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摄影 >> 正文

地域民俗 为乡村建设激发潜力

2023-04-25      

  • 地域民俗1.png

    福建龙岩,人们在永定土楼内书写春联。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新年指夏历(农历)正月初一,是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仪式、节日装饰、饮食和相关的娱乐活动。2006年,春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摄影 李润南

  • 地域民俗2.png

    福建厦门,闽台送王船仪式上,巡游队伍将王船送至海边焚烧。闽台送王船是在福建省厦门市沿海村落保留的崇尚“代天巡狩”王爷的一种民间信俗。送王船大多是三四年举行一次。仪式进行时,人们会制造木或纸王船一艘,请上王爷,载上各种生活用品,由信众簇拥送至海边焚烧。2011年,民间信俗(闽台送王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视觉中国 供图

  • 地域民俗3.png

    甘肃兰州,当地村民在表演兰州太平鼓。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流传于兰州、永登、酒泉、张掖、靖远等地。2006年,兰州太平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摄影 张耘

  • 地域民俗4.png

    浙江金华,浦江县寿溪村“八仙过海”抬阁表演吸引大批村民观看。抬阁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抬阁文化。2008年,浙江省浦江县申报的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浦江迎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摄影 胡立雷

< >

  费孝通先生将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精辟概括为“乡土中国”四个字。旧时的“乡土中国”,人们聚族而居、安于是乡,生活在特定地域、彼此熟知,从而构筑起了相互帮扶的感情与道义联系。同时,由于传统乡土社会的相对封闭性,不同的村落聚集区还形成了比较稳定且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于是,便造就出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中国乡土文化盛景。

  民俗文化是扎根在泥土中的文化,饱含着民众最熟知、最亲切的生活记忆、人文情感,是群众的精神栖息地。20世纪以来,在现代化浪潮的席卷下,我们进入了“后乡土中国”时代,劳动环境、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但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民众对于丰衣足食、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文明向上的美好生活追求,始终没有改变。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传统民俗底蕴深厚、潜能巨大,是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优势文化资源及重要推动力。

  在甘肃、新疆、陕西等地,逢年过节,各村各镇传承悠久的社火表演,舞龙、舞狮、旱船、花灯等民间文艺轮番上演,尽是一派热闹祥和之景。以社火表演为例,它是人民群众对一方水土的炙热情感表达,不仅象征着“烟火气”、延续着“乡愁”,还凝聚着邻里情深、型塑着乡土情切。延续至今的社火习俗,寄托着民众对生活安乐、身体安康的心理期待,既呈现了乡土教育的生动性、吸引力和形象感,又丰富着群众文化生活,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为乡村振兴增添了蓬勃的文化活力、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在河南宝丰,说书艺人将正月十三至十五作为书会的会期,负鼓携琴、聚首马街村,竞演河南坠子、三弦书、道情等多种曲艺。书会营造的文化空间生活气息浓郁、欢乐有趣,是面向当地民众讲好优秀故事、弘扬和谐文化的“中转站”。在古老曲艺文化的沁润下,历史悠久的马街书会,在新时代有力焕发着乡风文明的新气象。又如,浙江农村地区的“抬阁”表演、河北张家口的打树花等,这些民俗视觉艺术呈现着经典人文故事、寄托着群众生活期许,在一场场特定时空的传统文化“复现”中,哺育着乡土精神的延续与成长,有效提升着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振兴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很多民俗传统都是依托于“一方水土”的“乡愁”,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例如“送王船”系在传统渔业生产活动中诞生的民俗文化,是广泛流布在中国闽台地区和东南亚诸国的“海洋文化狂欢节”,活态传承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之久,不仅承载着渔民世代相传的气象、潮汐、洋流知识及航海技术,传递着先辈们走向大海的集体记忆,还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文化理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公与“文圣”孔子并称齐名,被尊奉为“武圣”,集“忠、义、仁、勇、义、礼、智、信”等美德于一身,数千年来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所推崇和敬仰。在山西运城解州,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关帝生辰、四月初八的佛诞节,以及重阳节,当地民众都会举行隆重的庙祭活动,相沿成习、传承不衰。时至今日,解州立足源远流长的关公文化根脉,已经推出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有力丰富着根植于民间沃土的人文道德实践,凝聚着海内外同胞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在现代文旅产业融合的道路上,有力推动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上一页

下一页

地域民俗 为乡村建设激发潜力

2023-04-25      

  费孝通先生将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精辟概括为“乡土中国”四个字。旧时的“乡土中国”,人们聚族而居、安于是乡,生活在特定地域、彼此熟知,从而构筑起了相互帮扶的感情与道义联系。同时,由于传统乡土社会的相对封闭性,不同的村落聚集区还形成了比较稳定且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于是,便造就出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中国乡土文化盛景。

  民俗文化是扎根在泥土中的文化,饱含着民众最熟知、最亲切的生活记忆、人文情感,是群众的精神栖息地。20世纪以来,在现代化浪潮的席卷下,我们进入了“后乡土中国”时代,劳动环境、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但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民众对于丰衣足食、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文明向上的美好生活追求,始终没有改变。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传统民俗底蕴深厚、潜能巨大,是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优势文化资源及重要推动力。

  在甘肃、新疆、陕西等地,逢年过节,各村各镇传承悠久的社火表演,舞龙、舞狮、旱船、花灯等民间文艺轮番上演,尽是一派热闹祥和之景。以社火表演为例,它是人民群众对一方水土的炙热情感表达,不仅象征着“烟火气”、延续着“乡愁”,还凝聚着邻里情深、型塑着乡土情切。延续至今的社火习俗,寄托着民众对生活安乐、身体安康的心理期待,既呈现了乡土教育的生动性、吸引力和形象感,又丰富着群众文化生活,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为乡村振兴增添了蓬勃的文化活力、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在河南宝丰,说书艺人将正月十三至十五作为书会的会期,负鼓携琴、聚首马街村,竞演河南坠子、三弦书、道情等多种曲艺。书会营造的文化空间生活气息浓郁、欢乐有趣,是面向当地民众讲好优秀故事、弘扬和谐文化的“中转站”。在古老曲艺文化的沁润下,历史悠久的马街书会,在新时代有力焕发着乡风文明的新气象。又如,浙江农村地区的“抬阁”表演、河北张家口的打树花等,这些民俗视觉艺术呈现着经典人文故事、寄托着群众生活期许,在一场场特定时空的传统文化“复现”中,哺育着乡土精神的延续与成长,有效提升着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振兴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很多民俗传统都是依托于“一方水土”的“乡愁”,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例如“送王船”系在传统渔业生产活动中诞生的民俗文化,是广泛流布在中国闽台地区和东南亚诸国的“海洋文化狂欢节”,活态传承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之久,不仅承载着渔民世代相传的气象、潮汐、洋流知识及航海技术,传递着先辈们走向大海的集体记忆,还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文化理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公与“文圣”孔子并称齐名,被尊奉为“武圣”,集“忠、义、仁、勇、义、礼、智、信”等美德于一身,数千年来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所推崇和敬仰。在山西运城解州,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关帝生辰、四月初八的佛诞节,以及重阳节,当地民众都会举行隆重的庙祭活动,相沿成习、传承不衰。时至今日,解州立足源远流长的关公文化根脉,已经推出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有力丰富着根植于民间沃土的人文道德实践,凝聚着海内外同胞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在现代文旅产业融合的道路上,有力推动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 地域民俗1.png

    福建龙岩,人们在永定土楼内书写春联。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新年指夏历(农历)正月初一,是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仪式、节日装饰、饮食和相关的娱乐活动。2006年,春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摄影 李润南

  • 地域民俗2.png

    福建厦门,闽台送王船仪式上,巡游队伍将王船送至海边焚烧。闽台送王船是在福建省厦门市沿海村落保留的崇尚“代天巡狩”王爷的一种民间信俗。送王船大多是三四年举行一次。仪式进行时,人们会制造木或纸王船一艘,请上王爷,载上各种生活用品,由信众簇拥送至海边焚烧。2011年,民间信俗(闽台送王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视觉中国 供图

  • 地域民俗3.png

    甘肃兰州,当地村民在表演兰州太平鼓。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流传于兰州、永登、酒泉、张掖、靖远等地。2006年,兰州太平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摄影 张耘

  • 地域民俗4.png

    浙江金华,浦江县寿溪村“八仙过海”抬阁表演吸引大批村民观看。抬阁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抬阁文化。2008年,浙江省浦江县申报的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浦江迎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摄影 胡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