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不忘初心,雕刻记录时代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讲述中国百年雕塑史

2017-09-08      周瑾

  • 农奴愤 泥塑.jpg

    泥塑《农奴愤》

  • 刘开渠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jpg

    刘开渠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 吴为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大型组雕(家破人亡).jpg

    吴为山《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

  • 张文新 鲁迅坐像 1961年 194×142×203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张文新《鲁迅坐像》

  • 潘鹤 开荒牛 1984年99×24×34.5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潘鹤创作的《开荒牛》

  • 白山魂  贺中令 1984年  石雕   65×101×68.5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贺中令《白山魂》

  • 程亚男 夏天 1979年 27.7×23.8×56.5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程亚男 夏天 1979年 27.7×23.8×56.5cm 中国美术馆藏

  • 韩美林 马 2001年 84×17×67cm.jpg

    韩美林 马 2001年 84×17×67cm

  • 田金铎 走向世界 1985年 34×18×58.8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田金铎 走向世界 1985年 34×18×58.8cm 中国美术馆藏

  • 王朝闻 刘胡兰 1951年 31x36x11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王朝闻 刘胡兰 1951年 31x36x11cm 中国美术馆藏

  • 王合内 鹿 1962年 33.5×26.4×10.5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王合内 鹿 1962年 33.5×26.4×10.5cm 中国美术馆藏

  • 文楼 风竹 1983年 21×20×35.2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文楼 风竹 1983年 21×20×35.2cm 中国美术馆藏

  • 杨冬白 饮水的熊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jpg

    喻湘莲、王南仙 大阿福 彩塑 中国美术馆藏

  • 喻湘莲、王南仙 大阿福 彩塑 中国美术馆藏.jpg

    喻湘莲、王南仙 大阿福 彩塑 中国美术馆藏

  • 1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开展.JPG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开展

  • 2 新闻会现场.JPG

    新闻会现场

  • 4 展览现场.JPG

    展厅现场

  • 6.JPG

    展厅现场

  • 13.JPG

    展厅现场

  • 14.JPG

    展厅现场

  • 17 志愿者为观众讲解展览.JPG

    志愿者为观众讲解展览

< >

  201796日,“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 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以20世纪以来的中国雕塑艺术为切入点,对中国美术馆馆藏及当代创作雕塑作品进行梳理、研究。展览展出中国百年以来316位雕塑艺术家的精品力作590件,分为砥砺铭史、塑魂立人、时代丰碑、匠心着意、多元交响、文心写意、溯源追梦七大篇章,共同叙述中国百年雕塑的历史,展期12天。

  此次“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是中国迄今以来规模最大、内容全面的雕塑展。中国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学术总主持吴为山表示,“这次展览凝结了无数雕塑家、艺术家和布展人员的心血”,在展示中国雕塑百年历程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美术馆在雕塑领域收藏、典藏与学术研究的成果。小至十几厘米的雕塑,大到几十米的城市雕塑的图像展示,以及大量难得一见的文献资料都在这次展览中与观众见面。另外这次雕塑展在户外展区将展出各种不同风格的雕塑,是对中国当代城市雕塑艺术的浓缩。  

  刘开渠、滑田友、萧传玖、曾竹韶、傅天仇、张松鹤、王丙召、王临乙等集体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由“胜利渡长江”等八个题材共十幅作品构成,概括表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艰苦历程。周恩来总理提名刘开渠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兼美工组组长。在刘开渠主持工作期间,他以行政领导和雕塑艺术家的双重身份带领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统一认识,对协调整体风格发挥了重要作用。浮雕的创作与制作历时9年,1958年竣工。其风格写实,手法朴素,构图虚实结合、张弛有度。作品并未以伟人、领袖作为表现对象,而是刻画了大小近于真人的人民形象,其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各具特征。整件浮雕作品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凝结着激动人心的历史,彰显着民族史诗的气息。可贵的是,其内容表现了时代而艺术水平则超越了时代,直至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不但显示了中华民族深厚博大的胸怀与百折不挠的精神,而且成为新中国里程碑式的雕塑。“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使用3D扫描技术复制全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展示于中国美术馆圆厅,成为大展亮点。  

  同时,展览也从西藏自治区征集到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的著名泥塑《农奴愤》残存的头像30余件,十分珍贵。  

  由吴为山创作的《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这组宏大的雕塑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部分组成。其中很多形象均有现实原型,作者曾亲自访问大屠杀幸存者,通过与他们交谈激发艺术灵感。组雕中没有出现一个日本侵略者形象,皆表现我遇难同胞。遇难者群像的惨烈,足以佐证侵略者反人类行径的凶残。在此,重要的是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雕塑家以自己真诚的声音和激越的情感,唤醒了沉睡的灵魂,唤起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是新时期以大构成以及写意雕塑的方式建构民族苦难历程纪念碑的扛鼎之作,2014年成为国家公祭纪念碑。  

  张文新创作的《鲁迅坐像》(中国美术馆馆藏),塑造了一个硬朗坚毅的鲁迅形象,他目光朝向远方,自信从容,表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鲁迅是文化的自觉者、审美的觉醒者。他以深刻的思想,以文字的透彻和锐利,揭示了社会真实。在民族危难的20世纪上半叶,他以悲剧与崇高,斗争与反思为基调,以大众的艺术引领青年艺术家,启迪了一个时代。因此,“鲁迅形象”始终是现代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最普遍、也是最“刻骨”的存在。《鲁迅坐像》是刀刻的鲁迅,是铜铸的鲁迅,它是鲁迅精神的凝固,是形神俱佳的雕像,更是民族魂的象征。

  潘鹤创作的《开荒牛》(中国美术馆馆藏),是深圳的标识,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意象。过去,我们往往用牛来喻指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人。但在此语境中,它却被赋予了全新的意涵:拱背曲腿、步履维艰却毫不妥协、倔强向前的开荒牛,正在拔掉盘根错节的树根,拔掉腐朽的封闭思想,拔掉落后的城市形象,成为迈向美好未来的探路者。如今,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但我们依然需要开荒牛精神。在并不如烟的历史镜像中,那些面对荒芜且无可依傍,以极大勇气和使命感完成超越与重构的开拓者,已经凝炼为开荒牛的符号被我们铭记。而他们的精神亦将被我们传承——那些曾经的冲突与转变、困境与出路、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落,无不映照着当下,成为我们理解所处时代的线索和启迪未来发展的灵感。  

  贺中令创作的《白山魂》(中国美术馆馆藏)。“绕白山十数日,跋涉数百里”,只为寻访英雄的灵魂,白山的儿子——杨靖宇。一声爆破,炸裂的巨响,深入白山的血肉,喷薄出英雄的心脏。这是一颗烈日般的鲜红的中国心。这块浸染过英雄鲜血、长眠了英雄身躯,凝聚了中华儿女无穷巨力的石头从白山最深处的地心炸裂开来,其势如燎原之薪火。作者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把抗日英雄杨靖宇坚定的目光、不屈的脸庞永恒凿入这白山之心,随即使得厚重的灵石成为永恒的交响。凝视“白山魂”,回望“中国梦”。千万个“杨靖宇”长眠了,他们并没有死。他们浑然浩荡的灵魂沉入大地的心脏,与白山黑水、长江黄河一道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耸立、流淌。白山魂就是中国魂,《白山魂》就是纪念碑,见证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象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永恒的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展还展出了从1915年到2017年出版的与雕塑相关的部分杂志、书籍、画册,汇集了《良友》《北洋画报》《上海画报》等刊物,展现了百年来中国雕塑界对中外雕塑家及其作品的研究与传播,也整理了王济远、张澄江、熊松泉、叶绍钧等编纂的一系列雕塑著作。吴为山告诉记者,就中国百年雕塑的视觉呈现而言,雕塑实物是最好的造型载体,然而由于许多雕塑的原作没能得到有效的保存,遗失、损坏现象严重,因此以文献与图像的形式来呈现上世纪初期以来的雕塑脉络与艺术实例就显得尤为必要,也成为本次展览的学术特色。观众们可以走进那逝去的文化时空感知中国百年雕塑的发展历程,感悟中国百年雕塑的心路轨迹。

  

上一页

下一页

不忘初心,雕刻记录时代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讲述中国百年雕塑史

2017-09-08      周瑾

  201796日,“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 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以20世纪以来的中国雕塑艺术为切入点,对中国美术馆馆藏及当代创作雕塑作品进行梳理、研究。展览展出中国百年以来316位雕塑艺术家的精品力作590件,分为砥砺铭史、塑魂立人、时代丰碑、匠心着意、多元交响、文心写意、溯源追梦七大篇章,共同叙述中国百年雕塑的历史,展期12天。

  此次“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是中国迄今以来规模最大、内容全面的雕塑展。中国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学术总主持吴为山表示,“这次展览凝结了无数雕塑家、艺术家和布展人员的心血”,在展示中国雕塑百年历程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美术馆在雕塑领域收藏、典藏与学术研究的成果。小至十几厘米的雕塑,大到几十米的城市雕塑的图像展示,以及大量难得一见的文献资料都在这次展览中与观众见面。另外这次雕塑展在户外展区将展出各种不同风格的雕塑,是对中国当代城市雕塑艺术的浓缩。  

  刘开渠、滑田友、萧传玖、曾竹韶、傅天仇、张松鹤、王丙召、王临乙等集体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由“胜利渡长江”等八个题材共十幅作品构成,概括表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艰苦历程。周恩来总理提名刘开渠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兼美工组组长。在刘开渠主持工作期间,他以行政领导和雕塑艺术家的双重身份带领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统一认识,对协调整体风格发挥了重要作用。浮雕的创作与制作历时9年,1958年竣工。其风格写实,手法朴素,构图虚实结合、张弛有度。作品并未以伟人、领袖作为表现对象,而是刻画了大小近于真人的人民形象,其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各具特征。整件浮雕作品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凝结着激动人心的历史,彰显着民族史诗的气息。可贵的是,其内容表现了时代而艺术水平则超越了时代,直至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不但显示了中华民族深厚博大的胸怀与百折不挠的精神,而且成为新中国里程碑式的雕塑。“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使用3D扫描技术复制全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展示于中国美术馆圆厅,成为大展亮点。  

  同时,展览也从西藏自治区征集到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的著名泥塑《农奴愤》残存的头像30余件,十分珍贵。  

  由吴为山创作的《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这组宏大的雕塑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部分组成。其中很多形象均有现实原型,作者曾亲自访问大屠杀幸存者,通过与他们交谈激发艺术灵感。组雕中没有出现一个日本侵略者形象,皆表现我遇难同胞。遇难者群像的惨烈,足以佐证侵略者反人类行径的凶残。在此,重要的是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雕塑家以自己真诚的声音和激越的情感,唤醒了沉睡的灵魂,唤起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是新时期以大构成以及写意雕塑的方式建构民族苦难历程纪念碑的扛鼎之作,2014年成为国家公祭纪念碑。  

  张文新创作的《鲁迅坐像》(中国美术馆馆藏),塑造了一个硬朗坚毅的鲁迅形象,他目光朝向远方,自信从容,表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鲁迅是文化的自觉者、审美的觉醒者。他以深刻的思想,以文字的透彻和锐利,揭示了社会真实。在民族危难的20世纪上半叶,他以悲剧与崇高,斗争与反思为基调,以大众的艺术引领青年艺术家,启迪了一个时代。因此,“鲁迅形象”始终是现代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最普遍、也是最“刻骨”的存在。《鲁迅坐像》是刀刻的鲁迅,是铜铸的鲁迅,它是鲁迅精神的凝固,是形神俱佳的雕像,更是民族魂的象征。

  潘鹤创作的《开荒牛》(中国美术馆馆藏),是深圳的标识,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意象。过去,我们往往用牛来喻指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人。但在此语境中,它却被赋予了全新的意涵:拱背曲腿、步履维艰却毫不妥协、倔强向前的开荒牛,正在拔掉盘根错节的树根,拔掉腐朽的封闭思想,拔掉落后的城市形象,成为迈向美好未来的探路者。如今,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但我们依然需要开荒牛精神。在并不如烟的历史镜像中,那些面对荒芜且无可依傍,以极大勇气和使命感完成超越与重构的开拓者,已经凝炼为开荒牛的符号被我们铭记。而他们的精神亦将被我们传承——那些曾经的冲突与转变、困境与出路、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落,无不映照着当下,成为我们理解所处时代的线索和启迪未来发展的灵感。  

  贺中令创作的《白山魂》(中国美术馆馆藏)。“绕白山十数日,跋涉数百里”,只为寻访英雄的灵魂,白山的儿子——杨靖宇。一声爆破,炸裂的巨响,深入白山的血肉,喷薄出英雄的心脏。这是一颗烈日般的鲜红的中国心。这块浸染过英雄鲜血、长眠了英雄身躯,凝聚了中华儿女无穷巨力的石头从白山最深处的地心炸裂开来,其势如燎原之薪火。作者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把抗日英雄杨靖宇坚定的目光、不屈的脸庞永恒凿入这白山之心,随即使得厚重的灵石成为永恒的交响。凝视“白山魂”,回望“中国梦”。千万个“杨靖宇”长眠了,他们并没有死。他们浑然浩荡的灵魂沉入大地的心脏,与白山黑水、长江黄河一道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耸立、流淌。白山魂就是中国魂,《白山魂》就是纪念碑,见证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象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永恒的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展还展出了从1915年到2017年出版的与雕塑相关的部分杂志、书籍、画册,汇集了《良友》《北洋画报》《上海画报》等刊物,展现了百年来中国雕塑界对中外雕塑家及其作品的研究与传播,也整理了王济远、张澄江、熊松泉、叶绍钧等编纂的一系列雕塑著作。吴为山告诉记者,就中国百年雕塑的视觉呈现而言,雕塑实物是最好的造型载体,然而由于许多雕塑的原作没能得到有效的保存,遗失、损坏现象严重,因此以文献与图像的形式来呈现上世纪初期以来的雕塑脉络与艺术实例就显得尤为必要,也成为本次展览的学术特色。观众们可以走进那逝去的文化时空感知中国百年雕塑的发展历程,感悟中国百年雕塑的心路轨迹。

  

  • 农奴愤 泥塑.jpg

    泥塑《农奴愤》

  • 刘开渠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jpg

    刘开渠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 吴为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大型组雕(家破人亡).jpg

    吴为山《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

  • 张文新 鲁迅坐像 1961年 194×142×203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张文新《鲁迅坐像》

  • 潘鹤 开荒牛 1984年99×24×34.5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潘鹤创作的《开荒牛》

  • 白山魂  贺中令 1984年  石雕   65×101×68.5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贺中令《白山魂》

  • 程亚男 夏天 1979年 27.7×23.8×56.5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程亚男 夏天 1979年 27.7×23.8×56.5cm 中国美术馆藏

  • 韩美林 马 2001年 84×17×67cm.jpg

    韩美林 马 2001年 84×17×67cm

  • 田金铎 走向世界 1985年 34×18×58.8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田金铎 走向世界 1985年 34×18×58.8cm 中国美术馆藏

  • 王朝闻 刘胡兰 1951年 31x36x11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王朝闻 刘胡兰 1951年 31x36x11cm 中国美术馆藏

  • 王合内 鹿 1962年 33.5×26.4×10.5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王合内 鹿 1962年 33.5×26.4×10.5cm 中国美术馆藏

  • 文楼 风竹 1983年 21×20×35.2cm 中国美术馆藏.jpg

    文楼 风竹 1983年 21×20×35.2cm 中国美术馆藏

  • 杨冬白 饮水的熊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jpg

    喻湘莲、王南仙 大阿福 彩塑 中国美术馆藏

  • 喻湘莲、王南仙 大阿福 彩塑 中国美术馆藏.jpg

    喻湘莲、王南仙 大阿福 彩塑 中国美术馆藏

  • 1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开展.JPG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开展

  • 2 新闻会现场.JPG

    新闻会现场

  • 4 展览现场.JPG

    展厅现场

  • 6.JPG

    展厅现场

  • 13.JPG

    展厅现场

  • 14.JPG

    展厅现场

  • 17 志愿者为观众讲解展览.JPG

    志愿者为观众讲解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