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专题图片 >> 正文
2025-10-23 撰文 本刊记者 田潇

2025年8月1日,故宫博物院的青年职工和香港高校的大学生分组展示在训练营期间完成的数字展览策展方案。
2025年夏天,一场名为“文化+科技”的训练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香港四所高校和故宫博物院的青年文化从业者共同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这场为期一个月的训练营,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碰撞与文化的传播。学员们以策展人的身份,分组策划数字展览,将故宫的深厚底蕴与前沿科技巧妙结合,诠释了“用科技唤醒文化基因,以创新激活传承血脉”的担当。
对于许多人而言,故宫的186万余件(套)藏品或许只是历史的符号。然而,在这群青年学员眼中,它们是可以通过多感知、交互、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触摸到的中华文明基因库。
香港学员李依晴表示,故宫一直都是她心中一个特别的存在,像许多人向往世外桃源一样,她对故宫也怀有深深的眷恋。第一天来到故宫,她感到恍惚,不敢相信自己已经置身于这座红墙黄瓦的殿堂之中。在训练营中,她第一次了解到故宫里的文渊阁是黑色琉璃瓦顶,也看到了许多精美的文物。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的工作人员毕传雨则将这次训练营比喻为站在一座特别的桥上,桥的一边是故宫的红墙黄瓦、古建和文物,另一边则是闪烁着科技霓虹的创新世界,而这座桥,正是由“传承已久的文化和日新月异的技术所搭建的”。
李依晴:让文化教育更“好玩”

李依晴主修文化传承教育与艺术管理,即将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她坦言,在来故宫之前,她对故宫的了解主要来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故宫纪录片,参加训练营的初衷,是希望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让文化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她认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制作面向儿童的内容时,首先要让他们玩得开心,才能让他们愿意去学习。故宫社会教育部吕晓刚主任的授课让她深受启发,特别是关于如何利用游戏小程序等方式与孩子互动。在参访上海博物馆时,一个全投影的数字长卷《山水江南》让她惊艳,2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令她意犹未尽。这些经历让她意识到,比起华丽的外表,挖掘文化内涵才是最重要的。
在小组作业中,李依晴负责交互区的内容,她希望通过多感知、多维度的呈现方式,将文物的内涵传递给观众。她以“三清茶”为例,让观众不仅看到文物,还能了解背后的文化故事。她认为,这次训练营最大的收获就是拓宽了眼界,并且认识到以内容为核心的重要性。
朱楷:让平凡的文物也拥有高光时刻

作为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的一员,朱楷的工作与文物摄影息息相关。他坦言,自己的终极理想是用影像传递文物和故宫人的故事。他认为,许多藏在库房里的文物很少有机会展出,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这些平凡的文物也能有高光时刻。他以一把息兵剑的拍摄为例,通过光影和意境的营造,将宝剑“锋芒毕露”的一面呈现出来。对他而言,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创作,如条件允许,他会为每一件文物设计独特的拍摄方案,赋予它们更深层次的意义。
朱楷提到,在与香港学员的合作中,他们带来了新鲜血液和不一样的视角。他们能够运用新的工具和技术,为项目注入活力。他也分享了故宫文物带给香港学员的震撼,例如一个雕完碗后的剩料被工匠重新雕刻成为精美的器皿,这让香港学员们看到了古人“变废为宝”的智慧。他相信,这种交流与学习,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2025年8月1日,数字展览策划方案展示中,台下学员与台上学员演示的数字展览方案互动。
此次训练营的课程内容丰富而多元,包括专家授课、机构调研、集体讨论和工作实践等。学员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还通过实地参访拓宽了视野。
他们参访了京东方科技集团,认识到硬件技术对于数字展览效果的重要性;在沪杭,学员们参观了上海天文馆的沉浸式体验和德寿宫的“现实加虚拟导览”,惊叹于数字技术对古建筑的活化作用……这些经历让学员们意识到,文化教育不应是传统的说教形式,而应该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让人们能够更舒适地学习文物和文化知识。毕传雨分享了他们的策展过程,在互联网大厂的案例启发下,他们以策展人的身份策划了数字展览,不仅学习了文化和科技知识,更懂得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最终,他们完成了一份“青涩却充满着美好回忆的策展作品”。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在训练营结营仪式上发表了感言,她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接收信息的方式,在策展过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增强展览的互动感与体验感,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此外,她还向青年文化从业者们提出了期望,让文化有方向,让科技有温度,希望“文化+科技”不仅能照亮学员们的职业之路,更能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以科技为舟,以文化为桨,这场文化和科技的航程没有终点,你我皆是破浪者。”毕传雨说。这群青年文化从业者将带着在故宫的收获,继续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科技的助力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2025年8月1日,2025故宫—香港青年文化从业者“文化+科技训练营”结营合影。训练营期间,故宫博物院为学员们开展了专家授课、机构调研、集体讨论、工作实践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10-23 撰文 本刊记者 田潇

2025年8月1日,故宫博物院的青年职工和香港高校的大学生分组展示在训练营期间完成的数字展览策展方案。
2025年夏天,一场名为“文化+科技”的训练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香港四所高校和故宫博物院的青年文化从业者共同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这场为期一个月的训练营,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碰撞与文化的传播。学员们以策展人的身份,分组策划数字展览,将故宫的深厚底蕴与前沿科技巧妙结合,诠释了“用科技唤醒文化基因,以创新激活传承血脉”的担当。
对于许多人而言,故宫的186万余件(套)藏品或许只是历史的符号。然而,在这群青年学员眼中,它们是可以通过多感知、交互、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触摸到的中华文明基因库。
香港学员李依晴表示,故宫一直都是她心中一个特别的存在,像许多人向往世外桃源一样,她对故宫也怀有深深的眷恋。第一天来到故宫,她感到恍惚,不敢相信自己已经置身于这座红墙黄瓦的殿堂之中。在训练营中,她第一次了解到故宫里的文渊阁是黑色琉璃瓦顶,也看到了许多精美的文物。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的工作人员毕传雨则将这次训练营比喻为站在一座特别的桥上,桥的一边是故宫的红墙黄瓦、古建和文物,另一边则是闪烁着科技霓虹的创新世界,而这座桥,正是由“传承已久的文化和日新月异的技术所搭建的”。
李依晴:让文化教育更“好玩”

李依晴主修文化传承教育与艺术管理,即将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她坦言,在来故宫之前,她对故宫的了解主要来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故宫纪录片,参加训练营的初衷,是希望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让文化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她认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制作面向儿童的内容时,首先要让他们玩得开心,才能让他们愿意去学习。故宫社会教育部吕晓刚主任的授课让她深受启发,特别是关于如何利用游戏小程序等方式与孩子互动。在参访上海博物馆时,一个全投影的数字长卷《山水江南》让她惊艳,2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令她意犹未尽。这些经历让她意识到,比起华丽的外表,挖掘文化内涵才是最重要的。
在小组作业中,李依晴负责交互区的内容,她希望通过多感知、多维度的呈现方式,将文物的内涵传递给观众。她以“三清茶”为例,让观众不仅看到文物,还能了解背后的文化故事。她认为,这次训练营最大的收获就是拓宽了眼界,并且认识到以内容为核心的重要性。
朱楷:让平凡的文物也拥有高光时刻

作为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的一员,朱楷的工作与文物摄影息息相关。他坦言,自己的终极理想是用影像传递文物和故宫人的故事。他认为,许多藏在库房里的文物很少有机会展出,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这些平凡的文物也能有高光时刻。他以一把息兵剑的拍摄为例,通过光影和意境的营造,将宝剑“锋芒毕露”的一面呈现出来。对他而言,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创作,如条件允许,他会为每一件文物设计独特的拍摄方案,赋予它们更深层次的意义。
朱楷提到,在与香港学员的合作中,他们带来了新鲜血液和不一样的视角。他们能够运用新的工具和技术,为项目注入活力。他也分享了故宫文物带给香港学员的震撼,例如一个雕完碗后的剩料被工匠重新雕刻成为精美的器皿,这让香港学员们看到了古人“变废为宝”的智慧。他相信,这种交流与学习,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2025年8月1日,数字展览策划方案展示中,台下学员与台上学员演示的数字展览方案互动。
此次训练营的课程内容丰富而多元,包括专家授课、机构调研、集体讨论和工作实践等。学员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还通过实地参访拓宽了视野。
他们参访了京东方科技集团,认识到硬件技术对于数字展览效果的重要性;在沪杭,学员们参观了上海天文馆的沉浸式体验和德寿宫的“现实加虚拟导览”,惊叹于数字技术对古建筑的活化作用……这些经历让学员们意识到,文化教育不应是传统的说教形式,而应该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让人们能够更舒适地学习文物和文化知识。毕传雨分享了他们的策展过程,在互联网大厂的案例启发下,他们以策展人的身份策划了数字展览,不仅学习了文化和科技知识,更懂得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最终,他们完成了一份“青涩却充满着美好回忆的策展作品”。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在训练营结营仪式上发表了感言,她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接收信息的方式,在策展过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增强展览的互动感与体验感,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此外,她还向青年文化从业者们提出了期望,让文化有方向,让科技有温度,希望“文化+科技”不仅能照亮学员们的职业之路,更能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以科技为舟,以文化为桨,这场文化和科技的航程没有终点,你我皆是破浪者。”毕传雨说。这群青年文化从业者将带着在故宫的收获,继续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科技的助力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2025年8月1日,2025故宫—香港青年文化从业者“文化+科技训练营”结营合影。训练营期间,故宫博物院为学员们开展了专家授课、机构调研、集体讨论、工作实践等丰富多彩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