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伟大的时代
发布时间 :2018-03-06  作者 :撰文 李霞
从2003年到2013年,计划合同部的成员组成调研小组,考察了国内的东海大桥、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也远赴英国、日本、荷兰、瑞士等国考察培训。这是一个学习借鉴的过程,更是一个增强信心的过程。
日本的桥面铺装技术水平高。那霸港的冲绳大桥,建成30多年,桥面仍然完好。日户技术研究所是日本最大的桥面铺装及路面铺装研究机构之一。日本公司善于学习借鉴,在引进德国桥面铺装技术时,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得到了适合自身的桥面铺装模式。研究所齐全的设备和工作人员良好的心态,给调研小组成员戴建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回国后的沙龙分享会上说:“所内的工作人员把了解的事情都告诉了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也不会不懂装懂。”
港珠澳大桥全线亮灯,璀璨灯光点亮夜空,也让世人见证了港珠澳大桥的雄伟身姿。 摄影 陈显耀
在欧洲地区专门从事路面设计、咨询的瑞士知名公司埃施利曼集团,调研小组与任董事长45年的埃施利曼先生就钢桥面铺装技术进行交流。与中国传统的多快好省建设理念不同,埃施利曼提出“精品工程”和“投入产出比”的概念,即从项目建设、运营的全局出发,在工程建设期投入最好、最先进机械设备及原材料打造精品工程,而这部分所增加的费用将远远小于日后反复维修所耗费的人力及物力——这一概念使小组成员意识到科学态度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桥梁的长寿命使用是欧洲各国努力践行的理念。各国对铺装设计使用寿命均有各自的规定:土耳其一般为10年至25年,德国一般为35年,英国一般为25年至30年。实践证明,欧洲大部分路面及桥面铺装均可使用20年以上,在没有重型超载车通行及施工问题的情况下,大部分钢桥面铺装可使用30年,甚至更长,德国一些二战前铺装的桥面至今仍在使用。对比国内路面和桥面使用寿命多则十年,少则二三年的状况,调研中众多成功的案例给了调研小组的成员莫大的信心和鼓舞。
经历国内外考察,计划合同部的成员们意识到,桥梁工程是集纳了经济、技术、人才等各类“高精尖”学术背景的系统工程,桥梁强国必定是经济强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工程技术领域虽呈现跨越式发展,但与中国经济的实力仍不相匹配。虽起步并不晚,但在管理水平、技术理念、施工素养等工程领域,中国与桥梁强国仍存在一定差距。他们决心利用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契机,沉下心来,成体系地进行研究,大踏步地追赶。
学习、考察、交流,管理者们对项目的认识渐渐清晰,对三地的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办事程序、技术标准、思维习惯都有了清楚的了解,前期办对港珠澳大桥的把握日渐准确。
2008年底《港珠澳大桥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完成。这个报告虽不尽细致,但其构想已经非常清楚:要做一个能与中国实力和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工程。
2009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第二年,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年,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二年。
这一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明确表示:“港珠澳大桥融资问题已经解决,各项准备工作加紧进行,年内一定开工。”
合作·胸怀
2009年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正式批准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标志着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已顺利完成,港珠澳大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009年12月15日,由粤、港、澳三地政府主办,珠海市人民政府和前期办承办的港珠澳大桥开工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隆重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仪式,宣布工程开工。
2010年5月24日,港珠澳大桥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会议宣布三地委成立,协调小组和三地委进行了工作交接。会议聘任前期办主任朱永灵担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会议亦一致通过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章程》。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 |
新时代的标志性工程 |
伶仃洋上建桥人 |
迎接湾区3.0时代 |
非凡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