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影像世界 >> 专题图片 >> 正文
2025-11-27 本刊综合报道
在重庆,“莎姐”是一个温暖人心的名字。当梅玫和同事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开始组建“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时,他们守护未成年人“向阳而生”的征程自此开始。
发端于“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的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主要从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扎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一线,联动开展矫治帮教、综合救助、普法宣传等工作,用司法的力量为孩子们筑起安全防线。2025年8月,中央宣传部授予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
“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梅玫,是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之一。2004年,在一场未成年人案件的庭审中,站在被告席上的,是涉嫌抢劫罪的15岁少年小何。庭审中,小何失声痛哭:“如果知道这是犯罪,我肯定不会去干的。”这一幕,让刚刚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久的梅玫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依法惩治的基础上,能否为未成年人多做一点?梅玫认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给予更多专业化帮教,可以避免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帮助走错路的孩子回归社会。
2004年,梅玫和同事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组建“莎姐”青少年维权岗,这是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的发端。“莎”代表莎草,意喻向阳生长、治病救人。 “莎姐”饱含对孩子们最美好的期许。他们开通法律咨询热线、设立谈心室、开设报纸专栏、到学校创建法律社团……
2012年,这株莎草蜕变为以法治力量守护重庆“幺儿”的渝检护“未”团队—维权岗从最初的1个扩展到45个,检察官从7人发展到500多人组成的专业力量;吸纳1600多名社会志愿者、41个社工组织和100多位心理咨询师,共同组成“护未联盟”……这支队伍不断壮大,但内核始终如一:“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对误入歧途的孩子,检察官们秉持宽严有度、德法相济的原则,协同健全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矫治。“因为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吴波说。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孙文静的影响下,曾混迹街头的小渝(化名)骑着摩托车在2022年重庆山火中运送物资,变身“救火英雄”;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李非白持续7年的陪伴下,因车祸成为孤儿的三姊妹有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底气。
为保护孩子竭尽所能
在一起引发全国关注的重大案件中,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龚珊从上万条微信聊天记录中抽丝剥茧,攻克一起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取证难关;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王莉将68小时的同步录音录像整理为文字,逐帧审查23个小时的视频监控,成功找出关键线索,攻破行为人的串供同盟,精准认定某未成年人的被害人身份,追诉4名漏犯……
团队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坚持“零容忍”,但有的案件发现难、取证难、救助难,是办案中遇到的痛点。为此,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推动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护墙”;建成检警医 “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让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在温馨的“避风港”一次性完成询问取证,同步接受救治和心理疏导;依法办理全市首例网络传播淫秽信息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民事公益诉讼,净化孩子成长网络环境;参与研发“家庭成长环境风险防控一件事”数字模型,在全市得到推广……
与此同时,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努力将法治种子植根于未成年人心房。梅玫在工作之余,在社交媒体发布普法文章;龚珊参与撰写多本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书籍;唐焕然借助情景剧、沉浸式体验等“潮普法”方式,让法律知识生动可感;吴波奔走在乡村普法的路上;李非白教导山区留守儿童识别和举报网络猥亵;孙文静成了校园普法的“知心姐姐”;王莉开办“学习吧父母”沙龙,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他们各展所长,将生硬的法条化作温暖人心的涓涓细流;取材自真实案例的青少年普法系列漫画口袋书《莎姐讲故事》,丛书已经出版到第三辑,累计向全市中小学生赠阅数万册……团队编织了一张集犯罪惩治、帮教矫治、权益维护和犯罪预防于一体的严密守护网,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本报道图片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2025-11-27 本刊综合报道
在重庆,“莎姐”是一个温暖人心的名字。当梅玫和同事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开始组建“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时,他们守护未成年人“向阳而生”的征程自此开始。
发端于“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的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主要从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扎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一线,联动开展矫治帮教、综合救助、普法宣传等工作,用司法的力量为孩子们筑起安全防线。2025年8月,中央宣传部授予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
“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梅玫,是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之一。2004年,在一场未成年人案件的庭审中,站在被告席上的,是涉嫌抢劫罪的15岁少年小何。庭审中,小何失声痛哭:“如果知道这是犯罪,我肯定不会去干的。”这一幕,让刚刚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久的梅玫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依法惩治的基础上,能否为未成年人多做一点?梅玫认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给予更多专业化帮教,可以避免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帮助走错路的孩子回归社会。
2004年,梅玫和同事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组建“莎姐”青少年维权岗,这是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的发端。“莎”代表莎草,意喻向阳生长、治病救人。 “莎姐”饱含对孩子们最美好的期许。他们开通法律咨询热线、设立谈心室、开设报纸专栏、到学校创建法律社团……
2012年,这株莎草蜕变为以法治力量守护重庆“幺儿”的渝检护“未”团队—维权岗从最初的1个扩展到45个,检察官从7人发展到500多人组成的专业力量;吸纳1600多名社会志愿者、41个社工组织和100多位心理咨询师,共同组成“护未联盟”……这支队伍不断壮大,但内核始终如一:“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对误入歧途的孩子,检察官们秉持宽严有度、德法相济的原则,协同健全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矫治。“因为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吴波说。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孙文静的影响下,曾混迹街头的小渝(化名)骑着摩托车在2022年重庆山火中运送物资,变身“救火英雄”;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李非白持续7年的陪伴下,因车祸成为孤儿的三姊妹有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底气。
为保护孩子竭尽所能
在一起引发全国关注的重大案件中,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龚珊从上万条微信聊天记录中抽丝剥茧,攻克一起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取证难关;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王莉将68小时的同步录音录像整理为文字,逐帧审查23个小时的视频监控,成功找出关键线索,攻破行为人的串供同盟,精准认定某未成年人的被害人身份,追诉4名漏犯……
团队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坚持“零容忍”,但有的案件发现难、取证难、救助难,是办案中遇到的痛点。为此,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推动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护墙”;建成检警医 “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让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在温馨的“避风港”一次性完成询问取证,同步接受救治和心理疏导;依法办理全市首例网络传播淫秽信息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民事公益诉讼,净化孩子成长网络环境;参与研发“家庭成长环境风险防控一件事”数字模型,在全市得到推广……
与此同时,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努力将法治种子植根于未成年人心房。梅玫在工作之余,在社交媒体发布普法文章;龚珊参与撰写多本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书籍;唐焕然借助情景剧、沉浸式体验等“潮普法”方式,让法律知识生动可感;吴波奔走在乡村普法的路上;李非白教导山区留守儿童识别和举报网络猥亵;孙文静成了校园普法的“知心姐姐”;王莉开办“学习吧父母”沙龙,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他们各展所长,将生硬的法条化作温暖人心的涓涓细流;取材自真实案例的青少年普法系列漫画口袋书《莎姐讲故事》,丛书已经出版到第三辑,累计向全市中小学生赠阅数万册……团队编织了一张集犯罪惩治、帮教矫治、权益维护和犯罪预防于一体的严密守护网,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本报道图片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