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专题图片 >> 正文

改革伟力造就浦东传奇

2018-10-10      撰文 本刊记者 乔振祺

  • VCG111156129253.jpg

    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等几栋摩天大楼,东临浦东新区腹地,西眺浦西及黄浦江,南向张杨路商业贸易区,北临陆家嘴中心绿地。这几栋高层建筑夜景璀璨绚烂,是浦东乃至上海当仁不让的地标。 视觉中国 供图

  • 陆家嘴1990-2008——姚建良摄.jpg

    1990、1998、2008年,从浦西远眺浦东陆 家嘴。 摄影 姚建良

  • 20041123116921123776561740191_p.jpg

    1991年2月18日上午,在南浦大桥即将合龙之际,邓小平同志来到南浦大桥。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是开发浦东的起步工程之一,1991年12月1日正式通车。主塔“南浦大桥”四个红色大字也是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本刊资料

  • 2004113011692121218286935003X_p.jpg

    建设中的浦东居民住宅区。浦东在开发开放的同时,致力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成片住宅区的建成,改善了市民的住房条件。 本刊资料

  • 200110.jpg

  • 200203.jpg

    《人民画报》一直关注浦东开发开放,并多次对此进行报道。通过《人民画报》的镜头,可以看到浦东建设成长的过程。 本刊资料

  • 199106上海证券交易所报道-拼.jpg

    1991年6期《人民画报》刊载的对上海证券市场的报道。 本刊资料

  • 16416171_8.jpg

    1995年12月20日,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在浦东新区开张营业。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位于浦东新区张杨路501号。 摄影 柳中央/新华社

  • 200701231171010971843830602_p.jpg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中国大陆两所证券交易所之一,1990年11月26日创立于浦东新区。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正式营业。 本刊资料

  • 新上海之夜(王正坤摄).jpg

    俯瞰黄浦江两岸。从1990年开始的28年来,过去的一片农田变成了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数十个全国“第一”在浦东产生:第一个保税区、首个自贸区、第一个“区港一体”的保税港区……今天,浦东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从开发开放之初的60亿元增长到接近1万亿元,经济总量翻了160倍。 摄影 王正坤

  • VCG11468699601.jpg

    俯瞰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南部,是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与陆家嘴、金桥和外高桥开发区同为上海浦东新区四个重点开发区域。 视觉中国 供图

  • 217920978_8.jpg

    2013年9月29日,位于浦东境内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如今,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区域。 摄影 陈飞/新华社

  • 8O1A1532.JPG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位于杭州湾口外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区,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海岛建设的港口。洋山港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得益于洋山深水港的规划建设和多年发展,目前上海港与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集装箱货物贸易往来,国际班轮航线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区。 摄影 乔振祺/人民画报

  • VCG111143627010.jpg

    2018年1月26日,雪后的黄浦江两岸。浦东、浦西的建筑烙刻了上海时代变化的印记,也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 视觉中国 供图

< >

浦东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见证,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的正确。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

浦东因位于黄浦江东岸而得名。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蜿蜒流淌110多公里,从西南方流入上海,穿市区后注入长江,最终通向太平洋。可历史上这条母亲河着实有点“偏心”,在奔流入海的途中弯了一下腰,把繁荣送给了浦西,把落后留给了浦东。

浦西在20世纪初已经开始繁荣,而浦东到20世纪末还是大片农田和荒凉的芦苇荡,只有少量破旧厂房和民居。直到20世纪80年代,上海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真是一江隔两岸,东西长相叹。

对比其他跨江河而建的国际大都市,如跨泰晤士河的英国伦敦、跨塞纳河的法国巴黎、跨涅瓦河的俄罗斯圣彼得堡、跨多瑙河的匈牙利布达佩斯,都是两岸均衡发展,唯独上海像个发育不全的“跛子”。

纵观上海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上海开埠后列强殖民者虽不断扩张地盘,但囿于黄浦江这道天然屏障,无人愿意冒险投巨资建设交通不便的浦东,这就使黄浦江两岸差距逐渐增大。

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建设新中国,上海作为“共和国经济长子”,财政收入长期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省区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上海的经济发展支撑着全国的经济发展,上海上交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经济收入很大的比例。而上海自己留下来的资金只够支持城市的基本维护。

1978年,中国主动打开了国门,实行改革开放。从1980年起,中国政府相继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迅猛发展,上海逐渐失去了光耀远东的大都市光环,从中国经济建设的“前锋”退守“后卫”。

与此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全球政治格局出现了雪崩式变化,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此时中国国内的改革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西方舆论开始用怀疑眼神看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要进一步把开放的旗帜打出去,多做几件有利于改革开放的事情。

1990年初,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邓小平又一次来到上海。在听取上海方面负责人汇报后,邓小平把目光投向了与浦西一江之隔、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浦东。酷爱打桥牌的邓小平此时决心已定:“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他还强调:“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邓小平要通过浦东开发开放的大动作,树立起中国更加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向世界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1990418日,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刻来临,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上海立即提出了明确的方针:“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浦东开发开放就此拉开序幕,上海站在了改革开放前沿。

1993年,邓小平再次来到上海。1213日,他冒着6级寒风走上了刚刚建成通车才两个月的杨浦大桥。大桥建设总指挥告诉他,桥面距离黄浦江面62米,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跨径斜拉桥。邓小平听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邓小平透过琴弦般的斜拉索,眺望着远方的浦东即兴吟诵道:“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作的两句诗。

浦东开发开放启动后,5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同时开工建设的工地最多达到2000多个,随处可见塔吊高耸,施工车辆穿梭往来,搅拌机的隆隆声不绝于耳,每昼夜消耗的建筑材料达10万吨。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从1990年中央宣布浦东开发开放到2000年浦东建政,浦东城市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创造了许多个全国“第一”,更为中国入世提供了路径探索和压力测试。

浦东落子,全盘皆活;一张王牌,惊叹世界。

“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

浦东究竟怎么开发?当时的中国人虽无经验,但理念超前。上海提出,“发展一定要考虑面向太平洋、面向未来,各种基础设施的布局一定要按这个要求”。

整个开发过程中,上海体现出了虚心的态度和向世界学习的劲头,而向世界“借脑”的做法最先从一个叫陆家嘴的地方开始。

如今的浦东陆家嘴,拥有与国际大都市齐平的天际线,大量商务楼宇鳞次栉比。高耸入云的楼宇里驻满来自全球的金融机构,人们来去匆匆,和华尔街情景无异。这个堪与伦敦金融城和纽约曼哈顿相媲美的中央商务区,是中国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城区。

这条当年的“烂泥渡路”,曾迎来了中、英、法、日、意等国的世界顶级规划设计专家。日本设计师的规划模型现代感极强,形似一个集成电路板;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的设计师的规划模型是一个椭圆形的古城堡;浪漫的法国设计师的规划模型突出了抽象、简洁的标签,与外滩的古典精致形成了强烈对比;严谨的英国设计师的规划模型既富有古典韵味,又考虑现代生活;中国设计师的规划模型则强调了轴线的功能和开发潜力……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地区规划进行国际咨询,由此产生的第一个汇集国际智慧的规划方案。

国际一流的水准和范式,产生了强大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国际金融、航运、贸易机构进驻。目前,陆家嘴入驻企业达39958家,尤以金融机构集聚程度和金融业发展程度最高——入驻陆家嘴的持牌类金融保险机构有830家之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证券交易所、交通银行总部纷纷进驻,汇丰、花旗、渣打等外资法人银行全部落户陆家嘴。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第一八佰伴、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富士银行上海分行等接踵而至。陆家嘴已然成为中国金融和商务领域最闪亮的一张名片,每一幢楼都是一条垂直的“金融街”。

浦东与世界的交流吸引了全球的资金和技术,更吸引了全球的智慧。中国主动与世界对话,是一种别样的跨文化交流,更是浦东高速发展的基因。

一条“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的标语曾挂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前线指挥部”——浦东大道141号的食堂里。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的赵启正是这条标语的创意者。他解释,这条标语是为提醒所有的浦东干部要具备国际眼光、国际思维和国际战略。

“浦东开发是面对世界的,以其功能来说,目标是要做一个世界的经济城市,因此它需要世界的经营者来此做经济活动,也需要世界的投资、需要世界的经验、世界的作为,所以我们是站在地球仪旁边观察浦东,而不是站在上海观察浦东。”赵启正说。

正是因为浦东面向太平洋、面向世界谋划开放,在地球仪边思考问题,它的开发开放才使上海逐渐具备与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等国际现代大都市平等对话的资格。

打开一扇窗,看见全世界。

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浦东时强调:“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试验田的作用。”

先行先试,成了浦东的一种方法。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上,因为先行先试,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产生了一大批全国首创。

1990年,成立第一个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第一家证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5年,第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开业。

2005年,第一个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015年,第一个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2018年,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中国原油期货在上

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

……

2013929日上午10时许,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贺乐赋接过外商投资企业备案证,编号“001号”。

这一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个位于浦东、面积仅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1/266的地方,被寄予厚望,期望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

继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之后,中国政府又把首个自贸区放在浦东,看重的就是浦东开发开放形成的制度基础、开放优势和战略地位。从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看,以支点撬动整体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

以开放倒逼改革,从而激发改革红利。上海自贸区正是在这一经验的基础上实行的更高层次的开放,政府期待这块改革试验田能打造出中国经济升级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撰文指出:“按照中央要求,我们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探索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协调推进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和政府监管制度创新,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

在自贸区试验5年来的成绩单上,最醒目的是以负面清单为代表的100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此外,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强化企业的市场投资主体地位;确立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口岸货物和船舶申报100%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开设自由贸易账户,探索开放环境下有效防范风险等制度创新,为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探索了具体路径。

扩容后的自贸区以上海1/50的面积,创造了上海1/4的地区生产总值、2/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可以说,自贸区建设全面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

20173月,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在上海的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这一方案,被外界认为是继2015年深化方案后上海自贸区进入“3.0”版改革。

不久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新气象,呼之欲出。

新时代,浦东再续传奇

在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看来,建设自贸港的任务,重在对标全球开放水平最高标准,向世界亮出中国方案。

对标全球最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甘当“引路人”,甘当“店小二”。2016年元旦,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116项审批事项按照取消、改备案、告知承诺、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强化准入监管5种方式实行改革。

20173月,浦东又在全国率先实施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企业只需在互联网上递交材料,五个工作日内即可拿到备案证明。这既减轻了企业拉着“拉杆箱”上交材料的“痛苦”,又便利了追赶潮流的消费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买到国际时髦的化妆品。

201712月,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方案,在自贸区先行先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一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捆绑”模式,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单独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然后委托给有资质和生产能力的企业生产。至此,“证照分离”改革再升级,企业、百姓双赢。

今年,国务院批准将“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国复制推广,并进一步交给上海和浦东10个领域、47项改革任务。全力跑出“自贸区速度”,将是浦东的答复。

2016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同意上海以浦东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

在张江,有着上海光源、罗氏等一大批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企业。在以张江为引领的浦东区域,科学技术创新因子每天都在迸发,带给上海、全国,乃至世界一个又一个惊喜。目前,张江已集聚光源一期、蛋白质中心、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实验装置、超算一期4个大科学设施,这些科学设施是多个学科领域前沿研究不可或缺的实验平台。

“中央决定在张江布局大科学设施群、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仅将提升我国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水平,还将为浦东吸引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翁祖亮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集聚地之一。”

科学技术的频频创新也带来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17年浦东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约为25.1%74.7%,第二产业增速快于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9%。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711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5件,经认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134家。

未来,“张江—临港”南北创新走廊联动,将依托张江科学城的创新源泉,充分利用临港的政策优势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空间,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和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99年前,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其重要著作《建国方略》中,提出要把浦东建设成为东方大港的设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设想只能是一纸空想,而今天的中国人将其变为现实。

改革开放40周年,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浦东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见证,充分印证了中国兴办经济特区和新区决策的正确,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的正确,亦充分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

改革开放的力量造就了浦东传奇,未来,浦东的故事还将继续。

上一页

下一页

改革伟力造就浦东传奇

2018-10-10      撰文 本刊记者 乔振祺

浦东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见证,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的正确。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

浦东因位于黄浦江东岸而得名。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蜿蜒流淌110多公里,从西南方流入上海,穿市区后注入长江,最终通向太平洋。可历史上这条母亲河着实有点“偏心”,在奔流入海的途中弯了一下腰,把繁荣送给了浦西,把落后留给了浦东。

浦西在20世纪初已经开始繁荣,而浦东到20世纪末还是大片农田和荒凉的芦苇荡,只有少量破旧厂房和民居。直到20世纪80年代,上海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真是一江隔两岸,东西长相叹。

对比其他跨江河而建的国际大都市,如跨泰晤士河的英国伦敦、跨塞纳河的法国巴黎、跨涅瓦河的俄罗斯圣彼得堡、跨多瑙河的匈牙利布达佩斯,都是两岸均衡发展,唯独上海像个发育不全的“跛子”。

纵观上海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上海开埠后列强殖民者虽不断扩张地盘,但囿于黄浦江这道天然屏障,无人愿意冒险投巨资建设交通不便的浦东,这就使黄浦江两岸差距逐渐增大。

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建设新中国,上海作为“共和国经济长子”,财政收入长期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省区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上海的经济发展支撑着全国的经济发展,上海上交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经济收入很大的比例。而上海自己留下来的资金只够支持城市的基本维护。

1978年,中国主动打开了国门,实行改革开放。从1980年起,中国政府相继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迅猛发展,上海逐渐失去了光耀远东的大都市光环,从中国经济建设的“前锋”退守“后卫”。

与此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全球政治格局出现了雪崩式变化,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此时中国国内的改革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西方舆论开始用怀疑眼神看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要进一步把开放的旗帜打出去,多做几件有利于改革开放的事情。

1990年初,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邓小平又一次来到上海。在听取上海方面负责人汇报后,邓小平把目光投向了与浦西一江之隔、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浦东。酷爱打桥牌的邓小平此时决心已定:“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他还强调:“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邓小平要通过浦东开发开放的大动作,树立起中国更加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向世界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1990418日,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刻来临,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上海立即提出了明确的方针:“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浦东开发开放就此拉开序幕,上海站在了改革开放前沿。

1993年,邓小平再次来到上海。1213日,他冒着6级寒风走上了刚刚建成通车才两个月的杨浦大桥。大桥建设总指挥告诉他,桥面距离黄浦江面62米,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跨径斜拉桥。邓小平听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邓小平透过琴弦般的斜拉索,眺望着远方的浦东即兴吟诵道:“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作的两句诗。

浦东开发开放启动后,5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同时开工建设的工地最多达到2000多个,随处可见塔吊高耸,施工车辆穿梭往来,搅拌机的隆隆声不绝于耳,每昼夜消耗的建筑材料达10万吨。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从1990年中央宣布浦东开发开放到2000年浦东建政,浦东城市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创造了许多个全国“第一”,更为中国入世提供了路径探索和压力测试。

浦东落子,全盘皆活;一张王牌,惊叹世界。

“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

浦东究竟怎么开发?当时的中国人虽无经验,但理念超前。上海提出,“发展一定要考虑面向太平洋、面向未来,各种基础设施的布局一定要按这个要求”。

整个开发过程中,上海体现出了虚心的态度和向世界学习的劲头,而向世界“借脑”的做法最先从一个叫陆家嘴的地方开始。

如今的浦东陆家嘴,拥有与国际大都市齐平的天际线,大量商务楼宇鳞次栉比。高耸入云的楼宇里驻满来自全球的金融机构,人们来去匆匆,和华尔街情景无异。这个堪与伦敦金融城和纽约曼哈顿相媲美的中央商务区,是中国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城区。

这条当年的“烂泥渡路”,曾迎来了中、英、法、日、意等国的世界顶级规划设计专家。日本设计师的规划模型现代感极强,形似一个集成电路板;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的设计师的规划模型是一个椭圆形的古城堡;浪漫的法国设计师的规划模型突出了抽象、简洁的标签,与外滩的古典精致形成了强烈对比;严谨的英国设计师的规划模型既富有古典韵味,又考虑现代生活;中国设计师的规划模型则强调了轴线的功能和开发潜力……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地区规划进行国际咨询,由此产生的第一个汇集国际智慧的规划方案。

国际一流的水准和范式,产生了强大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国际金融、航运、贸易机构进驻。目前,陆家嘴入驻企业达39958家,尤以金融机构集聚程度和金融业发展程度最高——入驻陆家嘴的持牌类金融保险机构有830家之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证券交易所、交通银行总部纷纷进驻,汇丰、花旗、渣打等外资法人银行全部落户陆家嘴。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第一八佰伴、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富士银行上海分行等接踵而至。陆家嘴已然成为中国金融和商务领域最闪亮的一张名片,每一幢楼都是一条垂直的“金融街”。

浦东与世界的交流吸引了全球的资金和技术,更吸引了全球的智慧。中国主动与世界对话,是一种别样的跨文化交流,更是浦东高速发展的基因。

一条“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的标语曾挂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前线指挥部”——浦东大道141号的食堂里。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的赵启正是这条标语的创意者。他解释,这条标语是为提醒所有的浦东干部要具备国际眼光、国际思维和国际战略。

“浦东开发是面对世界的,以其功能来说,目标是要做一个世界的经济城市,因此它需要世界的经营者来此做经济活动,也需要世界的投资、需要世界的经验、世界的作为,所以我们是站在地球仪旁边观察浦东,而不是站在上海观察浦东。”赵启正说。

正是因为浦东面向太平洋、面向世界谋划开放,在地球仪边思考问题,它的开发开放才使上海逐渐具备与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等国际现代大都市平等对话的资格。

打开一扇窗,看见全世界。

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浦东时强调:“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试验田的作用。”

先行先试,成了浦东的一种方法。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上,因为先行先试,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产生了一大批全国首创。

1990年,成立第一个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第一家证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5年,第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开业。

2005年,第一个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015年,第一个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2018年,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中国原油期货在上

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

……

2013929日上午10时许,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贺乐赋接过外商投资企业备案证,编号“001号”。

这一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个位于浦东、面积仅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1/266的地方,被寄予厚望,期望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

继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之后,中国政府又把首个自贸区放在浦东,看重的就是浦东开发开放形成的制度基础、开放优势和战略地位。从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看,以支点撬动整体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

以开放倒逼改革,从而激发改革红利。上海自贸区正是在这一经验的基础上实行的更高层次的开放,政府期待这块改革试验田能打造出中国经济升级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撰文指出:“按照中央要求,我们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探索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协调推进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和政府监管制度创新,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

在自贸区试验5年来的成绩单上,最醒目的是以负面清单为代表的100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此外,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强化企业的市场投资主体地位;确立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口岸货物和船舶申报100%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开设自由贸易账户,探索开放环境下有效防范风险等制度创新,为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探索了具体路径。

扩容后的自贸区以上海1/50的面积,创造了上海1/4的地区生产总值、2/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可以说,自贸区建设全面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

20173月,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在上海的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这一方案,被外界认为是继2015年深化方案后上海自贸区进入“3.0”版改革。

不久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新气象,呼之欲出。

新时代,浦东再续传奇

在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看来,建设自贸港的任务,重在对标全球开放水平最高标准,向世界亮出中国方案。

对标全球最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甘当“引路人”,甘当“店小二”。2016年元旦,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116项审批事项按照取消、改备案、告知承诺、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强化准入监管5种方式实行改革。

20173月,浦东又在全国率先实施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企业只需在互联网上递交材料,五个工作日内即可拿到备案证明。这既减轻了企业拉着“拉杆箱”上交材料的“痛苦”,又便利了追赶潮流的消费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买到国际时髦的化妆品。

201712月,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方案,在自贸区先行先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一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捆绑”模式,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单独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然后委托给有资质和生产能力的企业生产。至此,“证照分离”改革再升级,企业、百姓双赢。

今年,国务院批准将“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国复制推广,并进一步交给上海和浦东10个领域、47项改革任务。全力跑出“自贸区速度”,将是浦东的答复。

2016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同意上海以浦东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

在张江,有着上海光源、罗氏等一大批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企业。在以张江为引领的浦东区域,科学技术创新因子每天都在迸发,带给上海、全国,乃至世界一个又一个惊喜。目前,张江已集聚光源一期、蛋白质中心、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实验装置、超算一期4个大科学设施,这些科学设施是多个学科领域前沿研究不可或缺的实验平台。

“中央决定在张江布局大科学设施群、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仅将提升我国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水平,还将为浦东吸引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翁祖亮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集聚地之一。”

科学技术的频频创新也带来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17年浦东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约为25.1%74.7%,第二产业增速快于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9%。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711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5件,经认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134家。

未来,“张江—临港”南北创新走廊联动,将依托张江科学城的创新源泉,充分利用临港的政策优势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空间,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和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99年前,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其重要著作《建国方略》中,提出要把浦东建设成为东方大港的设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设想只能是一纸空想,而今天的中国人将其变为现实。

改革开放40周年,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浦东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见证,充分印证了中国兴办经济特区和新区决策的正确,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的正确,亦充分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

改革开放的力量造就了浦东传奇,未来,浦东的故事还将继续。

  • VCG111156129253.jpg

    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等几栋摩天大楼,东临浦东新区腹地,西眺浦西及黄浦江,南向张杨路商业贸易区,北临陆家嘴中心绿地。这几栋高层建筑夜景璀璨绚烂,是浦东乃至上海当仁不让的地标。 视觉中国 供图

  • 陆家嘴1990-2008——姚建良摄.jpg

    1990、1998、2008年,从浦西远眺浦东陆 家嘴。 摄影 姚建良

  • 20041123116921123776561740191_p.jpg

    1991年2月18日上午,在南浦大桥即将合龙之际,邓小平同志来到南浦大桥。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是开发浦东的起步工程之一,1991年12月1日正式通车。主塔“南浦大桥”四个红色大字也是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本刊资料

  • 2004113011692121218286935003X_p.jpg

    建设中的浦东居民住宅区。浦东在开发开放的同时,致力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成片住宅区的建成,改善了市民的住房条件。 本刊资料

  • 200110.jpg

  • 200203.jpg

    《人民画报》一直关注浦东开发开放,并多次对此进行报道。通过《人民画报》的镜头,可以看到浦东建设成长的过程。 本刊资料

  • 199106上海证券交易所报道-拼.jpg

    1991年6期《人民画报》刊载的对上海证券市场的报道。 本刊资料

  • 16416171_8.jpg

    1995年12月20日,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在浦东新区开张营业。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位于浦东新区张杨路501号。 摄影 柳中央/新华社

  • 200701231171010971843830602_p.jpg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中国大陆两所证券交易所之一,1990年11月26日创立于浦东新区。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正式营业。 本刊资料

  • 新上海之夜(王正坤摄).jpg

    俯瞰黄浦江两岸。从1990年开始的28年来,过去的一片农田变成了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数十个全国“第一”在浦东产生:第一个保税区、首个自贸区、第一个“区港一体”的保税港区……今天,浦东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从开发开放之初的60亿元增长到接近1万亿元,经济总量翻了160倍。 摄影 王正坤

  • VCG11468699601.jpg

    俯瞰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南部,是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与陆家嘴、金桥和外高桥开发区同为上海浦东新区四个重点开发区域。 视觉中国 供图

  • 217920978_8.jpg

    2013年9月29日,位于浦东境内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如今,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区域。 摄影 陈飞/新华社

  • 8O1A1532.JPG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位于杭州湾口外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区,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海岛建设的港口。洋山港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得益于洋山深水港的规划建设和多年发展,目前上海港与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集装箱货物贸易往来,国际班轮航线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区。 摄影 乔振祺/人民画报

  • VCG111143627010.jpg

    2018年1月26日,雪后的黄浦江两岸。浦东、浦西的建筑烙刻了上海时代变化的印记,也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 视觉中国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