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烽火艺途——武石捐赠作品展

2019-08-28      本刊记者 殷星

  • 武石《打击》单色木刻,1940年.jpg

    武石《打击》单色木刻,1940年

  • 武石《最后一根钢梁》套色木刻,1957.jpg

    武石《最后一根钢梁》套色木刻,1957年

  • 武石《夜晚归来鱼满仓》中国画,1963年.jpg

    武石《夜晚归来鱼满仓》中国画,1963年

  • 武石《梅雀》中国画,1986年.jpg

    武石《梅雀》中国画,1986年

< >

  2019827日上午,“烽火艺途——武石捐赠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举行。

  武石原名冯子树,中国著名版画家,1912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34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艺术家与革命者的双重身份使他认识到木刻对促进抗日救亡宣传的重要作用,由此走上了以木刻刀为“武器”,以版画图存救国的艺术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创作出一批讴歌新中国建设和社会新气象的版画作品。特别是晚年期间,他还多次重访当年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将对边区军民和战友的深厚感情倾注于笔墨之间,以中国画的形式艺术地再现火热的革命斗争情景。武石先生的艺术生涯,充分体现了他在国家命运变迁中的赤子之心和责任担当,同时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发展过程中难能可贵的革命艺术个案。

  武石先生的家属将其不同时期的作品100余件慷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不仅丰富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馆藏类型,也有利于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系统展示和深入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烽火艺途——武石捐赠作品展”,旨在进一步弘扬老一辈革命艺术家深沉的爱国热情和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以此鼓舞和引导观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本次展览系统呈现了武石先生捐赠作品的全貌,涵盖了其各时期的版画和中国画创作,分为:“刀与笔——宣传的战士”“喜与歌——时代的新颜”“思与忆——征途的回望”“意与趣——芳草久已茂”四个章节,并结合不同时期的报纸、杂志、档案、手稿、书信、照片等辅助文献,全方位地展示了武石先生的创作生涯和艺术造诣。

  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将于1013日闭幕。(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烽火艺途——武石捐赠作品展

2019-08-28      本刊记者 殷星

  2019827日上午,“烽火艺途——武石捐赠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举行。

  武石原名冯子树,中国著名版画家,1912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34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艺术家与革命者的双重身份使他认识到木刻对促进抗日救亡宣传的重要作用,由此走上了以木刻刀为“武器”,以版画图存救国的艺术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创作出一批讴歌新中国建设和社会新气象的版画作品。特别是晚年期间,他还多次重访当年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将对边区军民和战友的深厚感情倾注于笔墨之间,以中国画的形式艺术地再现火热的革命斗争情景。武石先生的艺术生涯,充分体现了他在国家命运变迁中的赤子之心和责任担当,同时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发展过程中难能可贵的革命艺术个案。

  武石先生的家属将其不同时期的作品100余件慷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不仅丰富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馆藏类型,也有利于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系统展示和深入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烽火艺途——武石捐赠作品展”,旨在进一步弘扬老一辈革命艺术家深沉的爱国热情和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以此鼓舞和引导观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本次展览系统呈现了武石先生捐赠作品的全貌,涵盖了其各时期的版画和中国画创作,分为:“刀与笔——宣传的战士”“喜与歌——时代的新颜”“思与忆——征途的回望”“意与趣——芳草久已茂”四个章节,并结合不同时期的报纸、杂志、档案、手稿、书信、照片等辅助文献,全方位地展示了武石先生的创作生涯和艺术造诣。

  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将于1013日闭幕。(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 武石《打击》单色木刻,1940年.jpg

    武石《打击》单色木刻,1940年

  • 武石《最后一根钢梁》套色木刻,1957.jpg

    武石《最后一根钢梁》套色木刻,1957年

  • 武石《夜晚归来鱼满仓》中国画,1963年.jpg

    武石《夜晚归来鱼满仓》中国画,1963年

  • 武石《梅雀》中国画,1986年.jpg

    武石《梅雀》中国画,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