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影像聚焦 >> 正文

丝丝面线编织幸福网

2017-12-12      撰文 黄凤南 崔丽华 林若男 潘建煌 潘菁菁

  • 001.jpg

    丝丝面线编织幸福网

  • 赵智聪 摄影8.jpg

    潘招扬将做好的面线整齐地挂在竹竿上。潘招扬家的面线手艺传到他已经是第四代。 摄影 赵智聪

  • 赵智聪  摄影3.jpg

    在日腾面线工厂的600多平方米厂房里,潘招扬和妻子培训了上百个计生困难户和其他村民学习制作手工面线,带动左邻右舍一起创业致富。 摄影 赵智聪

  • 赵智聪  摄影4  潘昭扬一家人看着致富的手工面线,露出真诚的笑容.jpg

    潘招扬一家用丝丝手工面线,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同时带领村民致富,打出了南安传统手工面线品牌。 摄影 赵智聪

  • 戴仲达 摄影.jpg

    正午时分,挂在竹竿上的面线呈现出光影梦幻的样子,很多摄影师也被这样一幅美景所吸引,前来进行摄影创作。 摄影 戴仲达

< >

  千万缕细长的面线,是闽南餐桌上最为动人的美味和记忆。正是这丝丝面线,为潘招扬、饶雅凤一家编织起了一张幸福网。

  在闽南人的厨房里,除了油盐酱醋外,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那就是面线。面线是闽南地区常见的传统手工食品,也是迎宾待客、祝福贺喜的佳品。很多闽南人早上都要吃上一碗面线糊,才开始一天的忙碌。

  潘招扬今年42岁,家族制作面线的历史长达百年。从懂事开始,潘招扬就与面粉为伍。在他的印象中,父母总是起早贪黑地制作面线,日复一日与面粉打交道。父亲甩面的画面让他记忆深刻。阳光晴好的日子,半米长的面条被整齐地挂在竹竿上,父亲拉着面的另一头,用力一甩,半米长的面条瞬间变细变长,“像是一场魔术表演”。

  “完全靠手工,往往是日落西山,他们还在干活。”初中毕业后,潘招扬开始和家人一起制作面线,但没过几年就因为过于辛苦放弃了,选择了外出打工。

  1998年,潘招扬与同样在外打工的饶雅凤相恋、结婚,婚后几年,两个女儿相继出生。后来,夫妻俩经历了在外打工和开店的挫折,带着女儿回到了家乡福建省南安市乐峰镇福山村。

  2006年,村支书、计生协会会长上门开导我们要打开思路,鼓励我们利用家里祖传手艺制作手工面线,改变窘迫的经济状况。”潘招扬说,因政府的扶持和家族的传承,他们回归面线行当,正式成为家族制作面线的第四代传人。

  他们的日腾面线工厂成立后,手工面线产、销两旺,如何帮助潘招扬一家扩大生产成了村计生协会思考的问题。20112013年,镇、村计生协会帮助潘招扬一家申请了多笔南安市计生“幸福工程”贴息贷款和小额贴息贷款。有了资金扶助,工厂招聘了附近的村民,扩大了规模。

  20139月,南安市计生协会将日腾面线工厂定为生育关怀示范基地,组织计生户前来参观学习。在60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潘招扬和饶雅凤培训了上百个计生困难户和其他村民学习制作手工面线,也带动了左邻右舍一起创业致富。10多户计生家庭借鉴他们面线的包装、营销方式,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2014年,潘招扬和饶雅凤与乡亲们一起,成立了传统手工面线产业协会,提高生产质量,统一产品包装,共享市场信息,抱团采购原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这一举动赢得了村民的支持,潘招扬当选协会会长,饶雅凤当选副会长,一些计生户厂家也成了理事单位。

  很快,夫妻俩又完成了从“受助人”到“助人者”的转变,决定为该镇厚阳村一名贫困二女户大学生提供四年学费的资助。

  去年,南安市计生协会启动生育关怀项目连片发展,以日腾面线工厂为基地,连片帮扶附近计生群众,帮助他们申请“幸福工程”贴息贷款和小额贴息贷款。“抱团发展,带领村民致富,打出南安传统手工面线品牌,走向国际,这是我们的目标。”饶雅凤自信地说。

  在夫妻俩的努力和各级计生协会的帮扶下,面线销量越来越好,还先后获评泉州市“最佳伴手礼”、南安市“十佳城市礼品”、泉州“旅游商品设计创作大赛”优秀奖,入选了南安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丝丝面线编织幸福网

2017-12-12      撰文 黄凤南 崔丽华 林若男 潘建煌 潘菁菁

  千万缕细长的面线,是闽南餐桌上最为动人的美味和记忆。正是这丝丝面线,为潘招扬、饶雅凤一家编织起了一张幸福网。

  在闽南人的厨房里,除了油盐酱醋外,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那就是面线。面线是闽南地区常见的传统手工食品,也是迎宾待客、祝福贺喜的佳品。很多闽南人早上都要吃上一碗面线糊,才开始一天的忙碌。

  潘招扬今年42岁,家族制作面线的历史长达百年。从懂事开始,潘招扬就与面粉为伍。在他的印象中,父母总是起早贪黑地制作面线,日复一日与面粉打交道。父亲甩面的画面让他记忆深刻。阳光晴好的日子,半米长的面条被整齐地挂在竹竿上,父亲拉着面的另一头,用力一甩,半米长的面条瞬间变细变长,“像是一场魔术表演”。

  “完全靠手工,往往是日落西山,他们还在干活。”初中毕业后,潘招扬开始和家人一起制作面线,但没过几年就因为过于辛苦放弃了,选择了外出打工。

  1998年,潘招扬与同样在外打工的饶雅凤相恋、结婚,婚后几年,两个女儿相继出生。后来,夫妻俩经历了在外打工和开店的挫折,带着女儿回到了家乡福建省南安市乐峰镇福山村。

  2006年,村支书、计生协会会长上门开导我们要打开思路,鼓励我们利用家里祖传手艺制作手工面线,改变窘迫的经济状况。”潘招扬说,因政府的扶持和家族的传承,他们回归面线行当,正式成为家族制作面线的第四代传人。

  他们的日腾面线工厂成立后,手工面线产、销两旺,如何帮助潘招扬一家扩大生产成了村计生协会思考的问题。20112013年,镇、村计生协会帮助潘招扬一家申请了多笔南安市计生“幸福工程”贴息贷款和小额贴息贷款。有了资金扶助,工厂招聘了附近的村民,扩大了规模。

  20139月,南安市计生协会将日腾面线工厂定为生育关怀示范基地,组织计生户前来参观学习。在60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潘招扬和饶雅凤培训了上百个计生困难户和其他村民学习制作手工面线,也带动了左邻右舍一起创业致富。10多户计生家庭借鉴他们面线的包装、营销方式,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2014年,潘招扬和饶雅凤与乡亲们一起,成立了传统手工面线产业协会,提高生产质量,统一产品包装,共享市场信息,抱团采购原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这一举动赢得了村民的支持,潘招扬当选协会会长,饶雅凤当选副会长,一些计生户厂家也成了理事单位。

  很快,夫妻俩又完成了从“受助人”到“助人者”的转变,决定为该镇厚阳村一名贫困二女户大学生提供四年学费的资助。

  去年,南安市计生协会启动生育关怀项目连片发展,以日腾面线工厂为基地,连片帮扶附近计生群众,帮助他们申请“幸福工程”贴息贷款和小额贴息贷款。“抱团发展,带领村民致富,打出南安传统手工面线品牌,走向国际,这是我们的目标。”饶雅凤自信地说。

  在夫妻俩的努力和各级计生协会的帮扶下,面线销量越来越好,还先后获评泉州市“最佳伴手礼”、南安市“十佳城市礼品”、泉州“旅游商品设计创作大赛”优秀奖,入选了南安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001.jpg

    丝丝面线编织幸福网

  • 赵智聪 摄影8.jpg

    潘招扬将做好的面线整齐地挂在竹竿上。潘招扬家的面线手艺传到他已经是第四代。 摄影 赵智聪

  • 赵智聪  摄影3.jpg

    在日腾面线工厂的600多平方米厂房里,潘招扬和妻子培训了上百个计生困难户和其他村民学习制作手工面线,带动左邻右舍一起创业致富。 摄影 赵智聪

  • 赵智聪  摄影4  潘昭扬一家人看着致富的手工面线,露出真诚的笑容.jpg

    潘招扬一家用丝丝手工面线,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同时带领村民致富,打出了南安传统手工面线品牌。 摄影 赵智聪

  • 戴仲达 摄影.jpg

    正午时分,挂在竹竿上的面线呈现出光影梦幻的样子,很多摄影师也被这样一幅美景所吸引,前来进行摄影创作。 摄影 戴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