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焦点 >> 正文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丰收节前后,这里藏着皖南最“红火”的秋

2025-09-23      来源:新华网

  • 6baeaa1b65614e399113412bb8b5aca2封面11.JPG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9ef91eb224034981a56785ce7f5ee586.jpg

      这是9月17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f9b31dcbd6ed4293af21cc71339576a3.jpg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晨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3d30cb941e2940b38536e47746b9fb84.jpg

      9月18日,游客在阳产村游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54cf5a3078ad49b2bc7c0368bc5547c8.jpg

      9月19日,村民挑着扁担行走在阳产村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ec9b01a4e4da40e6b63bcdddb59c6e63.jpg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3e941abfdea54cdb8421e3c18532d366.jpg

      9月19日,村民挑着扁担行走在阳产村中。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aaaf29a9f56f405d9490ae7d52ecd918.jpg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7767ab002dc340baaade2331ea6d57e0.jpg

      9月17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   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6d1c69d7bd8f481b836f463fe47eec38.jpg

      9月19日,村民在阳产村劈柴。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853db0d319dc437daff36808584db512.jpg

      9月19日,村民在阳产村准备午饭食材。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c36a302fbb30486688bb1c5fe8aef82c.jpg

      9月17日,村民在阳产村劳作。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e5bbe74711a24ee88dfa3b47038c76e9.jpg

      9月17日,村民在阳产村劳作。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beb6468ccff6414fa3793afd957ba9b1.jpg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修缮房屋(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2555b306f82a4ecba2455c2e8285d023.jpg

      9月18日拍摄的阳产村一家民宿(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e459ee756cfd4760b2b4d5108d1951ef.jpg

      9月18日,游客在阳产村游玩。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a2253ae77fdd4b7d9b05cc2c54255115.jpg

      9月18日,游客在阳产村游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7c1e5845fd554af68cc8ede02fbdfec1.jpg

      9月18日,村民在阳产村打包待售的土特产。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f797ef04c6b94e19bf9c4e9709ea3aef.jpg

      9月17日,阳产村村民吃完晚饭后在房前休息。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d528ccea85474853834bffe5be7efe22.jpg

      阳产村村民吃晚饭时与小狗互动(2023年11月29日摄)。   新华社发(樊成柱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c0538ae0c91f4702a9b843733564857a.jpg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吃完晚饭后对着手机唱歌休息。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b772960c988744048ea9403fb8d3596b.jpg

      9月18日拍摄的夕阳照耀下的阳产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072e6978358c47ce9f36f374b141a5a6.jpg

      9月18日,夕阳照耀下,阳产村土楼树影婆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

  阳产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的群山之间,“阳产”在当地意为“向阳且陡峭的山坡地”,村落依山而建,不同于传统徽派村落粉墙黛瓦的民居,阳产村以连绵数百栋的土楼建筑群而闻名。

  相传明末清初,阳产先民为避战乱迁居至此。数百年来,村民就地取材,采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屋而居,逐渐形成了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建筑群。目前,村内还有保存完好的土楼建筑300余栋。土楼没有精雕细琢,却呈现出独特的乡土美感。2013年,阳产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时值秋收时节,村民们利用晴好天气,将辣椒、玉米、山核桃等农作物晾晒在房前屋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晒秋”景观。

  阳产村山多地少,以种植山核桃、板栗、茶叶等为主。过去,村庄无人问津,村民多外出打工,成了“空心村”。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土楼和“晒秋”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村民们当向导、开民宿、办起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2024年,阳产村接待游客21.56万人次,其中晒秋期间接待近1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6万元,曾经萧条的“空心村”成了“红火”的“网红村”。

上一页

下一页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丰收节前后,这里藏着皖南最“红火”的秋

2025-09-23      来源:新华网

  阳产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的群山之间,“阳产”在当地意为“向阳且陡峭的山坡地”,村落依山而建,不同于传统徽派村落粉墙黛瓦的民居,阳产村以连绵数百栋的土楼建筑群而闻名。

  相传明末清初,阳产先民为避战乱迁居至此。数百年来,村民就地取材,采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屋而居,逐渐形成了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建筑群。目前,村内还有保存完好的土楼建筑300余栋。土楼没有精雕细琢,却呈现出独特的乡土美感。2013年,阳产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时值秋收时节,村民们利用晴好天气,将辣椒、玉米、山核桃等农作物晾晒在房前屋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晒秋”景观。

  阳产村山多地少,以种植山核桃、板栗、茶叶等为主。过去,村庄无人问津,村民多外出打工,成了“空心村”。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土楼和“晒秋”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村民们当向导、开民宿、办起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2024年,阳产村接待游客21.56万人次,其中晒秋期间接待近1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6万元,曾经萧条的“空心村”成了“红火”的“网红村”。

  • 6baeaa1b65614e399113412bb8b5aca2封面11.JPG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9ef91eb224034981a56785ce7f5ee586.jpg

      这是9月17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f9b31dcbd6ed4293af21cc71339576a3.jpg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晨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3d30cb941e2940b38536e47746b9fb84.jpg

      9月18日,游客在阳产村游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54cf5a3078ad49b2bc7c0368bc5547c8.jpg

      9月19日,村民挑着扁担行走在阳产村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ec9b01a4e4da40e6b63bcdddb59c6e63.jpg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3e941abfdea54cdb8421e3c18532d366.jpg

      9月19日,村民挑着扁担行走在阳产村中。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aaaf29a9f56f405d9490ae7d52ecd918.jpg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7767ab002dc340baaade2331ea6d57e0.jpg

      9月17日,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   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6d1c69d7bd8f481b836f463fe47eec38.jpg

      9月19日,村民在阳产村劈柴。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853db0d319dc437daff36808584db512.jpg

      9月19日,村民在阳产村准备午饭食材。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c36a302fbb30486688bb1c5fe8aef82c.jpg

      9月17日,村民在阳产村劳作。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e5bbe74711a24ee88dfa3b47038c76e9.jpg

      9月17日,村民在阳产村劳作。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beb6468ccff6414fa3793afd957ba9b1.jpg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在修缮房屋(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2555b306f82a4ecba2455c2e8285d023.jpg

      9月18日拍摄的阳产村一家民宿(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e459ee756cfd4760b2b4d5108d1951ef.jpg

      9月18日,游客在阳产村游玩。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a2253ae77fdd4b7d9b05cc2c54255115.jpg

      9月18日,游客在阳产村游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7c1e5845fd554af68cc8ede02fbdfec1.jpg

      9月18日,村民在阳产村打包待售的土特产。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f797ef04c6b94e19bf9c4e9709ea3aef.jpg

      9月17日,阳产村村民吃完晚饭后在房前休息。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d528ccea85474853834bffe5be7efe22.jpg

      阳产村村民吃晚饭时与小狗互动(2023年11月29日摄)。   新华社发(樊成柱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c0538ae0c91f4702a9b843733564857a.jpg

      9月18日,阳产村村民吃完晚饭后对着手机唱歌休息。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b772960c988744048ea9403fb8d3596b.jpg

      9月18日拍摄的夕阳照耀下的阳产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 20250923c1ee6aa6580e4fdbbd2973ecc44ad3cf_20250923072e6978358c47ce9f36f374b141a5a6.jpg

      9月18日,夕阳照耀下,阳产村土楼树影婆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