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平共处是高孝午雕塑作品中的内涵。
2020年8月13日,为期两个月的“和乐—高孝午适园雕塑展”在北京适园完满落幕。适园依水而建,园内绿树碧草,亭台回廊,步移景异,颇具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漫步其间,不时与风格各异的现代雕塑作品相遇,古典与现代交织,仿佛穿行在不同时空。
展览以“和乐”作为主题,集中呈现了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高孝午近20年艺术历程中数十件各阶段代表作品,包括产生了世界影响和深刻社会议题的早期代表作《标准时代》(2004年),以及2015年以来着眼“日常现象”,以期“用再生唤醒最初的自然”的“再生”系列作品等。
高孝午诸系列作品或圆整温和,或轻松诙谐,持续深入地表达了他对社会性、自然性等诸多话题的理性思考。在高孝午看来,在当前尤其是经历疫情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平共处成为全人类内心的共同呼声,这也正是他多年来作品中蕴含的核心内涵。
2004年,高孝午第一次通过举办个人展推出了后来备受关注的《标准时代》,此后每隔几年,他都会以个展方式推出自己创作的新作品,持续至今。
此次,高孝午原本还是按计划筹备新作品展览,但疫情的出现以及全球疫情持续曲折的变化让他沉下心来重新梳理和审视自己之前的作品。
“多年来,我持续思考和表达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殊情况下这恰恰成为全人类内心的共同呼声,种种因素促成举办了这次特别的展览。”高孝午说。
2004年,刚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高孝午推出颇具个人风格的作品《紫禁城》。而他同时期的《标准时代》系列成为他被公众熟识的成名之作。在创作的过程中,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
“《紫禁城》视觉上就可以直接看到它与中国传统雕塑艺术陶俑的联系,在早期探索创作路径时给了我惊喜。《标准时代》作为同时期作品,它的诞生意味着我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雕塑语言和表达方式。在中央美院上学时,我主要学习的是西方写实风格的作品,通过《标准时代》的创作,我第一次真正体悟到东方艺术的包容,以及由此带来的意境美。
艺术没有国际界线,如何能够通透地表达自己内心才是最重要的,对我来说,我找到了更得心应手的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高孝午说。
西方当代艺术对高孝午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渐渐地,他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高孝午介绍说,法国当代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对西方当代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让他意识到了艺术可以探索更多可能。“西方当代艺术对我的启蒙在于,如何把社会性、哲学性思考带入到雕塑作品中。”
在高孝午看来,在西方当代艺术理念熏陶下,艺术家更重要是要找到自己的生命状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我感兴趣的东西都在这里,所以要在这里找到自信的根并用平等的艺术方式自由表达。事实上,没必要去刻意提东西方艺术传统,艺术真正的魅力在于,艺术家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去表达对社会、生命及未来的思考。”高孝午说。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将自身情境、历史文化背景带入到全球性艺术思考中,高孝午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寻找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语境下的定位,是他此后艺术创作的发力点。“链接自己生命系统真正认可的东西,自然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接下来高孝午将尝试更多有意义的可能性。他在筹备的一个短视频项目,是基于雕塑作品《城市梦想》系列来进行策划的。7月19日在厦门举办的《青菜啦!—高孝午摊PARTY艺术行为@厦门》,打破了他以前雕塑展览的方式,成为了一次具有社交功能的艺术行为。
“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打破既往艺术界限的作品、形式和项目呈现出来,希望更大程度地发挥艺术对社会的效用。”高孝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