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专题图片 >> 正文

山海关不住 辽宁再出发

2018-09-14      本刊记者 黄丽巍 周晨亮 胡周萌 综合报道

  • 282762248_8.jpg

    在沈阳华晨宝马大东工厂车身车间,机械手臂在进行车身制造。 新华社 供图

  • 20140708130492790425093760_p.jpg

    上世纪50年代,修建高炉瓦斯管道的鞍钢工人。 摄影 蔡尚雄/人民画报

  • 广州无线电集团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韩国LEO株式会社与抚顺森源集团合作研发的电动车(船)等项目成功签约,实现金融和对韩招商新突破。图为森源森源化工项目..jpg

    抚顺森源集团化工项目。广州无线电集团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韩国LEO株式会社与抚顺森源集团合作研发的电动车(船)等项目成功签约,实现金融和对韩招商新突破。

  • 20080228120563607482818961221_p.jpg

    1956年10月,中国在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第一次自行设计制造的和平型蒸汽机车,在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厂试制成功。 本刊资料

  • 《巨臂悬梁》大连重工制造的传输速度14400吨  小时的取料机悬臂梁。该取料机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吨位的取料机。.jpg

    大连重工制造的传输速度14400吨/小时的取料机悬臂梁。

  • 195301.jpg

    《人民画报》1953年1期封面:鞍钢铸块车间正在浇注钢锭。

  • 195405.jpg

    《人民画报》1954年5期封面:鞍钢劳动模范孟泰和技术员视察钢炉。

  • 195705.jpg

    《人民画报》1957年5期封面:鞍钢之夜。

  • VCG111145106687.jpg

    2018年2月12日,大连特钢公司炼钢生产作业区一名吊车工将钢包中的钢水注入AOD炉。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211100159419.jpg

    沈阳浑河湾。 视觉中国 供图

< >

  从几百年前的“闯关东”,到烽火岁月的“战略要地”,到建设时期的“共和国工业摇篮”,再到今天充满机遇的“新一轮全面振兴”,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排头兵,重启热度、大势依然。

  8月份的最后3天里,千余名中国民营企业家和世界500强的企业代表,集聚辽宁省会沈阳。民营经济的活力脉动与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心跳同频共振,全世界共同打量、审视着辽宁。这个曾经的“共和国长子”,短短几年间,打破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论调,再次成为中外企业家的投资热土。

  舞台的聚光灯,投向了辽宁。

  没有过不去的关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军事屏障,不知从何时起,它却成为部分人口中的“投资冷热分界线”,有所谓“投资不过山海关”之说。但近两年来,这种说法却在辽宁被打破了。

  816日,辽宁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817月,辽宁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2.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增长35.5%。这些数据与指标的增长,反映出的是辽宁对于投资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加强。

  投资者为何看好辽宁?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我们与辽宁创造了合资合作的奇迹。”2017年宝马集团销量、收入和利润连续8年创新高,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的车企。于是,X3项目刚刚投产,严谨的德国人又决定在辽宁建设第三家工厂。合则两利,沈阳则收获了装备制造和汽车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华晨宝马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贝卡尔特沈阳精密钢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樊之见说:“扎根辽宁20年,我们对这里的信心从未动摇。”自1998年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第一家公司,贝卡尔特在辽宁这片土地上获得了长足发展。于是,这家比利时企业不断增资,已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钢帘线生产基地。

  “辽宁积极推动改革创新、补民企短板、发展产业集群,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令人欢欣鼓舞。”829日上午,在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主论坛上,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如是说。

  76个新项目,投资额达2956亿元,知名民企扎堆布局辽宁……以两天半的峰会为契机,更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翻越山海关而来。

  山海关不住,辽宁再度大受青睐。

  “老大哥”的东山再起

  一块块刚出炉的通红钢板,在传送带上冷却、锻轧,一卷卷高品质轧钢带在蒸汽升腾间顺利下线,即将销往全国各地。2018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327%——这是辽宁鞍钢集团的一份成绩单。谁曾想到,就在几年前,这家钢铁巨头还亏损严重。

  鞍钢的发展,成为辽宁经济发展起伏的一个生动缩影。

  1953年第1期《人民画报》的封面上,鞍山钢铁公司铸块车间内正在铸造钢锭,钢花四溅之时被定格。从这一年起,国家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时期,辽宁承担了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的24项,占当时全国投资总额的31.3%

  5年间,鞍钢4次登上《人民画报》封面。1957年第5期的《人民画报》封面上,灯火通明的鞍山钢铁厂车间成为这一年全国形势的最好注脚——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工业的增长达到了130%,国家财政收入翻番。

  从那时起,辽宁赢得了共和国“装备部”、“工业摇篮”等美誉,创造了新中国工业的辉煌——共和国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艘导弹潜艇等200多个“共和国第一”。

  一个人的成长总会经历沉浮。一个地区,同样如此。

  改革开放之后,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因国有企业比重偏大、计划经济色彩浓厚、体制机制制约较多等因素,不能充分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经济发展逐渐掉队。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实施了振兴东北战略。但由于计划经济惯性太大,转身迟滞,东北经济依然色调灰暗。2010年起,辽宁的经济增速持续单向回落,报表中的箭头,一路向下。辽宁的地区生产总值,也由“辽老大”掉到全国十名开外。

  对于辽宁甚至整个东北来说,“崛起”是个沉重的话题。用一位辽宁官员的话说,这不是平地起高楼,是从坑里先爬出来。

  除痼疾,必换“药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对辽宁振兴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精准把脉、对症开方:

  ——辽宁振兴发展存在问题的症结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归根结底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

  ——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

  着眼于解决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等根本性问题,激发老工业基地内生动力,“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号角在辽宁吹响,建设“一带五基地”、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发展蓝图在辽沈大地铺展开来。

  工业走势是辽宁的经济底色。“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0.3%79.3%,排在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1%……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副主任申世英说:“辽宁正在找回工业大省的状态。”

  翻开2018年前6个月的成绩单,虽远未“晴空万里”,但已经足够令人欣喜,给人希望。

  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到“稳之基更牢、好之势更强”,从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黯然失色”到呈现出“一抹亮色”。

  辽宁做对了什么?

  打造营商环境全国最优省

  “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夯实经济数据。”2017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一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虽然你们拿出来的这个数字好像不太好看,但是我觉得实际上很好看,它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数字。”

  “把水分挤干净,之后轻装上阵,心里反倒有底了。”一位官员坦言。

  直面顽疾,辽宁从最要害的问题入手:通过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为此,辽宁喊出“打造营商环境全国最优省”口号,以示决心,不留退路。

  从率先成立全国第一个优化营商环境专门机构,到出台“条条都管用、可操作”的东北首部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到在全国第一个推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优化整合,让党政机关“瘦身”,转变作风,轻装疾行;再到组建专责“接受投诉、暗访调查、公开曝光、严肃处理”的全国第一家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成为主旋律。

  从取消调整千余项行政职权,到工商登记“三十二证合一”、376项证照即办即给、487个事项“最多跑一次”,再到“拨拨就灵”的政务平台和取消253项证明。“减证”促“简政”,便民更惠民。

  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到“纠四风”“办事难”“特权车”专项整治,清理规范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再到解决与民争利、以费养人等问题的事业单位改革。抓住要害处,出招稳准狠。

  在辽宁,利于市场主体茁壮成长的“墒情”持续好转,创新创业的“高地”正在形成。

  从“老工业基地”到“理想投资地”

  抛开历史上的荣光不谈,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辽宁的分量也极重。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备。

  定位优越的区位优势,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与投资部总经理王晓春与盘锦东跃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绍光的双手握在一起,推动了由双方投资12.5亿元、东北地区最大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项目,原来的“点对点”式的小范围业务合作扩大成了产业对接的“大手笔”。

  着眼发达的交通网络,物流巨头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在辽宁布局构筑以沈阳枢纽公路港为核心,营口、葫芦岛、朝阳为节点的“公路港”网络。徐冠巨说:“传化智联覆盖辽宁、辐射东北、连接全国的现代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将为辽宁振兴贡献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辽宁全省坐落着1700多家科研机构,115所高等院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5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4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8100多人,还有分布于各行各业的460万产业技术工人。

  “东软为什么不到外地发展?”创业多年,这个问题,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不知回答了多少遍:“辽宁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如此雄厚,东软发展得这么好,为什么要离开?”

  与此同时,辽宁正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金融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济转型商机无限。

  截至今年7月末,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14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其中,来自日、韩、蒙、俄等东北亚国家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百家。今年上半年,辽宁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实现717.7亿元。

  辽宁自贸试验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大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同上海、江苏、北京对口合作,又使辽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央赋予东北地区近百个国家级战略平台,为辽宁搭建了对外开放的载体。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再度受到瞩目的辽宁,正在释放更加强大的吸引力。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山海关不住 辽宁再出发

2018-09-14      本刊记者 黄丽巍 周晨亮 胡周萌 综合报道

  从几百年前的“闯关东”,到烽火岁月的“战略要地”,到建设时期的“共和国工业摇篮”,再到今天充满机遇的“新一轮全面振兴”,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排头兵,重启热度、大势依然。

  8月份的最后3天里,千余名中国民营企业家和世界500强的企业代表,集聚辽宁省会沈阳。民营经济的活力脉动与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心跳同频共振,全世界共同打量、审视着辽宁。这个曾经的“共和国长子”,短短几年间,打破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论调,再次成为中外企业家的投资热土。

  舞台的聚光灯,投向了辽宁。

  没有过不去的关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军事屏障,不知从何时起,它却成为部分人口中的“投资冷热分界线”,有所谓“投资不过山海关”之说。但近两年来,这种说法却在辽宁被打破了。

  816日,辽宁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817月,辽宁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2.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增长35.5%。这些数据与指标的增长,反映出的是辽宁对于投资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加强。

  投资者为何看好辽宁?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我们与辽宁创造了合资合作的奇迹。”2017年宝马集团销量、收入和利润连续8年创新高,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的车企。于是,X3项目刚刚投产,严谨的德国人又决定在辽宁建设第三家工厂。合则两利,沈阳则收获了装备制造和汽车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华晨宝马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贝卡尔特沈阳精密钢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樊之见说:“扎根辽宁20年,我们对这里的信心从未动摇。”自1998年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第一家公司,贝卡尔特在辽宁这片土地上获得了长足发展。于是,这家比利时企业不断增资,已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钢帘线生产基地。

  “辽宁积极推动改革创新、补民企短板、发展产业集群,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令人欢欣鼓舞。”829日上午,在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主论坛上,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如是说。

  76个新项目,投资额达2956亿元,知名民企扎堆布局辽宁……以两天半的峰会为契机,更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翻越山海关而来。

  山海关不住,辽宁再度大受青睐。

  “老大哥”的东山再起

  一块块刚出炉的通红钢板,在传送带上冷却、锻轧,一卷卷高品质轧钢带在蒸汽升腾间顺利下线,即将销往全国各地。2018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327%——这是辽宁鞍钢集团的一份成绩单。谁曾想到,就在几年前,这家钢铁巨头还亏损严重。

  鞍钢的发展,成为辽宁经济发展起伏的一个生动缩影。

  1953年第1期《人民画报》的封面上,鞍山钢铁公司铸块车间内正在铸造钢锭,钢花四溅之时被定格。从这一年起,国家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时期,辽宁承担了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的24项,占当时全国投资总额的31.3%

  5年间,鞍钢4次登上《人民画报》封面。1957年第5期的《人民画报》封面上,灯火通明的鞍山钢铁厂车间成为这一年全国形势的最好注脚——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工业的增长达到了130%,国家财政收入翻番。

  从那时起,辽宁赢得了共和国“装备部”、“工业摇篮”等美誉,创造了新中国工业的辉煌——共和国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艘导弹潜艇等200多个“共和国第一”。

  一个人的成长总会经历沉浮。一个地区,同样如此。

  改革开放之后,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因国有企业比重偏大、计划经济色彩浓厚、体制机制制约较多等因素,不能充分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经济发展逐渐掉队。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实施了振兴东北战略。但由于计划经济惯性太大,转身迟滞,东北经济依然色调灰暗。2010年起,辽宁的经济增速持续单向回落,报表中的箭头,一路向下。辽宁的地区生产总值,也由“辽老大”掉到全国十名开外。

  对于辽宁甚至整个东北来说,“崛起”是个沉重的话题。用一位辽宁官员的话说,这不是平地起高楼,是从坑里先爬出来。

  除痼疾,必换“药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对辽宁振兴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精准把脉、对症开方:

  ——辽宁振兴发展存在问题的症结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归根结底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

  ——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

  着眼于解决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等根本性问题,激发老工业基地内生动力,“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号角在辽宁吹响,建设“一带五基地”、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发展蓝图在辽沈大地铺展开来。

  工业走势是辽宁的经济底色。“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0.3%79.3%,排在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1%……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副主任申世英说:“辽宁正在找回工业大省的状态。”

  翻开2018年前6个月的成绩单,虽远未“晴空万里”,但已经足够令人欣喜,给人希望。

  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到“稳之基更牢、好之势更强”,从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黯然失色”到呈现出“一抹亮色”。

  辽宁做对了什么?

  打造营商环境全国最优省

  “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夯实经济数据。”2017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一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虽然你们拿出来的这个数字好像不太好看,但是我觉得实际上很好看,它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数字。”

  “把水分挤干净,之后轻装上阵,心里反倒有底了。”一位官员坦言。

  直面顽疾,辽宁从最要害的问题入手:通过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为此,辽宁喊出“打造营商环境全国最优省”口号,以示决心,不留退路。

  从率先成立全国第一个优化营商环境专门机构,到出台“条条都管用、可操作”的东北首部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到在全国第一个推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优化整合,让党政机关“瘦身”,转变作风,轻装疾行;再到组建专责“接受投诉、暗访调查、公开曝光、严肃处理”的全国第一家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成为主旋律。

  从取消调整千余项行政职权,到工商登记“三十二证合一”、376项证照即办即给、487个事项“最多跑一次”,再到“拨拨就灵”的政务平台和取消253项证明。“减证”促“简政”,便民更惠民。

  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到“纠四风”“办事难”“特权车”专项整治,清理规范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再到解决与民争利、以费养人等问题的事业单位改革。抓住要害处,出招稳准狠。

  在辽宁,利于市场主体茁壮成长的“墒情”持续好转,创新创业的“高地”正在形成。

  从“老工业基地”到“理想投资地”

  抛开历史上的荣光不谈,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辽宁的分量也极重。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备。

  定位优越的区位优势,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与投资部总经理王晓春与盘锦东跃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绍光的双手握在一起,推动了由双方投资12.5亿元、东北地区最大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项目,原来的“点对点”式的小范围业务合作扩大成了产业对接的“大手笔”。

  着眼发达的交通网络,物流巨头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在辽宁布局构筑以沈阳枢纽公路港为核心,营口、葫芦岛、朝阳为节点的“公路港”网络。徐冠巨说:“传化智联覆盖辽宁、辐射东北、连接全国的现代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将为辽宁振兴贡献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辽宁全省坐落着1700多家科研机构,115所高等院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5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4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8100多人,还有分布于各行各业的460万产业技术工人。

  “东软为什么不到外地发展?”创业多年,这个问题,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不知回答了多少遍:“辽宁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如此雄厚,东软发展得这么好,为什么要离开?”

  与此同时,辽宁正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金融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济转型商机无限。

  截至今年7月末,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14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其中,来自日、韩、蒙、俄等东北亚国家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百家。今年上半年,辽宁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实现717.7亿元。

  辽宁自贸试验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大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同上海、江苏、北京对口合作,又使辽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央赋予东北地区近百个国家级战略平台,为辽宁搭建了对外开放的载体。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再度受到瞩目的辽宁,正在释放更加强大的吸引力。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提供)

  • 282762248_8.jpg

    在沈阳华晨宝马大东工厂车身车间,机械手臂在进行车身制造。 新华社 供图

  • 20140708130492790425093760_p.jpg

    上世纪50年代,修建高炉瓦斯管道的鞍钢工人。 摄影 蔡尚雄/人民画报

  • 广州无线电集团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韩国LEO株式会社与抚顺森源集团合作研发的电动车(船)等项目成功签约,实现金融和对韩招商新突破。图为森源森源化工项目..jpg

    抚顺森源集团化工项目。广州无线电集团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韩国LEO株式会社与抚顺森源集团合作研发的电动车(船)等项目成功签约,实现金融和对韩招商新突破。

  • 20080228120563607482818961221_p.jpg

    1956年10月,中国在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第一次自行设计制造的和平型蒸汽机车,在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厂试制成功。 本刊资料

  • 《巨臂悬梁》大连重工制造的传输速度14400吨  小时的取料机悬臂梁。该取料机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吨位的取料机。.jpg

    大连重工制造的传输速度14400吨/小时的取料机悬臂梁。

  • 195301.jpg

    《人民画报》1953年1期封面:鞍钢铸块车间正在浇注钢锭。

  • 195405.jpg

    《人民画报》1954年5期封面:鞍钢劳动模范孟泰和技术员视察钢炉。

  • 195705.jpg

    《人民画报》1957年5期封面:鞍钢之夜。

  • VCG111145106687.jpg

    2018年2月12日,大连特钢公司炼钢生产作业区一名吊车工将钢包中的钢水注入AOD炉。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211100159419.jpg

    沈阳浑河湾。 视觉中国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