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中国 >> 文艺 >> 正文

北京人艺再次上演《名优之死》 田汉百年名作焕发新生命力

2021-01-14      文/龚海莹;摄影/郭莎莎、张雨铭(实习生)

  • GSS08937.jpg

  • GSS08199.jpg

  • GSS08513.jpg

  • GSS08566.jpg

  • GSS08923.jpg

  • GSS08740.jpg

  • GSS08863.jpg

  • GSS08129.jpg

  • QP4A0124.jpg

  • QP4A0168.jpg

  • 张火丁琴师赵宇.jpg

  • QP4A0272.jpg

  • QP4A0206.jpg

    《名优之死》首演剧照。

  • GSS07873.jpg

  • GSS07837.jpg

  • GSS07968.jpg

  • GSS08087.jpg

  • GSS08042.jpg

    首演当天探访《名优之死》剧组后台。

< >

  讲规矩和气节,谈执着与坚守。

  北京人艺新排经典大戏《名优之死》于112日起二度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正式开启新一轮演出。《名优之死》创作于1927年,作为现代著名剧作家田汉的代表作,曾于1957年、1979年两度登上人艺舞台。此次三度排演《名优之死》于2018年底首次与观众见面,由北京人艺任鸣、闫锐两代导演联手,主演由闫锐、李小萌、杨佳音等北京人艺青年一代演员担纲。

  重排经典的现实意义

  《名优之死》讲述了民国初年的一代京剧名伶刘振声,面对寄予厚望的亲传弟子刘凤仙被上海滩恶霸杨大爷以名利诱惑,在“活着是为了唱戏”还是“唱戏是为了活着”两种不同理想的激烈碰撞中,怀着对艺术最后的守护与捍卫,永远倒在为之坚守了半生的戏台上。

  整个故事中,刘振声师徒二人对于艺术传统的坚守与背离,在舞台上形成鲜明的戏剧冲突,引发了观众思考和共鸣。“我们是站在今天的角度、立场和理念去诠释剧本、人物、主题的。”导演任鸣认为,对于规矩和气节的呼唤,让该剧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同时兼任导演和主演的闫锐告诉《人民画报》,这部话剧原作十分精炼,此次重排首先丰富了文本内容,并根据原作提炼出不少经典台词,如“在台上你要知道你是谁、在台下你更要知道你是谁”,“有的人为了唱戏而活着,我活着是为了唱戏”等,呈现出一代名伶刘振声面临理想与现实碰撞后幻灭的悲凉感。此外,还通过运用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东方美学戏剧的美感。

  青年演员李小萌谈到她饰演的刘凤仙时说,原作中刘凤仙的人物形象是相对反面的,这版剧中她更多是作为一个创新派人物出现,对传统艺术究竟应该坚守还是创新,当凤仙向先生提出自己的见地和主张时,相信台下的观众也能与她产生共鸣。至于正确与否,时间将会做出评判。

  话剧与京剧完美融合

  该剧最大看点无疑是京剧和话剧的完美融合,与以往话剧中运用戏曲元素不同,这部戏让观众看见戏剧的叙事方式和京剧的故事内核,既有形式美又有主题升华,两者结合成为舞台上的一种全新样式。

  “这个戏新中见老,老中见新,既让观众感到京剧的博大精深,又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欣赏特点,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转换自然、巧妙和有机,真正达到京剧不老,话剧出新,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看到两种艺术的韵味。”导演任鸣说。

  《名优之死》一方面需要话剧演员有舞台成长,另一方面还考验演员的戏曲功底,虽然是戏曲科班出身,但闫锐称要恢复起功夫来也不是件容易事,早在两个月前就提前穿起了厚底鞋,甚至一边导戏,一边压腿、踢腿。“你下多少功,出多少力,流多少汗,台上就会结什么果。”而对非科班出身的李小萌来说,就是更大的挑战,“唱戏和舞台说话的音区是不一样的,需要找到合适的位置。演员需要对自己有要求,有控制,要了解更深层的东西。”从上一轮演出学习戏曲身段、唱腔,到这一轮一早就苦下功夫,李小萌的舞台表现也得到了不少专业人士的认可。

  此外,中国著名京剧演员、程派第三代传人张火丁的琴师赵宇和青年京剧演员刘宸等的加盟,他们的专业表演为本戏增添了不少亮点,也成为话剧界与戏曲界合作的一次佳话。

  这部由青年演员挑大梁的《名优之死》给观众展示了人艺青年一代的创造性和表现力,“这么冷的天,观众来买票看戏,我们希望能对得起他们。”剧组主创纷纷表示。

  这部作品将上演至121日。

上一页

下一页

北京人艺再次上演《名优之死》 田汉百年名作焕发新生命力

2021-01-14      文/龚海莹;摄影/郭莎莎、张雨铭(实习生)

  讲规矩和气节,谈执着与坚守。

  北京人艺新排经典大戏《名优之死》于112日起二度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正式开启新一轮演出。《名优之死》创作于1927年,作为现代著名剧作家田汉的代表作,曾于1957年、1979年两度登上人艺舞台。此次三度排演《名优之死》于2018年底首次与观众见面,由北京人艺任鸣、闫锐两代导演联手,主演由闫锐、李小萌、杨佳音等北京人艺青年一代演员担纲。

  重排经典的现实意义

  《名优之死》讲述了民国初年的一代京剧名伶刘振声,面对寄予厚望的亲传弟子刘凤仙被上海滩恶霸杨大爷以名利诱惑,在“活着是为了唱戏”还是“唱戏是为了活着”两种不同理想的激烈碰撞中,怀着对艺术最后的守护与捍卫,永远倒在为之坚守了半生的戏台上。

  整个故事中,刘振声师徒二人对于艺术传统的坚守与背离,在舞台上形成鲜明的戏剧冲突,引发了观众思考和共鸣。“我们是站在今天的角度、立场和理念去诠释剧本、人物、主题的。”导演任鸣认为,对于规矩和气节的呼唤,让该剧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同时兼任导演和主演的闫锐告诉《人民画报》,这部话剧原作十分精炼,此次重排首先丰富了文本内容,并根据原作提炼出不少经典台词,如“在台上你要知道你是谁、在台下你更要知道你是谁”,“有的人为了唱戏而活着,我活着是为了唱戏”等,呈现出一代名伶刘振声面临理想与现实碰撞后幻灭的悲凉感。此外,还通过运用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东方美学戏剧的美感。

  青年演员李小萌谈到她饰演的刘凤仙时说,原作中刘凤仙的人物形象是相对反面的,这版剧中她更多是作为一个创新派人物出现,对传统艺术究竟应该坚守还是创新,当凤仙向先生提出自己的见地和主张时,相信台下的观众也能与她产生共鸣。至于正确与否,时间将会做出评判。

  话剧与京剧完美融合

  该剧最大看点无疑是京剧和话剧的完美融合,与以往话剧中运用戏曲元素不同,这部戏让观众看见戏剧的叙事方式和京剧的故事内核,既有形式美又有主题升华,两者结合成为舞台上的一种全新样式。

  “这个戏新中见老,老中见新,既让观众感到京剧的博大精深,又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欣赏特点,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转换自然、巧妙和有机,真正达到京剧不老,话剧出新,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看到两种艺术的韵味。”导演任鸣说。

  《名优之死》一方面需要话剧演员有舞台成长,另一方面还考验演员的戏曲功底,虽然是戏曲科班出身,但闫锐称要恢复起功夫来也不是件容易事,早在两个月前就提前穿起了厚底鞋,甚至一边导戏,一边压腿、踢腿。“你下多少功,出多少力,流多少汗,台上就会结什么果。”而对非科班出身的李小萌来说,就是更大的挑战,“唱戏和舞台说话的音区是不一样的,需要找到合适的位置。演员需要对自己有要求,有控制,要了解更深层的东西。”从上一轮演出学习戏曲身段、唱腔,到这一轮一早就苦下功夫,李小萌的舞台表现也得到了不少专业人士的认可。

  此外,中国著名京剧演员、程派第三代传人张火丁的琴师赵宇和青年京剧演员刘宸等的加盟,他们的专业表演为本戏增添了不少亮点,也成为话剧界与戏曲界合作的一次佳话。

  这部由青年演员挑大梁的《名优之死》给观众展示了人艺青年一代的创造性和表现力,“这么冷的天,观众来买票看戏,我们希望能对得起他们。”剧组主创纷纷表示。

  这部作品将上演至121日。

  • GSS08937.jpg

  • GSS08199.jpg

  • GSS08513.jpg

  • GSS08566.jpg

  • GSS08923.jpg

  • GSS08740.jpg

  • GSS08863.jpg

  • GSS08129.jpg

  • QP4A0124.jpg

  • QP4A0168.jpg

  • 张火丁琴师赵宇.jpg

  • QP4A0272.jpg

  • QP4A0206.jpg

    《名优之死》首演剧照。

  • GSS07873.jpg

  • GSS07837.jpg

  • GSS07968.jpg

  • GSS08087.jpg

  • GSS08042.jpg

    首演当天探访《名优之死》剧组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