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雕塑里的中国记忆

——来自白俄罗斯的祖孙雕塑展

2017-10-26      文/本刊记者 周 瑾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中国风景》纸板油画 1956-1957年 17.5×12.5cm 白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档案馆藏.jpg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中国风景》纸板油画 1956-1957年 17.5×12.5cm 白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档案馆藏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风景》纸本素描 1957年1月  20×14cm 白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档案馆藏.jpg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风景》纸本素描 1957年1月 20×14cm 白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档案馆藏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画家蒋兆和》雕塑 石膏 1957(创作于莫斯科)  80×60×40cm 艺术家家庭收藏.jpg

    谢尔盖• 谢利哈诺夫 《画家蒋兆和》雕塑 石膏 1957(创作于莫斯科) 80×60×40cm 艺术家家庭收藏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女演员白杨像》雕塑 石膏 1957 (创作于上海)  60×40×35cm 艺术家家庭收藏.jpg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女演员白杨像》雕塑 石膏 1957 (创作于上海) 60×40×35cm 艺术家家庭收藏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齐白石》雕塑 石膏 1957 (创作于北京)  63×43×24cm 艺术家家庭收藏.jpg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齐白石》雕塑 石膏 1957 (创作于北京) 63×43×24cm 艺术家家庭收藏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齐白石》纸本素描 1956年12月12日  14.3×20cm 白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档案馆藏.jpg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齐白石》纸本素描 1956年12月12日 14.3×20cm 白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档案馆藏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作家巴金像》雕塑 石膏 1957(创作于上海)  47×32×23cm 艺术家家庭收藏.jpg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作家巴金像》雕塑 石膏 1957(创作于上海) 47×32×23cm 艺术家家庭收藏

  • 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 《会面》 雕塑 青铜 26×28×20cm 1997  中国美术馆藏.jpg

    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 《会面》 雕塑 青铜 26×28×20cm 1997 中国美术馆藏

  • 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 《躯干》 雕塑 青铜 52×21×20cm 2004  中国美术馆藏.jpg

    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 《躯干》 雕塑 青铜 52×21×20cm 2004 中国美术馆藏

< >

  2017年,时值中白两国建交25周年,由中国美术馆策划主办的“塑痕·中国记忆——白俄罗斯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和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雕塑展”于1020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此展是中国美术馆为促进中白文化艺术交流所举办的系列展览之一,也是2017年度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

  展览的缘起于201611月,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藏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和美术馆同仁出访白俄罗斯。期间,在明斯克艺术区康斯坦丁工作室,吴为山得以与雕塑家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лиханов 1967-)第一次会面。台架上众多的雕塑中,齐白石、巴金、白杨……这几个似曾相识的形象让同为雕塑家的吴为山为之一震。

  在这次展览中,康斯坦丁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其祖父谢尔盖雕塑作品30 件,捐赠他本人创作的作品29 件。其中有三十多件肖像雕塑,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也有普通劳动者。它们的作者是康斯坦丁的爷爷,白俄罗斯著名雕塑家谢尔盖·谢利哈诺夫(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Селиханов. 1917-1976),他在1970年成为首批获得苏联列宁奖艺术奖项的白俄罗斯雕塑家。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曾于1956年底至1957年初随苏联艺术家联盟访问团,到中国考察、创作。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与中国文学艺术界名人交流,并进行了速写、创作和风景写生。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一位白俄罗斯艺术家对中国的深情和对中国人的理解,也反映了那一特定时期中国和苏联的关系。

  在中国访问期间,谢尔盖登天坛,领会“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仰观人民英雄纪念碑;拜谒鲁迅博物馆、徐悲鸿故居;在“碧云寺”“卧佛寺”感受到佛像的“慈悲与威严”,以及 “独有的形式阐述着佛教与中国的历史渊源”。谢尔盖还远赴苗族、黎族地区,去农场、工矿、学校、戏院、博物馆、研究机构,研究中国的戏剧和国画。与中国百姓共度春节,让谢尔盖发出“渴望下次来中国时再回到这些可爱的人们中间”的愿望。

  和巴金在北京街头散步时,谢尔盖常常看到巴金与他的铁杆粉丝们互动,近距离感受这位伟大作家的平易近人。当然,令谢尔盖最激动地是,他为齐白石塑像的梦想实现了,并请齐白石老人在像上签上了名字。

  对中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了解,让谢尔盖准确、鲜活地表现五十年代的中国人形象找到了灵感。齐白石素描像中睡着的神态,寥寥几笔勾勒,仿佛能听到艺术大师富有节奏的呼吸;巴金洞察人生的沉思;蒋兆和的悲天悯人;白杨的娴静优雅;广东矿工的坚毅;南京车夫的朴实勤劳;乡村郎中的专注;劳模的英气;农民的憨厚……可以说,谢尔盖的雕塑艺术记录了时代。

  而出生于1967年的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лиханов)作为谢尔盖·谢利哈诺夫的孙子,既有隔代遗传的文艺细胞,也受到他所处的当今时代的影响。

  社会结构的转型,意识形态的变化,价值观的改变,艺术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的多元,使得康斯坦丁开始思考哲学和人性。他的雕塑作品使用多种多样的材料,不断在情感表达和形式创新中摸索个性化创作道路。

  从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到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祖孙两代的艺术,可以看到白俄罗斯雕塑艺术的这一段雕塑发展史。也因此,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向康斯坦丁发出邀请:到中国美术馆举办祖孙两代雕塑展!

  终于,在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建交25周年之际,祖孙两代雕塑展在中国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展出,时间也恰逢谢尔盖诞辰10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康斯坦丁不断地强调这两个数字是幸运的巧合。

  吴为山馆长在展览序言中说,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深刻的是心与心的沟通,而文化艺术中的心意和情意是最直接的。他特别感谢康斯坦丁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其祖父谢尔盖雕塑作品30件,捐赠他本人创作的作品29件。“它们已成为中国美术馆11万件藏品中的一部分而汇入美的洪流。”

  中国正实现着伟大的复兴,文明互鉴是促进世界相互了解的基础。相信这个美好的中国记忆必能在中白两国未来持续进行的人文交流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雕塑里的中国记忆

——来自白俄罗斯的祖孙雕塑展

2017-10-26      文/本刊记者 周 瑾

  2017年,时值中白两国建交25周年,由中国美术馆策划主办的“塑痕·中国记忆——白俄罗斯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和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雕塑展”于1020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此展是中国美术馆为促进中白文化艺术交流所举办的系列展览之一,也是2017年度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

  展览的缘起于201611月,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藏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和美术馆同仁出访白俄罗斯。期间,在明斯克艺术区康斯坦丁工作室,吴为山得以与雕塑家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лиханов 1967-)第一次会面。台架上众多的雕塑中,齐白石、巴金、白杨……这几个似曾相识的形象让同为雕塑家的吴为山为之一震。

  在这次展览中,康斯坦丁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其祖父谢尔盖雕塑作品30 件,捐赠他本人创作的作品29 件。其中有三十多件肖像雕塑,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也有普通劳动者。它们的作者是康斯坦丁的爷爷,白俄罗斯著名雕塑家谢尔盖·谢利哈诺夫(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Селиханов. 1917-1976),他在1970年成为首批获得苏联列宁奖艺术奖项的白俄罗斯雕塑家。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曾于1956年底至1957年初随苏联艺术家联盟访问团,到中国考察、创作。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与中国文学艺术界名人交流,并进行了速写、创作和风景写生。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一位白俄罗斯艺术家对中国的深情和对中国人的理解,也反映了那一特定时期中国和苏联的关系。

  在中国访问期间,谢尔盖登天坛,领会“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仰观人民英雄纪念碑;拜谒鲁迅博物馆、徐悲鸿故居;在“碧云寺”“卧佛寺”感受到佛像的“慈悲与威严”,以及 “独有的形式阐述着佛教与中国的历史渊源”。谢尔盖还远赴苗族、黎族地区,去农场、工矿、学校、戏院、博物馆、研究机构,研究中国的戏剧和国画。与中国百姓共度春节,让谢尔盖发出“渴望下次来中国时再回到这些可爱的人们中间”的愿望。

  和巴金在北京街头散步时,谢尔盖常常看到巴金与他的铁杆粉丝们互动,近距离感受这位伟大作家的平易近人。当然,令谢尔盖最激动地是,他为齐白石塑像的梦想实现了,并请齐白石老人在像上签上了名字。

  对中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了解,让谢尔盖准确、鲜活地表现五十年代的中国人形象找到了灵感。齐白石素描像中睡着的神态,寥寥几笔勾勒,仿佛能听到艺术大师富有节奏的呼吸;巴金洞察人生的沉思;蒋兆和的悲天悯人;白杨的娴静优雅;广东矿工的坚毅;南京车夫的朴实勤劳;乡村郎中的专注;劳模的英气;农民的憨厚……可以说,谢尔盖的雕塑艺术记录了时代。

  而出生于1967年的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лиханов)作为谢尔盖·谢利哈诺夫的孙子,既有隔代遗传的文艺细胞,也受到他所处的当今时代的影响。

  社会结构的转型,意识形态的变化,价值观的改变,艺术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的多元,使得康斯坦丁开始思考哲学和人性。他的雕塑作品使用多种多样的材料,不断在情感表达和形式创新中摸索个性化创作道路。

  从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到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祖孙两代的艺术,可以看到白俄罗斯雕塑艺术的这一段雕塑发展史。也因此,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向康斯坦丁发出邀请:到中国美术馆举办祖孙两代雕塑展!

  终于,在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建交25周年之际,祖孙两代雕塑展在中国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展出,时间也恰逢谢尔盖诞辰10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康斯坦丁不断地强调这两个数字是幸运的巧合。

  吴为山馆长在展览序言中说,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深刻的是心与心的沟通,而文化艺术中的心意和情意是最直接的。他特别感谢康斯坦丁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其祖父谢尔盖雕塑作品30件,捐赠他本人创作的作品29件。“它们已成为中国美术馆11万件藏品中的一部分而汇入美的洪流。”

  中国正实现着伟大的复兴,文明互鉴是促进世界相互了解的基础。相信这个美好的中国记忆必能在中白两国未来持续进行的人文交流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中国风景》纸板油画 1956-1957年 17.5×12.5cm 白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档案馆藏.jpg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中国风景》纸板油画 1956-1957年 17.5×12.5cm 白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档案馆藏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风景》纸本素描 1957年1月  20×14cm 白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档案馆藏.jpg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风景》纸本素描 1957年1月 20×14cm 白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档案馆藏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画家蒋兆和》雕塑 石膏 1957(创作于莫斯科)  80×60×40cm 艺术家家庭收藏.jpg

    谢尔盖• 谢利哈诺夫 《画家蒋兆和》雕塑 石膏 1957(创作于莫斯科) 80×60×40cm 艺术家家庭收藏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女演员白杨像》雕塑 石膏 1957 (创作于上海)  60×40×35cm 艺术家家庭收藏.jpg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女演员白杨像》雕塑 石膏 1957 (创作于上海) 60×40×35cm 艺术家家庭收藏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齐白石》雕塑 石膏 1957 (创作于北京)  63×43×24cm 艺术家家庭收藏.jpg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齐白石》雕塑 石膏 1957 (创作于北京) 63×43×24cm 艺术家家庭收藏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齐白石》纸本素描 1956年12月12日  14.3×20cm 白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档案馆藏.jpg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齐白石》纸本素描 1956年12月12日 14.3×20cm 白俄罗斯国家文学艺术档案馆藏

  •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作家巴金像》雕塑 石膏 1957(创作于上海)  47×32×23cm 艺术家家庭收藏.jpg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 《作家巴金像》雕塑 石膏 1957(创作于上海) 47×32×23cm 艺术家家庭收藏

  • 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 《会面》 雕塑 青铜 26×28×20cm 1997  中国美术馆藏.jpg

    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 《会面》 雕塑 青铜 26×28×20cm 1997 中国美术馆藏

  • 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 《躯干》 雕塑 青铜 52×21×20cm 2004  中国美术馆藏.jpg

    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 《躯干》 雕塑 青铜 52×21×20cm 2004 中国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