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摄影 >> 正文

[影像力]:李兰英,留下舞蹈之美

2016-12-25      李兰英

  • 李兰英作品青春

    李兰英作品青春

  • 李兰英作品渔舟唱晚

    李兰英作品渔舟唱晚

  • 李兰英作品:舞蹈家陈爱莲

    李兰英作品:舞蹈家陈爱莲

  • 李兰英作品:《牧鹅》

    李兰英作品:《牧鹅》

  • 2009年,李兰英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2009年,李兰英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 >

 

 
 

李兰英的舞蹈摄影作品,本着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崇敬和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既是对舞蹈艺术的再创造,也是对舞蹈艺术美的升华,体现了是诗、是舞、是画、是美的乐章的艺术追求,具有高雅的文化内涵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这一段文字,是对这位舞蹈摄影大家一生艺术追求的总结。在胶片摄影时代,在极端光源下,李兰英创作出静谧、唯美的梦境般作品。

201634日凌晨,《人民画报》资深记者、著名摄影家李兰英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在人民画报社,同事们都尊称她兰英大姐。作为《人民画报》的第一位女摄影记者,在五十多年和相机相伴的日子里,她创作了大量摄影作品。她的作品在国内外众多报刊杂志发表,也多次入选国内、国际大型影展,并被收入各类摄影画册、摄影年鉴中。199510月美国出版的《女摄影家史》一书也将她收录其中。

19492月,北平(今北京)刚刚解放,正在当时的中国大学政经系学习的李兰英即加入了南下工作团,前往广西。1950年,李兰英回到北京,被分配到国际新闻局工作;1951年,她调入人民画报社。

如果没有时任社长胡考的支持,没有李兰英的执著,《人民画报》第一位女摄影记者不知何时才会出现。1952年,这位娇小的女性拿起了照相机,加入了摄影记者这个当时由男性主导的行列。

李兰英的第一个拍摄专题是采访一家刺绣厂,报道刊发后,她新颖的构图、独特的视角获得了人民画报社领导、同事的一致肯定。以后,她与男记者一样,到城市与乡村采访,拍摄劳动模范或普通百姓……越来越多的摄影报道陆续发表。这时,中国的摄影界也开始注意到李兰英,认为她的作品有创意,有想法,有自己的风格。1957年,李兰英开始侧重文艺类报道,拍摄了许多当时经典的舞台剧目,如歌剧《白毛女》、舞剧《鱼美人》、舞蹈《共饮一江水》等。从此,她形成了自己在创作上的侧重——舞蹈摄影。

摄影家袁毅平曾这样评价李兰英的摄影创作:李兰英的舞蹈摄影不是剧情介绍的剧照,是融入了自己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思维的舞台艺术再创作。” 

 

1962年,随着中国东方歌舞团的成立,李兰英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创作高峰,她在报道剧目的同时,也采访大量艺术家。1963年第1期《人民画报》,她以《从孤儿到舞蹈演员》为题,报道了当时还是舞坛新星的陈爱莲的艺术经历,讲述了她怎样从上海孤儿院的一个孤儿成长为新中国舞蹈家的曲折故事。

对于李兰英的摄影作品,舞蹈家贾作光曾这样评价:看李兰英的舞台摄影作品,会引起我无限的遐思。在那充满色彩的空间,浮现出了影与形的神妙,那富有诗情与美趣的舞蹈动作,经过摄影家的妙手,化成了动人心弦、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李兰英是我们舞蹈界的老朋友了,和我们舞蹈家相处了几十年,她熟悉舞蹈表演艺术的特点,在流动中捕捉舞蹈美的瞬间,这是活生生的,不是伪造,而是镜头中的黎明……”

2010年,美的乐章:李兰英摄影艺术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展出,这是李兰英生前的最后一次摄影个展。在这之后,她便开始整理自己半辈子的摄影经验和人生经历,为自己的舞台摄影做总结,希望对后人能够有所帮助。

舞蹈是流动的,舞蹈家们是变幻的,在舞台摄影领域一枝独秀的李兰英把这些流动的舞蹈和舞者,记录在了她的一幅幅摄影作品里。李兰英留下了舞蹈的美,更留下了时代的美,她的作品会成为超越舞蹈摄影本身的艺术品流传下去。



 

上一页

下一页

[影像力]:李兰英,留下舞蹈之美

2016-12-25      李兰英

 

 
 

李兰英的舞蹈摄影作品,本着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崇敬和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既是对舞蹈艺术的再创造,也是对舞蹈艺术美的升华,体现了是诗、是舞、是画、是美的乐章的艺术追求,具有高雅的文化内涵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这一段文字,是对这位舞蹈摄影大家一生艺术追求的总结。在胶片摄影时代,在极端光源下,李兰英创作出静谧、唯美的梦境般作品。

201634日凌晨,《人民画报》资深记者、著名摄影家李兰英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在人民画报社,同事们都尊称她兰英大姐。作为《人民画报》的第一位女摄影记者,在五十多年和相机相伴的日子里,她创作了大量摄影作品。她的作品在国内外众多报刊杂志发表,也多次入选国内、国际大型影展,并被收入各类摄影画册、摄影年鉴中。199510月美国出版的《女摄影家史》一书也将她收录其中。

19492月,北平(今北京)刚刚解放,正在当时的中国大学政经系学习的李兰英即加入了南下工作团,前往广西。1950年,李兰英回到北京,被分配到国际新闻局工作;1951年,她调入人民画报社。

如果没有时任社长胡考的支持,没有李兰英的执著,《人民画报》第一位女摄影记者不知何时才会出现。1952年,这位娇小的女性拿起了照相机,加入了摄影记者这个当时由男性主导的行列。

李兰英的第一个拍摄专题是采访一家刺绣厂,报道刊发后,她新颖的构图、独特的视角获得了人民画报社领导、同事的一致肯定。以后,她与男记者一样,到城市与乡村采访,拍摄劳动模范或普通百姓……越来越多的摄影报道陆续发表。这时,中国的摄影界也开始注意到李兰英,认为她的作品有创意,有想法,有自己的风格。1957年,李兰英开始侧重文艺类报道,拍摄了许多当时经典的舞台剧目,如歌剧《白毛女》、舞剧《鱼美人》、舞蹈《共饮一江水》等。从此,她形成了自己在创作上的侧重——舞蹈摄影。

摄影家袁毅平曾这样评价李兰英的摄影创作:李兰英的舞蹈摄影不是剧情介绍的剧照,是融入了自己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思维的舞台艺术再创作。” 

 

1962年,随着中国东方歌舞团的成立,李兰英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创作高峰,她在报道剧目的同时,也采访大量艺术家。1963年第1期《人民画报》,她以《从孤儿到舞蹈演员》为题,报道了当时还是舞坛新星的陈爱莲的艺术经历,讲述了她怎样从上海孤儿院的一个孤儿成长为新中国舞蹈家的曲折故事。

对于李兰英的摄影作品,舞蹈家贾作光曾这样评价:看李兰英的舞台摄影作品,会引起我无限的遐思。在那充满色彩的空间,浮现出了影与形的神妙,那富有诗情与美趣的舞蹈动作,经过摄影家的妙手,化成了动人心弦、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李兰英是我们舞蹈界的老朋友了,和我们舞蹈家相处了几十年,她熟悉舞蹈表演艺术的特点,在流动中捕捉舞蹈美的瞬间,这是活生生的,不是伪造,而是镜头中的黎明……”

2010年,美的乐章:李兰英摄影艺术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展出,这是李兰英生前的最后一次摄影个展。在这之后,她便开始整理自己半辈子的摄影经验和人生经历,为自己的舞台摄影做总结,希望对后人能够有所帮助。

舞蹈是流动的,舞蹈家们是变幻的,在舞台摄影领域一枝独秀的李兰英把这些流动的舞蹈和舞者,记录在了她的一幅幅摄影作品里。李兰英留下了舞蹈的美,更留下了时代的美,她的作品会成为超越舞蹈摄影本身的艺术品流传下去。



 

  • 李兰英作品青春

    李兰英作品青春

  • 李兰英作品渔舟唱晚

    李兰英作品渔舟唱晚

  • 李兰英作品:舞蹈家陈爱莲

    李兰英作品:舞蹈家陈爱莲

  • 李兰英作品:《牧鹅》

    李兰英作品:《牧鹅》

  • 2009年,李兰英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2009年,李兰英接受本刊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