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故宫博物院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

2020-11-05      摄影报道 段崴、曹梦玥/人民画报

  • DW__6986.jpg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大庆之年,故宫博物院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8083.jpg

    策展人之一、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馆员张杰(右一)向记者介绍“生生不息”展区中展出的故宫历代绘制彩画小样。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3WQ_5473 副本.jpg

    红色是紫禁城的象征色。“丹”是紫禁城的“红”,“宸”则寓意紫禁城的“城”。“丹宸永固”这一主题,体现了对这座壮美城池的美好希冀。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DUAN8006.jpg

    “有容乃大”展区内展出的紫禁城宫殿建筑全景模型。观众可以通过模型体验俯瞰整个紫禁城。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7648.jpg

    “宫城一体”展区内地面设计呈现了紫禁城•北京的中轴线。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7467.jpg

    “宫城一体”展区内展出的琉璃滴水。滴水也称“花边”是一种特殊的板瓦,比普通板瓦多出一个如意形的舌片下垂。使雨水能够顺畅地滴下。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W__6759.jpg

    “有容乃大”展区内展出的琉璃走兽。紫禁城里的建筑无处不体现“礼”这一概念。不同等级的建筑所用的琉璃和走兽的等级也有所不同。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8134.jpg

    “生生不息”展区内展出的故宫请神位龙亭。经现代科技检测发现,该文物历史上曾经历过四次修复,其原貌与现貌截然不同。和文物修护一样,故宫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也日趋精细化、科学化。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8126.jpg

    观众在观赏“生生不息”展区中展出的养心殿正殿冬暖阁后檐明瓦窗罩构造模型。它使用钉子铺设在木压条内,室外自然光透过明瓦照进屋内,朦胧而轻柔之美与江南建筑的意蕴一脉相承。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8109.jpg

    观众在观赏“生生不息”展区中展出的裱糊工具与中药浆糊材料。浆糊原材料以面粉为主,其中添加不同配伍的花椒、黄檗、白帆等药汤,起到防虫的目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即使到了现代,建筑在修缮过程中有时仍会采用原材料、原技术、原工艺。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8359.jpg

    “有容乃大”展区中展出的貂皮金凤嵌珠宝皇后朝冠。清代皇太后、皇后冬季所戴的朝冠和服用场合与皇帝的冬朝冠基本等齐,但装饰所用的珠宝更多,形式上有男女的差别。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W__6800.jpg

    “有容乃大”展区内展出的金瓯永固杯。每年元旦子时,乾隆帝会在养心殿东暖阁举行开笔仪式,以金瓯永固杯饮用能消灾延寿的屠苏酒,点燃“玉烛长调”烛台上的蜡烛,再用“万年青笔”写下新年祝福吉语,同时翻阅是年的历书,祈愿政权稳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W__6959.jpg

    结合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故宫博物院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观众在参观全程需佩戴口罩,与其他观众保持1米以上距离。据悉,“十一”假期故宫博物院每日预约观众数量3万人,这是故宫从5月1日恢复开放以来三次提高客流量上限。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大庆之年,故宫博物院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包括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研究成果及推出精品展览等。作为其中的重头戏,故宫博物院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展览以三大主题、18个历史节点为基点,通过紫禁城的营缮、改造和保护等关键性事件,向观众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及宫廷生活,展现600年来紫禁城的发展与变化。

    

与策展人之一、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馆员张杰对谈

  “丹宸永固”是一个什么样的展览?

  此次“丹宸永固”展聚焦故宫建筑,为观众呈现宫殿建筑文化,让观众直观地感受贯穿于紫禁城的“时”“空”变化。展览设有“宫城一体”“有容乃大”“生生不息”三个主题。观众到午门参观,首先会到西雁翅楼,感受明代紫禁城的建成和变迁;接着正楼的“有容乃大”展厅里,观众会看到清代紫禁城的变化;最后东雁翅楼的“生生不息”展区,展示的是近一百年故宫建筑的变迁和历史。展览一共呈现了紫禁城18个建筑节点,其中明代有3个时间节点,清代有8个时间节点,近100年则对应7个时间节点。展览通过这18个时间节点,是想呈现故宫建筑的历史延续性,这是展览的一条明线;而每个节点下的展品则是想呈现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是展览的一条暗线。

  策展思路是怎样确定的?

  整个过程比较波折。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我们确定要策划一个大型展览。一开始,我们就想到要从历史线的角度出发。但有一个问题是,相对于清代和近100年,我们对明代的研究相对薄弱。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时间越久远,可考证的资料越少,留下的物证文物也越少。后来我们考虑按藏品种类策划,按这个思路做了一些研究后发现有一个明显的问题,观众可能进了展厅后发现他参观的是一个宫廷生活展,600年的时间线就不是很明确,时代代入感不强。第三轮方案是想通过大小空间的变化来展现紫禁城的建筑,但受展厅空间的限制,呈现起来也不尽如人意。经历了一系列研究后,我们又把明代清代的很多史料研究成果重新梳理了一遍,发现其实明代也是有许多可以呈现的,所以最终我们又回到了第一轮方案,就是走时间线,通过18个节点展现故宫的建筑。

  “宫城一体”“有容乃大”“生生不息”三个主题分别有何寓意?

  代表明代的这一展厅主要是想展现紫禁城和北京城的关系,所以我们这个厅定名为“宫城一体”,“宫”就是紫禁城,“城”则代表北京城。这一展厅主要展现二者之间“都”与“城”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营建都城、都城中建造王城的历史传统。城里讲究居中为尊,因此故宫建造时也秉承传统宫殿营建的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居中为尊的基本原则。

  第二个展厅展现了从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到清王朝被推翻,这两百年间紫禁城建筑的变迁历程。从这部分展区的第一个单元所展现的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到最后中西文化的合璧,离不开“有容乃大”四个字,而文化的融合在建筑中也有体现。

  第三个展厅则展现近100年来故宫的变迁。这个时期,整个紫禁城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从昔日的皇宫变成了现在的博物院。在这个展区,展现了我们对紫禁城建筑的保护与修缮。随着科技的发展,保护理念与手段不断进步,人们对故宫的了解和认知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给这个单元定名为“生生不息”。

  本次展览在策展层面有哪些亮点?

  此次展览的很多方面我们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希望观众到展厅里参观时能有不一样的体验。比如有的观众想看一下太和殿里面的宝座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平时离得太远根本看不清;还有一些观众想从空中俯视一下紫禁城,看看它的全景是什么样的。我们在策展时也进行了相应的考量,比如我们用故宫里的文物搭建了一个皇帝理政的区域,里面设有龙纹主题的屏风宝座,两侧有太平有象、金鹤香薰,想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场景,让观众实现近距离观看。我们在展厅另一端设置了故宫全景模型,观众可以通过模型体验俯瞰整个紫禁城。

  为什么说此次展览是参观故宫的“序言”?

  紫禁城本身自己就是一个多朝代历史叠加的产物。观众想要更好地领悟紫禁城恢弘的场景和布局,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出展厅。所以我们把设置在午门的这次展览叫做“序言”厅,观众在看完这三个展厅之后,会对紫禁城有另外一种角度的理解。观众带着这种新的理解和一些知识点再去看紫禁城里的各个建筑,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上一页

下一页

看天下 | 紫禁城:凝聚600年的建筑之美

故宫博物院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

2020-11-05      摄影报道 段崴、曹梦玥/人民画报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大庆之年,故宫博物院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包括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研究成果及推出精品展览等。作为其中的重头戏,故宫博物院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展览以三大主题、18个历史节点为基点,通过紫禁城的营缮、改造和保护等关键性事件,向观众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及宫廷生活,展现600年来紫禁城的发展与变化。

    

与策展人之一、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馆员张杰对谈

  “丹宸永固”是一个什么样的展览?

  此次“丹宸永固”展聚焦故宫建筑,为观众呈现宫殿建筑文化,让观众直观地感受贯穿于紫禁城的“时”“空”变化。展览设有“宫城一体”“有容乃大”“生生不息”三个主题。观众到午门参观,首先会到西雁翅楼,感受明代紫禁城的建成和变迁;接着正楼的“有容乃大”展厅里,观众会看到清代紫禁城的变化;最后东雁翅楼的“生生不息”展区,展示的是近一百年故宫建筑的变迁和历史。展览一共呈现了紫禁城18个建筑节点,其中明代有3个时间节点,清代有8个时间节点,近100年则对应7个时间节点。展览通过这18个时间节点,是想呈现故宫建筑的历史延续性,这是展览的一条明线;而每个节点下的展品则是想呈现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是展览的一条暗线。

  策展思路是怎样确定的?

  整个过程比较波折。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我们确定要策划一个大型展览。一开始,我们就想到要从历史线的角度出发。但有一个问题是,相对于清代和近100年,我们对明代的研究相对薄弱。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时间越久远,可考证的资料越少,留下的物证文物也越少。后来我们考虑按藏品种类策划,按这个思路做了一些研究后发现有一个明显的问题,观众可能进了展厅后发现他参观的是一个宫廷生活展,600年的时间线就不是很明确,时代代入感不强。第三轮方案是想通过大小空间的变化来展现紫禁城的建筑,但受展厅空间的限制,呈现起来也不尽如人意。经历了一系列研究后,我们又把明代清代的很多史料研究成果重新梳理了一遍,发现其实明代也是有许多可以呈现的,所以最终我们又回到了第一轮方案,就是走时间线,通过18个节点展现故宫的建筑。

  “宫城一体”“有容乃大”“生生不息”三个主题分别有何寓意?

  代表明代的这一展厅主要是想展现紫禁城和北京城的关系,所以我们这个厅定名为“宫城一体”,“宫”就是紫禁城,“城”则代表北京城。这一展厅主要展现二者之间“都”与“城”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营建都城、都城中建造王城的历史传统。城里讲究居中为尊,因此故宫建造时也秉承传统宫殿营建的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居中为尊的基本原则。

  第二个展厅展现了从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到清王朝被推翻,这两百年间紫禁城建筑的变迁历程。从这部分展区的第一个单元所展现的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到最后中西文化的合璧,离不开“有容乃大”四个字,而文化的融合在建筑中也有体现。

  第三个展厅则展现近100年来故宫的变迁。这个时期,整个紫禁城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从昔日的皇宫变成了现在的博物院。在这个展区,展现了我们对紫禁城建筑的保护与修缮。随着科技的发展,保护理念与手段不断进步,人们对故宫的了解和认知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给这个单元定名为“生生不息”。

  本次展览在策展层面有哪些亮点?

  此次展览的很多方面我们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希望观众到展厅里参观时能有不一样的体验。比如有的观众想看一下太和殿里面的宝座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平时离得太远根本看不清;还有一些观众想从空中俯视一下紫禁城,看看它的全景是什么样的。我们在策展时也进行了相应的考量,比如我们用故宫里的文物搭建了一个皇帝理政的区域,里面设有龙纹主题的屏风宝座,两侧有太平有象、金鹤香薰,想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场景,让观众实现近距离观看。我们在展厅另一端设置了故宫全景模型,观众可以通过模型体验俯瞰整个紫禁城。

  为什么说此次展览是参观故宫的“序言”?

  紫禁城本身自己就是一个多朝代历史叠加的产物。观众想要更好地领悟紫禁城恢弘的场景和布局,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出展厅。所以我们把设置在午门的这次展览叫做“序言”厅,观众在看完这三个展厅之后,会对紫禁城有另外一种角度的理解。观众带着这种新的理解和一些知识点再去看紫禁城里的各个建筑,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 DW__6986.jpg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大庆之年,故宫博物院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8083.jpg

    策展人之一、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馆员张杰(右一)向记者介绍“生生不息”展区中展出的故宫历代绘制彩画小样。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3WQ_5473 副本.jpg

    红色是紫禁城的象征色。“丹”是紫禁城的“红”,“宸”则寓意紫禁城的“城”。“丹宸永固”这一主题,体现了对这座壮美城池的美好希冀。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DUAN8006.jpg

    “有容乃大”展区内展出的紫禁城宫殿建筑全景模型。观众可以通过模型体验俯瞰整个紫禁城。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7648.jpg

    “宫城一体”展区内地面设计呈现了紫禁城•北京的中轴线。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7467.jpg

    “宫城一体”展区内展出的琉璃滴水。滴水也称“花边”是一种特殊的板瓦,比普通板瓦多出一个如意形的舌片下垂。使雨水能够顺畅地滴下。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W__6759.jpg

    “有容乃大”展区内展出的琉璃走兽。紫禁城里的建筑无处不体现“礼”这一概念。不同等级的建筑所用的琉璃和走兽的等级也有所不同。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8134.jpg

    “生生不息”展区内展出的故宫请神位龙亭。经现代科技检测发现,该文物历史上曾经历过四次修复,其原貌与现貌截然不同。和文物修护一样,故宫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也日趋精细化、科学化。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8126.jpg

    观众在观赏“生生不息”展区中展出的养心殿正殿冬暖阁后檐明瓦窗罩构造模型。它使用钉子铺设在木压条内,室外自然光透过明瓦照进屋内,朦胧而轻柔之美与江南建筑的意蕴一脉相承。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8109.jpg

    观众在观赏“生生不息”展区中展出的裱糊工具与中药浆糊材料。浆糊原材料以面粉为主,其中添加不同配伍的花椒、黄檗、白帆等药汤,起到防虫的目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即使到了现代,建筑在修缮过程中有时仍会采用原材料、原技术、原工艺。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8359.jpg

    “有容乃大”展区中展出的貂皮金凤嵌珠宝皇后朝冠。清代皇太后、皇后冬季所戴的朝冠和服用场合与皇帝的冬朝冠基本等齐,但装饰所用的珠宝更多,形式上有男女的差别。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W__6800.jpg

    “有容乃大”展区内展出的金瓯永固杯。每年元旦子时,乾隆帝会在养心殿东暖阁举行开笔仪式,以金瓯永固杯饮用能消灾延寿的屠苏酒,点燃“玉烛长调”烛台上的蜡烛,再用“万年青笔”写下新年祝福吉语,同时翻阅是年的历书,祈愿政权稳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W__6959.jpg

    结合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故宫博物院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观众在参观全程需佩戴口罩,与其他观众保持1米以上距离。据悉,“十一”假期故宫博物院每日预约观众数量3万人,这是故宫从5月1日恢复开放以来三次提高客流量上限。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看天下 | 紫禁城:凝聚600年的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