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摄影 >> 正文

“小人书”的故事

2016-12-28      撰文 杨子

  • 近日,“故事绘—中国美术馆藏连环画原作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出。这次展览囊括了1929年至2004年间出版的61套446幅经典连环画。展览将持续至8月15日。

  • 《罗伦赶考》 高云 1983年

  • 《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 1947-1949年

< >

 

  20163月,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去世,令无数连环画爱好者扼腕叹息,感叹连环画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其实,不管连环画的辉煌是否依旧,那些曾经与连环画在一起的日子,永远留存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那些陪伴我们度过童年时光的“小人书”,也一直在那里,不会随时间走远。

 

日前,中国美术馆策划并举办了“故事绘——中国美术馆藏连环画原作精品展”,展出了馆藏各个时期的连环画原作61件套(446幅)。题材涉及古典神话、革命历史、现实生活、外国文学等几大类,表现方式涵盖白描、油彩、素描、水墨、木刻、水彩等多种形式。以时间顺序,将大量曾带给我们岁月感动的连环画作品一一亮相。除此之外,中国美术馆还在展览中设置了连环画阅读区,将上百本“小人书”做全新展示,徜徉其间体味当年看连环画的快乐。

连环画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上海。1927年,上海世界书局发行了《连环图画三国志》《连环图画西游记》等五部小人书,这五部作品篇幅宏大,印刷装订整齐,每部作品还配有硬套函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这套丛书首次将“连环图画”的字样印制在封面上,连环画就此定名,连环图画或简称连环画的名词也广泛地被社会承认了。

作为通俗普及、兼具故事性与艺术性的文艺读物,连环画自面世以来就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与出版业的青睐。比如,李毅士在1929年创作的《长恨歌画意》,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用西方造型手法进行阐释,透视准确、气势恢宏,在20年代的连环画界独特新颖,别具一格。到了20世纪30年代,连环画的发展已经非常兴旺,连环画发行量急剧上升,引起了鲁迅、茅盾、瞿秋白等文化界进步人士的重视。在他们的影响下,连环画在3040年代,逐步实现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变革,许多连载于画刊和报纸的进步连环画,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大众疾苦,引起了极大反响。比如马达《饿潮》,温涛《五叔之死》,吴耘《民兵打鬼子》,彦涵《狼牙山五壮士》等,即是当时出现的优秀木刻连环画作品。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有数量较多的漫画型连环画,如叶浅予《王先生与小陈》,张乐平《三毛流浪记》,鲁少飞《洋婆子之生活》等,反映时事生活,为大众所熟悉。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连环画作为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新的生命。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十分关注连环画的编绘出版工作,在政策上,用以新换旧等方法清理市场上不良的旧连环画;在组织上,短时间内成立了大众图画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及辽宁、天津、河北等五家美术出版社,并在1950年创办了连环画专业刊物《连环画报》, 吸引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加入其中,涌现出了刘继卣、王叔晖、任率英、卜孝怀、贺友直、顾炳鑫、华三川等一批让人耳熟能详的连坛巨匠。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到1962年,中国各美术出版社共出版了12700余种连环画,发行五亿六千多万册。连环画的题材范围涵盖更加广泛,涉及古今中外,尤为注重深入生活,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刘继卣《鸡毛信》《东郭先生》,顾炳鑫《渡江侦察记》,王叔晖《孔雀东南飞》,华三川《白毛女》等优秀作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性,成为当时最为有效的教育普及读物。

不仅如此,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与重要举措,都有相应的连环画绘本问世,比如针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公布施行而绘制的《婚姻法图解通俗本》,邀请了赵延年、张乐平、顾炳鑫等29位画家分页绘制,发行量上千万


编辑出版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篇幅浩大的作品也有计划地陆续编绘发行,比如表现革命题材的《铁道游击队》(全10集)、《红岩》(全8集)等,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的《三国演义》(全60集)、《水浒传》(全26集)等,随着一册册兼具教育性、故事性、艺术性的“小人书”问世,连环画艺术由此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

1963年,文化部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连环画创作评奖,推动连环画的继续发展,鼓励连环画人才的培养,吸取各画种在创作上的经验。《闹天宫》《西厢记》《桃花扇》《李逵元宵闹东京》《山乡巨变》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也激励了一批青年作者甚至著名画家参与到连环画的创作中来,使连环画这一大众艺术形式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经典的文化符号。1971年,由周恩来主持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拟定了一份“全国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计划”,选定了150余种连环画,《列宁在十月》《白求恩在中国》等新作得以问世。

改革开放带来中国文艺的春天,连环画界涌现起蓬勃的出版和创作热潮。首先,在创作方面,一批青年作者的“伤痕”连环画创作,引起社会上和连环画界的重视。如陈宜明等集体创作的《枫》,尤劲东的《人到中年》,率先引领了新时期美术的反思思潮,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了对原有美术样式的突破。其次,老作者的创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如贺友直的《朝阳沟》,赵延年的木刻《阿Q正传》、华三川的《桃太郎》等,都在原有创作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尝试,重新焕发生机。再者,大批中青年作者接连涌现,他们在艺术上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使连环画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更为丰富多彩,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如韩书力《邦锦美朵》、高云《罗伦赶考》、何多苓《雪雁》、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等,连环画理论期刊《连环画论丛》、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中国连环画出版社也先后成立,而出版方面,全国出版连环画种类繁多,20世纪80年代每年超过亿余册,在城镇的图书室和租书摊站上广为流传。

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外漫画进入中国,连环画市场逐渐被占领和替代,使得大批连环画下架、停稿,繁荣一时的连环画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悄然兴起的连环画收藏热。

连环画在中国不足百年的进程中,以一种戏剧性的发展形式存在,成为中国百年艺术史中奇特的艺术现象。而已成为“收藏品”的小人书,则以它翻卷发黄的页脚,记录着这段历史与回忆。  

 

 

上一页

下一页

“小人书”的故事

2016-12-28      撰文 杨子

 

  20163月,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去世,令无数连环画爱好者扼腕叹息,感叹连环画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其实,不管连环画的辉煌是否依旧,那些曾经与连环画在一起的日子,永远留存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那些陪伴我们度过童年时光的“小人书”,也一直在那里,不会随时间走远。

 

日前,中国美术馆策划并举办了“故事绘——中国美术馆藏连环画原作精品展”,展出了馆藏各个时期的连环画原作61件套(446幅)。题材涉及古典神话、革命历史、现实生活、外国文学等几大类,表现方式涵盖白描、油彩、素描、水墨、木刻、水彩等多种形式。以时间顺序,将大量曾带给我们岁月感动的连环画作品一一亮相。除此之外,中国美术馆还在展览中设置了连环画阅读区,将上百本“小人书”做全新展示,徜徉其间体味当年看连环画的快乐。

连环画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上海。1927年,上海世界书局发行了《连环图画三国志》《连环图画西游记》等五部小人书,这五部作品篇幅宏大,印刷装订整齐,每部作品还配有硬套函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这套丛书首次将“连环图画”的字样印制在封面上,连环画就此定名,连环图画或简称连环画的名词也广泛地被社会承认了。

作为通俗普及、兼具故事性与艺术性的文艺读物,连环画自面世以来就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与出版业的青睐。比如,李毅士在1929年创作的《长恨歌画意》,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用西方造型手法进行阐释,透视准确、气势恢宏,在20年代的连环画界独特新颖,别具一格。到了20世纪30年代,连环画的发展已经非常兴旺,连环画发行量急剧上升,引起了鲁迅、茅盾、瞿秋白等文化界进步人士的重视。在他们的影响下,连环画在3040年代,逐步实现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变革,许多连载于画刊和报纸的进步连环画,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大众疾苦,引起了极大反响。比如马达《饿潮》,温涛《五叔之死》,吴耘《民兵打鬼子》,彦涵《狼牙山五壮士》等,即是当时出现的优秀木刻连环画作品。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有数量较多的漫画型连环画,如叶浅予《王先生与小陈》,张乐平《三毛流浪记》,鲁少飞《洋婆子之生活》等,反映时事生活,为大众所熟悉。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连环画作为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新的生命。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十分关注连环画的编绘出版工作,在政策上,用以新换旧等方法清理市场上不良的旧连环画;在组织上,短时间内成立了大众图画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及辽宁、天津、河北等五家美术出版社,并在1950年创办了连环画专业刊物《连环画报》, 吸引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加入其中,涌现出了刘继卣、王叔晖、任率英、卜孝怀、贺友直、顾炳鑫、华三川等一批让人耳熟能详的连坛巨匠。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到1962年,中国各美术出版社共出版了12700余种连环画,发行五亿六千多万册。连环画的题材范围涵盖更加广泛,涉及古今中外,尤为注重深入生活,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刘继卣《鸡毛信》《东郭先生》,顾炳鑫《渡江侦察记》,王叔晖《孔雀东南飞》,华三川《白毛女》等优秀作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性,成为当时最为有效的教育普及读物。

不仅如此,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与重要举措,都有相应的连环画绘本问世,比如针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公布施行而绘制的《婚姻法图解通俗本》,邀请了赵延年、张乐平、顾炳鑫等29位画家分页绘制,发行量上千万


编辑出版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篇幅浩大的作品也有计划地陆续编绘发行,比如表现革命题材的《铁道游击队》(全10集)、《红岩》(全8集)等,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的《三国演义》(全60集)、《水浒传》(全26集)等,随着一册册兼具教育性、故事性、艺术性的“小人书”问世,连环画艺术由此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

1963年,文化部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连环画创作评奖,推动连环画的继续发展,鼓励连环画人才的培养,吸取各画种在创作上的经验。《闹天宫》《西厢记》《桃花扇》《李逵元宵闹东京》《山乡巨变》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也激励了一批青年作者甚至著名画家参与到连环画的创作中来,使连环画这一大众艺术形式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经典的文化符号。1971年,由周恩来主持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拟定了一份“全国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计划”,选定了150余种连环画,《列宁在十月》《白求恩在中国》等新作得以问世。

改革开放带来中国文艺的春天,连环画界涌现起蓬勃的出版和创作热潮。首先,在创作方面,一批青年作者的“伤痕”连环画创作,引起社会上和连环画界的重视。如陈宜明等集体创作的《枫》,尤劲东的《人到中年》,率先引领了新时期美术的反思思潮,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了对原有美术样式的突破。其次,老作者的创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如贺友直的《朝阳沟》,赵延年的木刻《阿Q正传》、华三川的《桃太郎》等,都在原有创作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尝试,重新焕发生机。再者,大批中青年作者接连涌现,他们在艺术上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使连环画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更为丰富多彩,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如韩书力《邦锦美朵》、高云《罗伦赶考》、何多苓《雪雁》、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等,连环画理论期刊《连环画论丛》、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中国连环画出版社也先后成立,而出版方面,全国出版连环画种类繁多,20世纪80年代每年超过亿余册,在城镇的图书室和租书摊站上广为流传。

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外漫画进入中国,连环画市场逐渐被占领和替代,使得大批连环画下架、停稿,繁荣一时的连环画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悄然兴起的连环画收藏热。

连环画在中国不足百年的进程中,以一种戏剧性的发展形式存在,成为中国百年艺术史中奇特的艺术现象。而已成为“收藏品”的小人书,则以它翻卷发黄的页脚,记录着这段历史与回忆。  

 

 

  • 近日,“故事绘—中国美术馆藏连环画原作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出。这次展览囊括了1929年至2004年间出版的61套446幅经典连环画。展览将持续至8月15日。

  • 《罗伦赶考》 高云 1983年

  • 《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 1947-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