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专题图片 >> 正文

故宫里神秘的藏传佛教世界

2017-02-16      撰文:张雪 摄影:冯进

  • 001.JPG

    故宫内通往春华门的红墙与通道。

  • 002.jpg

    进入春华门,便是雨花阁与中正殿。

  • 003.JPG

    雨花阁是故宫西路宫殿建筑群中最高的一座。

  • 004.jpg

    雨花阁屋檐下的雕龙。

  • 006.jpg

    米勒菩萨坐像(15世纪 红铜鎏金 尼泊尔 故宫旧藏)。弥勒菩萨头微前倾,宽额细眉,抿嘴含笑,面相俊美。头戴五叶冠,饰镂雕耳环、项链、臂钏,腰带为珠链,上嵌各色珠石。双手施转法轮印,全跏趺坐。

  • 009.JPG

    铜镀金镶松石塔(清乾隆1736-1795 内务府造办处 清宫旧藏)

  • 011.jpg

    大威德金刚像(清中期 内务府造办处 红铜 清宫旧藏)。此像九首,三十四臂,十六足,各有蕴意。九头中最上的是文殊菩萨面,正中的大牛头犄角尖锐有力,须发红赤,极力夸张愤怒和威猛之情。其余各面均做愤怒像。三十四臂所持法器各异。十六足踩踏八兽、八飞禽、八方天神。多臂排列成左右两扇面形,展左立姿,胸前挂垂骷髅鬘。

  • 012.JPG

    大威德金刚像局部(清中期 内务府造办处 红铜 清宫旧藏)。

  • 014.JPG

    燃灯佛坐像(7-8世纪 克什米尔 黄铜 清宫旧藏)。燃灯佛面相长圆,弯眉大眼,身着袒右袈裟,衣褶自然流畅,有薄衣贴体之感。双手施转法轮印。全跏趺坐。下承方形台座,雕铸力士、狮子、供养人等。

  • 016.JPG

    宗喀巴坐像(清乾隆1736-1795 内务府造办处 紫金 清宫旧藏)。宗喀巴面相丰圆,温厚慈祥。身着僧袍,双手施转法轮印,全跏趺坐。背光由繁茂的莲花枝叶组成,上嵌各种珠宝,并雕上乐金刚眷属,顶覆伞盖。此像为清宫造办处仿照扎什伦布寺宗喀巴像样式而造。

  • 018.JPG

    旃檀佛立像局部(清中期 内务府造办处 紫檀木 清宫旧藏)。

  • 020.JPG

    三世章嘉若必多吉坐像(清乾隆1736-1795 内务府造办处 银间鎏金 清宫旧藏)。章嘉慈眉善目,鼻宽口阔,神态安详。右面颊有一小包,是章嘉的面相特征,具有写实性。此造像局部鎏金,装饰华丽,是乾隆时期宫廷造像的代表作品。

  • 021.jpg

    不动佛坐像(明宣德1426-1435 宫廷 黄铜鎏金 清宫旧藏)

  • 022.JPG

    绿度母立像(11世纪 尼泊尔 红铜鎏金 清宫旧藏)。

  • 027.JPG

    释迦牟尼佛坐像局部(15世纪 西藏 红铜鎏金 清宫旧藏)。

  • 029.jpg

    遍观作佛像局部(17世纪末-18世纪初 蒙古 红铜鎏金 清宫旧藏)。

  • 031.JPG

    掐丝珐琅五供(清1644-1911 内务府造办处 清宫旧藏)。五供由香炉一件、蜡扦两件、花觚两件组成。为佛前常设供器。

  • 032.jpg

    纯金藏轮

< >
    故宫,中国明清两代皇家宫殿,代表了中国宫廷建筑的最高水准,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每天吸引数以万计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但如今,故宫仍有部分未开放区域,保留着一丝神秘色彩。

  几经协调,本刊记者终于走进游人不能涉足的故宫“禁区”,掀开故宫里藏传佛教世界的神秘面纱。

  神秘的“雨花阁

  在故宫的西北隅,有片区域被总称为“中正殿”。以中正殿为中心,自南向北分布着宝华殿、雨花阁、樊宗楼等十座藏传佛教殿堂,构成了故宫内唯一全部由佛堂组成的建筑区。这些现存的佛堂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未向游人开放,雨花阁便是其中的一座。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采纳国师三世章嘉活佛的建议,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托林寺坛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成雨花阁,成为一座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堂。

  雨花阁是一座外观三层、实际上内置四层的楼阁式建筑,也是清宫建筑群中唯一汉藏合璧式建筑。四层供奉的佛龛,分别代表着密宗功行品、行德品、瑜伽品、无上瑜伽品四部修行的不同层次。

  “雨花阁内文物保持了从乾隆到嘉庆年间的原始陈列,每一件文物放置的时间、位置都在故宫的档案中有详细记载。”故宫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介绍说。

  打开雨花阁朱红色的大门,冬日上午暖暖的阳光洒向陈列在一层门口处的一座紫檀佛塔,抬头可见悬挂着的乾隆皇帝御笔“智珠心印”匾额。据罗文华介绍,紫檀佛塔里边供奉的是当年达赖喇嘛和班禅进宫时敬献的藏区老佛像。阁内还陈设着密宗三大本尊珐琅坛城,以及众多藏传佛教珍品金铜佛像、法器、瓷塔、唐卡。这其中既有藏蒙等地向皇帝敬献的出自西藏地区以及印度、尼泊尔不同时期的珍品,也有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杰作。

  雨花阁内悬挂的唐卡,大多画于建立之初的1750年,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因光照会让唐卡颜色受损,雨花阁平时都遮着帘幕。拉开覆在唐卡上的帘子,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唐卡矿物颜料呈现的绚烂色彩仍清晰可见。“唐卡一直悬挂在此处,从未被收起,颜色基本没有脱落。”罗文华介绍说,目前故宫馆藏唐卡有1970幅,均都出自乾隆时期西藏画师之手。

  除为部分重心较高的大型木质、瓷质佛塔安装先进的抗震底座外,雨花阁大量文物都保持着原有的陈设。阁内文物密集,参观者稍不留神便会触碰,这也是雨花阁无法向游人开放的原因之一。为了满足参观者的要求,雨花阁已经被列入“数字故宫”计划,未来还可能以VR形式向观众呈现。

  罗文华还告诉记者,如果游人想领略故宫藏传佛教艺术珍品,可以参观慈宁宫花园的咸若馆。这个去年刚刚修复完成对外开放的原状陈设展区,是当年太后、太妃们礼佛之所。

  藏传佛教的显赫地位

  为什么这里藏传佛教文物数量如此之巨?因为故宫见证了藏传佛教在中国最辉煌的历史时期。

  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帝接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封号。1713年,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承认达赖和班禅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藏传佛教随之兴盛,紫金城内的藏传佛教佛堂也日渐增多。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寿。世班禅进宫,成为宫廷藏传佛教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此后,随着清朝的国力衰落,藏传佛教对皇权的影响逐渐式微。

  “皇帝住在宫中时,每天早起后,一个殿一个殿烧香,然后再到办公地乾清宫吃饭,可见这个佛堂区的重要性。”罗文华介绍说。

  从雨花阁向北,过了昭福门,便来到了宝华殿小广场。这里是清宫每年举办大型佛事活动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清代留下来的经幡。每年岁末,皇帝都会亲临参加“打鬼”。这是宫廷最高规格的佛事活动,主要为了祛除晦气。活动当天,皇帝会与漠北蒙古的大喇嘛、漠南蒙古的章嘉国师、西藏的达赖或者班禅并坐,足见藏传佛教在清朝的显赫地位。

  如今,后人仍能从故宫馆藏的大量藏传佛教艺术珍品中,感受到当年藏传佛教的繁盛。故宫现馆藏宗教文物4.2万,其中80%是藏传佛教文物,可见藏传佛教在清朝统治中的深远影响。

  文物保护与对外交流

  罗文华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之后一直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是国际著名的藏传佛教学者。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罗文华不仅精通英文,还通晓藏、梵、德等多种文字。

  谈到藏传佛教文物保护,罗文华显得有些忧心忡忡。“目前藏区的大量文物散落在各个寺庙中,具体数目都不清楚,没有整理,更谈不上保护。”据罗文华介绍,目前中国的藏学研究中心在北京,而不是西藏。虽然藏区保留着大量珍贵文物,但因当地文物保护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资金且人才匮,大量文物都有待整理统计,部分文物流失海外。近年来,国家加强对文物的管理,海关检查也更加严格,比起改革开放初期,文物流失现象有所改善。

  为了让藏区文物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去年,故宫博物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一份文物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博物馆建设、藏品研究与出版、文物展览、文物保护和修复等方面开展合作,对西藏地区的考古调查也将分步进行。目前,故宫的文物保护专家参与的西藏大昭寺的文物整理保护项目已经开始。

  记者采访时,“梵天东土 并蒂莲花: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正在故宫午门展厅展出。罗文华是此次展览的独立策展人,为此曾多次到访印度。谈及与印度的合作,罗文华感慨颇多:“印度是个文物古国,古迹比比皆是。中印在历史上交流频繁,彼此在文化上影响深刻。但进入近代,国民间竟然如此陌生。”在罗文华看来,现代的中印更应该怀着感恩的心走进彼此,加强文化交流。每次到访印度,他都带回大批佛教研究的书,并视若珍宝。

  谈及藏学在海外的影响,罗文华介绍说,藏传佛教文物在海外倍受瞩目,西方藏学研究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佛教文化起源于印度,进入现代,对藏传佛教文化特别是喜马拉雅地区的研究,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都有丰硕的成果,中国应该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交流。

  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希望在未来把故宫博物院建设成为中国的一个藏学研究中心,与国内外同行深入交流、广泛合作,深度挖掘故宫文物资源,这也是故宫的一个使命。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更是倍受世人瞩目的神秘之所。2016年底,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登陆中国院线贺岁档,观众终于可以透过大屏幕领略故宫古老而神秘的风采,了解故宫文物保护工作者不为人知的生活日常,故宫也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上一页

下一页

故宫里神秘的藏传佛教世界

2017-02-16      撰文:张雪 摄影:冯进

    故宫,中国明清两代皇家宫殿,代表了中国宫廷建筑的最高水准,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每天吸引数以万计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但如今,故宫仍有部分未开放区域,保留着一丝神秘色彩。

  几经协调,本刊记者终于走进游人不能涉足的故宫“禁区”,掀开故宫里藏传佛教世界的神秘面纱。

  神秘的“雨花阁

  在故宫的西北隅,有片区域被总称为“中正殿”。以中正殿为中心,自南向北分布着宝华殿、雨花阁、樊宗楼等十座藏传佛教殿堂,构成了故宫内唯一全部由佛堂组成的建筑区。这些现存的佛堂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未向游人开放,雨花阁便是其中的一座。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采纳国师三世章嘉活佛的建议,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托林寺坛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成雨花阁,成为一座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堂。

  雨花阁是一座外观三层、实际上内置四层的楼阁式建筑,也是清宫建筑群中唯一汉藏合璧式建筑。四层供奉的佛龛,分别代表着密宗功行品、行德品、瑜伽品、无上瑜伽品四部修行的不同层次。

  “雨花阁内文物保持了从乾隆到嘉庆年间的原始陈列,每一件文物放置的时间、位置都在故宫的档案中有详细记载。”故宫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介绍说。

  打开雨花阁朱红色的大门,冬日上午暖暖的阳光洒向陈列在一层门口处的一座紫檀佛塔,抬头可见悬挂着的乾隆皇帝御笔“智珠心印”匾额。据罗文华介绍,紫檀佛塔里边供奉的是当年达赖喇嘛和班禅进宫时敬献的藏区老佛像。阁内还陈设着密宗三大本尊珐琅坛城,以及众多藏传佛教珍品金铜佛像、法器、瓷塔、唐卡。这其中既有藏蒙等地向皇帝敬献的出自西藏地区以及印度、尼泊尔不同时期的珍品,也有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杰作。

  雨花阁内悬挂的唐卡,大多画于建立之初的1750年,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因光照会让唐卡颜色受损,雨花阁平时都遮着帘幕。拉开覆在唐卡上的帘子,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唐卡矿物颜料呈现的绚烂色彩仍清晰可见。“唐卡一直悬挂在此处,从未被收起,颜色基本没有脱落。”罗文华介绍说,目前故宫馆藏唐卡有1970幅,均都出自乾隆时期西藏画师之手。

  除为部分重心较高的大型木质、瓷质佛塔安装先进的抗震底座外,雨花阁大量文物都保持着原有的陈设。阁内文物密集,参观者稍不留神便会触碰,这也是雨花阁无法向游人开放的原因之一。为了满足参观者的要求,雨花阁已经被列入“数字故宫”计划,未来还可能以VR形式向观众呈现。

  罗文华还告诉记者,如果游人想领略故宫藏传佛教艺术珍品,可以参观慈宁宫花园的咸若馆。这个去年刚刚修复完成对外开放的原状陈设展区,是当年太后、太妃们礼佛之所。

  藏传佛教的显赫地位

  为什么这里藏传佛教文物数量如此之巨?因为故宫见证了藏传佛教在中国最辉煌的历史时期。

  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帝接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封号。1713年,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承认达赖和班禅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藏传佛教随之兴盛,紫金城内的藏传佛教佛堂也日渐增多。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寿。世班禅进宫,成为宫廷藏传佛教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此后,随着清朝的国力衰落,藏传佛教对皇权的影响逐渐式微。

  “皇帝住在宫中时,每天早起后,一个殿一个殿烧香,然后再到办公地乾清宫吃饭,可见这个佛堂区的重要性。”罗文华介绍说。

  从雨花阁向北,过了昭福门,便来到了宝华殿小广场。这里是清宫每年举办大型佛事活动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清代留下来的经幡。每年岁末,皇帝都会亲临参加“打鬼”。这是宫廷最高规格的佛事活动,主要为了祛除晦气。活动当天,皇帝会与漠北蒙古的大喇嘛、漠南蒙古的章嘉国师、西藏的达赖或者班禅并坐,足见藏传佛教在清朝的显赫地位。

  如今,后人仍能从故宫馆藏的大量藏传佛教艺术珍品中,感受到当年藏传佛教的繁盛。故宫现馆藏宗教文物4.2万,其中80%是藏传佛教文物,可见藏传佛教在清朝统治中的深远影响。

  文物保护与对外交流

  罗文华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之后一直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是国际著名的藏传佛教学者。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罗文华不仅精通英文,还通晓藏、梵、德等多种文字。

  谈到藏传佛教文物保护,罗文华显得有些忧心忡忡。“目前藏区的大量文物散落在各个寺庙中,具体数目都不清楚,没有整理,更谈不上保护。”据罗文华介绍,目前中国的藏学研究中心在北京,而不是西藏。虽然藏区保留着大量珍贵文物,但因当地文物保护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资金且人才匮,大量文物都有待整理统计,部分文物流失海外。近年来,国家加强对文物的管理,海关检查也更加严格,比起改革开放初期,文物流失现象有所改善。

  为了让藏区文物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去年,故宫博物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一份文物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博物馆建设、藏品研究与出版、文物展览、文物保护和修复等方面开展合作,对西藏地区的考古调查也将分步进行。目前,故宫的文物保护专家参与的西藏大昭寺的文物整理保护项目已经开始。

  记者采访时,“梵天东土 并蒂莲花: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正在故宫午门展厅展出。罗文华是此次展览的独立策展人,为此曾多次到访印度。谈及与印度的合作,罗文华感慨颇多:“印度是个文物古国,古迹比比皆是。中印在历史上交流频繁,彼此在文化上影响深刻。但进入近代,国民间竟然如此陌生。”在罗文华看来,现代的中印更应该怀着感恩的心走进彼此,加强文化交流。每次到访印度,他都带回大批佛教研究的书,并视若珍宝。

  谈及藏学在海外的影响,罗文华介绍说,藏传佛教文物在海外倍受瞩目,西方藏学研究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佛教文化起源于印度,进入现代,对藏传佛教文化特别是喜马拉雅地区的研究,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都有丰硕的成果,中国应该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交流。

  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希望在未来把故宫博物院建设成为中国的一个藏学研究中心,与国内外同行深入交流、广泛合作,深度挖掘故宫文物资源,这也是故宫的一个使命。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更是倍受世人瞩目的神秘之所。2016年底,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登陆中国院线贺岁档,观众终于可以透过大屏幕领略故宫古老而神秘的风采,了解故宫文物保护工作者不为人知的生活日常,故宫也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 001.JPG

    故宫内通往春华门的红墙与通道。

  • 002.jpg

    进入春华门,便是雨花阁与中正殿。

  • 003.JPG

    雨花阁是故宫西路宫殿建筑群中最高的一座。

  • 004.jpg

    雨花阁屋檐下的雕龙。

  • 006.jpg

    米勒菩萨坐像(15世纪 红铜鎏金 尼泊尔 故宫旧藏)。弥勒菩萨头微前倾,宽额细眉,抿嘴含笑,面相俊美。头戴五叶冠,饰镂雕耳环、项链、臂钏,腰带为珠链,上嵌各色珠石。双手施转法轮印,全跏趺坐。

  • 009.JPG

    铜镀金镶松石塔(清乾隆1736-1795 内务府造办处 清宫旧藏)

  • 011.jpg

    大威德金刚像(清中期 内务府造办处 红铜 清宫旧藏)。此像九首,三十四臂,十六足,各有蕴意。九头中最上的是文殊菩萨面,正中的大牛头犄角尖锐有力,须发红赤,极力夸张愤怒和威猛之情。其余各面均做愤怒像。三十四臂所持法器各异。十六足踩踏八兽、八飞禽、八方天神。多臂排列成左右两扇面形,展左立姿,胸前挂垂骷髅鬘。

  • 012.JPG

    大威德金刚像局部(清中期 内务府造办处 红铜 清宫旧藏)。

  • 014.JPG

    燃灯佛坐像(7-8世纪 克什米尔 黄铜 清宫旧藏)。燃灯佛面相长圆,弯眉大眼,身着袒右袈裟,衣褶自然流畅,有薄衣贴体之感。双手施转法轮印。全跏趺坐。下承方形台座,雕铸力士、狮子、供养人等。

  • 016.JPG

    宗喀巴坐像(清乾隆1736-1795 内务府造办处 紫金 清宫旧藏)。宗喀巴面相丰圆,温厚慈祥。身着僧袍,双手施转法轮印,全跏趺坐。背光由繁茂的莲花枝叶组成,上嵌各种珠宝,并雕上乐金刚眷属,顶覆伞盖。此像为清宫造办处仿照扎什伦布寺宗喀巴像样式而造。

  • 018.JPG

    旃檀佛立像局部(清中期 内务府造办处 紫檀木 清宫旧藏)。

  • 020.JPG

    三世章嘉若必多吉坐像(清乾隆1736-1795 内务府造办处 银间鎏金 清宫旧藏)。章嘉慈眉善目,鼻宽口阔,神态安详。右面颊有一小包,是章嘉的面相特征,具有写实性。此造像局部鎏金,装饰华丽,是乾隆时期宫廷造像的代表作品。

  • 021.jpg

    不动佛坐像(明宣德1426-1435 宫廷 黄铜鎏金 清宫旧藏)

  • 022.JPG

    绿度母立像(11世纪 尼泊尔 红铜鎏金 清宫旧藏)。

  • 027.JPG

    释迦牟尼佛坐像局部(15世纪 西藏 红铜鎏金 清宫旧藏)。

  • 029.jpg

    遍观作佛像局部(17世纪末-18世纪初 蒙古 红铜鎏金 清宫旧藏)。

  • 031.JPG

    掐丝珐琅五供(清1644-1911 内务府造办处 清宫旧藏)。五供由香炉一件、蜡扦两件、花觚两件组成。为佛前常设供器。

  • 032.jpg

    纯金藏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