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专题图片 >> 正文

京津冀非遗:地缘和日常

——专访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

2017-03-03      本刊记者 杨云倩

  • CFP500172052.JPG

    2017年2月,一名观众在中国美术馆观看杨柳青年画作品。杨柳青木版年画,产于天津之西的杨柳青镇,创始于明朝崇祯年间,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 CFP 供图

  • DSC_6657.JPG

    乔晓光认为,民间艺术从日常生活而来,又与地缘息息相关。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 20071207119736585157818730752_p.JPG

    上世纪50年代,张铭(中,“泥人张世家”第四代)和天津的美术工作者交流泥塑技艺。天津的“泥人张”始于清道光年间,发展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摄影 吴宝基/人民画报

  • 20071109119491891920323360682_p.JPG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的工艺美术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 本刊资料室 供图

  • 2006113011703245200782518081X_p.JPG

    天津杨柳青大幅年画印版《天地全神图》(局部),

  • 20120516094fa.JPG

    2012年5月,蔚县剪纸艺术家在“第三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第二届蔚县国际剪纸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在不大的蔚县,人们将这门老手艺做成了大产业。 中新社 供图

< >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口,如何认知和了解京津冀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非遗的整理和保护有着怎样的意义?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乔晓光教授。

  “京畿直隶、京剧相声、年画窗花……提起京津冀,总能让人想起三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三地山水相连,本是文化一脉的天然共同体。”乔晓光说。[>>全文阅读]

上一页

下一页

京津冀非遗:地缘和日常

——专访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

2017-03-03      本刊记者 杨云倩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口,如何认知和了解京津冀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非遗的整理和保护有着怎样的意义?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乔晓光教授。

  “京畿直隶、京剧相声、年画窗花……提起京津冀,总能让人想起三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三地山水相连,本是文化一脉的天然共同体。”乔晓光说。[>>全文阅读]

  • CFP500172052.JPG

    2017年2月,一名观众在中国美术馆观看杨柳青年画作品。杨柳青木版年画,产于天津之西的杨柳青镇,创始于明朝崇祯年间,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 CFP 供图

  • DSC_6657.JPG

    乔晓光认为,民间艺术从日常生活而来,又与地缘息息相关。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 20071207119736585157818730752_p.JPG

    上世纪50年代,张铭(中,“泥人张世家”第四代)和天津的美术工作者交流泥塑技艺。天津的“泥人张”始于清道光年间,发展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摄影 吴宝基/人民画报

  • 20071109119491891920323360682_p.JPG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的工艺美术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 本刊资料室 供图

  • 2006113011703245200782518081X_p.JPG

    天津杨柳青大幅年画印版《天地全神图》(局部),

  • 20120516094fa.JPG

    2012年5月,蔚县剪纸艺术家在“第三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第二届蔚县国际剪纸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在不大的蔚县,人们将这门老手艺做成了大产业。 中新社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