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撰文 龚海莹 / 人民画报
3月25日,北京人艺今年首部新排大戏《风雪夜归人》举办媒体见面会。作为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开篇之作,这部由戏剧大师吴祖光(1917-2003)创作于1942年的经典作品,在北京人艺院长、该剧艺术指导冯远征与导演闫锐的联袂创作下,凭借对经典故事的创新解读与唯美演绎,将为观众带来一场兼具艺术美感和思想深度的视听盛宴,于4月25日至5月11日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
经典新排蕴含当代思考
《风雪夜归人》以民国时期出身贫寒的京剧男旦名伶魏莲生与出身妓女的官僚姨太太玉春哀婉悱恻的爱情悲剧为故事核心,曾于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人艺上演。此次重排,不仅是对经典文本的重新发掘,也是对于人艺审美的继承和探索。
“这部经典剧作包含对人生、爱情、命运的探讨,是一部浪漫凄美的中国故事。”冯远征表示,“爱情本身就是永恒的主题,它总能让我们心生悸动、激发我们的想象。”
闫锐认为,“剧中不仅仅有凄美的爱情,还有命运的齿轮和对自由尊严与生命的向往。”他强调创作中的当代思考,希望剧中对人自身存在的叩问能与当下观众产生连接,让他们从世俗尘劳中挣脱出来感知生命,并思考生命的本质,“这部剧会为我们展现生命的意义,去表现什么是真正地活着,什么是纯粹干净的心灵。虽是凄美爱情,但传递给观众的是:生活是光明的有希望的,爱情是有结果的,全剧结尾通过戏曲和戏剧舞蹈化的呈现,两个自由的灵魂重新相知相恋。”
作为北京人艺今年的重点大戏,本剧拥有强大演出阵容——既有观众熟悉的李洪涛、梁丹妮等实力派“老将”,也有陆璐、梁国栋、刘宸等优秀的人艺舞台新星,还有首次受邀参演人艺剧目的北方昆曲剧院演员刘恒。武生出身的他将作为“外援”出演剧中的魏莲生,与人艺青年演员陆璐饰演的玉春,共同上演这出凄美的浪漫曲。
昆韵诗境流淌话剧舞台
冯远征指出,“这是一部跨时代的作品,它有着中国人的审美基因。”
“其实20多年前,我和前任院长任鸣就在一起商量,心心念念要把这出戏恢复在人艺的舞台上。但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合适的魏莲生,作为京剧名伶,一张嘴、一举手,就要让大家知道他是戏曲演员,这不是其他演员学习三个月就能做到的。”冯远征透露,一次偶然的机缘,他遇见了昆剧演员刘恒,“只第一眼,我就认定他可以出演这个角色。”
这一选角抉择,与舞台上充满东方韵味的创排风格相得益彰。冯远征介绍,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整个舞台呈现将以大写意、简洁、质朴的风格,突出中国传统审美意蕴,同时用现代感的光影,构建起整个戏剧的想象空间。
曾执导过《名优之死》《原野》等作品的闫锐第一次独立执导首都剧场的大戏。面对又一部富含传统戏曲元素的作品,他希望借助昆曲的雅致,将诗意感受和静谧戏韵表现在舞台上。“所有主创这次在设计思路上都强调要返璞归真、疏阔凝练,营造出一种新中式的呈现表达。”闫锐说,“我们没有采用多媒体,没有任何‘科技的狠活儿’,而是踏踏实实去钻研何谓中国戏剧的本体。用写意和留白,借助传统戏曲中的一桌二椅和门帘台帐,构建出舞台上的纱帐布幔,勾画出这部大戏三幕五景的演剧风格。”
让更多经典剧目恢复活力
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专业话剧院,北京人艺在70多年发展历程中,成功打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形成了丰厚的艺术积淀。如何让这些经典作品在不同时代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始终是北京人艺艺术实践中持续探索的方向。
伴随《风雪夜归人》的创排,今年北京人艺 “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也正式启动。该计划将在近三年内,把北京人艺“压箱底”的经典剧目整理恢复,每年安排1-2部经典剧目重排上演,以展现经典剧目的活力。
冯远征表示,这是北京人艺采用多样化方式推动经典剧目传承发展的举措。或者通过 “绝对复刻” 的方式恢复 “博物馆剧目”,原汁原味保留经典原貌;或者启用全新阵容对经典进行现代演绎,为经典注入时代活力。传承与创新并举,让北京人艺的老戏重焕青春光彩,也让年轻观众领略经典名著的独特魅力。
下半年,该计划推出的第二部作品《骆驼祥子》是“绝对复刻”的一次尝试,剧组将延用曾经的布景、服装、化妆,传承北京人艺最精髓的演剧风格,全面展现老人艺的风采,大幕一拉开,“观众就像看到那个年代的剧目一样。”冯远征表示,剧院也想借此加快培养年轻演员的脚步,通过亲身体悟经典剧目的厚重魅力、了解人艺历史,年轻一代能更加理解老艺术家留下的宝贵“家底儿”,更好地完成对 “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赓续传承。
摄影/李春光(除署名外)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04-03 撰文 龚海莹 / 人民画报
3月25日,北京人艺今年首部新排大戏《风雪夜归人》举办媒体见面会。作为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开篇之作,这部由戏剧大师吴祖光(1917-2003)创作于1942年的经典作品,在北京人艺院长、该剧艺术指导冯远征与导演闫锐的联袂创作下,凭借对经典故事的创新解读与唯美演绎,将为观众带来一场兼具艺术美感和思想深度的视听盛宴,于4月25日至5月11日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
经典新排蕴含当代思考
《风雪夜归人》以民国时期出身贫寒的京剧男旦名伶魏莲生与出身妓女的官僚姨太太玉春哀婉悱恻的爱情悲剧为故事核心,曾于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人艺上演。此次重排,不仅是对经典文本的重新发掘,也是对于人艺审美的继承和探索。
“这部经典剧作包含对人生、爱情、命运的探讨,是一部浪漫凄美的中国故事。”冯远征表示,“爱情本身就是永恒的主题,它总能让我们心生悸动、激发我们的想象。”
闫锐认为,“剧中不仅仅有凄美的爱情,还有命运的齿轮和对自由尊严与生命的向往。”他强调创作中的当代思考,希望剧中对人自身存在的叩问能与当下观众产生连接,让他们从世俗尘劳中挣脱出来感知生命,并思考生命的本质,“这部剧会为我们展现生命的意义,去表现什么是真正地活着,什么是纯粹干净的心灵。虽是凄美爱情,但传递给观众的是:生活是光明的有希望的,爱情是有结果的,全剧结尾通过戏曲和戏剧舞蹈化的呈现,两个自由的灵魂重新相知相恋。”
作为北京人艺今年的重点大戏,本剧拥有强大演出阵容——既有观众熟悉的李洪涛、梁丹妮等实力派“老将”,也有陆璐、梁国栋、刘宸等优秀的人艺舞台新星,还有首次受邀参演人艺剧目的北方昆曲剧院演员刘恒。武生出身的他将作为“外援”出演剧中的魏莲生,与人艺青年演员陆璐饰演的玉春,共同上演这出凄美的浪漫曲。
昆韵诗境流淌话剧舞台
冯远征指出,“这是一部跨时代的作品,它有着中国人的审美基因。”
“其实20多年前,我和前任院长任鸣就在一起商量,心心念念要把这出戏恢复在人艺的舞台上。但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合适的魏莲生,作为京剧名伶,一张嘴、一举手,就要让大家知道他是戏曲演员,这不是其他演员学习三个月就能做到的。”冯远征透露,一次偶然的机缘,他遇见了昆剧演员刘恒,“只第一眼,我就认定他可以出演这个角色。”
这一选角抉择,与舞台上充满东方韵味的创排风格相得益彰。冯远征介绍,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整个舞台呈现将以大写意、简洁、质朴的风格,突出中国传统审美意蕴,同时用现代感的光影,构建起整个戏剧的想象空间。
曾执导过《名优之死》《原野》等作品的闫锐第一次独立执导首都剧场的大戏。面对又一部富含传统戏曲元素的作品,他希望借助昆曲的雅致,将诗意感受和静谧戏韵表现在舞台上。“所有主创这次在设计思路上都强调要返璞归真、疏阔凝练,营造出一种新中式的呈现表达。”闫锐说,“我们没有采用多媒体,没有任何‘科技的狠活儿’,而是踏踏实实去钻研何谓中国戏剧的本体。用写意和留白,借助传统戏曲中的一桌二椅和门帘台帐,构建出舞台上的纱帐布幔,勾画出这部大戏三幕五景的演剧风格。”
让更多经典剧目恢复活力
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专业话剧院,北京人艺在70多年发展历程中,成功打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形成了丰厚的艺术积淀。如何让这些经典作品在不同时代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始终是北京人艺艺术实践中持续探索的方向。
伴随《风雪夜归人》的创排,今年北京人艺 “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也正式启动。该计划将在近三年内,把北京人艺“压箱底”的经典剧目整理恢复,每年安排1-2部经典剧目重排上演,以展现经典剧目的活力。
冯远征表示,这是北京人艺采用多样化方式推动经典剧目传承发展的举措。或者通过 “绝对复刻” 的方式恢复 “博物馆剧目”,原汁原味保留经典原貌;或者启用全新阵容对经典进行现代演绎,为经典注入时代活力。传承与创新并举,让北京人艺的老戏重焕青春光彩,也让年轻观众领略经典名著的独特魅力。
下半年,该计划推出的第二部作品《骆驼祥子》是“绝对复刻”的一次尝试,剧组将延用曾经的布景、服装、化妆,传承北京人艺最精髓的演剧风格,全面展现老人艺的风采,大幕一拉开,“观众就像看到那个年代的剧目一样。”冯远征表示,剧院也想借此加快培养年轻演员的脚步,通过亲身体悟经典剧目的厚重魅力、了解人艺历史,年轻一代能更加理解老艺术家留下的宝贵“家底儿”,更好地完成对 “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赓续传承。
摄影/李春光(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