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专题图片 >> 正文

胡庆余堂:不仅仅是药堂

2019-09-16      撰文 本刊记者 莫倩;摄影 本刊记者 徐讯

  • 1bbccc3e8325cfab842a96e3d50f16d.jpg

    胡庆余堂,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宗旨发扬仁术。如今的建筑,保留了1874年创建时的风貌。

  • 9fcb5c1dd21067f61739a77481d3133.jpg

    从前,药业分为三类:产地直接进货的称药号,做批发的叫药行,零售的是药店。胡雪岩设药局,集三类于一体。

  • bf7ec13d1f2bf81fe61e8ab293e4987.jpg

    赵勤(左)指导徒弟朱豪州进行手工切片。

  • 2f3388d0e037948238975d701a79845 副本.jpg

    胡庆余堂的老账册。

  • xx19082707037 副本.jpg

    20世纪30年代,胡庆余堂的路牌广告。

  • DUAN2380.jpg

    胡庆余堂总店营业大厅饮片柜台,中药师根据患者的药方配药。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0382f933b32e108ec5404b88b1ac94f.jpg

    何氏妇科第四代传人何嘉珍为患者诊治。

< >

  “不求做多大,但求走得更远。”这是胡庆余堂董事长刘俊对胡庆余堂的要求和期望。他说,对于胡庆余堂这样的百年品牌,每走一步都要有所交代。

  胡庆余堂国药号(下称“胡庆余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100多年前,杭州市民便来到这儿问诊和购药。如今,这里一切如故:依然是1874年创建时使用的建筑,依然是当初的熙熙攘攘。这个享誉民间的“江南药王”,撑起了中国中药的一片天地。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戒欺”,是胡庆余堂的堂规。

  1874年,胡庆余堂开堂之初,创始人胡雪岩亲笔跋文,用良木雕琢“戒欺”一匾,高悬后堂,奉为店训。“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寥寥百字,有着商业道德的自律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秉承。

  一百多年来,“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要求深深影响了胡庆余堂的员工。采办务真,是指入药药材一定要真,并力求“道地”。创建之初,胡庆余堂便去药材的原产地收购,前往山东濮县采购驴皮,赴西北采购当归、甘草,到东北采购人参、鹿茸等。在如今的信息科技社会环境中,胡庆余堂依然坚持传统,要求采购人员奔波千里寻找道地药材。而便利的交通运输,能够将符合其采购标准的药材快捷地运抵这家老字号。

  每年,胡庆余堂都会安排“盲选”招标采购会,将知名中药材、中药饮片供应企业提供的样品隐去企业名称及初始包装,只剩样本编号。随后,这批样品将交与由10余名老药工组成的专业鉴定团队进行“盲选”,眼观、嘴尝。在对不同样本进行性状、气味等的鉴别后,将结果写在一张表格中,最后选择质量排名前三的品种进行购入。同时,每个样品将分为三份分别由采购部、仓库和质管部保存,以与大批量购买后的实物作对比,保证每个批次的质量。

  基于这样的采购机制,胡庆余堂仍然有着较高的退货率。据悉,曾有一位与胡庆余堂有着10多年合作关系的供货商,曾在一批野山参中掺入了几支用野生西洋参嫁接的货品,胡庆余堂发现之后迅速全盘退货,并从此与他断绝供销关系。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传统的制药人一直认为做药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要自我约束,诚信制药。胡庆余堂能够延续百年,至今享有盛誉,与胡雪岩当年提倡的“戒欺”“是乃仁术”“真不二价”等经营理念不可分割。

  “我们不敢说所有的药物都比别人好,但整体质量在行业里属于好的。”胡庆余堂董事长刘俊说。

  在传承中培养最好的人才

  在胡庆余堂,有些质量问题,是学徒在炮制药品时发现的。

  “徒弟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反映。质量核实后,就会很快处理。” 刘俊说。

  胡庆余堂每个季度都要组织学徒进行上山采药活动,让这些年轻人认识中草药,提高药材鉴别能力。

  胡庆余堂注重师承。据了解,胡庆余堂每年夏天都会进行传统的拜师仪式,师父和徒弟进行双向选择,之后便是磕头、敬茶、

  拜师仪式。朱豪州,今年26岁,在浙江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便来到胡庆余堂工作。两年前,他拜在赵勤门下,对中草药的辨别、炮制进行全面学习,按计划要三年才能出师。

  师父对徒弟要求严格。朱豪州的师父赵勤,尤以中药炮制中的手工切片见长,素有“赵一刀”之称。他要求朱豪州做到“一刀、二药、三手断”,因为他的师父陈炳法也曾如此要求他:要每天磨刀,组装刀具,保持刀面贴合,保证药材切割的薄度;要使用有品质保证的药材,并用省级以上药典标准的炮制方法进行药物炮制;要勤于练习。

  朱豪州是在切了3个月的胡萝卜后,才有机会切中药材的。

  不足2厘米的槟榔,被切成了近百片,片片薄如蝉翼。尽管传统的手工技艺渐渐被数字化生产线取代,但手工炮制仍有用武之地。“对于贵稀药材,手工切片能够很大程度减少损耗。”朱豪州说,机器生产往往会导致碎末多,而且药材炮制时如果温度不当,还会损坏中草药的成分。

  中药炮制,是中药工艺之精华所在。民间早有“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症不验也”之说。胡庆余堂历来讲究尊古炮制,凡学徒进门头三年,必先过“炮制”这一关。从古至今,胡庆余堂的老药工们都将用料精准、工艺精湛视为本分。

  朱豪州学习药材辨别、中药炮制,一方面来自于学校的培养,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自己的师父赵勤。而赵勤也是从他的师父陈炳法那里学来了不少本领。

  “我知道的东西,基本都是师父教的。”赵勤说,自己28岁那年拜陈炳法为师,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中药材炮制中摸爬滚打了5年。他坦言,拜师前后确实不一样。有了师父后,自己会更主动地学习和尝试,有他在,心里有底。口口相传的技艺、手把手的教授,能够帮助他更好的进步。“师父告诉我,不要心急,要慢慢来。”胡庆余堂的老药工带的徒弟都不多,“徒弟不在多,重要的是把技艺传承下去。”

  如今,在全国中药调剂大赛中,胡庆余堂的选手在中药传统技能操作等项目中屡获殊荣。胡庆余堂中药高级技师人数更是占到浙江省的一半以上。

  对患者负责

  胡庆余堂的门诊点,患者在诊室外排队等候。

  名老中医坐诊,是胡庆余堂良好的历史传统。历史上,胡庆余堂对很多名老中医发出了邀请,其中不少慕名而来。强强合作,让双方获得了市场,也获得了信誉。如今,胡庆余堂有12个门诊点,共有400多位中医医生,很多是国家级或浙江省级名老中医,他们在此为病患切脉把诊。

  刘敏,是杭州何氏妇科第五代传人。今年58岁的他,已跟着母亲——何氏妇科第四代传人何嘉珍学药行医30年。何氏妇科始于晚清,嫡传四代,外姓已传五代,代代有名医,在杭州享有盛誉。何氏妇科年门诊量达20万人次以上,年出院病人3800人次以上,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建设单位。十几年前,何嘉珍、刘敏母子二人便来到胡庆余堂门诊部坐诊。刘敏坦言,胡庆余堂良好的药材质量、硬软件俱佳的就医环境,以及良好的口碑,促成了双方的合作。

  “治病救人,跟在战场作战相似。医生,是指挥官,地位重要。而药材是武器,指挥官需要这样好的武器。”刘敏说,胡庆余堂的道地用药能够为治疗提供保障。

  胡庆余堂有着1000多个品种的中草药,常用的有七八百种。

  每天,胡庆余堂药房柜台的吞吐量有10吨。

  近些年,胡庆余堂进一步延伸了中药产业链,研制护肤品、开设药膳馆、打造中草药汉方咖啡……如果说创立初期前店后厂的胡庆余堂是其1.0时代,那新中国成立后生产与销售分开便是其2.0时代,如今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造就了它的3.0时代。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胡庆余堂希望获得年轻人的市场。”刘俊说,胡庆余堂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和认可。与5年前相比,胡庆余堂顾客的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左右。

  “不求做多大,但求走得更远。”这是刘俊对胡庆余堂的要求和期望。他说,对胡庆余堂这样的百年品牌,每走一步都要有所交代。

上一页

下一页

胡庆余堂:不仅仅是药堂

2019-09-16      撰文 本刊记者 莫倩;摄影 本刊记者 徐讯

  “不求做多大,但求走得更远。”这是胡庆余堂董事长刘俊对胡庆余堂的要求和期望。他说,对于胡庆余堂这样的百年品牌,每走一步都要有所交代。

  胡庆余堂国药号(下称“胡庆余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100多年前,杭州市民便来到这儿问诊和购药。如今,这里一切如故:依然是1874年创建时使用的建筑,依然是当初的熙熙攘攘。这个享誉民间的“江南药王”,撑起了中国中药的一片天地。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戒欺”,是胡庆余堂的堂规。

  1874年,胡庆余堂开堂之初,创始人胡雪岩亲笔跋文,用良木雕琢“戒欺”一匾,高悬后堂,奉为店训。“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寥寥百字,有着商业道德的自律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秉承。

  一百多年来,“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要求深深影响了胡庆余堂的员工。采办务真,是指入药药材一定要真,并力求“道地”。创建之初,胡庆余堂便去药材的原产地收购,前往山东濮县采购驴皮,赴西北采购当归、甘草,到东北采购人参、鹿茸等。在如今的信息科技社会环境中,胡庆余堂依然坚持传统,要求采购人员奔波千里寻找道地药材。而便利的交通运输,能够将符合其采购标准的药材快捷地运抵这家老字号。

  每年,胡庆余堂都会安排“盲选”招标采购会,将知名中药材、中药饮片供应企业提供的样品隐去企业名称及初始包装,只剩样本编号。随后,这批样品将交与由10余名老药工组成的专业鉴定团队进行“盲选”,眼观、嘴尝。在对不同样本进行性状、气味等的鉴别后,将结果写在一张表格中,最后选择质量排名前三的品种进行购入。同时,每个样品将分为三份分别由采购部、仓库和质管部保存,以与大批量购买后的实物作对比,保证每个批次的质量。

  基于这样的采购机制,胡庆余堂仍然有着较高的退货率。据悉,曾有一位与胡庆余堂有着10多年合作关系的供货商,曾在一批野山参中掺入了几支用野生西洋参嫁接的货品,胡庆余堂发现之后迅速全盘退货,并从此与他断绝供销关系。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传统的制药人一直认为做药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要自我约束,诚信制药。胡庆余堂能够延续百年,至今享有盛誉,与胡雪岩当年提倡的“戒欺”“是乃仁术”“真不二价”等经营理念不可分割。

  “我们不敢说所有的药物都比别人好,但整体质量在行业里属于好的。”胡庆余堂董事长刘俊说。

  在传承中培养最好的人才

  在胡庆余堂,有些质量问题,是学徒在炮制药品时发现的。

  “徒弟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反映。质量核实后,就会很快处理。” 刘俊说。

  胡庆余堂每个季度都要组织学徒进行上山采药活动,让这些年轻人认识中草药,提高药材鉴别能力。

  胡庆余堂注重师承。据了解,胡庆余堂每年夏天都会进行传统的拜师仪式,师父和徒弟进行双向选择,之后便是磕头、敬茶、

  拜师仪式。朱豪州,今年26岁,在浙江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便来到胡庆余堂工作。两年前,他拜在赵勤门下,对中草药的辨别、炮制进行全面学习,按计划要三年才能出师。

  师父对徒弟要求严格。朱豪州的师父赵勤,尤以中药炮制中的手工切片见长,素有“赵一刀”之称。他要求朱豪州做到“一刀、二药、三手断”,因为他的师父陈炳法也曾如此要求他:要每天磨刀,组装刀具,保持刀面贴合,保证药材切割的薄度;要使用有品质保证的药材,并用省级以上药典标准的炮制方法进行药物炮制;要勤于练习。

  朱豪州是在切了3个月的胡萝卜后,才有机会切中药材的。

  不足2厘米的槟榔,被切成了近百片,片片薄如蝉翼。尽管传统的手工技艺渐渐被数字化生产线取代,但手工炮制仍有用武之地。“对于贵稀药材,手工切片能够很大程度减少损耗。”朱豪州说,机器生产往往会导致碎末多,而且药材炮制时如果温度不当,还会损坏中草药的成分。

  中药炮制,是中药工艺之精华所在。民间早有“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症不验也”之说。胡庆余堂历来讲究尊古炮制,凡学徒进门头三年,必先过“炮制”这一关。从古至今,胡庆余堂的老药工们都将用料精准、工艺精湛视为本分。

  朱豪州学习药材辨别、中药炮制,一方面来自于学校的培养,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自己的师父赵勤。而赵勤也是从他的师父陈炳法那里学来了不少本领。

  “我知道的东西,基本都是师父教的。”赵勤说,自己28岁那年拜陈炳法为师,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中药材炮制中摸爬滚打了5年。他坦言,拜师前后确实不一样。有了师父后,自己会更主动地学习和尝试,有他在,心里有底。口口相传的技艺、手把手的教授,能够帮助他更好的进步。“师父告诉我,不要心急,要慢慢来。”胡庆余堂的老药工带的徒弟都不多,“徒弟不在多,重要的是把技艺传承下去。”

  如今,在全国中药调剂大赛中,胡庆余堂的选手在中药传统技能操作等项目中屡获殊荣。胡庆余堂中药高级技师人数更是占到浙江省的一半以上。

  对患者负责

  胡庆余堂的门诊点,患者在诊室外排队等候。

  名老中医坐诊,是胡庆余堂良好的历史传统。历史上,胡庆余堂对很多名老中医发出了邀请,其中不少慕名而来。强强合作,让双方获得了市场,也获得了信誉。如今,胡庆余堂有12个门诊点,共有400多位中医医生,很多是国家级或浙江省级名老中医,他们在此为病患切脉把诊。

  刘敏,是杭州何氏妇科第五代传人。今年58岁的他,已跟着母亲——何氏妇科第四代传人何嘉珍学药行医30年。何氏妇科始于晚清,嫡传四代,外姓已传五代,代代有名医,在杭州享有盛誉。何氏妇科年门诊量达20万人次以上,年出院病人3800人次以上,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建设单位。十几年前,何嘉珍、刘敏母子二人便来到胡庆余堂门诊部坐诊。刘敏坦言,胡庆余堂良好的药材质量、硬软件俱佳的就医环境,以及良好的口碑,促成了双方的合作。

  “治病救人,跟在战场作战相似。医生,是指挥官,地位重要。而药材是武器,指挥官需要这样好的武器。”刘敏说,胡庆余堂的道地用药能够为治疗提供保障。

  胡庆余堂有着1000多个品种的中草药,常用的有七八百种。

  每天,胡庆余堂药房柜台的吞吐量有10吨。

  近些年,胡庆余堂进一步延伸了中药产业链,研制护肤品、开设药膳馆、打造中草药汉方咖啡……如果说创立初期前店后厂的胡庆余堂是其1.0时代,那新中国成立后生产与销售分开便是其2.0时代,如今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造就了它的3.0时代。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胡庆余堂希望获得年轻人的市场。”刘俊说,胡庆余堂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和认可。与5年前相比,胡庆余堂顾客的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左右。

  “不求做多大,但求走得更远。”这是刘俊对胡庆余堂的要求和期望。他说,对胡庆余堂这样的百年品牌,每走一步都要有所交代。

  • 1bbccc3e8325cfab842a96e3d50f16d.jpg

    胡庆余堂,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宗旨发扬仁术。如今的建筑,保留了1874年创建时的风貌。

  • 9fcb5c1dd21067f61739a77481d3133.jpg

    从前,药业分为三类:产地直接进货的称药号,做批发的叫药行,零售的是药店。胡雪岩设药局,集三类于一体。

  • bf7ec13d1f2bf81fe61e8ab293e4987.jpg

    赵勤(左)指导徒弟朱豪州进行手工切片。

  • 2f3388d0e037948238975d701a79845 副本.jpg

    胡庆余堂的老账册。

  • xx19082707037 副本.jpg

    20世纪30年代,胡庆余堂的路牌广告。

  • DUAN2380.jpg

    胡庆余堂总店营业大厅饮片柜台,中药师根据患者的药方配药。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0382f933b32e108ec5404b88b1ac94f.jpg

    何氏妇科第四代传人何嘉珍为患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