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专题图片 >> 正文

【本刊专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向“第三步”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2020-08-11      本刊记者 万全 王蕴聪

  • _OWQ7181-人民画报万全-00.jpg

    2020年5月5日,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591588905773_.pic_hd.jpg

    工作人员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安装尾翼。长 五B火箭大尾翼结构形式是目前中国最复杂结构尾翼,巨大的翼展面积、庞大的重量及体积无疑创下了一个全新的记录。 摄影 宿东

  • _OWQ7425-人民画报万全-00.jpg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在空中形成白色水雾。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731589376319_.pic_hd(1).jpg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发射区做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511588776541_.pic_hd.jpg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从总装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摄影 宿东

  • 391589087928_.pic_hd.jpg

  • 551589088752_.pic_hd 副本.jpg

  • 541589088740_.pic_hd.jpg

  • WechatIMG59.jpg

  • 531589088727_.pic_hd.jpg

    5月8日13时49分,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返回舱着 陆后,空中搜索回收分队的12名搜索回收队员迅速建立工作区、架设便携式卫通设备,舱 体状态检查、火工品保护、着陆情况测量等工作随即展开。飞船返回舱操作者孙占海拆除 返回舱火工品。曾作为航天员飞天前给飞船“关舱门”唯一指定人,他亲手护送过9 名中 国航天员飞往太空,被航天员们亲切地誉为“神舟飞船舱门守护神”。 摄影 汪江波

  • 501588776538_.pic_hd.jpg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右二)判读火箭数据。 摄影 宿东

  • IMG_4191.jpg

    读高中时,李东在图书馆看到了1984年7期封面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的《人民画报》,决心要投入这份事业,高考志愿全报航天专业。多年后,他在指控大厅,再次捧起这本人民画报,与标志着火箭发射成功的红屏幕合影。摄影 宿东

  • 20040602116918766390655620BT1_p.jpg

    中国载人航天实施“三步走”
    1.载人飞船阶段: 发射载人飞船; 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 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 20111020129635535341093446_p.jpg

    2.空间实验室阶段: 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发射空间实验室; 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 300中国空间站在轨示意图.jpg

    3.建造空间站: 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 长征5号和5B 副本.jpg

< >

  581349分,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首飞任务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了实质阶段。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B)拥有将22吨载荷送入轨道的能力。而55日,随着长五B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送入太空,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奠定。

  202055180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1号塔架,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发射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营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提高中国载人飞船的乘员人数和货物运输能力。

  载人飞船试验船采用返回舱与服务舱两舱构型,通过配置不同的服务舱模块来适应近地空间和月球探测任务。

  长五B助中国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长五B是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主要承担着中国空间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是目前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长五B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为一级半火箭。自2011年正式立项,长五B经历了“十年磨一箭”。

  长五与长五B同属长征五号火箭系列,两型火箭共享5米大直径箭体结构研制、大推力液氧液氢发动机技术、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大型活动发射平台技术、系统级冗余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但两型火箭从设计、用途等多个方面存在不同—构型上:长五采用两级半构型,由芯一级+助推器+芯二级+整流罩组成;长五B采用一级半构型,由芯一级+助推器+整流罩组成。一级半构型的火箭,在中国尚属首次,涉及到独有的技术特点,也是研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长五B是中国首次将一级火箭作为末级使用,不增加姿态调整和速度修正,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在一级发动机关机时,约140吨的推力在几秒钟之内消失,相当于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突然“刹车”,还要稳稳停靠在指定位置,然后让“乘客”顺利下车。为此研制队伍攻克了“大推力直接入轨”关键技术,满足了有效载荷对姿态控制和制导精度控制的指标。

  外观上:长五B与长五的最大区别在于整流罩,长五的整流罩长度大约12.3米,而长五B的整流罩长度达到了20.5米,是中国现役运载火箭采用的尺寸规模最大的整流罩,是为了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而专门设计的。整流罩采用流线型的冯卡门曲线外形,可以更好的减小空气阻力,减轻载荷影响。作为中国长度最长、重量最重的整流罩,另一个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做到安全可靠的分离。经过多方案比较,最终确定了采用旋转式分离方案,通过大量的仿真分析、预示,对整流罩分离方案进行评估,并多次开展了整流罩分离试验,有效验证了设计正确性和各系统接口协调性。

  用途上:长五一般用于发射高轨道的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例如实践二十号卫星、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等;长五B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例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和实验舱等。

  运载能力上:长五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约为14吨,长五B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约为22吨。

  长五B的首飞成功,使中国大型运载火箭的技术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梯队,与俄罗斯“安加拉”火箭,美国“猎鹰-9”火箭、“德尔塔IV”火箭,欧洲“阿丽亚娜-5”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同时,长五B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发展的代表之一,将为后续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提供重要技术积累。

  新一代载人飞船

  虽然长五B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空间站,但首次飞行的乘客并不是空间站舱段,而是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表示,这艘试验船对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它将承担未来中国空间站任务和载人深空探测任务。

  自5518时整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五B送到天空后,试验船在轨道飞行219小时,通过7次自主轨控将轨道抬升至远地点为8000公里左右的大椭圆轨道,制动后以超过每秒9公里的再入(大气层)速度返回。这样,为返回舱创造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人造天体无动力脱离地球引力束缚所需的最小速度)返回再入的条件。

  本次任务中,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获取重要飞行参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积累飞行数据。

  “我们主要是用这艘试验船来验证今后的一些关键的技术。比如再入防热技术,和神舟飞船相比,此次我们把试验船送到一个更高的轨道上,让它以更高的速度再入大气层,以检验防热技术;神舟飞船有一顶1200平方米的减速伞,本次试验船将有三顶这样大小的伞,怎么可靠安全地打开这三顶伞,也是这次要验证的群伞回收技术。”周建平说。

  中国神舟系列飞船已送11名航天员(14人次)往返近地轨道,但每次最多只能搭载3名航天员。相比于神舟系列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体积更大,内部空间更加充裕,堪称“太空巴士”。还可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为“太空货车”,给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或者把空间站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同时,新一代载人飞船多用途的能力还体现在,既可以用于近地轨道运输,支撑中国空间站建设,还将肩负起载人登月等更遥远的深空探测重任。为此,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模拟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返回时的场景,而此前的神舟飞船运行轨道距离地面只有几百公里。

  神舟飞船的轨道、返回、服务三舱,也被优化整合为返回、服务两舱,航天员工作、生活的条件也将更舒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专家介绍,新一代载人飞船目标是实现一次可运载6名航天员,以及返回舱的多次可重复使用。

  伴随长五B首飞成功,除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引人关注外,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也进入人们的视线。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专家介绍,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是一种新型空间运输飞行器,它具备着陆缓冲一体化设计、下行载荷比高、搭载接口可扩展等多项优势,在满足多种天地往返需求、提供搭载平台及下行服务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这次由长五B运送至空间轨道,是为了验证充气展开、柔性防热、柔性体飞行器的气动力热环境及再入返回等多项关键技术。

  空间站建造成功拉开序幕,人们对空间站有了更多期待。

  按计划,中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可望在近地轨道在轨飞行10年以上,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成为国家级的太空科学实验室。

  载人航天“第三步”启幕

  “长五B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了实质阶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说。

  长五B的首飞成功,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在1992921日正式确定的。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除了本次首飞,后续中国空间站的核心舱、实验舱Ⅰ、实验舱Ⅱ等3个舱段都将由长五B送入轨道。至此,发射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长五B火箭,将共同构成中国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此次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一批新技术,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为建造空间站,一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此次任务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规划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目前,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4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也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也将于2020年年中完成。

  按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全记录

  55日,18:00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搭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55日,约18:08

  船箭正常分离,随后完成飞行姿态建立、太阳电池翼展开并跟踪太阳、中继天线展开并建立通信链路等平台功能初始化工作。


  截至57

  共按计划完成了7次轨道控制,将轨道抬升至远地点为8000公里左右的轨道。

  非变轨期间开展了泄漏碰撞检测系统试验、时间触发以太网控制电子试验、空间增材制造系统试验等多项载荷试验。任务期间,试验船姿态稳定,供电、测控联络均正常,整船状态良好。


  58日,约12

  开始返回制动,完成服返分离、建立返回姿态等动作,返回舱再入大气层。

  在距地面约8公里高度依次打开减速伞、主伞,距地面2公里左右缓冲气囊开始充气。  

  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后完成缓冲气囊排气、脱伞、发出着陆搜寻信标等动作,等待回收。


(本报道得到“我们的太空”、瘦驼、海南省航空摄影协会的大力支持)

上一页

下一页

【本刊专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向“第三步”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2020-08-11      本刊记者 万全 王蕴聪

  581349分,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首飞任务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了实质阶段。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B)拥有将22吨载荷送入轨道的能力。而55日,随着长五B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送入太空,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奠定。

  202055180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1号塔架,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发射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营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提高中国载人飞船的乘员人数和货物运输能力。

  载人飞船试验船采用返回舱与服务舱两舱构型,通过配置不同的服务舱模块来适应近地空间和月球探测任务。

  长五B助中国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长五B是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主要承担着中国空间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是目前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长五B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为一级半火箭。自2011年正式立项,长五B经历了“十年磨一箭”。

  长五与长五B同属长征五号火箭系列,两型火箭共享5米大直径箭体结构研制、大推力液氧液氢发动机技术、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大型活动发射平台技术、系统级冗余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但两型火箭从设计、用途等多个方面存在不同—构型上:长五采用两级半构型,由芯一级+助推器+芯二级+整流罩组成;长五B采用一级半构型,由芯一级+助推器+整流罩组成。一级半构型的火箭,在中国尚属首次,涉及到独有的技术特点,也是研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长五B是中国首次将一级火箭作为末级使用,不增加姿态调整和速度修正,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在一级发动机关机时,约140吨的推力在几秒钟之内消失,相当于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突然“刹车”,还要稳稳停靠在指定位置,然后让“乘客”顺利下车。为此研制队伍攻克了“大推力直接入轨”关键技术,满足了有效载荷对姿态控制和制导精度控制的指标。

  外观上:长五B与长五的最大区别在于整流罩,长五的整流罩长度大约12.3米,而长五B的整流罩长度达到了20.5米,是中国现役运载火箭采用的尺寸规模最大的整流罩,是为了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而专门设计的。整流罩采用流线型的冯卡门曲线外形,可以更好的减小空气阻力,减轻载荷影响。作为中国长度最长、重量最重的整流罩,另一个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做到安全可靠的分离。经过多方案比较,最终确定了采用旋转式分离方案,通过大量的仿真分析、预示,对整流罩分离方案进行评估,并多次开展了整流罩分离试验,有效验证了设计正确性和各系统接口协调性。

  用途上:长五一般用于发射高轨道的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例如实践二十号卫星、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等;长五B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例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和实验舱等。

  运载能力上:长五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约为14吨,长五B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约为22吨。

  长五B的首飞成功,使中国大型运载火箭的技术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梯队,与俄罗斯“安加拉”火箭,美国“猎鹰-9”火箭、“德尔塔IV”火箭,欧洲“阿丽亚娜-5”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同时,长五B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发展的代表之一,将为后续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提供重要技术积累。

  新一代载人飞船

  虽然长五B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空间站,但首次飞行的乘客并不是空间站舱段,而是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表示,这艘试验船对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它将承担未来中国空间站任务和载人深空探测任务。

  自5518时整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五B送到天空后,试验船在轨道飞行219小时,通过7次自主轨控将轨道抬升至远地点为8000公里左右的大椭圆轨道,制动后以超过每秒9公里的再入(大气层)速度返回。这样,为返回舱创造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人造天体无动力脱离地球引力束缚所需的最小速度)返回再入的条件。

  本次任务中,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获取重要飞行参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积累飞行数据。

  “我们主要是用这艘试验船来验证今后的一些关键的技术。比如再入防热技术,和神舟飞船相比,此次我们把试验船送到一个更高的轨道上,让它以更高的速度再入大气层,以检验防热技术;神舟飞船有一顶1200平方米的减速伞,本次试验船将有三顶这样大小的伞,怎么可靠安全地打开这三顶伞,也是这次要验证的群伞回收技术。”周建平说。

  中国神舟系列飞船已送11名航天员(14人次)往返近地轨道,但每次最多只能搭载3名航天员。相比于神舟系列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体积更大,内部空间更加充裕,堪称“太空巴士”。还可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为“太空货车”,给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或者把空间站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同时,新一代载人飞船多用途的能力还体现在,既可以用于近地轨道运输,支撑中国空间站建设,还将肩负起载人登月等更遥远的深空探测重任。为此,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模拟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返回时的场景,而此前的神舟飞船运行轨道距离地面只有几百公里。

  神舟飞船的轨道、返回、服务三舱,也被优化整合为返回、服务两舱,航天员工作、生活的条件也将更舒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专家介绍,新一代载人飞船目标是实现一次可运载6名航天员,以及返回舱的多次可重复使用。

  伴随长五B首飞成功,除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引人关注外,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也进入人们的视线。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专家介绍,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是一种新型空间运输飞行器,它具备着陆缓冲一体化设计、下行载荷比高、搭载接口可扩展等多项优势,在满足多种天地往返需求、提供搭载平台及下行服务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这次由长五B运送至空间轨道,是为了验证充气展开、柔性防热、柔性体飞行器的气动力热环境及再入返回等多项关键技术。

  空间站建造成功拉开序幕,人们对空间站有了更多期待。

  按计划,中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可望在近地轨道在轨飞行10年以上,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成为国家级的太空科学实验室。

  载人航天“第三步”启幕

  “长五B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了实质阶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说。

  长五B的首飞成功,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在1992921日正式确定的。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除了本次首飞,后续中国空间站的核心舱、实验舱Ⅰ、实验舱Ⅱ等3个舱段都将由长五B送入轨道。至此,发射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长五B火箭,将共同构成中国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此次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一批新技术,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为建造空间站,一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此次任务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规划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目前,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4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也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也将于2020年年中完成。

  按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全记录

  55日,18:00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搭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55日,约18:08

  船箭正常分离,随后完成飞行姿态建立、太阳电池翼展开并跟踪太阳、中继天线展开并建立通信链路等平台功能初始化工作。


  截至57

  共按计划完成了7次轨道控制,将轨道抬升至远地点为8000公里左右的轨道。

  非变轨期间开展了泄漏碰撞检测系统试验、时间触发以太网控制电子试验、空间增材制造系统试验等多项载荷试验。任务期间,试验船姿态稳定,供电、测控联络均正常,整船状态良好。


  58日,约12

  开始返回制动,完成服返分离、建立返回姿态等动作,返回舱再入大气层。

  在距地面约8公里高度依次打开减速伞、主伞,距地面2公里左右缓冲气囊开始充气。  

  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后完成缓冲气囊排气、脱伞、发出着陆搜寻信标等动作,等待回收。


(本报道得到“我们的太空”、瘦驼、海南省航空摄影协会的大力支持)

  • _OWQ7181-人民画报万全-00.jpg

    2020年5月5日,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591588905773_.pic_hd.jpg

    工作人员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安装尾翼。长 五B火箭大尾翼结构形式是目前中国最复杂结构尾翼,巨大的翼展面积、庞大的重量及体积无疑创下了一个全新的记录。 摄影 宿东

  • _OWQ7425-人民画报万全-00.jpg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在空中形成白色水雾。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731589376319_.pic_hd(1).jpg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发射区做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511588776541_.pic_hd.jpg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从总装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摄影 宿东

  • 391589087928_.pic_hd.jpg

  • 551589088752_.pic_hd 副本.jpg

  • 541589088740_.pic_hd.jpg

  • WechatIMG59.jpg

  • 531589088727_.pic_hd.jpg

    5月8日13时49分,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返回舱着 陆后,空中搜索回收分队的12名搜索回收队员迅速建立工作区、架设便携式卫通设备,舱 体状态检查、火工品保护、着陆情况测量等工作随即展开。飞船返回舱操作者孙占海拆除 返回舱火工品。曾作为航天员飞天前给飞船“关舱门”唯一指定人,他亲手护送过9 名中 国航天员飞往太空,被航天员们亲切地誉为“神舟飞船舱门守护神”。 摄影 汪江波

  • 501588776538_.pic_hd.jpg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右二)判读火箭数据。 摄影 宿东

  • IMG_4191.jpg

    读高中时,李东在图书馆看到了1984年7期封面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的《人民画报》,决心要投入这份事业,高考志愿全报航天专业。多年后,他在指控大厅,再次捧起这本人民画报,与标志着火箭发射成功的红屏幕合影。摄影 宿东

  • 20040602116918766390655620BT1_p.jpg

    中国载人航天实施“三步走”
    1.载人飞船阶段: 发射载人飞船; 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 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 20111020129635535341093446_p.jpg

    2.空间实验室阶段: 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发射空间实验室; 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 300中国空间站在轨示意图.jpg

    3.建造空间站: 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 长征5号和5B 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