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61647100411333.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展览 >> 正文

新版曹禺经典剧作《日出》亮相 北京人艺新剧场正式启用

2021-09-08      撰文 龚海莹 / 人民画报

  • image001.png

    9月2月下午,北京人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启用仪式正式举行,中国戏剧观众有了一个全新好去处。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mmexport1631110444001.png

    《日出》剧照。摄影 李春光

  • 微信图片_20210903170628.png

    《日出》剧照。摄影 李春光

  • image003.png

    《日出》剧照。摄影 李春光

  • image005.png

    《日出》剧照。摄影 李春光

  • image007.png

    9月2日下午,《日出》首演前,冯远征导演接受采访。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image009.png

    9月2日晚,《日出》首演剧照。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image011.png

    9月2日晚,《日出》首演剧照。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image013.png

    简约现代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与窗外古朴的四合院、京味十足的胡同进行对话,形成了充满张力的戏剧性空间。摄影 李春光

  • image015.png

    曹禺剧场一层入口处,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雕塑作品《曹禺》。摄影 龚海莹/人民画报

  • image017.png

    9月2日晚,《日出》首演前,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一层大厅等候看戏的观众。摄影 龚海莹/人民画报

  • image019.png

    9月2日晚,《日出》首演前,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一层大厅等候看戏的观众。摄影 龚海莹/人民画报

< >

  9月2日晚,新落成的北京人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首迎观众,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执导的新版曹禺经典剧作《日出》在该中心内曹禺剧场开启首演。  

  作为人艺老院长、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日出》也曾是上世纪50年代首都剧场建成后的开幕大戏,一部经典串联起两座剧场。“‘日出’这个词本身有着欣欣向荣的寓意,我们希望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对新剧场的祝福。”冯远征说。 

  新经典 新表达

  北京人艺历史上曾演绎过四个不同版本的《日出》,分别首演于1956年、1981年、2000年和2010年。此次新版《日出》全部由北京人艺青年演员担纲演出,现代感十足的音乐,光影变幻的舞台,充分呈现出北京人艺尊重经典且不断发展经典、不断创新的艺术精神,带给观众一次震撼身心的全新体验。

  冯远征坦言,如何让这部中国观众熟悉的经典剧作通过崭新的表现形式,在保留原作内涵基础上深入挖掘其蕴涵的当代价值,创作出符合当下观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是他此番重新编排时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难题。

  在他看来,与《雷雨》《北京人》等人艺经典剧目不同,《日出》是一部极具当代性的作品。此番经典新排,他重新阅读了曹禺先生八万多字的原剧本,从中找回原来几版演出中被删节的部分,强化部分人物的表达,重新解释压死陈白露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次新版《日出》的演出开头便与以往所有版本截然不同——陈白露已服下安眠药,方达生敲着她的房门问道:“竹君你睡了吗?你为什么不让太阳进来?”冯远征解释说:“采用这个倒叙式开头,意味着接下来情节发展是从方达生视角出发的。”他认为,“方达生是这部戏中唯一客观的人,唯一跳出来的人,他的视角其实就是曹禺先生的视角。”

  作为2000年版《日出》中方达生的饰演者,冯远征对这个人物从最初的不理解,甚至认为“这个角色可以去掉”,到现在“越来越热爱”。“方达生从拯救自己的爱情到最后愿意跟黑恶势力去斗争,去拯救更多的人,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我觉得说的就是他。”

  新版《日出》中,两侧的纱幕和中央不规则图形的一面立墙将舞台分成了前后两个表演区,借助投影甚至GoPro相机等多媒体形式同时展示给观众,简洁而现代。在第一二幕,立墙上分别投影着不断化成水流下的白霜和一尾游来游去的鱼,清冷而孤寂,仿佛预示着剧中人物的命运。“我希望打造出一种简洁、间离的舞台效果。”冯远征说。

  新演员 新演绎

  北京人艺青年演员为本版《日出》注入了当下年轻人对这部经典剧作的独特思考。

  青年演员杨明鑫是第二次在人艺舞台上饰演方达生,对他来说,表演这个人物的难度在于“他和其他人物不一样,没有那么多色彩”。他坦言,“第一次演这个人物时,感觉浑身力气没地方使,就像挥出去的拳头砸在海绵上,水花都没有。”随着对方达生认识的加深,“他就像一面镜子,在舞台上清楚地映照出其他角色的本来面目”,杨明鑫慢慢寻找到着力点,“我要尽量展现出他的单纯、耿直,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思想的变化。”

  饰演女主角陈白露的陆璐出生于1997年,作为剧组最年轻的演员,她坦言自己刚得知要饰演这个角色时“既激动又倍感压力”。生活中的她和陈白露年龄相近,为了真正走近并演绎这位生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交际花,她通过反复阅读剧本不断揣摩。“我越来越好奇她到底经历了多少东西,也越来越有欲望去研究她、去挖掘她。”陆璐希望她演绎的陈白露不仅有交际花的一面,也要突出“竹均”(陈白露来天津之前在乡下的名字)的一面,让观众看到交织在陈白露内心深处的纠结与挣扎。

  “活着是人类最大的奢望。”饰演李石清的青年演员雷佳说,李石清是一个性格复杂、善恶混合的人物角色,他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是从上面这句话开始的。“李石清的悲剧在于,他为了生活最终失去了生活。我希望赋予这个人物以温暖的底色,他就是你,就是我,希望让每个观众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

  本剧中出演潘月亭的于震是北京人艺一名经验丰富的演员,本版《日出》中,他用自己丰富的创造力,演绎出这位耍权术、善投机的银行家幽默、有活力的一面,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冯远征来说,如何让年轻演员在舞台上真正成为剧中人物,是他在排演过程中每天都在面对的重要问题。从建组到正式演出的半年多来,每天排练都从基本功训练开始,他带领青年演员从形体训练到吐字归音,边扎实基本能力,边揣摩准确的表演方法。他不仅将自己在德国学习格洛托夫斯基学派的表演技巧和心得充分传授,更将自己多年积淀下来对剧本和人物的独到理解毫无保留地与演员们分享。“他们目前对这部戏的完成度很高,每天都在进步,在舞台上也越来越自如。”他说。  

  新空间 新可能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建筑风格简约现代,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内设两座专业话剧剧场,为中国观众增加了一个全新戏剧空间。  

  这两座专业话剧剧场分别为1个700座的中剧场和1个200余座的小剧场,中剧场命名为“曹禺剧场”,藉此向曹禺先生致敬,也代表了人艺代代相传、薪火不息的艺术精神。位于三层的小剧场则沿用曾位于首都剧场南侧的“人艺小剧场”这一名称,意在延续人艺舞台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舞台记忆。  

  一进入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大厅,观众便可见到一座长60米、高12米、3.2万块玻璃砖砌成的L形玻璃幕墙,延展了视觉空间,光线也更有变化,为观众休息和等候时分提供了宽敞明亮的环境氛围。  

  两个新剧场也充分运用各种高科技以实现最佳演出效果。曹禺剧场采用“品”字形舞台,总面积1071平米,可同时容纳四个不同场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场景切换,实现“推拉”“升降”“旋转”多维度的空间变换。舞台前区可实现专业乐池、伸出式舞台和扩充观众席三种功能。位于三层的北京人艺小剧场更加灵活,场内舞台区、观众席均可调整变化,艺术家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创造舞台新样式,观众们可以在这里欣赏、享受最具创造力的演出,甚至成为演出的一部分。

  据介绍,曹禺剧场将着重戏剧探索和创新实践,以及国内外高水平戏剧作品的交流展演。人艺小剧场和已有的实验剧场将一起发挥小剧场的创作引领作用。加上北京人艺现有的首都剧场定位于经典剧场、菊隐剧场致力于打造戏剧普及公益平台,中国戏剧观众将享受更加丰富、多元的戏剧演出。

  新剧场除满足专业戏剧排练和演出外,还设有展廊、咖啡厅、文创中心、戏剧沙龙、露天休息区和地下停车场等公共空间,将推动北京人艺实现演出、服务和综合功能的重要升级。

  据介绍,《日出》后接续上演的新版《雷雨》由濮存昕、唐烨导演,将挖掘曹禺未删改版剧本的情节,更突出舞台的诗意化表达。新版《原野》则由青年导演闫锐执导,他将带领全青年演出阵容为经典注入更年轻化的解读。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版曹禺经典剧作《日出》亮相 北京人艺新剧场正式启用

2021-09-08      撰文 龚海莹 / 人民画报

  9月2日晚,新落成的北京人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首迎观众,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执导的新版曹禺经典剧作《日出》在该中心内曹禺剧场开启首演。  

  作为人艺老院长、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日出》也曾是上世纪50年代首都剧场建成后的开幕大戏,一部经典串联起两座剧场。“‘日出’这个词本身有着欣欣向荣的寓意,我们希望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对新剧场的祝福。”冯远征说。 

  新经典 新表达

  北京人艺历史上曾演绎过四个不同版本的《日出》,分别首演于1956年、1981年、2000年和2010年。此次新版《日出》全部由北京人艺青年演员担纲演出,现代感十足的音乐,光影变幻的舞台,充分呈现出北京人艺尊重经典且不断发展经典、不断创新的艺术精神,带给观众一次震撼身心的全新体验。

  冯远征坦言,如何让这部中国观众熟悉的经典剧作通过崭新的表现形式,在保留原作内涵基础上深入挖掘其蕴涵的当代价值,创作出符合当下观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是他此番重新编排时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难题。

  在他看来,与《雷雨》《北京人》等人艺经典剧目不同,《日出》是一部极具当代性的作品。此番经典新排,他重新阅读了曹禺先生八万多字的原剧本,从中找回原来几版演出中被删节的部分,强化部分人物的表达,重新解释压死陈白露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次新版《日出》的演出开头便与以往所有版本截然不同——陈白露已服下安眠药,方达生敲着她的房门问道:“竹君你睡了吗?你为什么不让太阳进来?”冯远征解释说:“采用这个倒叙式开头,意味着接下来情节发展是从方达生视角出发的。”他认为,“方达生是这部戏中唯一客观的人,唯一跳出来的人,他的视角其实就是曹禺先生的视角。”

  作为2000年版《日出》中方达生的饰演者,冯远征对这个人物从最初的不理解,甚至认为“这个角色可以去掉”,到现在“越来越热爱”。“方达生从拯救自己的爱情到最后愿意跟黑恶势力去斗争,去拯救更多的人,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我觉得说的就是他。”

  新版《日出》中,两侧的纱幕和中央不规则图形的一面立墙将舞台分成了前后两个表演区,借助投影甚至GoPro相机等多媒体形式同时展示给观众,简洁而现代。在第一二幕,立墙上分别投影着不断化成水流下的白霜和一尾游来游去的鱼,清冷而孤寂,仿佛预示着剧中人物的命运。“我希望打造出一种简洁、间离的舞台效果。”冯远征说。

  新演员 新演绎

  北京人艺青年演员为本版《日出》注入了当下年轻人对这部经典剧作的独特思考。

  青年演员杨明鑫是第二次在人艺舞台上饰演方达生,对他来说,表演这个人物的难度在于“他和其他人物不一样,没有那么多色彩”。他坦言,“第一次演这个人物时,感觉浑身力气没地方使,就像挥出去的拳头砸在海绵上,水花都没有。”随着对方达生认识的加深,“他就像一面镜子,在舞台上清楚地映照出其他角色的本来面目”,杨明鑫慢慢寻找到着力点,“我要尽量展现出他的单纯、耿直,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思想的变化。”

  饰演女主角陈白露的陆璐出生于1997年,作为剧组最年轻的演员,她坦言自己刚得知要饰演这个角色时“既激动又倍感压力”。生活中的她和陈白露年龄相近,为了真正走近并演绎这位生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交际花,她通过反复阅读剧本不断揣摩。“我越来越好奇她到底经历了多少东西,也越来越有欲望去研究她、去挖掘她。”陆璐希望她演绎的陈白露不仅有交际花的一面,也要突出“竹均”(陈白露来天津之前在乡下的名字)的一面,让观众看到交织在陈白露内心深处的纠结与挣扎。

  “活着是人类最大的奢望。”饰演李石清的青年演员雷佳说,李石清是一个性格复杂、善恶混合的人物角色,他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是从上面这句话开始的。“李石清的悲剧在于,他为了生活最终失去了生活。我希望赋予这个人物以温暖的底色,他就是你,就是我,希望让每个观众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

  本剧中出演潘月亭的于震是北京人艺一名经验丰富的演员,本版《日出》中,他用自己丰富的创造力,演绎出这位耍权术、善投机的银行家幽默、有活力的一面,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冯远征来说,如何让年轻演员在舞台上真正成为剧中人物,是他在排演过程中每天都在面对的重要问题。从建组到正式演出的半年多来,每天排练都从基本功训练开始,他带领青年演员从形体训练到吐字归音,边扎实基本能力,边揣摩准确的表演方法。他不仅将自己在德国学习格洛托夫斯基学派的表演技巧和心得充分传授,更将自己多年积淀下来对剧本和人物的独到理解毫无保留地与演员们分享。“他们目前对这部戏的完成度很高,每天都在进步,在舞台上也越来越自如。”他说。  

  新空间 新可能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建筑风格简约现代,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内设两座专业话剧剧场,为中国观众增加了一个全新戏剧空间。  

  这两座专业话剧剧场分别为1个700座的中剧场和1个200余座的小剧场,中剧场命名为“曹禺剧场”,藉此向曹禺先生致敬,也代表了人艺代代相传、薪火不息的艺术精神。位于三层的小剧场则沿用曾位于首都剧场南侧的“人艺小剧场”这一名称,意在延续人艺舞台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舞台记忆。  

  一进入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大厅,观众便可见到一座长60米、高12米、3.2万块玻璃砖砌成的L形玻璃幕墙,延展了视觉空间,光线也更有变化,为观众休息和等候时分提供了宽敞明亮的环境氛围。  

  两个新剧场也充分运用各种高科技以实现最佳演出效果。曹禺剧场采用“品”字形舞台,总面积1071平米,可同时容纳四个不同场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场景切换,实现“推拉”“升降”“旋转”多维度的空间变换。舞台前区可实现专业乐池、伸出式舞台和扩充观众席三种功能。位于三层的北京人艺小剧场更加灵活,场内舞台区、观众席均可调整变化,艺术家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创造舞台新样式,观众们可以在这里欣赏、享受最具创造力的演出,甚至成为演出的一部分。

  据介绍,曹禺剧场将着重戏剧探索和创新实践,以及国内外高水平戏剧作品的交流展演。人艺小剧场和已有的实验剧场将一起发挥小剧场的创作引领作用。加上北京人艺现有的首都剧场定位于经典剧场、菊隐剧场致力于打造戏剧普及公益平台,中国戏剧观众将享受更加丰富、多元的戏剧演出。

  新剧场除满足专业戏剧排练和演出外,还设有展廊、咖啡厅、文创中心、戏剧沙龙、露天休息区和地下停车场等公共空间,将推动北京人艺实现演出、服务和综合功能的重要升级。

  据介绍,《日出》后接续上演的新版《雷雨》由濮存昕、唐烨导演,将挖掘曹禺未删改版剧本的情节,更突出舞台的诗意化表达。新版《原野》则由青年导演闫锐执导,他将带领全青年演出阵容为经典注入更年轻化的解读。

  • image001.png

    9月2月下午,北京人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启用仪式正式举行,中国戏剧观众有了一个全新好去处。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mmexport1631110444001.png

    《日出》剧照。摄影 李春光

  • 微信图片_20210903170628.png

    《日出》剧照。摄影 李春光

  • image003.png

    《日出》剧照。摄影 李春光

  • image005.png

    《日出》剧照。摄影 李春光

  • image007.png

    9月2日下午,《日出》首演前,冯远征导演接受采访。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image009.png

    9月2日晚,《日出》首演剧照。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image011.png

    9月2日晚,《日出》首演剧照。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image013.png

    简约现代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与窗外古朴的四合院、京味十足的胡同进行对话,形成了充满张力的戏剧性空间。摄影 李春光

  • image015.png

    曹禺剧场一层入口处,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雕塑作品《曹禺》。摄影 龚海莹/人民画报

  • image017.png

    9月2日晚,《日出》首演前,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一层大厅等候看戏的观众。摄影 龚海莹/人民画报

  • image019.png

    9月2日晚,《日出》首演前,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一层大厅等候看戏的观众。摄影 龚海莹/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