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规划,让区域发展更有序

发布时间 :2017-03-03      作者 :特约撰文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 张景秋      

“协同发展既要建好大交通,又要做好小交通。”张景秋说。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更多图片]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区域内空间上的布局优化,以助力区域经济建设与职能发挥。

  区域协同发展离不开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否在空间上实现区域内的布局优化,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建设与职能发挥。对于正在进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良好的区域规划能够让区域发展更加有序。

  从单一中心到多中心

  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扩展是综合性首都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一般规律。

  1956年,日本提出以东京为中心、在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构建“首都圈”的“首都圈整顿方案”。此后,“首都圈整备计划”“东京都长期计划”“临海副中心开发基本构想”先后出台,东京的新宿、池袋、涩谷、上野—浅草等多个副中心形成,并承担起东京的某些职能,如新宿着重发展商务办公,池袋发展商业购物。相似地,巴黎自1960年开始,便将城市经济空间从城区向郊区延展。至20世纪后期,巴黎形成了近郊重点发展的9座副中心——德方斯、圣德纳、博尔加、博比尼等,它们对巴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能量。

  对于如今的北京,通州是它的城市副中心,它承载着疏解北京中心城人口与功能,并带动区域发展的任务。除此之外,通州还临近天津的宝坻和武清,以及河北的“北三县”(河北廊坊市下辖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它们宛如京津冀的迷你版。对于京津冀地区未来的发展来讲,或许会出现多个城市副中心。

  以人文尺度建设中心城

  推进街区的人文尺度建设,引导公交导向型的城市形态。

  什么是人文尺度?简单地说,人文尺度是一种小尺度,是适于步行出行的空间布局,比如说步行者出门的活动范围大概是五到十分钟的路程。而大马路、宽马路则是一种大尺度,这种尺度是一种车行尺度。

  以北京为例,城市居民每天消耗在路上的平均时间约占其工作时间的六分之一。在北京,步行系统的缺乏,让轨道交通效率和便捷性大打折扣。大尺度的街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社区的人文环境和城市文化肌理。历史街区在原有居民文化和新型文化产品形式上的不衔接,造成了地方文化的流逝。这些都是北京中心城市未来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应该紧凑道路尺度,以人文尺度建设城市街区,将步行、自行车、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公交导向型城市形态。将城市居住空间、工作空间、生活空间和休闲娱乐空间重新融合,借鉴伦敦中心城区510分钟步行圈的思想,在北京城区的重点地区构建适宜步行的、功能混合的、人文主导型的社区格局。同时,结合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提升北京城市的活力,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汇集,创造紧凑、高效、舒适、便捷、安全、健康的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