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图片故事 >> 正文

[影像力]:民俗影像的“凤凰传奇”

2016-12-25      杨云倩

  • 主题展衣食住行之“衣” 摄影 陈海汶

  • 等待出嫁的苗家新娘 摄影 杨抒怀

  • 缝制嫁衣 摄影 杨抒怀

  • 主题展衣食住行之“衣” 摄影 陈海汶

  • 个展唐十八陵。胡武功认为唐陵实际上是唐文化的载体,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的皇权,同时作为石雕艺术,又体现了唐代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摄影 胡武功

  • 主题展衣食住行之“住”

  • 三峡果农等船赶集 摄影 陈池春

< >

 

绿水沱江、质朴古城、苗族风情……无数人曾为沈从文笔下的这座边城凤凰而魂牵梦萦。近日,这座曾被誉为中国最美小城的千年古城,因汇聚五洲四海的民俗影像而备受瞩目。

 

30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学者和摄影人开始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记录、再现民俗历史,民俗摄影逐渐成为文化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凤凰古城所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区,具有鲜明的原生态特征。2015中国凤凰摄影双年展将主题定为世界民俗,天下凤凰后引得千余名摄影人前来,赴一场民俗摄影之约。

本次双年展策展围绕衣、食、住、行等寻常百姓事,从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建筑学、传播学、艺术学等层面展开,拍摄对象跨地域、跨族群、跨阶层。

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徐晋燕是主题展衣食住行的策展人之一。他认为对于民俗摄影来说,衣食住行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婚丧嫁娶、农耕方式、娱乐等很多种。现在世界变化快,一些民俗很快就消失了,但照片能够记录,给后人留下人类的影像记忆。

摄影双年展期间,来自国内著名的民俗摄影家,民俗理论家等,进行了一场民俗事象的影像化保护与保存学术研讨会,从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传播学、艺术学等角度,对当下中国民俗摄影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赵连赏多年来从事物质文化史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他常常借助摄影工具进行物质文化的记录和调研。照片直观、生动、真实,它弥补了文字叙述的缺憾。民俗摄影其实就是在留住历史,收藏文化。在赵连赏看来,民俗摄影和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民族的记忆紧密相连,如何做好民俗摄影工作,对普及中国文化,提升民俗文化的价值认同,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说:民俗摄影作为一种摄影类型,不应该只注重浮光掠影的采撷,而应该深入生活、挖掘素材,对某一民俗题材进行成系列地深入记录和完整剖析,通过影像和文字双重记录的方式,让民俗历史的信息更加清晰完整。

民俗文化专家、摄影家刘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民俗与摄影的嫁接,30多年来共完成了1732个民俗文化专题,汇集出版了《老行当》《老井》《名城之恋》《徽派民俗》等书籍。在他眼中,民俗不仅是乡村生活的产物,也是城市生活的产物。伴随着部分传统乡村民俗的消失和变异,现代化的都市亦在生产着自己的新民俗,摄影人的责任就是将这些不断涌现、蓬勃、灭亡、循环着的新旧民俗用镜头语言进行盘活和记录。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是做好民俗摄影工作至关重要的前提。刘冻说,民俗摄影需要摄影人有客观审视的冷峻态度、本着深入角色的直接感知和洞察现实社会的敏锐力,用平实却不乏独到的发现和见解,担当起记录普通人生活、讲述都市凡夫们平凡故事的重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之魂。

 

 

上一页

下一页

[影像力]:民俗影像的“凤凰传奇”

2016-12-25      杨云倩

 

绿水沱江、质朴古城、苗族风情……无数人曾为沈从文笔下的这座边城凤凰而魂牵梦萦。近日,这座曾被誉为中国最美小城的千年古城,因汇聚五洲四海的民俗影像而备受瞩目。

 

30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学者和摄影人开始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记录、再现民俗历史,民俗摄影逐渐成为文化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凤凰古城所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区,具有鲜明的原生态特征。2015中国凤凰摄影双年展将主题定为世界民俗,天下凤凰后引得千余名摄影人前来,赴一场民俗摄影之约。

本次双年展策展围绕衣、食、住、行等寻常百姓事,从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建筑学、传播学、艺术学等层面展开,拍摄对象跨地域、跨族群、跨阶层。

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徐晋燕是主题展衣食住行的策展人之一。他认为对于民俗摄影来说,衣食住行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婚丧嫁娶、农耕方式、娱乐等很多种。现在世界变化快,一些民俗很快就消失了,但照片能够记录,给后人留下人类的影像记忆。

摄影双年展期间,来自国内著名的民俗摄影家,民俗理论家等,进行了一场民俗事象的影像化保护与保存学术研讨会,从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传播学、艺术学等角度,对当下中国民俗摄影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赵连赏多年来从事物质文化史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他常常借助摄影工具进行物质文化的记录和调研。照片直观、生动、真实,它弥补了文字叙述的缺憾。民俗摄影其实就是在留住历史,收藏文化。在赵连赏看来,民俗摄影和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民族的记忆紧密相连,如何做好民俗摄影工作,对普及中国文化,提升民俗文化的价值认同,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说:民俗摄影作为一种摄影类型,不应该只注重浮光掠影的采撷,而应该深入生活、挖掘素材,对某一民俗题材进行成系列地深入记录和完整剖析,通过影像和文字双重记录的方式,让民俗历史的信息更加清晰完整。

民俗文化专家、摄影家刘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民俗与摄影的嫁接,30多年来共完成了1732个民俗文化专题,汇集出版了《老行当》《老井》《名城之恋》《徽派民俗》等书籍。在他眼中,民俗不仅是乡村生活的产物,也是城市生活的产物。伴随着部分传统乡村民俗的消失和变异,现代化的都市亦在生产着自己的新民俗,摄影人的责任就是将这些不断涌现、蓬勃、灭亡、循环着的新旧民俗用镜头语言进行盘活和记录。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是做好民俗摄影工作至关重要的前提。刘冻说,民俗摄影需要摄影人有客观审视的冷峻态度、本着深入角色的直接感知和洞察现实社会的敏锐力,用平实却不乏独到的发现和见解,担当起记录普通人生活、讲述都市凡夫们平凡故事的重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之魂。

 

 

  • 主题展衣食住行之“衣” 摄影 陈海汶

  • 等待出嫁的苗家新娘 摄影 杨抒怀

  • 缝制嫁衣 摄影 杨抒怀

  • 主题展衣食住行之“衣” 摄影 陈海汶

  • 个展唐十八陵。胡武功认为唐陵实际上是唐文化的载体,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的皇权,同时作为石雕艺术,又体现了唐代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摄影 胡武功

  • 主题展衣食住行之“住”

  • 三峡果农等船赶集 摄影 陈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