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图片故事 >> 正文

家是玉麦乡

2018-02-11      普布扎西 摄影报道

  • mmexport1516187898265.jpg

    通往玉麦的路蜿蜒曲折在山间。乡亲们要去县城,必须翻过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山高谷深,一趟要走十几个小时。

  • mmexport1516187855786.jpg

    从只有一家三口人,到如今的九户三十二人,伴随人口增加的,是玉麦基础设施的改善。 (上一、二图 摄影 索朗罗布)

  • mmexport1516187861720.jpg

    卓嘎(左)、央宗姐妹俩在一起。1990年之前,卓嘎、央宗姐妹俩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百姓。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 mmexport1516187809719.jpg

    央宗和她的儿子—玉麦乡历史上的第一位大学毕业生索朗顿珠。

  • mmexport1516187904495.jpg

    玉麦乡已经发展起了四户农家旅馆。根据规划,2018年玉麦要建成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文明小康示范点。

  • mmexport1516187888589.jpg

    玉麦乡实现了无线网络(Wi-Fi)全覆盖,乡里的4个家庭旅馆和4个小卖部都能用微信进行支付。

  • mmexport1516187876143.jpg

    乡民卓嘎一家经营牧业,每天早晨喂牛、挤牛奶。

  • mmexport1516187882011.jpg

    玉麦乡党支部书记达娃说:“今后,乡里通上了国家电网的电,百姓的日子会变得更好。人口增多,人气变得更旺,这片国土也会守得越来越好。”

  • mmexport1516187935192.jpg

    玉麦有漫山遍野的林木,各种野生动植物并存。

< >

  201712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这样提到:“2017年,我又收到很多群众来信,其中有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乡亲们……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玉麦是个乡,也是个村。玉麦的人口很少,最少时只有三个人——父亲桑杰曲巴、两个女儿卓嘎和央宗。

  20171029日,年过半百的卓嘎、央宗姐妹俩,早早地换上节日盛装,在家里翘首以待。前些天,她们感念现在的好日子,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令她们惊喜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她们回信了!

  作为一名记者,我曾两次去往玉麦采访,每次都会用镜头记录这里群众生活的变化。虽然路途遥远,但对善良而勤劳的卓嘎、央宗姐妹印象深刻。

  云雾缭绕间有十来栋藏式小屋,每一栋的屋顶上,都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如盛开的格桑花散落在幽深的河谷里。

  这就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的玉麦乡,被险峻的喜马拉雅山脉包裹,是中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全乡932人,其中农牧民党员9名。这里到隆子县城的直线距离不过40公里,但乡亲们要去县城,必须翻过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山高谷深,一趟要走十几个小时。

  在与世隔绝的天地里,玉麦人彰显着生存的顽强。

  1990年之前,卓嘎、央宗和她们的乡长父亲桑杰曲巴,是这片土地上唯一的一家人。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玉麦海拔3600多米,虽然雨水充沛,但长不出一粒青稞。更让玉麦人无奈的是,这里每年260多天都下雨雪,每年11月起大雪封山,直到来年6月,这里都是出不去进不来的“孤岛”。在这里坚守的人们,必须忍耐六七个月与外界隔绝的孤苦。为此,年少时的姐妹俩曾跟父亲闹过多次,期盼着带她们搬出去。“但阿爸说,我们放牧,也是为祖国守边疆。”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玉麦乡的人口才渐渐多了起来。随着国家实施固边富民战略,2011年,玉麦乡路通了,村民收入也随之逐年增加。到当年年底,玉麦乡年人均收入过万元,实现了脱贫。曾经开不进来的“铁牦牛”拖拉机,如今全乡9户人家已经有了7辆。4户人家开起了餐馆和家庭旅馆,乡民手编的竹器、藤镯在山外的市场上成了抢手货。

  历史上,玉麦乡从来没出过大学生。如今,玉麦乡有12名在校就读的学生,大学生4名,毕业1名,高中生6名,小学生2名。

  2017年,玉麦乡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大学毕业了。他说:“当年,波啦(爷爷)守在玉麦一辈子,阿妈和姨妈听了波啦的话,守在玉麦大半辈子。现在,我也要听阿妈的话,继续守护家乡这片山水。”

  近几年,卓嘎、央宗姐妹俩的收入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她们既可以享受边民补贴、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草场补贴,又有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2016年底,玉麦乡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余元,超过了全自治区的平均水平,其中政策性收入占到了30%以上。”玉麦乡党支部书记达娃说,“随着商品流通量加大,群众经营性收入、牧业收入、运输收入、手工艺收入还会进一步增加,群众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祖国不会忘了我们。”央宗说,“我们说的话总书记都能听到,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守边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玉麦乡所有人家实现了无线网络(Wi-Fi)全覆盖,乡里的4个家庭旅馆和4个小卖部都能使用微信进行支付。

  根据规划,2018年玉麦要建成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文明小康示范点。“总投资近8000万元,路水电房都要改造,真正达到小康标准。”达娃说,人口增多,人气变得更旺,这片国土就会守得越来越好。

  未来,玉麦乡所有群众都将住上农家别墅,乡里将并入国家大电网,告别依靠小水电站用电的历史。进入玉麦乡的三级公路竣工后,玉麦每年的封山期将缩短为三四个月。

  清晨的玉麦,太阳穿过云朵,洒下万道金色的光芒。守望着自己祖国土地的玉麦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神圣与幸福。  

上一页

下一页

家是玉麦乡

2018-02-11      普布扎西 摄影报道

  201712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这样提到:“2017年,我又收到很多群众来信,其中有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乡亲们……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玉麦是个乡,也是个村。玉麦的人口很少,最少时只有三个人——父亲桑杰曲巴、两个女儿卓嘎和央宗。

  20171029日,年过半百的卓嘎、央宗姐妹俩,早早地换上节日盛装,在家里翘首以待。前些天,她们感念现在的好日子,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令她们惊喜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她们回信了!

  作为一名记者,我曾两次去往玉麦采访,每次都会用镜头记录这里群众生活的变化。虽然路途遥远,但对善良而勤劳的卓嘎、央宗姐妹印象深刻。

  云雾缭绕间有十来栋藏式小屋,每一栋的屋顶上,都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如盛开的格桑花散落在幽深的河谷里。

  这就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的玉麦乡,被险峻的喜马拉雅山脉包裹,是中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全乡932人,其中农牧民党员9名。这里到隆子县城的直线距离不过40公里,但乡亲们要去县城,必须翻过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山高谷深,一趟要走十几个小时。

  在与世隔绝的天地里,玉麦人彰显着生存的顽强。

  1990年之前,卓嘎、央宗和她们的乡长父亲桑杰曲巴,是这片土地上唯一的一家人。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玉麦海拔3600多米,虽然雨水充沛,但长不出一粒青稞。更让玉麦人无奈的是,这里每年260多天都下雨雪,每年11月起大雪封山,直到来年6月,这里都是出不去进不来的“孤岛”。在这里坚守的人们,必须忍耐六七个月与外界隔绝的孤苦。为此,年少时的姐妹俩曾跟父亲闹过多次,期盼着带她们搬出去。“但阿爸说,我们放牧,也是为祖国守边疆。”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玉麦乡的人口才渐渐多了起来。随着国家实施固边富民战略,2011年,玉麦乡路通了,村民收入也随之逐年增加。到当年年底,玉麦乡年人均收入过万元,实现了脱贫。曾经开不进来的“铁牦牛”拖拉机,如今全乡9户人家已经有了7辆。4户人家开起了餐馆和家庭旅馆,乡民手编的竹器、藤镯在山外的市场上成了抢手货。

  历史上,玉麦乡从来没出过大学生。如今,玉麦乡有12名在校就读的学生,大学生4名,毕业1名,高中生6名,小学生2名。

  2017年,玉麦乡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大学毕业了。他说:“当年,波啦(爷爷)守在玉麦一辈子,阿妈和姨妈听了波啦的话,守在玉麦大半辈子。现在,我也要听阿妈的话,继续守护家乡这片山水。”

  近几年,卓嘎、央宗姐妹俩的收入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她们既可以享受边民补贴、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草场补贴,又有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2016年底,玉麦乡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余元,超过了全自治区的平均水平,其中政策性收入占到了30%以上。”玉麦乡党支部书记达娃说,“随着商品流通量加大,群众经营性收入、牧业收入、运输收入、手工艺收入还会进一步增加,群众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祖国不会忘了我们。”央宗说,“我们说的话总书记都能听到,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守边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玉麦乡所有人家实现了无线网络(Wi-Fi)全覆盖,乡里的4个家庭旅馆和4个小卖部都能使用微信进行支付。

  根据规划,2018年玉麦要建成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文明小康示范点。“总投资近8000万元,路水电房都要改造,真正达到小康标准。”达娃说,人口增多,人气变得更旺,这片国土就会守得越来越好。

  未来,玉麦乡所有群众都将住上农家别墅,乡里将并入国家大电网,告别依靠小水电站用电的历史。进入玉麦乡的三级公路竣工后,玉麦每年的封山期将缩短为三四个月。

  清晨的玉麦,太阳穿过云朵,洒下万道金色的光芒。守望着自己祖国土地的玉麦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神圣与幸福。  

  • mmexport1516187898265.jpg

    通往玉麦的路蜿蜒曲折在山间。乡亲们要去县城,必须翻过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山高谷深,一趟要走十几个小时。

  • mmexport1516187855786.jpg

    从只有一家三口人,到如今的九户三十二人,伴随人口增加的,是玉麦基础设施的改善。 (上一、二图 摄影 索朗罗布)

  • mmexport1516187861720.jpg

    卓嘎(左)、央宗姐妹俩在一起。1990年之前,卓嘎、央宗姐妹俩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百姓。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 mmexport1516187809719.jpg

    央宗和她的儿子—玉麦乡历史上的第一位大学毕业生索朗顿珠。

  • mmexport1516187904495.jpg

    玉麦乡已经发展起了四户农家旅馆。根据规划,2018年玉麦要建成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文明小康示范点。

  • mmexport1516187888589.jpg

    玉麦乡实现了无线网络(Wi-Fi)全覆盖,乡里的4个家庭旅馆和4个小卖部都能用微信进行支付。

  • mmexport1516187876143.jpg

    乡民卓嘎一家经营牧业,每天早晨喂牛、挤牛奶。

  • mmexport1516187882011.jpg

    玉麦乡党支部书记达娃说:“今后,乡里通上了国家电网的电,百姓的日子会变得更好。人口增多,人气变得更旺,这片国土也会守得越来越好。”

  • mmexport1516187935192.jpg

    玉麦有漫山遍野的林木,各种野生动植物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