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穿越时空的对话 ——“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开幕

2020-10-12      撰文:赵月/人民画报

  • 海报图片_20201012141254.jpg

    “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海报。

  • 黄色背景上的恋人.jpg

    《黄色背景上的恋人》
    综合材料绘画,油彩、水粉、纸;59.7X49.3cm; 1960

  • Russian village.jpg

    《俄罗斯村庄》
    布面油画;73X92cm;1929

  • 0ddc9021342197f557450dfc5f5abf8.jpg

    《灵感》
    综合材料绘画,蛋彩、彩铅;41x33cm; 1978

  • 01驴和狗.jpg

    《驴和狗》
    蚀刻(铜版画);29.5x24cm;1927-30-52

  • _1WQ3057-万全人民画报-00.jpg

    2020年10月10日,“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展览现场,观众与夏加尔肖像“对视”。1985年逝世的夏加尔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实践与洗礼,发展出了独特的个人绘画风格。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 _1WQ3194-万全人民画报-00.jpg

  • _1WQ3261-万全人民画报-00.jpg

  • _1WQ3488-万全人民画报-020.jpg

    2020年10月10日,参观者在“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上观展。此次展览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此次开展是中国抗疫取得战略性成果之后,国家和人民复工、复产、复生活和复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 >

  他被誉为“带着翅膀的画家”;他厌恶刻板的艺术理论;在他的艺术生涯中,“爱情”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题。他被毕加索称赞为“马蒂斯死后,唯一理解色彩的艺术家”。

  他就是20世纪西方画坛的艺术大师马克·夏加尔(1887-1985)。20201010日,“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在位于河北廊坊开放区的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亮相,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主办。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是新奥集团旗下的核心项目,是京津冀地区的文化艺术新地标。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夏加尔的作品与中国观众首次对话,通过他的作品,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唤起对自我、对他人、对生活更多的思考。

  作为现代绘画史上的大师,夏加尔的重要个人展览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等多个国际知名艺术机构展出。夏加尔出生于白俄罗斯,成长于犹太家庭,学艺于法国。复杂多元的文化背景,让他的作品极有个人风格,被认为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之外。

  此次中央美术学院廊坊馆的“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2020年度大戏。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及玛丽亚·多洛雷斯(Miria Dolores)担任策展人,由“爱、乡愁、神奇世界与马戏团”“拉·封丹寓言”“诱惑巴黎”“信仰的力量”,以及“生命的终点是一束花”五个板块组成。一共有155件作品展出,涵盖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坦培拉、蚀刻版画等艺术形式。参展作品中共含有28件绘画原作,包括《紫罗兰公鸡》《恋人与花束》《俄罗斯的村庄》等经典主题的创作。另外还有《拉·封丹寓言》《圣经系列》和《巴黎系列》3个系列百余幅版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夏加尔为同名法国古典文学《拉·封丹寓言》创作的全套蚀刻版画作品。展览横跨从1925年到1981年将近60年的时空,展现了贯穿其一生的永恒主题——爱、乡愁和深植于民族特色的信仰。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是什么样的契机,让马克·夏加尔大展在今年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合作,来到了中国?本次展览有哪些亮点?已故去35年的夏加尔,如何与今天的中国社会发生联系?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画报》记者专访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张子康。

  《中国画报》:马克·夏加尔大展为什么会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合作,在今年来到中国?

  张子康: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在中国经济文化生活日益复苏向好之际,我们迎来了汇聚马克·夏加尔这位国际艺术大师创作生涯中诸多优秀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的2020年度大展。本次展览从前期的沟通筹备到最终落成,历时超过一年。2020年超出了无数人预期,打破了无数人原有的工作生活,很多人对此措手不及。但人们也因为共同的信念携手前行,对自我,对他人,对一切生命个体与群体有了更多体味与思考。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希望借着此次展览,通过夏加尔艺术作品,向中国观众铺开一部生动的童梦奇缘,带领大家穿越现实与想象的畛域,唤起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与期待。

  《中国画报》:本次展览的亮点有哪些?选择作品有哪些考量?

  张子康:此次展览无论从其学术性还是对于公众美育的意义来说,都极具价值。展览囊括了夏加尔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时间跨度将近60年,从1925年到1981年,全方位展现了艺术家活跃在不同时期作品型态与媒材的创作。从作品选择上来说,我们更多考虑的并不是某件单幅作品本身的重要性,而是考虑一件作品在夏加尔艺术学术梳理上的价值。我们希望在作品选择上能保持学术的开放性,确保展览具有高水准。

  《中国画报》:您觉得已故艺术家夏加尔的作品如何与今天的中国社会对话?

  张子康:夏加尔是一位跨越多个艺术门派、主义,同时超越了艺术创作固有章法与技术的国际艺术大师。回顾夏加尔的艺术创作历程,也促使了我们对于中国艺术院校教学与培养在跨领域、跨学科和多元化方面的新思考与新探索。此次展览作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非常有助于中国观众接触和认识外国优秀文化。而只有当中国观众建立起对国内外两种文明和文化的充分认知,才能更好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自信。

上一页

下一页

穿越时空的对话 ——“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开幕

2020-10-12      撰文:赵月/人民画报

  他被誉为“带着翅膀的画家”;他厌恶刻板的艺术理论;在他的艺术生涯中,“爱情”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题。他被毕加索称赞为“马蒂斯死后,唯一理解色彩的艺术家”。

  他就是20世纪西方画坛的艺术大师马克·夏加尔(1887-1985)。20201010日,“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在位于河北廊坊开放区的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亮相,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主办。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是新奥集团旗下的核心项目,是京津冀地区的文化艺术新地标。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夏加尔的作品与中国观众首次对话,通过他的作品,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唤起对自我、对他人、对生活更多的思考。

  作为现代绘画史上的大师,夏加尔的重要个人展览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等多个国际知名艺术机构展出。夏加尔出生于白俄罗斯,成长于犹太家庭,学艺于法国。复杂多元的文化背景,让他的作品极有个人风格,被认为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之外。

  此次中央美术学院廊坊馆的“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2020年度大戏。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及玛丽亚·多洛雷斯(Miria Dolores)担任策展人,由“爱、乡愁、神奇世界与马戏团”“拉·封丹寓言”“诱惑巴黎”“信仰的力量”,以及“生命的终点是一束花”五个板块组成。一共有155件作品展出,涵盖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坦培拉、蚀刻版画等艺术形式。参展作品中共含有28件绘画原作,包括《紫罗兰公鸡》《恋人与花束》《俄罗斯的村庄》等经典主题的创作。另外还有《拉·封丹寓言》《圣经系列》和《巴黎系列》3个系列百余幅版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夏加尔为同名法国古典文学《拉·封丹寓言》创作的全套蚀刻版画作品。展览横跨从1925年到1981年将近60年的时空,展现了贯穿其一生的永恒主题——爱、乡愁和深植于民族特色的信仰。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是什么样的契机,让马克·夏加尔大展在今年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合作,来到了中国?本次展览有哪些亮点?已故去35年的夏加尔,如何与今天的中国社会发生联系?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画报》记者专访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张子康。

  《中国画报》:马克·夏加尔大展为什么会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合作,在今年来到中国?

  张子康: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在中国经济文化生活日益复苏向好之际,我们迎来了汇聚马克·夏加尔这位国际艺术大师创作生涯中诸多优秀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的2020年度大展。本次展览从前期的沟通筹备到最终落成,历时超过一年。2020年超出了无数人预期,打破了无数人原有的工作生活,很多人对此措手不及。但人们也因为共同的信念携手前行,对自我,对他人,对一切生命个体与群体有了更多体味与思考。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希望借着此次展览,通过夏加尔艺术作品,向中国观众铺开一部生动的童梦奇缘,带领大家穿越现实与想象的畛域,唤起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与期待。

  《中国画报》:本次展览的亮点有哪些?选择作品有哪些考量?

  张子康:此次展览无论从其学术性还是对于公众美育的意义来说,都极具价值。展览囊括了夏加尔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时间跨度将近60年,从1925年到1981年,全方位展现了艺术家活跃在不同时期作品型态与媒材的创作。从作品选择上来说,我们更多考虑的并不是某件单幅作品本身的重要性,而是考虑一件作品在夏加尔艺术学术梳理上的价值。我们希望在作品选择上能保持学术的开放性,确保展览具有高水准。

  《中国画报》:您觉得已故艺术家夏加尔的作品如何与今天的中国社会对话?

  张子康:夏加尔是一位跨越多个艺术门派、主义,同时超越了艺术创作固有章法与技术的国际艺术大师。回顾夏加尔的艺术创作历程,也促使了我们对于中国艺术院校教学与培养在跨领域、跨学科和多元化方面的新思考与新探索。此次展览作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非常有助于中国观众接触和认识外国优秀文化。而只有当中国观众建立起对国内外两种文明和文化的充分认知,才能更好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自信。

  • 海报图片_20201012141254.jpg

    “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海报。

  • 黄色背景上的恋人.jpg

    《黄色背景上的恋人》
    综合材料绘画,油彩、水粉、纸;59.7X49.3cm; 1960

  • Russian village.jpg

    《俄罗斯村庄》
    布面油画;73X92cm;1929

  • 0ddc9021342197f557450dfc5f5abf8.jpg

    《灵感》
    综合材料绘画,蛋彩、彩铅;41x33cm; 1978

  • 01驴和狗.jpg

    《驴和狗》
    蚀刻(铜版画);29.5x24cm;1927-30-52

  • _1WQ3057-万全人民画报-00.jpg

    2020年10月10日,“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展览现场,观众与夏加尔肖像“对视”。1985年逝世的夏加尔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实践与洗礼,发展出了独特的个人绘画风格。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 _1WQ3194-万全人民画报-00.jpg

  • _1WQ3261-万全人民画报-00.jpg

  • _1WQ3488-万全人民画报-020.jpg

    2020年10月10日,参观者在“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上观展。此次展览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此次开展是中国抗疫取得战略性成果之后,国家和人民复工、复产、复生活和复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摄影:万全/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