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专题图片 >> 正文

【北京中轴线连载之五】会馆重生 韵味悠长

2023-08-29      撰文 本刊记者 周晨亮 摄影 本刊记者 秦斌

  • 1--开篇主图.png

    会馆是北京城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年有许多会馆,最初作为本籍举人赴京会试栖息之所,同时也供来京同乡缙绅暂居。会馆多以地域关系作为建馆的基础,由同乡或同业创建,始设于明代前期,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后期达到最高潮。

  • 1-颜料会馆--正乙祠+颜料会馆3.png

    位于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220号。据史书记载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年间,改建为银号会馆。其内的正乙祠戏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质结构的室内剧场,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正乙祠作为一座著名的历史遗迹,融合了自明清以来三个多世纪的宗教、会馆、银号、戏楼等诸多文化元素。2022年4月19日,正乙祠戏楼正式重张启幕。

  • 临汾会馆拼1.png

    北京临汾会馆原本分西馆和东馆。位于西打磨厂的东馆也被称为“临汾乡祠”,由临汾旅京的纸张、颜料、干果、烟行、杂货五行商人共同筹资兴建,服务于商业活动的同时,兼具祭神、演剧、联谊等功能。2015年东城区政府对该馆进行了保护修缮,天街集团将其改建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用于展示、传承北京会馆文化。2017年8月,临汾会馆(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 临汾会馆拼2.png

    北京临汾会馆原本分西馆和东馆。位于西打磨厂的东馆也被称为“临汾乡祠”,由临汾旅京的纸张、颜料、干果、烟行、杂货五行商人共同筹资兴建,服务于商业活动的同时,兼具祭神、演剧、联谊等功能。2015年东城区政府对该馆进行了保护修缮,天街集团将其改建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用于展示、传承北京会馆文化。2017年8月,临汾会馆(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 临汾会馆拼3.png

    北京临汾会馆原本分西馆和东馆。位于西打磨厂的东馆也被称为“临汾乡祠”,由临汾旅京的纸张、颜料、干果、烟行、杂货五行商人共同筹资兴建,服务于商业活动的同时,兼具祭神、演剧、联谊等功能。2015年东城区政府对该馆进行了保护修缮,天街集团将其改建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用于展示、传承北京会馆文化。2017年8月,临汾会馆(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 台湾会馆拼1.png

    位于东城区大江胡同114号。2009年,北京台湾会馆在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扩建,将原有54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扩建为3800平方米地上、地下两层的建筑,地面上,古朴的北京四合院中嵌入了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具有闽台特色的建筑元素,京台两地的建筑文化在台湾会馆水乳融合。现在的北京台湾会馆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涉台接待场所和展示窗口,也是两岸学术交流、民间交往的重要平台。

  • 台湾会馆拼2.png

    位于东城区大江胡同114号。2009年,北京台湾会馆在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扩建,将原有54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扩建为3800平方米地上、地下两层的建筑,地面上,古朴的北京四合院中嵌入了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具有闽台特色的建筑元素,京台两地的建筑文化在台湾会馆水乳融合。现在的北京台湾会馆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涉台接待场所和展示窗口,也是两岸学术交流、民间交往的重要平台。

  • 台湾会馆拼3.png

    位于东城区大江胡同114号。2009年,北京台湾会馆在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扩建,将原有54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扩建为3800平方米地上、地下两层的建筑,地面上,古朴的北京四合院中嵌入了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具有闽台特色的建筑元素,京台两地的建筑文化在台湾会馆水乳融合。现在的北京台湾会馆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涉台接待场所和展示窗口,也是两岸学术交流、民间交往的重要平台。

  • 台湾会馆拼4.png

    位于东城区大江胡同114号。2009年,北京台湾会馆在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扩建,将原有54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扩建为3800平方米地上、地下两层的建筑,地面上,古朴的北京四合院中嵌入了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具有闽台特色的建筑元素,京台两地的建筑文化在台湾会馆水乳融合。现在的北京台湾会馆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涉台接待场所和展示窗口,也是两岸学术交流、民间交往的重要平台。

  • 1-颜料会馆--正乙祠+颜料会馆1.png

    位于东城区前门三里河畔青云胡同22号。明代中叶由山西颜料、桐油行在京商人集资创建,是京城最早的商业会馆之一。在颜料会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同乡、同行聚会之外,其主要功能在于“祀神、合乐、义举、公约”。2009年,天街集团按照历史风貌对其进行恢复性修建,次年完成修缮验收。2021年,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导的“会馆有戏”项目在颜料会馆开演。

  • 1-颜料会馆--正乙祠+颜料会馆2.png

    位于东城区前门三里河畔青云胡同22号。明代中叶由山西颜料、桐油行在京商人集资创建,是京城最早的商业会馆之一。在颜料会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同乡、同行聚会之外,其主要功能在于“祀神、合乐、义举、公约”。2009年,天街集团按照历史风貌对其进行恢复性修建,次年完成修缮验收。2021年,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导的“会馆有戏”项目在颜料会馆开演。

  • 1-颜料会馆--正乙祠+颜料会馆4.png

    位于东城区前门三里河畔青云胡同22号。明代中叶由山西颜料、桐油行在京商人集资创建,是京城最早的商业会馆之一。在颜料会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同乡、同行聚会之外,其主要功能在于“祀神、合乐、义举、公约”。2009年,天街集团按照历史风貌对其进行恢复性修建,次年完成修缮验收。2021年,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导的“会馆有戏”项目在颜料会馆开演。

  • 2-韶州会馆1.png

    位于东城区草厂二条2号。始建于清代晚期,历史上曾为广东省韶州府旅京人士在京建立的同乡试馆、府馆。会馆现存建筑坐东朝西,为一进院落。2023年5月起正式对外开放,打造为韶州文化展厅、茶文化空间、兰花书房等主题文化会客厅。

  • 2-韶州会馆2.png

    位于东城区草厂二条2号。始建于清代晚期,历史上曾为广东省韶州府旅京人士在京建立的同乡试馆、府馆。会馆现存建筑坐东朝西,为一进院落。2023年5月起正式对外开放,打造为韶州文化展厅、茶文化空间、兰花书房等主题文化会客厅。

  • 2-韶州会馆3.png

    位于东城区草厂二条2号。始建于清代晚期,历史上曾为广东省韶州府旅京人士在京建立的同乡试馆、府馆。会馆现存建筑坐东朝西,为一进院落。2023年5月起正式对外开放,打造为韶州文化展厅、茶文化空间、兰花书房等主题文化会客厅。

  • 3-福州新馆1.png

    位于西城区骡马市大街51号。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为林则徐在京任职期间筹资购置,曾是清代福建同乡居停聚会之处。林则徐在京生活的七年(1813—1820年)中主要居住在宣武门以南地区(宣南),福州新馆是其重要活动场所,也是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情怀形成的重要时期。2019年12月,北京市政府完成福州新馆修缮和布展,将其开辟为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面向公众开放。

  • 3-福州新馆2.png

    位于西城区骡马市大街51号。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为林则徐在京任职期间筹资购置,曾是清代福建同乡居停聚会之处。林则徐在京生活的七年(1813—1820年)中主要居住在宣武门以南地区(宣南),福州新馆是其重要活动场所,也是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情怀形成的重要时期。2019年12月,北京市政府完成福州新馆修缮和布展,将其开辟为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面向公众开放。

< >

  北京中轴线两侧,胡同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名人故居、历史遗址、四合院、老字号等历史遗迹星罗棋布,交织出古都文化的千姿百态。这其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建筑,这就是会馆。

  会馆是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北京的会馆发祥于明前期,距今约600年,而后逐渐遍及全国。根据专家考证,北京会馆在清朝中期进入鼎盛时期,数量多达1000个左右,房屋多达几万间。当时不但有省馆,各州府郡县也纷纷将本地的名字书写在天子脚下的各色建筑上,覆盖地域涉及清代23个省1700多个县。

  彼时,经济贸易繁荣的老城“前三门”以外的中轴线两侧,也就是前门、崇文门、宣武门外,成为会馆集中分布的地区。进京的外地学子与游人,在胡同巷陌中寓居交际,也将各地的戏剧、方言、饮食、习俗等带到京城,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移民文化在此迸发。

  会馆的兴起与科举制度密切相关。明清科举盛时,各省试子云集宣南建设会馆,学术互鉴十分活跃,“宣南士乡”文化也由此闻名一时。到了清朝,宣南成为全国各地人们进京公干、求学、经商驻足之地。渐渐地,这里形成了大栅栏、菜市口、琉璃厂、天桥等各具特色的商业区,孕育了“古都商贾文化”。

  演剧,一直是会馆的诸多历史功能之一。会馆中响起的丝竹锣鼓,抚慰游子思乡之情、敦睦同乡之谊,更见证了各地区的文化交融。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八旬寿辰,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在并称为“四大会馆戏楼”的湖广会馆、安徽会馆、阳平会馆和正乙祠(浙江银号会馆),众艺争胜。最终,群戏荟萃蕴蓄为集百家之长的京剧。

  一座座会馆,是一处处展现北京城社会变迁史的活态博物馆。历经几百年的风云际会,北京会馆对于塑造北京文化基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内城的帝王文化相区别,会馆记录着明清时期官僚制度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兴盛、商品经济的活跃、人口流动的加速,形成了独特的士人文化、商贾文化、梨园文化等,是北京古都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首都文化开放融合、生生不息的重要见证。

  如今,胡同街区延续会馆文化基因,焕发新的生机。前门草厂三条与西打磨厂街交会处,有一座古朴的灰色小楼—临汾会馆。临汾会馆始建于明代,2015年,东城区以原材料、原工艺对临汾会馆进行了修缮,并保留了会馆原有的结构和布局。2017年,临汾会馆建成了“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现在走进馆内,能看到多处历史遗存。在此基础上,临汾会馆结合文博场所公益属性适度开展产业化利用,实现了会馆新生。在政策引领下,临汾会馆所在的西打磨厂街已成为文创与科技、古建与流行元素互融的文化街巷,展现了不同于前门西区商业区的“静生活”。

  会馆云集的西城区法源寺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正在变身为宣南文化展示的“橱窗”。鲁迅曾在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住过,毛泽东也在烂缦胡同的湖南会馆歇过脚。会馆与革命交汇,孕育了法源寺地区的红色基因。而对于京剧发祥地之一的安徽会馆,西城目前也在积极腾退,期望早日恢复其演出功能,将多个会馆戏楼、京剧名角故居串联起来,呈现出京城戏曲集聚地的整体风貌。

  2022年7月,北京东城区发布《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作为北京首个聚焦会馆片区建设的创新政策,该文件立足东城区丰富的会馆资源,提出五大发展愿景、明晰18条落地举措,进一步推进会馆旧址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利用,推动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促进传统文化街区更新。经过重塑,会馆文化又以活态方式融入到街区生活中,让北京这座全国文化中心之城有了更充盈的活力。

   

上一页

下一页

【北京中轴线连载之五】会馆重生 韵味悠长

2023-08-29      撰文 本刊记者 周晨亮 摄影 本刊记者 秦斌

  北京中轴线两侧,胡同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名人故居、历史遗址、四合院、老字号等历史遗迹星罗棋布,交织出古都文化的千姿百态。这其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建筑,这就是会馆。

  会馆是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北京的会馆发祥于明前期,距今约600年,而后逐渐遍及全国。根据专家考证,北京会馆在清朝中期进入鼎盛时期,数量多达1000个左右,房屋多达几万间。当时不但有省馆,各州府郡县也纷纷将本地的名字书写在天子脚下的各色建筑上,覆盖地域涉及清代23个省1700多个县。

  彼时,经济贸易繁荣的老城“前三门”以外的中轴线两侧,也就是前门、崇文门、宣武门外,成为会馆集中分布的地区。进京的外地学子与游人,在胡同巷陌中寓居交际,也将各地的戏剧、方言、饮食、习俗等带到京城,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移民文化在此迸发。

  会馆的兴起与科举制度密切相关。明清科举盛时,各省试子云集宣南建设会馆,学术互鉴十分活跃,“宣南士乡”文化也由此闻名一时。到了清朝,宣南成为全国各地人们进京公干、求学、经商驻足之地。渐渐地,这里形成了大栅栏、菜市口、琉璃厂、天桥等各具特色的商业区,孕育了“古都商贾文化”。

  演剧,一直是会馆的诸多历史功能之一。会馆中响起的丝竹锣鼓,抚慰游子思乡之情、敦睦同乡之谊,更见证了各地区的文化交融。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八旬寿辰,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在并称为“四大会馆戏楼”的湖广会馆、安徽会馆、阳平会馆和正乙祠(浙江银号会馆),众艺争胜。最终,群戏荟萃蕴蓄为集百家之长的京剧。

  一座座会馆,是一处处展现北京城社会变迁史的活态博物馆。历经几百年的风云际会,北京会馆对于塑造北京文化基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内城的帝王文化相区别,会馆记录着明清时期官僚制度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兴盛、商品经济的活跃、人口流动的加速,形成了独特的士人文化、商贾文化、梨园文化等,是北京古都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首都文化开放融合、生生不息的重要见证。

  如今,胡同街区延续会馆文化基因,焕发新的生机。前门草厂三条与西打磨厂街交会处,有一座古朴的灰色小楼—临汾会馆。临汾会馆始建于明代,2015年,东城区以原材料、原工艺对临汾会馆进行了修缮,并保留了会馆原有的结构和布局。2017年,临汾会馆建成了“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现在走进馆内,能看到多处历史遗存。在此基础上,临汾会馆结合文博场所公益属性适度开展产业化利用,实现了会馆新生。在政策引领下,临汾会馆所在的西打磨厂街已成为文创与科技、古建与流行元素互融的文化街巷,展现了不同于前门西区商业区的“静生活”。

  会馆云集的西城区法源寺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正在变身为宣南文化展示的“橱窗”。鲁迅曾在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住过,毛泽东也在烂缦胡同的湖南会馆歇过脚。会馆与革命交汇,孕育了法源寺地区的红色基因。而对于京剧发祥地之一的安徽会馆,西城目前也在积极腾退,期望早日恢复其演出功能,将多个会馆戏楼、京剧名角故居串联起来,呈现出京城戏曲集聚地的整体风貌。

  2022年7月,北京东城区发布《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作为北京首个聚焦会馆片区建设的创新政策,该文件立足东城区丰富的会馆资源,提出五大发展愿景、明晰18条落地举措,进一步推进会馆旧址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利用,推动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促进传统文化街区更新。经过重塑,会馆文化又以活态方式融入到街区生活中,让北京这座全国文化中心之城有了更充盈的活力。

   

  • 1--开篇主图.png

    会馆是北京城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年有许多会馆,最初作为本籍举人赴京会试栖息之所,同时也供来京同乡缙绅暂居。会馆多以地域关系作为建馆的基础,由同乡或同业创建,始设于明代前期,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后期达到最高潮。

  • 1-颜料会馆--正乙祠+颜料会馆3.png

    位于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220号。据史书记载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年间,改建为银号会馆。其内的正乙祠戏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质结构的室内剧场,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正乙祠作为一座著名的历史遗迹,融合了自明清以来三个多世纪的宗教、会馆、银号、戏楼等诸多文化元素。2022年4月19日,正乙祠戏楼正式重张启幕。

  • 临汾会馆拼1.png

    北京临汾会馆原本分西馆和东馆。位于西打磨厂的东馆也被称为“临汾乡祠”,由临汾旅京的纸张、颜料、干果、烟行、杂货五行商人共同筹资兴建,服务于商业活动的同时,兼具祭神、演剧、联谊等功能。2015年东城区政府对该馆进行了保护修缮,天街集团将其改建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用于展示、传承北京会馆文化。2017年8月,临汾会馆(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 临汾会馆拼2.png

    北京临汾会馆原本分西馆和东馆。位于西打磨厂的东馆也被称为“临汾乡祠”,由临汾旅京的纸张、颜料、干果、烟行、杂货五行商人共同筹资兴建,服务于商业活动的同时,兼具祭神、演剧、联谊等功能。2015年东城区政府对该馆进行了保护修缮,天街集团将其改建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用于展示、传承北京会馆文化。2017年8月,临汾会馆(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 临汾会馆拼3.png

    北京临汾会馆原本分西馆和东馆。位于西打磨厂的东馆也被称为“临汾乡祠”,由临汾旅京的纸张、颜料、干果、烟行、杂货五行商人共同筹资兴建,服务于商业活动的同时,兼具祭神、演剧、联谊等功能。2015年东城区政府对该馆进行了保护修缮,天街集团将其改建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用于展示、传承北京会馆文化。2017年8月,临汾会馆(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 台湾会馆拼1.png

    位于东城区大江胡同114号。2009年,北京台湾会馆在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扩建,将原有54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扩建为3800平方米地上、地下两层的建筑,地面上,古朴的北京四合院中嵌入了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具有闽台特色的建筑元素,京台两地的建筑文化在台湾会馆水乳融合。现在的北京台湾会馆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涉台接待场所和展示窗口,也是两岸学术交流、民间交往的重要平台。

  • 台湾会馆拼2.png

    位于东城区大江胡同114号。2009年,北京台湾会馆在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扩建,将原有54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扩建为3800平方米地上、地下两层的建筑,地面上,古朴的北京四合院中嵌入了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具有闽台特色的建筑元素,京台两地的建筑文化在台湾会馆水乳融合。现在的北京台湾会馆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涉台接待场所和展示窗口,也是两岸学术交流、民间交往的重要平台。

  • 台湾会馆拼3.png

    位于东城区大江胡同114号。2009年,北京台湾会馆在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扩建,将原有54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扩建为3800平方米地上、地下两层的建筑,地面上,古朴的北京四合院中嵌入了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具有闽台特色的建筑元素,京台两地的建筑文化在台湾会馆水乳融合。现在的北京台湾会馆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涉台接待场所和展示窗口,也是两岸学术交流、民间交往的重要平台。

  • 台湾会馆拼4.png

    位于东城区大江胡同114号。2009年,北京台湾会馆在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扩建,将原有54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扩建为3800平方米地上、地下两层的建筑,地面上,古朴的北京四合院中嵌入了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具有闽台特色的建筑元素,京台两地的建筑文化在台湾会馆水乳融合。现在的北京台湾会馆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涉台接待场所和展示窗口,也是两岸学术交流、民间交往的重要平台。

  • 1-颜料会馆--正乙祠+颜料会馆1.png

    位于东城区前门三里河畔青云胡同22号。明代中叶由山西颜料、桐油行在京商人集资创建,是京城最早的商业会馆之一。在颜料会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同乡、同行聚会之外,其主要功能在于“祀神、合乐、义举、公约”。2009年,天街集团按照历史风貌对其进行恢复性修建,次年完成修缮验收。2021年,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导的“会馆有戏”项目在颜料会馆开演。

  • 1-颜料会馆--正乙祠+颜料会馆2.png

    位于东城区前门三里河畔青云胡同22号。明代中叶由山西颜料、桐油行在京商人集资创建,是京城最早的商业会馆之一。在颜料会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同乡、同行聚会之外,其主要功能在于“祀神、合乐、义举、公约”。2009年,天街集团按照历史风貌对其进行恢复性修建,次年完成修缮验收。2021年,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导的“会馆有戏”项目在颜料会馆开演。

  • 1-颜料会馆--正乙祠+颜料会馆4.png

    位于东城区前门三里河畔青云胡同22号。明代中叶由山西颜料、桐油行在京商人集资创建,是京城最早的商业会馆之一。在颜料会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同乡、同行聚会之外,其主要功能在于“祀神、合乐、义举、公约”。2009年,天街集团按照历史风貌对其进行恢复性修建,次年完成修缮验收。2021年,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导的“会馆有戏”项目在颜料会馆开演。

  • 2-韶州会馆1.png

    位于东城区草厂二条2号。始建于清代晚期,历史上曾为广东省韶州府旅京人士在京建立的同乡试馆、府馆。会馆现存建筑坐东朝西,为一进院落。2023年5月起正式对外开放,打造为韶州文化展厅、茶文化空间、兰花书房等主题文化会客厅。

  • 2-韶州会馆2.png

    位于东城区草厂二条2号。始建于清代晚期,历史上曾为广东省韶州府旅京人士在京建立的同乡试馆、府馆。会馆现存建筑坐东朝西,为一进院落。2023年5月起正式对外开放,打造为韶州文化展厅、茶文化空间、兰花书房等主题文化会客厅。

  • 2-韶州会馆3.png

    位于东城区草厂二条2号。始建于清代晚期,历史上曾为广东省韶州府旅京人士在京建立的同乡试馆、府馆。会馆现存建筑坐东朝西,为一进院落。2023年5月起正式对外开放,打造为韶州文化展厅、茶文化空间、兰花书房等主题文化会客厅。

  • 3-福州新馆1.png

    位于西城区骡马市大街51号。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为林则徐在京任职期间筹资购置,曾是清代福建同乡居停聚会之处。林则徐在京生活的七年(1813—1820年)中主要居住在宣武门以南地区(宣南),福州新馆是其重要活动场所,也是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情怀形成的重要时期。2019年12月,北京市政府完成福州新馆修缮和布展,将其开辟为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面向公众开放。

  • 3-福州新馆2.png

    位于西城区骡马市大街51号。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为林则徐在京任职期间筹资购置,曾是清代福建同乡居停聚会之处。林则徐在京生活的七年(1813—1820年)中主要居住在宣武门以南地区(宣南),福州新馆是其重要活动场所,也是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情怀形成的重要时期。2019年12月,北京市政府完成福州新馆修缮和布展,将其开辟为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面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