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616192551661028置顶.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焦点 >> 正文

书写时代答卷 绘就发展新篇——决胜“十四五” 奋进“十五五”

2025-11-21      策划并执行 本刊编辑部

  • 第四届获奖作品-曾超威《千帆过阳核,竞发奔南海》.png

    广东阳江,渔民在开渔季驾船驶向渔场。“十四五”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其中前4年平均增速达5.5%,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摄影 曾超威

  • 广东-042_开平市---刘悦湘-中微子工程+13824011871+2023.8于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指导老师:张志旺-.png

    2023年8月,广东开平,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江门中微子实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中微子探测项目,其核心装置是一个深埋地下的巨大球形探测器。2024年11月,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12月18日启动液体灌注。2025年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十余年准备和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 摄影 刘悦湘

  • 许雨婷-盐田-(1)(1).png

    浙江宁波,北仑区的外峙盐场,盐农忙着晒盐。“十四五”时期,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领跑,未来产业“生根”:支持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是2020年的9.5倍,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累计培育形成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谋划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激光制造技术整体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人形机器人具备从关键芯片、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摄影 许雨婷

  • 王晓竑+大喜日子+13905705262(1).png

    2022年10月19日,浙江衢州,龙游县的新郎骑着三轮车搭载新娘过门,乡亲们热闹欢送。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当前,民生领域政策举措正在加速惠及全民。 摄影 王晓竑

  • 福建-013_同安区2+-+《人生的第一双战靴》魏娟13003887286拍摄于202504福建省厦门同安宝龙广场附近,.png

    2025年4月,福建厦门,同安宝龙广场附近,学生跟随老师学轮滑。当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已稳步转化为具体实践。 摄影 魏娟

  • 张炜+金秋土楼致富路(1).png

    福建龙岩,永定区的土楼。永定是闽西南生态屏障的核心区。2024年,永定拥有76.02%的森林覆盖率和94.38%的水土保持率。近年来,永定探索出“修复-赋能-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十四五”时期,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5.09%,全球每新增的四片绿叶,就有一片是来自中国的贡献。 摄影 张炜

  • 组委会推荐作品-芮月生+跨越“牵手”+13856641166(1).png

    2022年10月12日,安徽池州,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池州长江大跨越工程施工现场。白浙线是国家西电东送、清洁能源外送的重大电网工程。“十四五”时期,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结构持续优化。 摄影 芮月生

  • 2024年8月30日,昆明开往老挝万象的国际旅客列车驶出中老友谊隧道,进入老挝磨丁站。杨永全摄(1).png

    2024年8月30日,昆明开往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驶出中老友谊隧道。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抵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是中老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2021年通车运营以来,至今年10月上旬,累计开行旅客列车8.5万列,发送旅客超6000万人次,其中跨境旅客近60万人次;开行货物列车6.2万列,运输货物6900多万吨,其中跨境货物1580万吨。中老铁路已成为一条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的黄金线路,有力促进了沿线地区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摄影 杨永全

  • 李晓群-《世纪工程—深中通道》图6-《中国车流量第一桥梁》拍摄时间:2024年7月13日,描述:举世瞩目的深中通道通车第.png

    2024年7月13日,广东,深中通道。深中通道,是当今世界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天堑变通途”的超级工程无疑让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时空距离缩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正在这里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驶入更快“通道”。 摄影 李晓群

< >

  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历史在接续奋斗中谱写新篇。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是聚力,是续航,也是再出发。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几代人的现代化梦想,在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可触可及。

  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点,回望“十四五”时期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十四五”时期,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喜庆新中国75周年华诞,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次按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长江、黄河干流全线达二类水质标准,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

  “村晚”活力绽放,“博物馆热”方兴未艾,簪花、“尔滨”等文旅IP频频出圈,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只此青绿》《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等一批现象级作品成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注脚;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等主场外交活动举办;连续多年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

  走过“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迎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

  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清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经济发展的分量很重,涉及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同时部署了文化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各领域工作;

  改革创新的成色很足,既有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等新部署,又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等新要求,是发展蓝图,也是改革新篇。

  立短谋长,高位擘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是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将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书写崭新篇章。

上一页

下一页

书写时代答卷 绘就发展新篇——决胜“十四五” 奋进“十五五”

2025-11-21      策划并执行 本刊编辑部

  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历史在接续奋斗中谱写新篇。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是聚力,是续航,也是再出发。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几代人的现代化梦想,在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可触可及。

  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点,回望“十四五”时期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十四五”时期,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喜庆新中国75周年华诞,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次按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长江、黄河干流全线达二类水质标准,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

  “村晚”活力绽放,“博物馆热”方兴未艾,簪花、“尔滨”等文旅IP频频出圈,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只此青绿》《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等一批现象级作品成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注脚;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等主场外交活动举办;连续多年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

  走过“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迎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

  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清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经济发展的分量很重,涉及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同时部署了文化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各领域工作;

  改革创新的成色很足,既有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等新部署,又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等新要求,是发展蓝图,也是改革新篇。

  立短谋长,高位擘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是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将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书写崭新篇章。

  • 第四届获奖作品-曾超威《千帆过阳核,竞发奔南海》.png

    广东阳江,渔民在开渔季驾船驶向渔场。“十四五”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其中前4年平均增速达5.5%,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摄影 曾超威

  • 广东-042_开平市---刘悦湘-中微子工程+13824011871+2023.8于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指导老师:张志旺-.png

    2023年8月,广东开平,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江门中微子实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中微子探测项目,其核心装置是一个深埋地下的巨大球形探测器。2024年11月,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12月18日启动液体灌注。2025年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十余年准备和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 摄影 刘悦湘

  • 许雨婷-盐田-(1)(1).png

    浙江宁波,北仑区的外峙盐场,盐农忙着晒盐。“十四五”时期,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领跑,未来产业“生根”:支持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是2020年的9.5倍,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累计培育形成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谋划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激光制造技术整体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人形机器人具备从关键芯片、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摄影 许雨婷

  • 王晓竑+大喜日子+13905705262(1).png

    2022年10月19日,浙江衢州,龙游县的新郎骑着三轮车搭载新娘过门,乡亲们热闹欢送。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当前,民生领域政策举措正在加速惠及全民。 摄影 王晓竑

  • 福建-013_同安区2+-+《人生的第一双战靴》魏娟13003887286拍摄于202504福建省厦门同安宝龙广场附近,.png

    2025年4月,福建厦门,同安宝龙广场附近,学生跟随老师学轮滑。当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已稳步转化为具体实践。 摄影 魏娟

  • 张炜+金秋土楼致富路(1).png

    福建龙岩,永定区的土楼。永定是闽西南生态屏障的核心区。2024年,永定拥有76.02%的森林覆盖率和94.38%的水土保持率。近年来,永定探索出“修复-赋能-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十四五”时期,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5.09%,全球每新增的四片绿叶,就有一片是来自中国的贡献。 摄影 张炜

  • 组委会推荐作品-芮月生+跨越“牵手”+13856641166(1).png

    2022年10月12日,安徽池州,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池州长江大跨越工程施工现场。白浙线是国家西电东送、清洁能源外送的重大电网工程。“十四五”时期,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结构持续优化。 摄影 芮月生

  • 2024年8月30日,昆明开往老挝万象的国际旅客列车驶出中老友谊隧道,进入老挝磨丁站。杨永全摄(1).png

    2024年8月30日,昆明开往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驶出中老友谊隧道。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抵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是中老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2021年通车运营以来,至今年10月上旬,累计开行旅客列车8.5万列,发送旅客超6000万人次,其中跨境旅客近60万人次;开行货物列车6.2万列,运输货物6900多万吨,其中跨境货物1580万吨。中老铁路已成为一条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的黄金线路,有力促进了沿线地区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摄影 杨永全

  • 李晓群-《世纪工程—深中通道》图6-《中国车流量第一桥梁》拍摄时间:2024年7月13日,描述:举世瞩目的深中通道通车第.png

    2024年7月13日,广东,深中通道。深中通道,是当今世界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天堑变通途”的超级工程无疑让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时空距离缩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正在这里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驶入更快“通道”。 摄影 李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