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图片故事 >> 正文

我们山里的年轻人

2017-07-07      本刊记者 莫倩;摄影 本刊记者 秦斌

  • QINB4624.JPG

    城关镇青中村自今年1月份开始道路修建,预计9月份完工。路修好了,脱贫的步子也就更快了。

  • QINB4550.JPG

    曾顺宝在贫困户汪信芳家一边帮忙炒菜,一边和她拉家常。

  • QINB4472.JPG

    青中村村民周显东的老房子。

  • QINB4461.JPG

    青中村村民周显东的新房子。

  • QINB4690.JPG

    青中村参加养鸡合作社的村民陈良华。

  • QINB3800.JPG

    高桥镇板厂村村支部书记金顶鑫(中)与村支部委员开会表决村中道路建设的具体事项。

  • QINB3639.JPG

    在板厂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金顶鑫(左)与中药材种植收购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讨论种植的问题。

  • QINB3762.JPG

    金顶鑫(右一)与板厂村第一书记贾仕安(中)走访村民。

  • QINB3950.JPG

    紫阳振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龙伦增(左),他还是毛坝镇岔河村的团支部书记与监督委员会委员。

  • QINB4034.JPG

    龙伦增与岔河村村民李玉美在他的盘厢硒示范茶园前。

  • QINB4022.JPG

    龙伦增的盘厢硒示范茶园。

  • QINB4814.JPG

    紫阳县三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员大部分都是90后,而董事长林红梅(中)是80后。

  • QINB4774.JPG

    三生公司员工在为“青春洋芋”拍摄宣传视频。

  • QINB4369.JPG

    紫阳县思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友。

  • QINB4419.JPG

    陈华友(右一)与同事叶青查看栽培试验中的灵芝成长情况。

  • QINB4219.JPG

    紫阳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培训教师为学员示范按摩技术。

< >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一座美丽的山城,却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山大坡陡,交通不便,人们依山而居,却不能依山而富。

  然而,有一群年轻人,他们选择坚守在大山深处,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中,一点点改变着这里的面貌,用双肩担起了能够看到的未来。

  初夏,我们怀着探知心,走进紫阳,去认识这群山里的年轻人。

  201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曾顺宝作为机关优秀干部被选派驻村。紫阳县现有113位第一书记,“推动精准扶贫”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青中村现有148户贫困户,每家的致贫原因各有差别,曾顺宝需要在走访中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再依据政策帮他们想办法。

  村民汪信芳54岁,患有慢性病。她的儿子29岁,也身患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此前的三年,她家里的三位亲人接连离世。疾病与缺失劳动力造成了这个家庭的贫困。如今,经过多年治疗的汪信芳病情已经稳定。而曾顺宝也为她的儿子联系了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我们已经联系好了安康市一家医院的一位专科医生。费用方面,先通过新农合报销,剩余的我们再想想办法。”曾顺宝说。按照规定,紫阳县参加新农合的贫困户,每人每年交纳160元后,在就医时便可享受不同比例的报销,最低报销比例为60%,最高为100%

  青中村夏季凉爽,村里自然景色优美,很适合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为此,村里建设了一批新房用以旅游开发。村民周显东通过置换政策,成为了这批新房的主人之一。曾顺宝说,村里准备引进专业旅游开发公司进行规范经营,让脱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进行。

  2015年,在曾顺宝及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又推行鸡苗茶园养殖。但开始推行得并不是很顺利,村民担心鸡苗不容易成活,也担心养成之后的市场与收益。于是曾顺宝自费带头养殖,向村民证明鸡苗不仅能养活,还能给茶园除草,更能提高收入。“我把自己鸡苗茶园养殖的收益做了公示,一目了然。”同时,县里还推行每位养殖户若年增收3000元,还会获得700元的奖励。而茶园管护也是另有补贴。青中村自2015年推行鸡苗茶园养殖,陈良华是第一批参加的村民。2017年之前,鸡苗采购自市场,自今年开始,鸡苗由村里新成立的合作社提供,鸡苗采购费由合作社与村民共同承担。

——————————————————————————————————

  2013年,24岁的金顶鑫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到板厂村任村支部副书记。2014年,他当选村支部书记。金顶鑫大学专业是体育教育,然而成为村干部却源于父亲的影响。“有点跟父亲较劲,看着他一直做村支书,我就也想尝试一下,看我俩会有什么区别。”金顶鑫的父亲是邻村铁佛村的老支书,自小耳濡目染,金顶鑫总听父亲谈起乡村的很多事情。自己当上村支书的初期,父亲成了他的顾问,他经常向父亲请教如何与村民打交道等。如今,他也能给父亲一些建议了。“比如‘两学一做’的学习计划,如何发展村里的合作社等。”金顶鑫说,两代人会有很多不同点,但都在为村子更好的发展而努力。

  根据板厂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金顶鑫与村干部协助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板厂村流转了500亩土地,根据土地条件,给予村民每亩每年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土地流转费。合作社还招募村民从事中药材种植管护,每人每天至少能有80元的收入。目前,土地流转与在合作社务工,实现了板厂村53户贫困户年增收6000元。金顶鑫介绍,他们现在还带动70余户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富硒玉米,以帮助村民增收。

  板厂村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在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住房安全也是贫困识别标准之一。板厂村海拨800米至1500米,90%以上的土地为30度以上的坡地,部分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现在,经过金顶鑫他们的工作,村里已有90户搬迁到了位置安全的安置房中。

——————————————————————————————————

  2014年,龙伦增回到家乡毛坝镇岔河村创业,那一年他25岁。在做了两年多林下养殖后,2016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龙伦增做起了农业电商,将山里的农产品卖往山外。“当时我和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合作伙伴,微信聊到了我们这里的特产野生猕猴桃。我就采了一点给他寄了过去。他收到之后发在了朋友圈,没想到很多人看到后就表示想买,一下子有了400多斤的订单。”网络销售的便捷性,让龙伦增开始尝试农产品销售的另一种可能。之后,龙伦增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发布产品信息,收获订单,再组织村民采摘,并以每斤3元的价格收购。“去年,最多的一户我们收了他一千多块钱的野生猕猴桃。”龙伦增说。

  去年8月,龙伦增开始流转村民土地建设茶园。一开始,村民们疑虑重重。龙伦增便委托村支书请回一位在外务工村民流转自己的土地给茶园,并当场支付了四万八千多元的流转费,一下子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如今,龙伦增完成了280多亩土地的流转,还与岔河村100多户村民签订了茶叶收购协议,将茶叶在网上进行销售。他还与几户贫困户签订了定向帮扶合同。去年,李玉美用土地流转的费用还清了债务。今年,她负责茶园除草、采茶等工作,已有两千多元的收入。

  龙伦增介绍说,他的茶园采用的是生态种植,用太阳能杀虫灯、色板、引进植物等方式除虫,施用饼肥,并坚持人工除草。对于村民的茶园,他发放设备,强调质量,聘请村里的组长进行统一管理。基于茶叶的品质,他的市场对准的是中高端。“在市场中,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而自己与村民的联系,被龙伦增视为实现自己的一份家乡情怀。

——————————————————————————————————

  林红梅不是土生土长的紫阳人,她来自四川。2007年,大学毕业后的她进入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在紫阳经商的父母建议她来紫阳发展。“父母只有一个,所以我就来了。”次年,林红梅入职紫阳的一家通信公司,从话务员一直做到了行业客户经理。这段工作经历,让林红梅深谙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力量。2013年,在紫阳电商还未起步之时,她便希望通过电商销售当地农产品。20159月,林红梅辞职创业,成立三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微信朋友圈起步售卖紫阳农产品,如今发展到在多个电商平台拥有网店。

  三生公司的员工,绝大多数为“90后”,他们熟悉互联网思维,有闯劲,也有创意。团队将自己的洋芋(土豆)产品起名为“青春洋芋”,并设计专门包装。为引起更高关注、扩大销售量,团队还琢磨出直播洋芋采摘、烹饪过程,进行主题营销推广。“洋芋以前按斤卖,后来按盒卖,今年是按套餐卖。我们今年推出了299元套餐,订购的消费者会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收到我们每月5号寄出、每次寄5斤的洋芋。”如今,“青春洋芋”已经变得小有名气,也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去年,“青春洋芋”的原材料均来自于东木镇麦坪村的田间地头,帮助村子100户农户卖掉了19万斤的洋芋,直接获利达37万元。除此之外,林红梅团队还推出了用玉米加工成类似奶茶的营养早餐,用魔芋加工的食品,以及为节日定制的私房茶……

——————————————————————————————————

  陈华友成长于农村。2010年,大学毕业的他带着自己的农业梦到社会上去历练,并进入陕西省汉中市的一家有农业项目的公司工作。但很快,陈华友发现这里的农业项目效益并不好,他说:“项目没有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所以很快辞去工作,干脆回来自己创业。”20159月,陈华友回乡做起了农业电商,而他的目的不只是能让自己实现理想,也是为了帮助家乡的人找到脱贫的出路。

  “我推荐给老百姓种植的农产品,都是经过我试验成功的。”陈华友说。他家里有很多块试验田,“三到五平方米能做一个小试验,如果培养得好,那就发展成二三十平方(米),然后再到半亩地。”他通过试验田推断农产品的成活率、投入成本及经济价值。今年5月底,陈华友在自己的老家瓦庙镇定向帮联了71户贫困户,收购他们的农产品,将土豆、豆角等做成干货,再通过互联网平台卖出去。陈华友介绍,村子里还种植了一些中药材,有天麻、灵芝等。如此一来,农产品作为村民基础收入的同时,还能有较高附加值的补充收入。

——————————————————————————————————

  紫阳县在推动精准扶贫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如设立紫阳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创业的青年人提供免费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由紫阳县政府与企业联合设置,自2014年开始运行,主要开展修脚师、特色烹饪、家政月嫂、民歌茶艺、电子商务等培训。3年多的时间里培训了逾万名学员。修脚师培训是基地最为火爆的培训课程,已进行了100多期,每期的培训周期为12天,进入合作企业工作的学员最低月工资也有3500元,因而修脚师被当地人称为“短平快”的脱贫方式。  

 

上一页

下一页

我们山里的年轻人

2017-07-07      本刊记者 莫倩;摄影 本刊记者 秦斌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一座美丽的山城,却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山大坡陡,交通不便,人们依山而居,却不能依山而富。

  然而,有一群年轻人,他们选择坚守在大山深处,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中,一点点改变着这里的面貌,用双肩担起了能够看到的未来。

  初夏,我们怀着探知心,走进紫阳,去认识这群山里的年轻人。

  201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曾顺宝作为机关优秀干部被选派驻村。紫阳县现有113位第一书记,“推动精准扶贫”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青中村现有148户贫困户,每家的致贫原因各有差别,曾顺宝需要在走访中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再依据政策帮他们想办法。

  村民汪信芳54岁,患有慢性病。她的儿子29岁,也身患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此前的三年,她家里的三位亲人接连离世。疾病与缺失劳动力造成了这个家庭的贫困。如今,经过多年治疗的汪信芳病情已经稳定。而曾顺宝也为她的儿子联系了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我们已经联系好了安康市一家医院的一位专科医生。费用方面,先通过新农合报销,剩余的我们再想想办法。”曾顺宝说。按照规定,紫阳县参加新农合的贫困户,每人每年交纳160元后,在就医时便可享受不同比例的报销,最低报销比例为60%,最高为100%

  青中村夏季凉爽,村里自然景色优美,很适合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为此,村里建设了一批新房用以旅游开发。村民周显东通过置换政策,成为了这批新房的主人之一。曾顺宝说,村里准备引进专业旅游开发公司进行规范经营,让脱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进行。

  2015年,在曾顺宝及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又推行鸡苗茶园养殖。但开始推行得并不是很顺利,村民担心鸡苗不容易成活,也担心养成之后的市场与收益。于是曾顺宝自费带头养殖,向村民证明鸡苗不仅能养活,还能给茶园除草,更能提高收入。“我把自己鸡苗茶园养殖的收益做了公示,一目了然。”同时,县里还推行每位养殖户若年增收3000元,还会获得700元的奖励。而茶园管护也是另有补贴。青中村自2015年推行鸡苗茶园养殖,陈良华是第一批参加的村民。2017年之前,鸡苗采购自市场,自今年开始,鸡苗由村里新成立的合作社提供,鸡苗采购费由合作社与村民共同承担。

——————————————————————————————————

  2013年,24岁的金顶鑫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到板厂村任村支部副书记。2014年,他当选村支部书记。金顶鑫大学专业是体育教育,然而成为村干部却源于父亲的影响。“有点跟父亲较劲,看着他一直做村支书,我就也想尝试一下,看我俩会有什么区别。”金顶鑫的父亲是邻村铁佛村的老支书,自小耳濡目染,金顶鑫总听父亲谈起乡村的很多事情。自己当上村支书的初期,父亲成了他的顾问,他经常向父亲请教如何与村民打交道等。如今,他也能给父亲一些建议了。“比如‘两学一做’的学习计划,如何发展村里的合作社等。”金顶鑫说,两代人会有很多不同点,但都在为村子更好的发展而努力。

  根据板厂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金顶鑫与村干部协助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板厂村流转了500亩土地,根据土地条件,给予村民每亩每年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土地流转费。合作社还招募村民从事中药材种植管护,每人每天至少能有80元的收入。目前,土地流转与在合作社务工,实现了板厂村53户贫困户年增收6000元。金顶鑫介绍,他们现在还带动70余户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富硒玉米,以帮助村民增收。

  板厂村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在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住房安全也是贫困识别标准之一。板厂村海拨800米至1500米,90%以上的土地为30度以上的坡地,部分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现在,经过金顶鑫他们的工作,村里已有90户搬迁到了位置安全的安置房中。

——————————————————————————————————

  2014年,龙伦增回到家乡毛坝镇岔河村创业,那一年他25岁。在做了两年多林下养殖后,2016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龙伦增做起了农业电商,将山里的农产品卖往山外。“当时我和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合作伙伴,微信聊到了我们这里的特产野生猕猴桃。我就采了一点给他寄了过去。他收到之后发在了朋友圈,没想到很多人看到后就表示想买,一下子有了400多斤的订单。”网络销售的便捷性,让龙伦增开始尝试农产品销售的另一种可能。之后,龙伦增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发布产品信息,收获订单,再组织村民采摘,并以每斤3元的价格收购。“去年,最多的一户我们收了他一千多块钱的野生猕猴桃。”龙伦增说。

  去年8月,龙伦增开始流转村民土地建设茶园。一开始,村民们疑虑重重。龙伦增便委托村支书请回一位在外务工村民流转自己的土地给茶园,并当场支付了四万八千多元的流转费,一下子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如今,龙伦增完成了280多亩土地的流转,还与岔河村100多户村民签订了茶叶收购协议,将茶叶在网上进行销售。他还与几户贫困户签订了定向帮扶合同。去年,李玉美用土地流转的费用还清了债务。今年,她负责茶园除草、采茶等工作,已有两千多元的收入。

  龙伦增介绍说,他的茶园采用的是生态种植,用太阳能杀虫灯、色板、引进植物等方式除虫,施用饼肥,并坚持人工除草。对于村民的茶园,他发放设备,强调质量,聘请村里的组长进行统一管理。基于茶叶的品质,他的市场对准的是中高端。“在市场中,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而自己与村民的联系,被龙伦增视为实现自己的一份家乡情怀。

——————————————————————————————————

  林红梅不是土生土长的紫阳人,她来自四川。2007年,大学毕业后的她进入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在紫阳经商的父母建议她来紫阳发展。“父母只有一个,所以我就来了。”次年,林红梅入职紫阳的一家通信公司,从话务员一直做到了行业客户经理。这段工作经历,让林红梅深谙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力量。2013年,在紫阳电商还未起步之时,她便希望通过电商销售当地农产品。20159月,林红梅辞职创业,成立三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微信朋友圈起步售卖紫阳农产品,如今发展到在多个电商平台拥有网店。

  三生公司的员工,绝大多数为“90后”,他们熟悉互联网思维,有闯劲,也有创意。团队将自己的洋芋(土豆)产品起名为“青春洋芋”,并设计专门包装。为引起更高关注、扩大销售量,团队还琢磨出直播洋芋采摘、烹饪过程,进行主题营销推广。“洋芋以前按斤卖,后来按盒卖,今年是按套餐卖。我们今年推出了299元套餐,订购的消费者会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收到我们每月5号寄出、每次寄5斤的洋芋。”如今,“青春洋芋”已经变得小有名气,也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去年,“青春洋芋”的原材料均来自于东木镇麦坪村的田间地头,帮助村子100户农户卖掉了19万斤的洋芋,直接获利达37万元。除此之外,林红梅团队还推出了用玉米加工成类似奶茶的营养早餐,用魔芋加工的食品,以及为节日定制的私房茶……

——————————————————————————————————

  陈华友成长于农村。2010年,大学毕业的他带着自己的农业梦到社会上去历练,并进入陕西省汉中市的一家有农业项目的公司工作。但很快,陈华友发现这里的农业项目效益并不好,他说:“项目没有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所以很快辞去工作,干脆回来自己创业。”20159月,陈华友回乡做起了农业电商,而他的目的不只是能让自己实现理想,也是为了帮助家乡的人找到脱贫的出路。

  “我推荐给老百姓种植的农产品,都是经过我试验成功的。”陈华友说。他家里有很多块试验田,“三到五平方米能做一个小试验,如果培养得好,那就发展成二三十平方(米),然后再到半亩地。”他通过试验田推断农产品的成活率、投入成本及经济价值。今年5月底,陈华友在自己的老家瓦庙镇定向帮联了71户贫困户,收购他们的农产品,将土豆、豆角等做成干货,再通过互联网平台卖出去。陈华友介绍,村子里还种植了一些中药材,有天麻、灵芝等。如此一来,农产品作为村民基础收入的同时,还能有较高附加值的补充收入。

——————————————————————————————————

  紫阳县在推动精准扶贫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如设立紫阳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创业的青年人提供免费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由紫阳县政府与企业联合设置,自2014年开始运行,主要开展修脚师、特色烹饪、家政月嫂、民歌茶艺、电子商务等培训。3年多的时间里培训了逾万名学员。修脚师培训是基地最为火爆的培训课程,已进行了100多期,每期的培训周期为12天,进入合作企业工作的学员最低月工资也有3500元,因而修脚师被当地人称为“短平快”的脱贫方式。  

 

  • QINB4624.JPG

    城关镇青中村自今年1月份开始道路修建,预计9月份完工。路修好了,脱贫的步子也就更快了。

  • QINB4550.JPG

    曾顺宝在贫困户汪信芳家一边帮忙炒菜,一边和她拉家常。

  • QINB4472.JPG

    青中村村民周显东的老房子。

  • QINB4461.JPG

    青中村村民周显东的新房子。

  • QINB4690.JPG

    青中村参加养鸡合作社的村民陈良华。

  • QINB3800.JPG

    高桥镇板厂村村支部书记金顶鑫(中)与村支部委员开会表决村中道路建设的具体事项。

  • QINB3639.JPG

    在板厂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金顶鑫(左)与中药材种植收购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讨论种植的问题。

  • QINB3762.JPG

    金顶鑫(右一)与板厂村第一书记贾仕安(中)走访村民。

  • QINB3950.JPG

    紫阳振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龙伦增(左),他还是毛坝镇岔河村的团支部书记与监督委员会委员。

  • QINB4034.JPG

    龙伦增与岔河村村民李玉美在他的盘厢硒示范茶园前。

  • QINB4022.JPG

    龙伦增的盘厢硒示范茶园。

  • QINB4814.JPG

    紫阳县三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员大部分都是90后,而董事长林红梅(中)是80后。

  • QINB4774.JPG

    三生公司员工在为“青春洋芋”拍摄宣传视频。

  • QINB4369.JPG

    紫阳县思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友。

  • QINB4419.JPG

    陈华友(右一)与同事叶青查看栽培试验中的灵芝成长情况。

  • QINB4219.JPG

    紫阳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培训教师为学员示范按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