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专题图片 >> 正文
2016-12-24 董芳
几位身穿制服的年轻人在一排大型运输卡车前留影。因为时间久远,照片上的他们已经难以分辨面容,可当你得知他们的身份后,便会肃然起敬。因为,他们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南侨机工”。
从1939年3月至1942年5月,由南侨机工驾驶的车辆穿行在险峻的滇缅公路上。这不是普通的运输线,这是战场,战士们的武器就是双手紧握的方向盘。
1938年10月以后,中国东南的海陆交通均被日本侵略军切断,新开辟的滇缅公路变成战时中国西南大后方的“生命线”,世界各国和海外华侨支援中国抗日的军需物资均赖此路输入。尽管滇缅公路崎岖难行,但开通后必须立即开始运输,急需大批有驾驶技术的人员和修理工。这些人,就被称为“机工”。
1939年,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号召下,3200多名满腔热血的南洋华侨机工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忱,放弃安稳的生活,毅然告别父母妻子,报名回国。
“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1939年,马来西亚槟城华侨筹赈会妇女部职员白雪娇化名施夏圭随南侨机工队回国抗日,临行前,在给父母留下告别信的中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从1939年2月至8月的半年间,南侨机工分9批,经越南、缅甸、香港地区3条路线回到祖国,投身于抗日救国中。他们被分配到西南运输处工作,成为该处从事驾驶和修理的主力军。当时,西南运输处的汽车被编为23个大队,其中有两个华侨大队,被称为“华侨先锋运输大队”。
当时的滇缅公路是一条紧急抢修的简易公路,地势险恶,路况差,瘴疟流行。加之日机轰炸,每一位机工都是冒着生命危险行驶在这条“死亡之路”上,伤亡惨重,3000多南侨机工,有1000多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艰难的环境中,南侨机工为祖国抗击外来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与国内的机工一道,不仅运送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而且抢运了45万吨武器弹药,此外还在西南运输线上,抢修了上千辆军、民用车。
硝烟已散,南侨机工的身影也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人们不会忘记这些报国青年的热忱和牺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将举行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活动。本刊特别甄选活动中关于南侨机工工作和生活的珍贵历史照片,向他们的“赤子功勋”致敬!
上一页
下一页
2016-12-24 董芳
几位身穿制服的年轻人在一排大型运输卡车前留影。因为时间久远,照片上的他们已经难以分辨面容,可当你得知他们的身份后,便会肃然起敬。因为,他们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南侨机工”。
从1939年3月至1942年5月,由南侨机工驾驶的车辆穿行在险峻的滇缅公路上。这不是普通的运输线,这是战场,战士们的武器就是双手紧握的方向盘。
1938年10月以后,中国东南的海陆交通均被日本侵略军切断,新开辟的滇缅公路变成战时中国西南大后方的“生命线”,世界各国和海外华侨支援中国抗日的军需物资均赖此路输入。尽管滇缅公路崎岖难行,但开通后必须立即开始运输,急需大批有驾驶技术的人员和修理工。这些人,就被称为“机工”。
1939年,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号召下,3200多名满腔热血的南洋华侨机工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忱,放弃安稳的生活,毅然告别父母妻子,报名回国。
“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1939年,马来西亚槟城华侨筹赈会妇女部职员白雪娇化名施夏圭随南侨机工队回国抗日,临行前,在给父母留下告别信的中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从1939年2月至8月的半年间,南侨机工分9批,经越南、缅甸、香港地区3条路线回到祖国,投身于抗日救国中。他们被分配到西南运输处工作,成为该处从事驾驶和修理的主力军。当时,西南运输处的汽车被编为23个大队,其中有两个华侨大队,被称为“华侨先锋运输大队”。
当时的滇缅公路是一条紧急抢修的简易公路,地势险恶,路况差,瘴疟流行。加之日机轰炸,每一位机工都是冒着生命危险行驶在这条“死亡之路”上,伤亡惨重,3000多南侨机工,有1000多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艰难的环境中,南侨机工为祖国抗击外来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与国内的机工一道,不仅运送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而且抢运了45万吨武器弹药,此外还在西南运输线上,抢修了上千辆军、民用车。
硝烟已散,南侨机工的身影也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人们不会忘记这些报国青年的热忱和牺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将举行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活动。本刊特别甄选活动中关于南侨机工工作和生活的珍贵历史照片,向他们的“赤子功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