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专题图片 >> 正文
2025-05-19
菏泽百花园内有多棵百年牡丹。3月中旬,百花园内一株有四百年历史的牡丹焕发新枝,并且已经开始跳蕾。高级农技师孙文海每天都要来看看这株明代牡丹。
1956年,孙文海出生于菏泽一个牡丹世家。小时候,爷爷管理牡丹,他便在牡丹地里玩耍,耳濡目染,很小便学会养护牡丹。1985年,孙文海来到百花园做技术员。当时园里工资低,年轻人不愿意去,父亲孙景玉对他说:“牡丹是个宝,咱不能丟,做事就要持之以恒。”有父亲的指导,加上自己从小对牡丹的热爱,孙文海坚持了下来。2005年开始,孙景玉年纪大了,孙文海便接过了育种的重担。
祖孙三代的牡丹传承,使得百花园的牡丹栽培技术、管理经验代代相传,并不断得到创新。同时,百花园的牡丹新品种也在不断涌现。孙景玉在百花园工作了40多年,培育了400多个牡丹新品种。孙文海也已经培育出了300多个牡丹新品种。雪白硕大的“景玉”牡丹和红色娇艳的“文海”牡丹分别以父子两人的名字命名。
每年4月是菏泽牡丹应季开放的时节,也是育种的时节。每到花季,孙文海便带领工作人员开展定向杂交育种。“通过定向杂交育种,我们选育出花大色艳的品种,然后扩繁、推广,提高牡丹的观赏性。”孙文海说,“培育一个牡丹新品种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翻开他的工作笔记,定向杂交的父本、母本记录得清清楚楚。每一行字,都对应一天的授粉工作。从授粉、结籽到播种、育苗,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六七年才能初开花,其中付出的艰辛局外人难以想象。“牡丹初开花之后的第二年或者第三年才能用于育苗,牡丹苗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申请新品种鉴定。”孙文海说,鉴定牡丹新品种要核实性状描述的准确性,性状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以及品种数量。
现在,培育牡丹新品种已经成为孙文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百花园的牡丹仿佛是他的孩子,天天见面、日日管理,对于园里每一棵牡丹的生长情况,孙文海都了如指掌。“每天看看牡丹的成长情况,感觉心里很踏实。”孙文海说。春天施肥修剪、夏天打药驱虫、秋天分栽播种、冬天清理养护,一年四季的精心伺候,使得百花园的百年牡丹枝繁叶茂,新栽牡丹茁壮成长。
中国是牡丹原产国,牡丹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对扩大牡丹谱系、丰富花色品种、延长牡丹花期、培育鲜切花等具有重要意义。“菏泽作为世界上知名的牡丹种苗基地和出口基地,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我们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牡丹新品种。”孙文海说,“培育它们也是为给后人留下更多美的可能。”他也坦言,牡丹育种周期长,收入低,年轻人不愿入行,他也时常为技术传承而担忧,并坦言,未来守护国色天香,仍需更多力量。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05-19
菏泽百花园内有多棵百年牡丹。3月中旬,百花园内一株有四百年历史的牡丹焕发新枝,并且已经开始跳蕾。高级农技师孙文海每天都要来看看这株明代牡丹。
1956年,孙文海出生于菏泽一个牡丹世家。小时候,爷爷管理牡丹,他便在牡丹地里玩耍,耳濡目染,很小便学会养护牡丹。1985年,孙文海来到百花园做技术员。当时园里工资低,年轻人不愿意去,父亲孙景玉对他说:“牡丹是个宝,咱不能丟,做事就要持之以恒。”有父亲的指导,加上自己从小对牡丹的热爱,孙文海坚持了下来。2005年开始,孙景玉年纪大了,孙文海便接过了育种的重担。
祖孙三代的牡丹传承,使得百花园的牡丹栽培技术、管理经验代代相传,并不断得到创新。同时,百花园的牡丹新品种也在不断涌现。孙景玉在百花园工作了40多年,培育了400多个牡丹新品种。孙文海也已经培育出了300多个牡丹新品种。雪白硕大的“景玉”牡丹和红色娇艳的“文海”牡丹分别以父子两人的名字命名。
每年4月是菏泽牡丹应季开放的时节,也是育种的时节。每到花季,孙文海便带领工作人员开展定向杂交育种。“通过定向杂交育种,我们选育出花大色艳的品种,然后扩繁、推广,提高牡丹的观赏性。”孙文海说,“培育一个牡丹新品种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翻开他的工作笔记,定向杂交的父本、母本记录得清清楚楚。每一行字,都对应一天的授粉工作。从授粉、结籽到播种、育苗,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六七年才能初开花,其中付出的艰辛局外人难以想象。“牡丹初开花之后的第二年或者第三年才能用于育苗,牡丹苗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申请新品种鉴定。”孙文海说,鉴定牡丹新品种要核实性状描述的准确性,性状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以及品种数量。
现在,培育牡丹新品种已经成为孙文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百花园的牡丹仿佛是他的孩子,天天见面、日日管理,对于园里每一棵牡丹的生长情况,孙文海都了如指掌。“每天看看牡丹的成长情况,感觉心里很踏实。”孙文海说。春天施肥修剪、夏天打药驱虫、秋天分栽播种、冬天清理养护,一年四季的精心伺候,使得百花园的百年牡丹枝繁叶茂,新栽牡丹茁壮成长。
中国是牡丹原产国,牡丹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对扩大牡丹谱系、丰富花色品种、延长牡丹花期、培育鲜切花等具有重要意义。“菏泽作为世界上知名的牡丹种苗基地和出口基地,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我们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牡丹新品种。”孙文海说,“培育它们也是为给后人留下更多美的可能。”他也坦言,牡丹育种周期长,收入低,年轻人不愿入行,他也时常为技术传承而担忧,并坦言,未来守护国色天香,仍需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