 探索未至之境
  2025年1月27日,深度求索(DeepSeek)在苹果中国区和美国区应用商店免费榜双双登顶,正式超越ChatGPT,引发全球科技圈震动,媒体形容这一刻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创立DeepSeek之前,梁文锋已有“量化黑马”之誉。1985年出生于广东湛江吴川的梁文锋,2002年以全市高考状元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2010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2016年,他创办幻方量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高频策略,到2021年资产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这也让他深知在大模型开发方面,算力与资金的门槛异常高。
  2023年,面对大模型领域“资金堆砌”与“算力竞赛”的双重桎梏,梁文锋决定“赌”一把算法本身:他辞去幻方合伙人身份,带着不到150人的年轻团队,成立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目标是用更少的算力,做出与GPT-4可比的大模型。
  2024年12月26日,DeepSeek-V3正式发布:它用2048块H800 GPU、557.6万美元训练出大模型,性能对标GPT‑4o,训练成本仅为后者的1/20。一经上线,便引发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等巨头降本大潮,被业内誉为“算法小革新”,提升了国产AI技术格局。
  与大多数新锐AI企业不同,深度求索始终坚持不融资、全面开源:他们在发布会当天同步放出53页技术报告和模型权重,邀请全网开发者共同验证与改进。正是这种“以开放换信任”的策略,让DeepSeek-V3在上线一周内,便在GitHub、各大AI社区引发数千条技术讨论。
 
  神秘东方力量震动全球科技圈
  从游戏到家装设计、从脑机接口到机器人、从四足到人形、从产品到算法,“六小龙”在创新赛道上,各有独门绝技。
  游戏科学率先“出圈”。2024年,游戏科学推出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斩获有着“游戏界奥斯卡”之称的TGA(The Game Awards)2024“年度最佳动作游戏”“玩家之声”两项大奖,实现了国产游戏的突破。
  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底,DeepSeek以行业较低的算力和GPU芯片数量,训练出了性能卓越的大模型DeepSeek-V3,引发全球AI界对“中国速度”的热议。业界认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大语言模型,不仅更开源、更低能耗和更透明,还成为普惠全球的公共产品典范。
  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身手不凡”。宇树科技2024年底发布的B2-W机器狗,能轻松应对翻山、涉水、跳高和负重载人等场景,并在工业巡检、应急救援等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云深处科技的四足机器人“绝影X30”已布局新加坡电力隧道进行巡检。
  此外,强脑科技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主要产品可以为肢体残障人士和罹患孤独症的孩子提供帮助。群核科技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其研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本大幅降低。
  近年来,杭州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
  业内人士表示,“六小龙”蛟龙出海,体现了杭州这类创新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发优势,“中国科创”将越来越多地走向全球。
  在杭州感受创业创新活力
  在中国城市发展的版图上,杭州始终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从电商时代的阿里巴巴到AI时代的“六小龙”,这座城市总能孕育出引领行业的创新力量。这不仅是产业政策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城市文化、创新生态和政府角色的深度实践。
  杭州的创新基因可追溯至南宋临安的市舶司,盛于改革开放后的“杭铁头”精神。当互联网浪潮初起时,杭州凭借“浙大系”的技术储备、浙商群体的市场嗅觉、民营经济的活跃基因展现出惊人的产业适配能力,孕育出改变中国商业形态的超级平台阿里巴巴。
  阿里生态的壮大不仅完善了电商、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更培养了10万量级的数字经济人才,形成了“阿里系”创业军团。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杭州又率先迈向“硬核创新”:2017年成立之江实验室,2020年阿里达摩院发布首个中文大模型,2022年余杭区规划千亩AI产业园,并形成“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的新三角模式。
  DeepSeek的崛起正得益于这种产业土壤:其创始团队来自浙大CAD实验室,依托阿里云算力底座迅速崛起;新华三与海康威视等企业在视觉识别与边缘计算领域的技术积淀,也为这一时代的应用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芯片设计、算力集群与场景落地的完整产业链,使DeepSeek在大模型时代脱颖而出。而宇树科技将伺服电机研发中心设在杭州,看中的是这里既能对接上海张江的芯片资源,又能触达义乌的供应链网络。
  杭州的创业生态宛如西溪湿地:既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新苗。政府扮演的是“园丁”而非“设计师”:余杭区“施以阳光雨露,助力茁壮成长”的治理理念,滋润企业茁壮成长;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双聘制”,允许科研人员保留体制身份参与创业的宽松政策,催生出梦想小镇等53个创新孵化平台;“人才码”整合的287项服务,让创业者实现“一码走杭城”。正是这种“放水养鱼”式支持,使杭州连续六年人才净流入率全国领先。
  资本网络也呈现出独特的“竹林效应”。不同于北京“国家队”与深圳“创投系”的泾渭分明,杭州既有杭州资本、城投等国有资本,又有阿里战投、蚂蚁金服等产业资本,与此同时还有银杏谷、元璟等硬科技基金,还融合了大量传统制造业溢出的民间资本。这种多元结构为硬件创新提供耐心资本,也为基础研究保留了试错空间。
  杭州的人文底蕴同样为数字化发展提供滋养。西湖的山水美学与云栖小镇的赛博格调在此交融。城市的创新文化深植于两大传统:南宋“瓦舍勾栏”孕育的商业基因,明代王阳明倡导的“知行合一”哲学。
  当程序员在西溪湿地畅想技术蓝图时,他们继承的是苏轼治理西湖的系统思维;当工程师在车间调试机器人步态时,他们身上流淌的是胡庆余堂“戒欺”的匠人精神;浙大玉泉校区夜以继日的实验室,和四季青凌晨四点的直播基地,共同构成这座城市的创新节拍。
  杭州的人文气质塑造了独特的创新伦理。在阿里园区,“罗汉堂”之名源自十八罗汉创业传说;在云栖大会的茶歇间,科技精英仍会讨论沈括的《梦溪笔谈》。这种将技术创新与人文思考相融合的特色,使得杭州的AI发展始终保有温度。DeepSeek提出“让AGI成为人类思维的延伸而非替代”的理念,正是这一价值取向的体现。
  当京沪深为“中国硅谷”称号竞相角逐时,杭州则在悄然构建一套兼具东方智慧的创新范式:在这里,数字文明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山水城市”理念在智能时代的自然延续。20年来,杭州持续强化数字经济主线,在“政府与市场”的古老命题中探索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社会”的三元协同。
  “六小龙”的腾飞,不仅是杭州的胜利,更为中国科创城市树立了新范式—历史底蕴、制度创新与市场活力协同共生。
  如今在中国这片数字沃土上,或许更多的“蛟龙”正悄然孕育。

上一页

下一页

【“看见新质生产力”连载之二】何以“六小龙”

2025-07-10      本刊综合报道

  2016年,杭州在“云栖大会”首次提出“寻找下一个阿里”,立下数字经济再突破的雄心。9年后,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一鸣惊人;宇树科技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游戏科学《黑神话:悟空》斩获TGA(The Game Awards)游戏大奖;强脑科技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实现突破,智能仿生手获美国FDA上市批准;云深处科技的“绝影X30”机器人走进新加坡电力隧道;群核科技分布式存储系统性能国际领先,显著降低成本……六家杭州科创企业频繁出圈,震动人工智能(AI)江湖,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

  这六家企业,被外界称为“杭州六小龙”,共同构成了杭州这座城市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最具代表性的科技符号。从智能硬件、交互算法到文化产品,它们代表了杭州在AI时代的新质生产力高地,也彰显出这座城市独特的创新范式。

  “六小龙”集中爆发,成为杭州引领AI创新的最新注脚,也激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创能力的关注。这六家企业所代表的,不仅是前沿科技的突破,更是一个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的系统成果。人们惊讶地发现,这座以西湖风光与直播电商闻名的“网红城市”,早已悄然成为中国AI产业的策源地与试验场。

 

  游戏科学 从玩家到创造者

  “我们曾拯救不同的世界,但唯独没在我们自己的故事里,当过一次超级英雄。这一次,我只想做齐天大圣,圆儿时的梦。”在“杭州六小龙”中,最先走红的公司其实并非DeepSeek或宇树科技,而是在2024年便凭借《黑神话:悟空》出圈的游戏科学。

  “理想主义的情怀需要靠现实主义的努力去实现,就像西天取经,最重要的是先迈出步去。”2014年,冯骥、杨奇等几位资深游戏人,希望开发出兼具“世界品质”和“中国故事”的游戏产品,成立了游戏科学。公司创立之初,手机游戏井喷,为了站稳脚跟,游戏科学先后推出了两款手机游戏《百将行》《战争艺术:赤潮》,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8年,游戏科学作出重大改变:留一小部分开发移动端游戏,抽出五六人“赌”单机游戏。这就诞生了后来的《黑神话:悟空》。“决定要做高品质单机游戏,有热爱、理想主义的成分,但更多时候,是对游戏市场和自身能力冷静审视后的结果。”冯骥提到。和网游、手游相比,大型单机游戏的开发在资金、内容、技术上都有更高的要求,高投入意味着资金回报上存在更多的风险。

  2020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首个时长13分钟的预告片问世,一举引爆游戏圈,点燃了玩家对国产大型3A级单机游戏的期待。

  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正式在全球上线,首日在线玩家迅速突破百万,之后在多个游戏平台排行榜上持续登顶。

  就像游戏科学官网写的“首先是打动自己”。他们以用户视角审视自己的坚持,让游戏科学在全球Steam平台上收获口碑,成为“中国首个3A游戏”旗手,也让团队从“蛮干”到“精研”,逐步走上国际舞台。

 

  群核科技 让未来生活所见即所得

  在“杭州六小龙”之中,最先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是一直看似低调的群核科技。2025年初,其控股公司Manycore Tech Inc.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主板上市。

  用DeepSeek搜索群核科技,会得到以下答案:一家中国领先的空间智能企业,以AI和专用图形处理器(GPU)技术为核心,提供3D云设计平台酷家乐(Coohom)及空间智能平台SpatialVerse,应用于家居设计、工业制造及AI训练。

  2011年,陈航与同窗好友黄晓煌、朱皓创立了群核科技。当时,高性能计算还属于小众领域,渲染一张图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成本高昂。创始团队通过低成本方式合成一个端云协同的高性能GPU集群,将渲染速度从“小时级”大幅提升至“秒级”,却一度因“找不到买单场景”而几度濒临关停。

  2013年,他们发现家装设计对快速渲染的需求,推出“酷家乐”,可10秒出效果图。平台迅速吸引了数万设计师,积累3.6亿套模型,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酷家乐”仅仅是群核科技浮出水面的成绩单。技术积淀才是核心。多年技术演进下,群核科技除了渲染引擎,还积累了庞大的三维可交互数据和空间认知能力,打造出类似“物理世界模拟器”的平台。借助这些数据,他们于2020年推出SpatialVerse空间智能平台,为AIGC、AR/VR和具身智能领域提供虚拟训练环境。

  除技术与产品,人才也是群核科技不断前行的重要支撑。今年,群核科技启动“星核人才计划”,在全球招募空间智能和AI领域的高校精英。如今,公司已组建600余人的研发团队,搭建了KooLab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院和AIGC实验室,不断探索“超级入口”等前沿项目,期望将多模态大模型与空间设计无缝连接,未来,在聊天框里上传一张图片,AI即可为用户生成专业3D方案。

 

  强脑科技 迈向脑洞大开的未来
  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徐佳玲佩戴智能仿生手点燃火炬。这款智能仿生手是强脑科技历经八年打磨的结晶,也是全球第一个脑机接口智能仿生手在国际体育赛事上点燃圣火。
  强脑科技的故事始于2015年。那一年,哈佛大学脑科学博士韩璧丞带着“让脑机接口服务更多人”的理想,在波士顿的实验室中组建了强脑科技团队,专攻非侵入式脑电信号采集。相比侵入式的开颅方案,他率先研发出无需导电膏、佩戴便捷的干电极头环,为真正普惠化的脑机交互铺路。2018年底,强脑科技落户杭州余杭未来科技城,开启国内产业化进程。
  2020年,强脑科技首款“智能仿生手”样机问世;2022年11月,经过20个月上百项的专业测试,它获得美国FDA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成为全球首个获此认证的非侵入式脑控义肢。同年,智能仿生手首批量产突破十万台,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5,大幅降低了使用门槛。2023年亚残运会上,火炬由智能仿生手点燃的那一刻,不仅让全场观众看到了科技的温度,也让无数截肢者重燃生活希望。
  除诸如仿生手、仿生腿等智能仿生类产品外,强脑科技在智能健康领域还推出了Easleep智能安睡仪、FocusZen正念舒压系统,前者入选天猫睡眠仪热销榜单。同时面向智能教育市场推出BrainAI人工智能脑科学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和学习中理解脑科学、人工智能、编程等内容。
  截至2025年初,强脑科技已完成超过2亿美元融资,估值突破10亿美元,成为国内脑机接口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仅次于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创始人韩璧丞也凭借这一成果,先后获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35岁以下创新者”、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等多项国际荣誉。
  面向未来,强脑科技正加快新一代产品迭代:下一代智能仿生手将加入触觉反馈、优化重量与舒适度;新款脑波头环也将深耕孤独症干预和认知训练场景。强脑科技还计划在香港设立研发分支,拓展国际市场。韩璧丞表示:“我们希望让‘意念控制’从‘黑科技’变为人人可及的日常,让更多人因科技而重获自信与尊严。”
 
  宇树科技 用科技推动世界进步
  如果说机器人是未来的代名词,那么宇树科技正在将这个未来变成现实。
  王兴兴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宇树(Unitree)”时,是希望通过技术使世界进步,创建宇宙的科技树。
  前几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中,鲜有中国创业者如此直白地将自己创办的企业与改造宇宙挂钩。因为中国创业者向来以含蓄和务实的面貌示人。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年轻的中国创业者开始频繁地表达改造宇宙的雄心,连连令西方科技界惊叹,有的甚至被称为“神秘东方力量”。
  就如同当年阿里巴巴在杭州崛起,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宇树科技横空出世,同样是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水到渠成。
  王兴兴曾是上海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的“科幻迷”。在读研时期,他在国外公开文献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开发了他的第一款产品—XDog,这是全球首款外转子无刷电机驱动的小型高性能低成本四足机器人。
  2016年,由于XDog的测试视频被国内外媒体报道,刚毕业的王兴兴获得天使轮融资,由此创立宇树科技,潜心于四足式机器人的研发和推广。随后,四足机器人Unitree Go1和B2-W相继面世。他们不仅成为科研和巡检领域的得力助手,还因灵活的运动能力在救援场景中大显身手。“那时候,我们手握几台电机、几块电路板,觉得做出一台能‘行走’的机器人,就像让它有了生命。”王兴兴说。
  2023年,宇树科技跨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出的通用人形机器人H1面世,展示了后背突然推拉也能迅速恢复平衡的步态控制算法。在全球近百家四足机器人公司中,宇树科技凭借自主设计的模块化骨架结构和自研控制芯片,使其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并以超过200个应用场景的落地经验,形成了不可轻易复制的规模化优势。
  2025年,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并肩起舞,让全国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国产机器人也能做到极致精细与动态平衡”。
 
  云深处科技 让机器人技术走出实验室
  “机器人技术要走出实验室”—这是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从科研走向创业的初心。
  从浙江大学副教授到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CEO,朱秋国始终专注于仿人机器人研究。早在2020年,云深处科技就凭借“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专家学习体系”技术,使机器狗“绝影”登上《Science Robotics》封面。这项“AI+智能”学习技术让机器狗无需频繁切换步态,就能自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尽管早期已有突破,但直到近年,相关技术才在全线产品上实现稳定应用。正如公司媒体经理孟媛所言,真正的商业化,技术不仅要领先,更要成熟、可靠。
  走出实验室,需要脚踏实地的适配与迭代。2020年,云深处科技首次将第一代机器狗部署到南方电网。彼时,夏季高温让机器狗的黑色涂装成了散热难题,工程师们用砂纸手工打磨,最终将涂装改为更适用的浅色。此后,产品不断迭代升级,逐步满足复杂工业环境的需求。
  面对行业对防水能力的高标准要求,云深处科技团队在机械结构上展开大量原创性探索。密封性与散热、装配之间的矛盾是一道难题。工程师们通过持续优化,最终实现产品在-20℃至55℃的环境中运行、防护等级达IP67,刷新了亚洲纪录。
  近年来,云深处科技的机器人已应用于抗震救灾演习、戈壁滩巡检、智能工厂等场景,广泛服务于公共救援与安防巡检领域。截至目前,技术已落地全国29个城市、400多个项目,实现95%的国产自主可控。2025年初,绝影X30更成为首个在海外电力系统上岗的国产四足机器人。
 
  DeepSeek 探索未至之境
  2025年1月27日,深度求索(DeepSeek)在苹果中国区和美国区应用商店免费榜双双登顶,正式超越ChatGPT,引发全球科技圈震动,媒体形容这一刻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创立DeepSeek之前,梁文锋已有“量化黑马”之誉。1985年出生于广东湛江吴川的梁文锋,2002年以全市高考状元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2010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2016年,他创办幻方量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高频策略,到2021年资产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这也让他深知在大模型开发方面,算力与资金的门槛异常高。
  2023年,面对大模型领域“资金堆砌”与“算力竞赛”的双重桎梏,梁文锋决定“赌”一把算法本身:他辞去幻方合伙人身份,带着不到150人的年轻团队,成立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目标是用更少的算力,做出与GPT-4可比的大模型。
  2024年12月26日,DeepSeek-V3正式发布:它用2048块H800 GPU、557.6万美元训练出大模型,性能对标GPT‑4o,训练成本仅为后者的1/20。一经上线,便引发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等巨头降本大潮,被业内誉为“算法小革新”,提升了国产AI技术格局。
  与大多数新锐AI企业不同,深度求索始终坚持不融资、全面开源:他们在发布会当天同步放出53页技术报告和模型权重,邀请全网开发者共同验证与改进。正是这种“以开放换信任”的策略,让DeepSeek-V3在上线一周内,便在GitHub、各大AI社区引发数千条技术讨论。
 
  神秘东方力量震动全球科技圈
  从游戏到家装设计、从脑机接口到机器人、从四足到人形、从产品到算法,“六小龙”在创新赛道上,各有独门绝技。
  游戏科学率先“出圈”。2024年,游戏科学推出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斩获有着“游戏界奥斯卡”之称的TGA(The Game Awards)2024“年度最佳动作游戏”“玩家之声”两项大奖,实现了国产游戏的突破。
  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底,DeepSeek以行业较低的算力和GPU芯片数量,训练出了性能卓越的大模型DeepSeek-V3,引发全球AI界对“中国速度”的热议。业界认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大语言模型,不仅更开源、更低能耗和更透明,还成为普惠全球的公共产品典范。
  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身手不凡”。宇树科技2024年底发布的B2-W机器狗,能轻松应对翻山、涉水、跳高和负重载人等场景,并在工业巡检、应急救援等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云深处科技的四足机器人“绝影X30”已布局新加坡电力隧道进行巡检。
  此外,强脑科技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主要产品可以为肢体残障人士和罹患孤独症的孩子提供帮助。群核科技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其研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本大幅降低。
  近年来,杭州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
  业内人士表示,“六小龙”蛟龙出海,体现了杭州这类创新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发优势,“中国科创”将越来越多地走向全球。
  在杭州感受创业创新活力
  在中国城市发展的版图上,杭州始终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从电商时代的阿里巴巴到AI时代的“六小龙”,这座城市总能孕育出引领行业的创新力量。这不仅是产业政策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城市文化、创新生态和政府角色的深度实践。
  杭州的创新基因可追溯至南宋临安的市舶司,盛于改革开放后的“杭铁头”精神。当互联网浪潮初起时,杭州凭借“浙大系”的技术储备、浙商群体的市场嗅觉、民营经济的活跃基因展现出惊人的产业适配能力,孕育出改变中国商业形态的超级平台阿里巴巴。
  阿里生态的壮大不仅完善了电商、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更培养了10万量级的数字经济人才,形成了“阿里系”创业军团。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杭州又率先迈向“硬核创新”:2017年成立之江实验室,2020年阿里达摩院发布首个中文大模型,2022年余杭区规划千亩AI产业园,并形成“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的新三角模式。
  DeepSeek的崛起正得益于这种产业土壤:其创始团队来自浙大CAD实验室,依托阿里云算力底座迅速崛起;新华三与海康威视等企业在视觉识别与边缘计算领域的技术积淀,也为这一时代的应用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芯片设计、算力集群与场景落地的完整产业链,使DeepSeek在大模型时代脱颖而出。而宇树科技将伺服电机研发中心设在杭州,看中的是这里既能对接上海张江的芯片资源,又能触达义乌的供应链网络。
  杭州的创业生态宛如西溪湿地:既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新苗。政府扮演的是“园丁”而非“设计师”:余杭区“施以阳光雨露,助力茁壮成长”的治理理念,滋润企业茁壮成长;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双聘制”,允许科研人员保留体制身份参与创业的宽松政策,催生出梦想小镇等53个创新孵化平台;“人才码”整合的287项服务,让创业者实现“一码走杭城”。正是这种“放水养鱼”式支持,使杭州连续六年人才净流入率全国领先。
  资本网络也呈现出独特的“竹林效应”。不同于北京“国家队”与深圳“创投系”的泾渭分明,杭州既有杭州资本、城投等国有资本,又有阿里战投、蚂蚁金服等产业资本,与此同时还有银杏谷、元璟等硬科技基金,还融合了大量传统制造业溢出的民间资本。这种多元结构为硬件创新提供耐心资本,也为基础研究保留了试错空间。
  杭州的人文底蕴同样为数字化发展提供滋养。西湖的山水美学与云栖小镇的赛博格调在此交融。城市的创新文化深植于两大传统:南宋“瓦舍勾栏”孕育的商业基因,明代王阳明倡导的“知行合一”哲学。
  当程序员在西溪湿地畅想技术蓝图时,他们继承的是苏轼治理西湖的系统思维;当工程师在车间调试机器人步态时,他们身上流淌的是胡庆余堂“戒欺”的匠人精神;浙大玉泉校区夜以继日的实验室,和四季青凌晨四点的直播基地,共同构成这座城市的创新节拍。
  杭州的人文气质塑造了独特的创新伦理。在阿里园区,“罗汉堂”之名源自十八罗汉创业传说;在云栖大会的茶歇间,科技精英仍会讨论沈括的《梦溪笔谈》。这种将技术创新与人文思考相融合的特色,使得杭州的AI发展始终保有温度。DeepSeek提出“让AGI成为人类思维的延伸而非替代”的理念,正是这一价值取向的体现。
  当京沪深为“中国硅谷”称号竞相角逐时,杭州则在悄然构建一套兼具东方智慧的创新范式:在这里,数字文明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山水城市”理念在智能时代的自然延续。20年来,杭州持续强化数字经济主线,在“政府与市场”的古老命题中探索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社会”的三元协同。
  “六小龙”的腾飞,不仅是杭州的胜利,更为中国科创城市树立了新范式—历史底蕴、制度创新与市场活力协同共生。
  如今在中国这片数字沃土上,或许更多的“蛟龙”正悄然孕育。
  • p74-75.png

    2025年3月26日,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上海时装周新天地秀场,并与真人模特共同走上T台,开启人机互动的前卫表达。人形机器人与机器狗成为全场焦点。 摄影 张亨伟/中新社

  • VCG111560566036.png

    游戏科学创始人兼CEO、《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 视觉中国 供图

  • 311749713704_.pic_hd.png

    黑神话悟空3D形象  摄影 韩丹

  • _5HD8955-拷贝.png

    杭州西湖畔的《黑神话:悟空》主题西子廊桥盲盒音乐会 摄影 韩丹

  • VCG111549806285.png

    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陈航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447110196.png

    群核科技是一家以专用图形处理器(GPU)集群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空间智能企业。酷家乐作为旗下核心工具平台,是全球空间设计的领导者,合作企业超4万家。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50675459.png

    群核科技位于杭州市拱墅区余杭塘路的杭州市莱茵矩阵国际中心。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65882332.png

    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 视觉中国 供图

  • _5HD0903(1).png

    强脑科技是全世界第一家仿生手能直觉控制每一根手指且达成量产的企业。 摄影 韩丹

  • 09_5HD6725.png

    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中国运动员徐佳玲佩戴着强脑科技研发的智能仿生手传递火炬。 摄影 韩丹

  • VCG111558072003.png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 视觉中国 供图

  • _5HD0033-拷贝.png

    2025年5月25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在杭州举办,各支队伍操控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人形机器人G1展开对抗。 摄影 韩丹

  • VCG111570186864.png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秋国 视觉中国 供图

  • 341749713834_.pic_hd.png

    绝影X30工业级行业应用四足机器人  摄影 韩丹

  • p47-.png

    绝影Lite3教育科研及行业应用四足机器人 摄影 韩丹

  • VCG111384615868.png

    2022年5月1日,甘肃张掖,在“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中,绝影X20四足机器人协同消防救援人员圆满完成演习任务。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45343314.png

    DeepSeek创始人兼CEO梁文锋 视觉中国 供图

  • 20250225591118ta.png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在日常经营中借助DeepSeek、小商AI视创等工具,自动生成包含文案、视频画面的20多种语言的产品带货视频,吸引国内外订单。 摄影 王刚/中新社

  • 20250225666972ta.png

    2025年2月25日,香港科技大学InnoHK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HKGAI V1。这是中国首个基于DeepSeek进行全参数微调、持续训练产生的大模型。 摄影 侯宇/中新社

  • VCG111559210837.png

    2025年4月3日,“AI采茶工”在杭州西湖龙井茶园内工作。在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的集中采摘期,当地引入“升级版”采茶机器人,通过改进机械臂,可仿照人手进行捏提抛动作。 摄影 王刚/中新社

  • VCG111549818989.png

    2024年12月4日,杭州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机器视觉与自主作业机器人创新工坊的学生们调试设备。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211433016867.png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武林广场运河北侧,地处市中心,是杭州的一个重要文化地标。 视觉中国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