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616192551661028置顶.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摄影 >> 正文

秋“丰”起 悦人间

2025-11-24      本刊综合报道

  • 0413343封面.jpg

    2022年10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高武村,石安林(右)和妻子石敏咪从田间劳动归来。20多年来,夫妻俩相依相伴,奔走在2个山乡、19个行政村、89个自然屯之间,行程达 20多万公里,放映电影超过5000场次,把无数欢乐带给苗山深处的苗乡侗寨。 摄影 龙涛

  • 02.作品表_田间地头的浪漫.jpg

    2023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道庆丰村,乡村夫妻并肩劳作于水田间。田间地头,承载着农民们辛勤耕耘的汗水,也沉淀着岁月流转中永恒的浪漫。 摄影 谢鹏

  • 07.作品表_田间地头的浪漫.jpg

    2023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道庆丰村,乡村夫妻并肩劳作于水田间。田间地头,承载着农民们辛勤耕耘的汗水,也沉淀着岁月流转中永恒的浪漫。 摄影 谢鹏

  • 01.《现代良田绘丰景》_1.jpg

    2024年10月23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冬小麦进入集中播种期,大型精量化播种机正在田间加紧作业。 摄影 樊卫群

  • 03.作品表_《现代粮仓》.jpg

    2025年4月13日,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建筑工人在当地石上镇城头村现代粮仓屋顶施工。宁都县耕地面积80多万亩,年产粮食超4亿公斤,素有 “赣南粮仓”之誉,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 摄影 严振宁

  • 03.《智慧羊场》_6.jpg

    2023年11月9日,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数字化育种基地应用全自动饲喂机器人、智能工厂生产线等高科技设备,进一步提升育种效率和产品质量。 摄影 张育翔

  • 08.《沙海逐绿行》_9.jpg

    2023年3月12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镇光伏治沙工程现场。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块块光伏板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曾经的沙漠无人区正在变成聚宝盆。 摄影 厍运涛

  • 00-推荐.大荒雄鹰-新时代农业尖兵_1.jpg

    2015年6月17日,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农用飞机“画眉鸟”的飞行员王长宏在飞行时观察地块位置,实施农业航化作业 。如今,农业航化作业已成为助力粮食作物稳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摄影 陈松

  • 泰山挑山工的今昔.jpg

    2025年4月9日,山东泰山景区的山路上,身负重物的“机器狗”与挑山工并肩而行。“机器狗”的应用,为泰山的环境保护、景区管理等多场景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摄影 姜东涛

  • 06.大苗山深处的夫妻巡回电影院_7.jpg

    2022年10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石安林(右)和妻子石敏咪在放映电影。石安林和石敏咪是拱洞乡高武村高武苗寨的村民,2002年起,夫妻俩加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负责拱洞乡和大年乡的放映任务,把光影与陪伴送进苗寨。 摄影 龙涛

  • 走加榜T田 展农耕魅力.03jpg.jpg

    2025年4月26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梯田,苗族小姑娘身着民族服饰演绎原生态“梯”台秀,展示当地农耕文化魅力。 摄影 罗京来

< >
  当秋分的风裹挟着稻香、果香、椒香,掠过田野间,昼夜在此刻悄然平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欢歌,已在土地的阡陌间愈唱愈响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时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三农”答卷,分量尤重。从春种到秋收,从田野到餐桌,亿万农民喜庆丰收。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秫熟稻香,牛羊成群,瓜果飘香。沉甸甸的喜悦,来自土地的馈赠,农民的坚守,更来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底气。 
 
大地为卷 耕耘作笔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属于收获的季节。经过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终于迎来秋的收获。
  秋阳之下,在红绿的高粱田间,映入眼帘的是丰收的喜悦。黄澄澄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慷慨与恩赐。万顷金稻,于云卷云舒间,一起一伏律动着。丝丝微风,于金稻丛中穿梭而过,扑鼻而来的是丰收的甘甜。秋收的喜悦、秋耕的期盼、秋种的希望,都交织在这个金黄的季节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农耕画卷。
  大江南北,处处是丰收的舞台。长城内外,斑斓的画卷铺展开来—东北平原,黑土孕育的稻穗在风中摇曳,织就流动的金黄;西南山区,橘红橙黄挂满枝头,诉说着山间的丰穰;西北高原,水草丰茂,牛羊成群日渐肥壮;东南沿海,渔船载着鲜活虾蟹返航,沉甸甸的收获溢满船舱;黄河两岸,高粱艳红玉米黄,用最浓烈的色彩绘就丰收景象……今年,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实现稳产丰收,沃野田畴铺展新画卷。
  丰收里满载幸福,丰收里饱含牵挂。丰收的季节,也是田园最浪漫的时候。田间地头,金灿灿的稻浪随风翻滚,收割机来回穿梭,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珍贵的回忆和感悟。农民们满怀喜悦地收获了他们数月辛勤劳作的成果。在家人的陪伴下,一起播种,一起收获,一起享受着农田带来的丰收之喜。
  在这个属于收获的季节里,人们的生活也因为丰收而变得更加美好。细腻的米饭、香甜的玉米、松软的面包……丰收的果实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丰收带来的不仅仅是食物的丰盈,更是对春天播种、夏日耕耘最甘甜的回报。
 
科技创新 智慧赋能
  丰收,不只是粮仓满满。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今天,丰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是智慧农田里的数据跳动,是生态农业中的绿色脉动,也是产业链上的价值跃升。
  河南漯河的玉米、陕西延安的苹果、山东枣庄的石榴、山西大同的黄花、江西赣州的富硒蔬菜……一个个土特产,正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在河南漯河源汇区问十乡,当地农户正使用无人驾驶收割机,对成熟的300亩玉米进行收割作业。根据卫星实时定位,收割机按照规划路线有序自主作业,收割、转弯掉头、仓满卸粮等一气呵成。
  走进陕西延安南沟村的苹果园,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摘袋,为即将到来的苹果集中采摘期做好准备。今年,延安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330万亩,当地大力推广苹果绿色种植技术,不断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如今,苹果产业已带动延安100多万人就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0亿元。
  沿着延安一路南下,江西赣州潭头村的万亩富硒蔬菜基地,村民们把新鲜蔬菜打包后,直接发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这几年,赣州依托富硒土壤资源,建成了一批富硒水稻、富硒蔬菜、富硒水果等标准化示范基地,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50亿元。
  当下,一个个富民产业已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农民鼓起来的“钱袋子”,靠的不只是农民在田间地头的辛劳和集市上的吆喝,还有北斗导航、卫星遥感、AI虫情识别等农业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以及冷链物流、网络直播、区块链溯源的助力。
  “十四五”期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覆盖面越来越广,让亿万农民得到了巨大实惠,支持各地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打造了一批苹果村、木耳乡、黄花镇等专业村镇。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达到18万亿元左右,实施了一大批农业产业融合项目。
 
产业融合 和美乡村
  丰收,是映照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面镜子。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着最根本的保障,同时,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也在以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全方位地支撑起丰收的持久与韧性。
  今日之丰收,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卖粮卖果”,更拓展出 “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农田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业+”模式遍地开花。“农业+电商”“农业+康养”“农业+教育”“农业+体育”等诸多花样,深深植入人们的生活。
  在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举办地,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枝头,饱含乡土气息的节目轮番上演,种业振兴成果展示、乡村特色文化嘉年华、乡村大集精彩不断。
  在河南灵宝,“村BA”篮球赛激情开赛;在浙江临海,稻田舞狮赞颂五谷丰登;在广东肇庆,非遗艺术舞蹈表演吸引目光……欢声笑语、人头攒动、“农”味儿十足。
  
在新疆喀什帕哈太克里乡,假日里游客络绎不绝。今年,当地配套建设了露营基地、文化园区等旅游场景,游客接待数创下新高。截至2025年10月7日,新疆已经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0个。今年上半年,新疆休闲农业接待游客4466万人次。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八年后的今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同一块磁石,辐射着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引得游子归来,也令游客心驰神往。既有鸟鸣蝉噪,也有手机信号;既有农家土灶,也有宽带淘宝,屋外田园化、屋内现代化已成为现实。
  据统计,“十四五”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稳步提高,464万公里农村公路铺进万村千乡,94%的农村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了90%。水路电气讯全面升级,改善着村民的生活品质,更打破着阻碍乡村发展的无形壁垒,为产业下乡、人才返乡、要素入乡畅通其流。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伴随着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庆氛围,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在河南省漯河市启幕。透过摄影大展的镜头,我们循着稻香、追着欢声,走进一个个充满活力、自信从容的新乡村。他们,是这场丰收盛会中最动人的风景。
  (本报道图片由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秋“丰”起 悦人间

2025-11-24      本刊综合报道

  当秋分的风裹挟着稻香、果香、椒香,掠过田野间,昼夜在此刻悄然平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欢歌,已在土地的阡陌间愈唱愈响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时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三农”答卷,分量尤重。从春种到秋收,从田野到餐桌,亿万农民喜庆丰收。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秫熟稻香,牛羊成群,瓜果飘香。沉甸甸的喜悦,来自土地的馈赠,农民的坚守,更来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底气。 
 
大地为卷 耕耘作笔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属于收获的季节。经过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终于迎来秋的收获。
  秋阳之下,在红绿的高粱田间,映入眼帘的是丰收的喜悦。黄澄澄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慷慨与恩赐。万顷金稻,于云卷云舒间,一起一伏律动着。丝丝微风,于金稻丛中穿梭而过,扑鼻而来的是丰收的甘甜。秋收的喜悦、秋耕的期盼、秋种的希望,都交织在这个金黄的季节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农耕画卷。
  大江南北,处处是丰收的舞台。长城内外,斑斓的画卷铺展开来—东北平原,黑土孕育的稻穗在风中摇曳,织就流动的金黄;西南山区,橘红橙黄挂满枝头,诉说着山间的丰穰;西北高原,水草丰茂,牛羊成群日渐肥壮;东南沿海,渔船载着鲜活虾蟹返航,沉甸甸的收获溢满船舱;黄河两岸,高粱艳红玉米黄,用最浓烈的色彩绘就丰收景象……今年,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实现稳产丰收,沃野田畴铺展新画卷。
  丰收里满载幸福,丰收里饱含牵挂。丰收的季节,也是田园最浪漫的时候。田间地头,金灿灿的稻浪随风翻滚,收割机来回穿梭,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珍贵的回忆和感悟。农民们满怀喜悦地收获了他们数月辛勤劳作的成果。在家人的陪伴下,一起播种,一起收获,一起享受着农田带来的丰收之喜。
  在这个属于收获的季节里,人们的生活也因为丰收而变得更加美好。细腻的米饭、香甜的玉米、松软的面包……丰收的果实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丰收带来的不仅仅是食物的丰盈,更是对春天播种、夏日耕耘最甘甜的回报。
 
科技创新 智慧赋能
  丰收,不只是粮仓满满。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今天,丰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是智慧农田里的数据跳动,是生态农业中的绿色脉动,也是产业链上的价值跃升。
  河南漯河的玉米、陕西延安的苹果、山东枣庄的石榴、山西大同的黄花、江西赣州的富硒蔬菜……一个个土特产,正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在河南漯河源汇区问十乡,当地农户正使用无人驾驶收割机,对成熟的300亩玉米进行收割作业。根据卫星实时定位,收割机按照规划路线有序自主作业,收割、转弯掉头、仓满卸粮等一气呵成。
  走进陕西延安南沟村的苹果园,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摘袋,为即将到来的苹果集中采摘期做好准备。今年,延安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330万亩,当地大力推广苹果绿色种植技术,不断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如今,苹果产业已带动延安100多万人就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0亿元。
  沿着延安一路南下,江西赣州潭头村的万亩富硒蔬菜基地,村民们把新鲜蔬菜打包后,直接发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这几年,赣州依托富硒土壤资源,建成了一批富硒水稻、富硒蔬菜、富硒水果等标准化示范基地,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50亿元。
  当下,一个个富民产业已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农民鼓起来的“钱袋子”,靠的不只是农民在田间地头的辛劳和集市上的吆喝,还有北斗导航、卫星遥感、AI虫情识别等农业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以及冷链物流、网络直播、区块链溯源的助力。
  “十四五”期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覆盖面越来越广,让亿万农民得到了巨大实惠,支持各地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打造了一批苹果村、木耳乡、黄花镇等专业村镇。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达到18万亿元左右,实施了一大批农业产业融合项目。
 
产业融合 和美乡村
  丰收,是映照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面镜子。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着最根本的保障,同时,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也在以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全方位地支撑起丰收的持久与韧性。
  今日之丰收,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卖粮卖果”,更拓展出 “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农田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业+”模式遍地开花。“农业+电商”“农业+康养”“农业+教育”“农业+体育”等诸多花样,深深植入人们的生活。
  在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举办地,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枝头,饱含乡土气息的节目轮番上演,种业振兴成果展示、乡村特色文化嘉年华、乡村大集精彩不断。
  在河南灵宝,“村BA”篮球赛激情开赛;在浙江临海,稻田舞狮赞颂五谷丰登;在广东肇庆,非遗艺术舞蹈表演吸引目光……欢声笑语、人头攒动、“农”味儿十足。
  
在新疆喀什帕哈太克里乡,假日里游客络绎不绝。今年,当地配套建设了露营基地、文化园区等旅游场景,游客接待数创下新高。截至2025年10月7日,新疆已经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0个。今年上半年,新疆休闲农业接待游客4466万人次。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八年后的今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同一块磁石,辐射着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引得游子归来,也令游客心驰神往。既有鸟鸣蝉噪,也有手机信号;既有农家土灶,也有宽带淘宝,屋外田园化、屋内现代化已成为现实。
  据统计,“十四五”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稳步提高,464万公里农村公路铺进万村千乡,94%的农村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了90%。水路电气讯全面升级,改善着村民的生活品质,更打破着阻碍乡村发展的无形壁垒,为产业下乡、人才返乡、要素入乡畅通其流。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伴随着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庆氛围,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在河南省漯河市启幕。透过摄影大展的镜头,我们循着稻香、追着欢声,走进一个个充满活力、自信从容的新乡村。他们,是这场丰收盛会中最动人的风景。
  (本报道图片由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提供)
  • 0413343封面.jpg

    2022年10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高武村,石安林(右)和妻子石敏咪从田间劳动归来。20多年来,夫妻俩相依相伴,奔走在2个山乡、19个行政村、89个自然屯之间,行程达 20多万公里,放映电影超过5000场次,把无数欢乐带给苗山深处的苗乡侗寨。 摄影 龙涛

  • 02.作品表_田间地头的浪漫.jpg

    2023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道庆丰村,乡村夫妻并肩劳作于水田间。田间地头,承载着农民们辛勤耕耘的汗水,也沉淀着岁月流转中永恒的浪漫。 摄影 谢鹏

  • 07.作品表_田间地头的浪漫.jpg

    2023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道庆丰村,乡村夫妻并肩劳作于水田间。田间地头,承载着农民们辛勤耕耘的汗水,也沉淀着岁月流转中永恒的浪漫。 摄影 谢鹏

  • 01.《现代良田绘丰景》_1.jpg

    2024年10月23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冬小麦进入集中播种期,大型精量化播种机正在田间加紧作业。 摄影 樊卫群

  • 03.作品表_《现代粮仓》.jpg

    2025年4月13日,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建筑工人在当地石上镇城头村现代粮仓屋顶施工。宁都县耕地面积80多万亩,年产粮食超4亿公斤,素有 “赣南粮仓”之誉,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 摄影 严振宁

  • 03.《智慧羊场》_6.jpg

    2023年11月9日,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数字化育种基地应用全自动饲喂机器人、智能工厂生产线等高科技设备,进一步提升育种效率和产品质量。 摄影 张育翔

  • 08.《沙海逐绿行》_9.jpg

    2023年3月12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镇光伏治沙工程现场。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块块光伏板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曾经的沙漠无人区正在变成聚宝盆。 摄影 厍运涛

  • 00-推荐.大荒雄鹰-新时代农业尖兵_1.jpg

    2015年6月17日,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农用飞机“画眉鸟”的飞行员王长宏在飞行时观察地块位置,实施农业航化作业 。如今,农业航化作业已成为助力粮食作物稳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摄影 陈松

  • 泰山挑山工的今昔.jpg

    2025年4月9日,山东泰山景区的山路上,身负重物的“机器狗”与挑山工并肩而行。“机器狗”的应用,为泰山的环境保护、景区管理等多场景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摄影 姜东涛

  • 06.大苗山深处的夫妻巡回电影院_7.jpg

    2022年10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石安林(右)和妻子石敏咪在放映电影。石安林和石敏咪是拱洞乡高武村高武苗寨的村民,2002年起,夫妻俩加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负责拱洞乡和大年乡的放映任务,把光影与陪伴送进苗寨。 摄影 龙涛

  • 走加榜T田 展农耕魅力.03jpg.jpg

    2025年4月26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梯田,苗族小姑娘身着民族服饰演绎原生态“梯”台秀,展示当地农耕文化魅力。 摄影 罗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