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图片故事 >> 正文

蓝军旅:战场“磨刀石”是怎样炼成的

2018-02-11      撰文 王国红 本刊记者 万全 摄影 本刊记者 万全

  • _7WQ6389_副本.jpg

    清晨时分,蓝军旅的主战坦克编队驶出营区,准备开始与红军的新一轮厮杀,坦克上的狼头是蓝军旅的标志。

  • _7WQ7013_副本.jpg

    城市是蓝军旅模拟的主要作战地域,为磨砺红军,蓝军旅自身也必须有过硬的城市作战本领。

  • _9WQ6515.jpg

    激光模拟对抗系统发出红烟,示意近处的红军已经被蓝军旅“歼灭”。

  • _9WQ8759.jpg

    蓝军旅的战士们“以抗代训”,既落实基本训练内容,也提升了对抗能力。

  • DSC_0526.jpg

    蓝军旅的战士从装甲车上跃下准备开辟通路,为主力部队在红军防线上“撕口子”做准备。

  • _9WQ8126.jpg

    朱日和的严寒阻挡不住蓝军旅前进的步伐。红军要过硬,蓝军必凶狠。

  • _9WQ6780.jpg

    蓝军旅的主要装甲装备是96A式主战坦克,炮口上的装置即为激光模拟对抗系统的发射终端,可模拟主战坦克主炮开火。

  • _9WQ6027_副本.jpg

    硝烟弥漫,整装待发。

  • _7WQ6326.jpg

    每一次细心维护,都为演习场上更好对抗打下坚实的基础。

  • _9WQ9752.jpg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为专业化蓝军部队,在历年朱日和合同战术演习中,32胜1负,被外界誉为“朱日和之狼”。

  • _9WQ0016_副本.jpg

    作为全军唯一的旅级单位蓝军研训中心,蓝军旅的“智囊”们在全旅范围开展模拟蓝军研究和训练论证。

  • _9WQ0544_副本.jpg

    蓝军旅旅长满广志。

< >

  2011年受命组建以来,中国首支专业化蓝军旅——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作为红军各部的“磨刀石”,在633场实兵对抗演习中取得321负的战绩,打破了对抗演习中“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式,也带动了全军实战化训练热潮的兴起。

  岁末年初,本刊记者受邀来到内蒙古朱日和基地,探访这支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第一蓝军旅”。

  蓝军,是指在部队模拟对抗演习中,专门扮演假想敌的部队。它可以模仿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的作战特征与代表我方正面部队的红军进行针对性训练。

  走进驻扎在朱日和训练基地的中国第一蓝军旅,“磨刀石”雕塑、战狼石雕和红蓝箭头组成的蓝军旅徽标随处可见。身着蓝军迷彩服、佩戴狼头标志的蓝军官兵和特殊涂装的装甲战车,更是这支专业蓝军部队最鲜明的标记。

  旅长“阵亡”

  荒凉的朱日和,每年就只有一个季节——“打仗季”。

  又是一场实兵对抗。其实早在战斗打响前,红军已吃了不少苦头。跋涉几千公里一路北上,武器装备和人员体力遭到严峻考验,红军只得艰难前进。到达演习区域,正打算歇口气,集结地东南方向枪声大作……红军旅旅长说,当天凌晨大概一点四十分左右,部队安顿好,他刚睡着,负责警戒的副参谋长就跑来慌张大喊:“旅长,赶紧跑,敌人摸进来了!”

  蓝军旅旅长满广志后来说:“进了朱日和基地,就是进了战场。我们也是给红军提个醒,就对红军的集结地域组织了偷袭。”

  凌晨两点到四点,是人最困也是最容易松懈的时候。红军遭遇偷袭,从上到下都懵了。红军旅旅长跳上车刚想跑,冷静片刻决定先派一个班过去侦查。侦察兵回来报告:东南方向偷袭的蓝军只有四辆战车,反倒是西北方向出现了没有灯光的多辆装甲车。“如果我当时跑了,很可能掉到他口袋里去了,想想还挺后怕。”红军旅旅长事后回忆。

  之后,红军在朱日和的十一天,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睡过一夜好觉。在蓝军的砥砺之下,红军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面对蓝军的袭扰分队,红军也派出侦察兵抓捕,蓝军十分之一的侦察兵“落网”。双方斗智斗勇之中,满广志为进一步判明情况,带两台战车靠前指挥。结果被潜藏的红军侦察兵报告,发现了一辆“四根天线”的猛士车,红军一个炮火覆盖,满广志“阵亡”。

  导演部紧接着发出指令:“指挥权移交,由蓝军旅参谋长继续指挥作战!”

  战斗打响了,红军派出了几辆轻型装甲车展开驱警作战,蓝军前哨打了两枪就放弃了抵抗,红军后续主力部队如入无人之境,提前1个多小时就到达预定集结地域,等待计划中总攻时刻的到来。

  蓝军指挥车内,接过指挥权的蓝军旅参谋长陈军成竹在胸。他一声令下,提早到达的红军完全暴露在贴地飞行而至的蓝军武装直升机火力打击之下。随后,蓝军地面自行火炮又是一阵滥炸。

  顶不住蓝军的打击,红军决定提前发起进攻。但下达改变计划命令时,红军忘记了通知航空兵部队。没有空中力量配合,红军突击群的战车,又被蓝军直升机“点杀”近一半。

  而红军后方旅属炮兵团接到提前进攻通知时,指挥所尚未建立起来,火炮也未占领阵地,可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就在炮兵团忙乱得一塌糊涂时,蓝军的空中力量“哪壶不开提哪壶”——红军炮兵阵地遭遇多波次攻击,以至于前方的突击群没能得到炮兵火力的有效支援。最后的结果:红军陆空联合作战脱节,步、坦、炮等兵种协同不到位,损失惨重……

  这场红军决心打赢的联合作战,被蓝军旅指挥员们精心谋划、反复设套而最终败北。蓝军在没有满广志指挥的情况下,依然大获全胜。

  红军旅旅长在复盘总结会上这样说:“我看见自己满脚泥浆,看见战损的坦克冒着白烟,看见我的兵无奈的眼神,我被深深地刺激了。”红军旅旅长内心受到的冲击,不单源于演习的失利。或许,他也在思考:一支没有了主官的蓝军为何还能取胜?一群没有了头狼的狼群,为何还能展现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满广志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每一匹狼应该知道自己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式配合狼群去围捕猎物。头狼固然重要,但群狼的密切配合才是它们主宰草原的真正原因。“一个满广志‘阵亡’了,但蓝军里还有许许多多个满广志。”

  在外人看来,满广志是传奇,其实真正的传奇是蓝军旅广大的官兵们。那些普通的指战员们,得知旅长“阵亡”后只有片刻惊讶,继续从容淡定地战斗,直至胜利。可想而知,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多么足的底气。

  红军要过硬,蓝军必凶狠。

  “摸着石头过河”的草原狼

  20111126日,天津渔阳古城,原北京军区某装甲师整编组建成机械化步兵旅。首任旅长周志国和政委杨中印接过军旗的那一刻,也扛起了历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任务——建设专业化蓝军部队。

  20123月,部队接到第一个任务:从渤海之滨整体移防到塞北大漠——内蒙古朱日和合成战术训练基地。

  “移防”二字,听起来简单,其实是饱含辛酸的“连根拔起”:在津冀地区驻扎了数十年,七成的干部和老士官家属都在天津、河北,移防后,所有干部都面临着两地、三地甚至四地分居的状况。

  从繁华都市到荒凉大漠,历经严寒和酷暑,全旅官兵起早贪黑,在荒原冻土之上建起了强军砺剑的新家园。参谋长陈军见证了蓝军旅的“白手起家”,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刚到朱日和,室外温度达零下38摄氏度。午饭时间,炊事班将饭菜送进车里,但车内挤得满满当当,首任旅长周志国见状提议大家下车吃饭,提前适应严寒天气,“饭刚打来,吃了三分之一就凉了,再吃几口,碗里都是冰碴子。”

  为什么要移防到荒芜人烟的大漠?

  现任旅政委周勋解释说:“一支专业化模拟蓝军部队,驻扎在全军最大、最先进的陆军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不仅能充分与基地配合,磨砺各路劲旅,对提高模拟蓝军水平、模拟蓝军部队建设也大有帮助。”

  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模拟蓝军部队,专门在实战演习中扮演假想敌角色,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而真实的情况是,开始连可摸的“石头”都很少。

  蓝军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无人知晓。曾两次参加利比里亚维和任务的徐武韬,是蓝军研训中心的元老。回忆起建立蓝军研训中心的场景,徐武韬感慨颇多:“刚接到任务时,我们连一页资料都没有。电脑一开,除了系统文件,整个硬盘几乎是空的。”

  从零起步,异常艰难。从总部机关到军队院校,徐武韬和战友们的足印遍及全国,甚至还要利用休假的机会“扫荡”地方图书馆。

  很快,全军唯一的旅级单位蓝军研训中心建立起来。在这栋特殊的“蓝楼”里,蓝军旅的“智囊”们在全旅范围开展模拟蓝军研究和训练论证,先后成立了8个重点课题研究组,编写制定出《模拟蓝军训练与考核纲目》等30多项法规制度,编修整理《蓝军重型作战旅合成营战术》等教材和资料十多类上万册,与总部、军区、军事科学院等军内外数十所外军研究部门建立了情报协作关系。

  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何把理论转换成蓝军磨砺红军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一环。蓝军旅通过组织精品教案示范确立战术训练标准,把示范课目细化为体系构成、典型任务、指挥控制等十多个模拟重点。把部队编成、训练计划、作战条令等对比外军进行调整,训练、指挥、战法向外军靠拢,一批可学、可看、可用,符合对手作战标准的示范课目和一组覆盖不同模拟对象、不同规模层级的作战行动方案体系逐渐形成,并迅速推广至全旅。同时,营连设立了蓝军参谋室和蓝军研究室,将研习蓝军战术战法定为每周固定研讨课程。

  为完全贴近实战,每年的对抗演习开始前,蓝军旅还要开展大量的内部检验性演习,论证模拟效果。蓝军旅一年演习任务特别重,最多的时候达到10场。朱日和的冬季也格外漫长,除去演习可供训练的时间并不多。“我们不是在演习,就是在准备演习的路上。”多名官兵告诉记者,每年一开春便踏上“战场”,直到入冬才“全身而退”,演习平均占用30.7%以上的训练时间,有时演习结束还要参加各种大型活动保障任务。训练时间短,他们根据自身装备和演习场次多的实际,提出“以抗代训”,将部分战术训练搬到演习中,边演习边训练,使部队战术水平快速提高。

  “磨刀石”同砺红蓝军

  走进蓝军旅的营区,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刻有“能打仗,打胜仗”字样的“磨刀石”。

  在蓝军旅部队,营区建筑、坦克装甲车等装备、官兵衣服上的臂章,处处可见代表蓝军旅的狼头标志。很多在朱日和吃尽苦头的红军部队,几乎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个结论:朱日和分明是“狼窝”。

  旅长满广志如此解释“狼性”:部队千里迢迢来到朱日和,我们不是要让他们难堪,而是让他们练强打仗的真本领,立起实战化标准。必须让他们“一次演习,多年受益;一家演习,多家受益;一场演习,多方受益”。

  自组建以来,紧贴实战的对抗,蓝军旅年年都要经历多次,每一仗都逼着红军突破创新,推动部队实战化训练迈向更高层次。

  对手的高度,往往决定你的高度。在外界看来,演习求胜似乎是蓝军旅的最高追求。但在蓝军旅官兵心中,他们更希望红军喊出的“踏平朱日和、活捉满广志”成为现实。

  红军之败,与其说败给蓝军,不如说败给了与实战标准的差距。蓝军旅的胜利并不是为了证明“我很行”,而是要让红军战友和蓝军都清楚地知道“我哪里不行”。蓝军赢,是实战化训练成效的体现;红军赢,是“磨刀石”真正磨出了一把锋利的好刀。一支蓝军旅再强,也只能是一支部队,将所有部队练强才是蓝军存在的意义。蓝军旅提出“遇强不能弱,遇弱不过强”的对抗原则,让来参加演习的部队都能得到全程对抗。

  演习中,红蓝双方是寸步不让的对手;演习后,红蓝双方是一起复盘一起检讨的亲密战友。为了还原一个战场细节,红蓝双方指战员甚至开着坦克与步战车,回到现场精确测算。每一场胜负的背后都是蓝军的精心准备与红军的奋起直追。每一支来到朱日和的红军部队都是带着收获满载而归。

  “没有这样的蓝军,我们就面对不了这种活生生的对手。没有这样强硬的对手,就锻炼不出部队能力。”红军部队“战”后的坦言,不仅是对打赢能力差距的正确认识,更是向对手表示的由衷尊敬。

  正是在这一次次实战对抗演习里,蓝军旅磨炼了红军,也磨炼了自己。自2015年开始担任蓝军旅旅长,满广志带领官兵取得不少胜利。但用他的话说,自己追求的胜利“不是演兵场上的,而是战场上的”。

  6年来,该旅从最初的装甲兵改装为机械化步兵,又改编为专业化蓝军旅。20174月,随着军队结构性调整改革,该蓝军旅又改编转型为合成旅。这只“朱日和之狼”,不仅磨砺演习中的红军,也在带动全军实战化训练热潮的兴起。“我们面对的红军对手越来越强,仗越来越难打,说明全军的实战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各支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不断提高。”满广志说。

  在蓝军旅营区400米跑道边,立着蓝军的战表:“胜我才能打仗,赢我才能过关。”

  又一场实兵对抗即将开始。  

  (本报道得到王可可、申冬冬、何志斌、陆学权大力支持)


 

记者手记:

    采访最后,我为一身戎装的旅长满广志拍摄肖像,灯光下他立正敬礼目光如炬,我赶紧摁下快门连拍了数十张。我们乘大巴车缓缓离去,满广志向我们挥手告别。翻看刚刚拍摄的照片,我看到了他的自信与睿智、“朱日和之狼”臂章透出的血性与忠诚。在他们的身上,有着中国军人的坚毅与魅力。

他的豪迈之语亦在我耳边回响——“谁都可以讲和平,唯有军人不能讲。从我们这一代起,中国疆土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

上一页

下一页

蓝军旅:战场“磨刀石”是怎样炼成的

2018-02-11      撰文 王国红 本刊记者 万全 摄影 本刊记者 万全

  2011年受命组建以来,中国首支专业化蓝军旅——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作为红军各部的“磨刀石”,在633场实兵对抗演习中取得321负的战绩,打破了对抗演习中“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式,也带动了全军实战化训练热潮的兴起。

  岁末年初,本刊记者受邀来到内蒙古朱日和基地,探访这支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第一蓝军旅”。

  蓝军,是指在部队模拟对抗演习中,专门扮演假想敌的部队。它可以模仿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的作战特征与代表我方正面部队的红军进行针对性训练。

  走进驻扎在朱日和训练基地的中国第一蓝军旅,“磨刀石”雕塑、战狼石雕和红蓝箭头组成的蓝军旅徽标随处可见。身着蓝军迷彩服、佩戴狼头标志的蓝军官兵和特殊涂装的装甲战车,更是这支专业蓝军部队最鲜明的标记。

  旅长“阵亡”

  荒凉的朱日和,每年就只有一个季节——“打仗季”。

  又是一场实兵对抗。其实早在战斗打响前,红军已吃了不少苦头。跋涉几千公里一路北上,武器装备和人员体力遭到严峻考验,红军只得艰难前进。到达演习区域,正打算歇口气,集结地东南方向枪声大作……红军旅旅长说,当天凌晨大概一点四十分左右,部队安顿好,他刚睡着,负责警戒的副参谋长就跑来慌张大喊:“旅长,赶紧跑,敌人摸进来了!”

  蓝军旅旅长满广志后来说:“进了朱日和基地,就是进了战场。我们也是给红军提个醒,就对红军的集结地域组织了偷袭。”

  凌晨两点到四点,是人最困也是最容易松懈的时候。红军遭遇偷袭,从上到下都懵了。红军旅旅长跳上车刚想跑,冷静片刻决定先派一个班过去侦查。侦察兵回来报告:东南方向偷袭的蓝军只有四辆战车,反倒是西北方向出现了没有灯光的多辆装甲车。“如果我当时跑了,很可能掉到他口袋里去了,想想还挺后怕。”红军旅旅长事后回忆。

  之后,红军在朱日和的十一天,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睡过一夜好觉。在蓝军的砥砺之下,红军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面对蓝军的袭扰分队,红军也派出侦察兵抓捕,蓝军十分之一的侦察兵“落网”。双方斗智斗勇之中,满广志为进一步判明情况,带两台战车靠前指挥。结果被潜藏的红军侦察兵报告,发现了一辆“四根天线”的猛士车,红军一个炮火覆盖,满广志“阵亡”。

  导演部紧接着发出指令:“指挥权移交,由蓝军旅参谋长继续指挥作战!”

  战斗打响了,红军派出了几辆轻型装甲车展开驱警作战,蓝军前哨打了两枪就放弃了抵抗,红军后续主力部队如入无人之境,提前1个多小时就到达预定集结地域,等待计划中总攻时刻的到来。

  蓝军指挥车内,接过指挥权的蓝军旅参谋长陈军成竹在胸。他一声令下,提早到达的红军完全暴露在贴地飞行而至的蓝军武装直升机火力打击之下。随后,蓝军地面自行火炮又是一阵滥炸。

  顶不住蓝军的打击,红军决定提前发起进攻。但下达改变计划命令时,红军忘记了通知航空兵部队。没有空中力量配合,红军突击群的战车,又被蓝军直升机“点杀”近一半。

  而红军后方旅属炮兵团接到提前进攻通知时,指挥所尚未建立起来,火炮也未占领阵地,可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就在炮兵团忙乱得一塌糊涂时,蓝军的空中力量“哪壶不开提哪壶”——红军炮兵阵地遭遇多波次攻击,以至于前方的突击群没能得到炮兵火力的有效支援。最后的结果:红军陆空联合作战脱节,步、坦、炮等兵种协同不到位,损失惨重……

  这场红军决心打赢的联合作战,被蓝军旅指挥员们精心谋划、反复设套而最终败北。蓝军在没有满广志指挥的情况下,依然大获全胜。

  红军旅旅长在复盘总结会上这样说:“我看见自己满脚泥浆,看见战损的坦克冒着白烟,看见我的兵无奈的眼神,我被深深地刺激了。”红军旅旅长内心受到的冲击,不单源于演习的失利。或许,他也在思考:一支没有了主官的蓝军为何还能取胜?一群没有了头狼的狼群,为何还能展现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满广志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每一匹狼应该知道自己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式配合狼群去围捕猎物。头狼固然重要,但群狼的密切配合才是它们主宰草原的真正原因。“一个满广志‘阵亡’了,但蓝军里还有许许多多个满广志。”

  在外人看来,满广志是传奇,其实真正的传奇是蓝军旅广大的官兵们。那些普通的指战员们,得知旅长“阵亡”后只有片刻惊讶,继续从容淡定地战斗,直至胜利。可想而知,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多么足的底气。

  红军要过硬,蓝军必凶狠。

  “摸着石头过河”的草原狼

  20111126日,天津渔阳古城,原北京军区某装甲师整编组建成机械化步兵旅。首任旅长周志国和政委杨中印接过军旗的那一刻,也扛起了历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任务——建设专业化蓝军部队。

  20123月,部队接到第一个任务:从渤海之滨整体移防到塞北大漠——内蒙古朱日和合成战术训练基地。

  “移防”二字,听起来简单,其实是饱含辛酸的“连根拔起”:在津冀地区驻扎了数十年,七成的干部和老士官家属都在天津、河北,移防后,所有干部都面临着两地、三地甚至四地分居的状况。

  从繁华都市到荒凉大漠,历经严寒和酷暑,全旅官兵起早贪黑,在荒原冻土之上建起了强军砺剑的新家园。参谋长陈军见证了蓝军旅的“白手起家”,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刚到朱日和,室外温度达零下38摄氏度。午饭时间,炊事班将饭菜送进车里,但车内挤得满满当当,首任旅长周志国见状提议大家下车吃饭,提前适应严寒天气,“饭刚打来,吃了三分之一就凉了,再吃几口,碗里都是冰碴子。”

  为什么要移防到荒芜人烟的大漠?

  现任旅政委周勋解释说:“一支专业化模拟蓝军部队,驻扎在全军最大、最先进的陆军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不仅能充分与基地配合,磨砺各路劲旅,对提高模拟蓝军水平、模拟蓝军部队建设也大有帮助。”

  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模拟蓝军部队,专门在实战演习中扮演假想敌角色,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而真实的情况是,开始连可摸的“石头”都很少。

  蓝军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无人知晓。曾两次参加利比里亚维和任务的徐武韬,是蓝军研训中心的元老。回忆起建立蓝军研训中心的场景,徐武韬感慨颇多:“刚接到任务时,我们连一页资料都没有。电脑一开,除了系统文件,整个硬盘几乎是空的。”

  从零起步,异常艰难。从总部机关到军队院校,徐武韬和战友们的足印遍及全国,甚至还要利用休假的机会“扫荡”地方图书馆。

  很快,全军唯一的旅级单位蓝军研训中心建立起来。在这栋特殊的“蓝楼”里,蓝军旅的“智囊”们在全旅范围开展模拟蓝军研究和训练论证,先后成立了8个重点课题研究组,编写制定出《模拟蓝军训练与考核纲目》等30多项法规制度,编修整理《蓝军重型作战旅合成营战术》等教材和资料十多类上万册,与总部、军区、军事科学院等军内外数十所外军研究部门建立了情报协作关系。

  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何把理论转换成蓝军磨砺红军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一环。蓝军旅通过组织精品教案示范确立战术训练标准,把示范课目细化为体系构成、典型任务、指挥控制等十多个模拟重点。把部队编成、训练计划、作战条令等对比外军进行调整,训练、指挥、战法向外军靠拢,一批可学、可看、可用,符合对手作战标准的示范课目和一组覆盖不同模拟对象、不同规模层级的作战行动方案体系逐渐形成,并迅速推广至全旅。同时,营连设立了蓝军参谋室和蓝军研究室,将研习蓝军战术战法定为每周固定研讨课程。

  为完全贴近实战,每年的对抗演习开始前,蓝军旅还要开展大量的内部检验性演习,论证模拟效果。蓝军旅一年演习任务特别重,最多的时候达到10场。朱日和的冬季也格外漫长,除去演习可供训练的时间并不多。“我们不是在演习,就是在准备演习的路上。”多名官兵告诉记者,每年一开春便踏上“战场”,直到入冬才“全身而退”,演习平均占用30.7%以上的训练时间,有时演习结束还要参加各种大型活动保障任务。训练时间短,他们根据自身装备和演习场次多的实际,提出“以抗代训”,将部分战术训练搬到演习中,边演习边训练,使部队战术水平快速提高。

  “磨刀石”同砺红蓝军

  走进蓝军旅的营区,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刻有“能打仗,打胜仗”字样的“磨刀石”。

  在蓝军旅部队,营区建筑、坦克装甲车等装备、官兵衣服上的臂章,处处可见代表蓝军旅的狼头标志。很多在朱日和吃尽苦头的红军部队,几乎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个结论:朱日和分明是“狼窝”。

  旅长满广志如此解释“狼性”:部队千里迢迢来到朱日和,我们不是要让他们难堪,而是让他们练强打仗的真本领,立起实战化标准。必须让他们“一次演习,多年受益;一家演习,多家受益;一场演习,多方受益”。

  自组建以来,紧贴实战的对抗,蓝军旅年年都要经历多次,每一仗都逼着红军突破创新,推动部队实战化训练迈向更高层次。

  对手的高度,往往决定你的高度。在外界看来,演习求胜似乎是蓝军旅的最高追求。但在蓝军旅官兵心中,他们更希望红军喊出的“踏平朱日和、活捉满广志”成为现实。

  红军之败,与其说败给蓝军,不如说败给了与实战标准的差距。蓝军旅的胜利并不是为了证明“我很行”,而是要让红军战友和蓝军都清楚地知道“我哪里不行”。蓝军赢,是实战化训练成效的体现;红军赢,是“磨刀石”真正磨出了一把锋利的好刀。一支蓝军旅再强,也只能是一支部队,将所有部队练强才是蓝军存在的意义。蓝军旅提出“遇强不能弱,遇弱不过强”的对抗原则,让来参加演习的部队都能得到全程对抗。

  演习中,红蓝双方是寸步不让的对手;演习后,红蓝双方是一起复盘一起检讨的亲密战友。为了还原一个战场细节,红蓝双方指战员甚至开着坦克与步战车,回到现场精确测算。每一场胜负的背后都是蓝军的精心准备与红军的奋起直追。每一支来到朱日和的红军部队都是带着收获满载而归。

  “没有这样的蓝军,我们就面对不了这种活生生的对手。没有这样强硬的对手,就锻炼不出部队能力。”红军部队“战”后的坦言,不仅是对打赢能力差距的正确认识,更是向对手表示的由衷尊敬。

  正是在这一次次实战对抗演习里,蓝军旅磨炼了红军,也磨炼了自己。自2015年开始担任蓝军旅旅长,满广志带领官兵取得不少胜利。但用他的话说,自己追求的胜利“不是演兵场上的,而是战场上的”。

  6年来,该旅从最初的装甲兵改装为机械化步兵,又改编为专业化蓝军旅。20174月,随着军队结构性调整改革,该蓝军旅又改编转型为合成旅。这只“朱日和之狼”,不仅磨砺演习中的红军,也在带动全军实战化训练热潮的兴起。“我们面对的红军对手越来越强,仗越来越难打,说明全军的实战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各支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不断提高。”满广志说。

  在蓝军旅营区400米跑道边,立着蓝军的战表:“胜我才能打仗,赢我才能过关。”

  又一场实兵对抗即将开始。  

  (本报道得到王可可、申冬冬、何志斌、陆学权大力支持)


 

记者手记:

    采访最后,我为一身戎装的旅长满广志拍摄肖像,灯光下他立正敬礼目光如炬,我赶紧摁下快门连拍了数十张。我们乘大巴车缓缓离去,满广志向我们挥手告别。翻看刚刚拍摄的照片,我看到了他的自信与睿智、“朱日和之狼”臂章透出的血性与忠诚。在他们的身上,有着中国军人的坚毅与魅力。

他的豪迈之语亦在我耳边回响——“谁都可以讲和平,唯有军人不能讲。从我们这一代起,中国疆土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

  • _7WQ6389_副本.jpg

    清晨时分,蓝军旅的主战坦克编队驶出营区,准备开始与红军的新一轮厮杀,坦克上的狼头是蓝军旅的标志。

  • _7WQ7013_副本.jpg

    城市是蓝军旅模拟的主要作战地域,为磨砺红军,蓝军旅自身也必须有过硬的城市作战本领。

  • _9WQ6515.jpg

    激光模拟对抗系统发出红烟,示意近处的红军已经被蓝军旅“歼灭”。

  • _9WQ8759.jpg

    蓝军旅的战士们“以抗代训”,既落实基本训练内容,也提升了对抗能力。

  • DSC_0526.jpg

    蓝军旅的战士从装甲车上跃下准备开辟通路,为主力部队在红军防线上“撕口子”做准备。

  • _9WQ8126.jpg

    朱日和的严寒阻挡不住蓝军旅前进的步伐。红军要过硬,蓝军必凶狠。

  • _9WQ6780.jpg

    蓝军旅的主要装甲装备是96A式主战坦克,炮口上的装置即为激光模拟对抗系统的发射终端,可模拟主战坦克主炮开火。

  • _9WQ6027_副本.jpg

    硝烟弥漫,整装待发。

  • _7WQ6326.jpg

    每一次细心维护,都为演习场上更好对抗打下坚实的基础。

  • _9WQ9752.jpg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为专业化蓝军部队,在历年朱日和合同战术演习中,32胜1负,被外界誉为“朱日和之狼”。

  • _9WQ0016_副本.jpg

    作为全军唯一的旅级单位蓝军研训中心,蓝军旅的“智囊”们在全旅范围开展模拟蓝军研究和训练论证。

  • _9WQ0544_副本.jpg

    蓝军旅旅长满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