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北京冬奥进行时 >> 正文

校园里的冰雪热

2022-02-10      摄影 本刊记者 秦斌 撰文 本刊记者 权婧宜 郑美辰

  • 石景山冰雪中心 _INB8809.jpg

    石景山市民冰雪体育中心练习滑冰的学生们。石景山市民冰雪体育中心会不定期为区内中小学提供免费冰时和教练指导,帮助实现全区中小学生100%上冰。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101中学_INB8021.jpg

    每周五晚八点,北京一零一中学冰球队准时来到北京首都体育学院气膜滑冰馆训练。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101中学_INB7998.jpg

    北京首都体育学院气膜滑冰馆,正在训练的北京一零一中学冰球队。训练装备及场地费用均由学校承担,以减轻学生们的经济负担。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石景山冰雪中心_INB8775.jpg

    石景山市民冰雪体育中心的创新型气膜式滑冰馆。石景山市民冰雪体育中心总体占地面积2.87万平方米,是以三个世界先进的气承式气膜结构为主体的滑冰馆群,内含两块1800平方米国际奥林匹克标准真冰场和一个冰壶场地的气膜式结构滑冰馆。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

  “冰雪运动进校园”为中国冰雪事业埋下的种子,正在渐渐生根发芽。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冰雪运动进校园”,以学龄段青少年为主体,了解冰雪运动知识,培养冰雪运动锻炼习惯,让青少年更为直观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魅力,形成青少年冰雪爱好圈,从而带动更多人投身冰雪运动。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明确整合社会资源,统筹现有投入渠道,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有条件的省份可加强对冰雪运动的倾斜支持,积极支持校园冰雪运动。

  “冰雪运动进校园”为中国冰雪事业埋下的种子,正在渐渐生根发芽。从一个个生动的校园实践中可以看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到来,正显著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眼光和手段更加开阔多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也正在走向现实。

  校园里的“冰雪热”

  “我们校园里有很多小型人工湖,到了冬天,湖面结冰,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开始滑冰、拉冰车,冬季运动的传统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北京一零一中学体育老师周祎说。

  一零一中学是全国首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15年,学校建起了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室内仿真冰场,成为北京市首个拥有冰场的中小学校。初一开设冰雪必修课,通过旱地轮滑打基础,再上冰场学习基本的滑冰知识,保证所有孩子毕业后至少可以掌握一项冰雪运动技能;初二开设冰雪选修课,学习更有难度的技术,也可以通过各种社团参加冰雪活动。因为孩子们“抢课”热情高涨,学校不得不一再增加课时,现在必修课已达到了每周17节、每节20个学生的容量上限。学校冰球队仅在2018年就包揽海淀区、北京市冰球联赛,以及全国中小学生冰球邀请赛的冠军,为北京市及全国青少年冰球集训队输送了不少人才。

  望江县杨林中心学校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一所农村完全小学,这里的冬天很少下雪,也不常有冰。这样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却拥有一个450平方米旱地冰球场和一处旱地冰壶赛道,校门口和楼道口悬挂着用废旧轮胎自制的奥运五环,国旗台旁设有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牌,师生们还用搜集来的废弃材料一起动手打造出了“冬奥长廊”“夏奥回廊”等奥运知识展区。学校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冬季奥林匹克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班级旱地冰球联赛,和五所农村学校联合举行模拟火炬采集和传递活动。2020年,杨林中心学校入选安徽省教育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推荐名单。

  全国范围内,还有很多学校正在或已经成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情怀传承地和中国冰雪的梦想摇篮。而这些丰富的校园冬季运动实践,其意义早已超越体育本身。

  磨练意志品质

  冰雪运动对于青少年的培养,有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教育价值,比如滑行和旋转中的独特体验、对身体和情绪的自我控制、冰天雪地中的环境感知和生态意识等。冬季运动还可以使人适应冬季高寒环境,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在严寒中磨练青少年的意志品质,树立“自我超越、竭尽全力”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精神更将持续影响到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

  “记得有一次我在穿戴护具的情况下,不小心被高速飞来的冰球打到了,顿时疼得眼前发黑。在这种高速、带有危险性的运动氛围中,孩子们能在冰面上勇敢拼搏、突破,和队友积极配合、进攻,需要何等的勇气?”周祎说,“再比如滑雪的时候,当我第一次站在高级道出发点,心里扑通扑通直跳,甚至腿都在发抖。但身边许多年纪小小的孩子毫无畏惧地滑下陡坡,这本身就是对心理素质的一种良好训练。”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体育教师孙振宁也表示,每一种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属性所在,不去接触永远没办法真实地体会到它的魅力。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无限丰富的可能性,而一块良好的土壤,应该让这些“可能”有机会发生。

  膜式冰场的技术支持

  2017年5月,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一家室内冰场——市民冰雪体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市民冰雪体育中心在建设中所使用的创新技术,为推广冰雪运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石景山市民冰雪体育中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常规滑冰馆,而是气膜结构,以三个世界先进气承式气模结构为主体。气膜滑冰馆是一个全新事物,在制度与管理上都是一片空白,由于不算建筑物,甚至在规划之初,找不到一个相对应的管理部门来审批项目。最终市民冰雪体育中心这个项目,在石景山区政府的办公会上,以会议纪要的形式被批准。之后在城管、绿化、安全、消防等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解决了各种管理问题,市民冰雪体育中心才得以落成。

  “膜式室内冰场的整个场馆没有廊柱,非常适合体育运动;除了施工周期短的优点,还更绿色环保,未来还可重复利用;场馆还具有智能化的灯光和新风过滤系统,可以有效隔离雾霾。”市民冰雪体育中心的承建方,启迪冰雪科技集团冰事业部总经理陈佳瑜介绍说。

  “小时候我们都在什刹海滑冰车,那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好的冰场。我女儿来之前从来没上过冰,学校组织冰雪活动,她前一天晚上都会兴奋得睡不着,早上不用叫就爬起来。她第一次滑冰,又是女孩子,其实我还是挺紧张的,但是到了市民冰雪体育中心,冰场的硬件条件和工作人员的专业态度让我非常安心。”随孩子一起来的家长表达了对冰雪运

  动普及活动的认可。

  “因为我之前学过一点点轮滑,所以在冰上我一次都没有摔倒!”来自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小朋友在市民冰雪体育中心体验过冰上运动后兴奋地说,“我感觉在冰上比在陆地上速度更快,更有意思、更刺激!我以后还要来!”

  北京市石景山区作为全国首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示范区,目前已建成中国首个冬奥社区,拥有10个冰场、6个雪场,实现了全区中小学生100%上冰。

上一页

下一页

校园里的冰雪热

2022-02-10      摄影 本刊记者 秦斌 撰文 本刊记者 权婧宜 郑美辰

  “冰雪运动进校园”为中国冰雪事业埋下的种子,正在渐渐生根发芽。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冰雪运动进校园”,以学龄段青少年为主体,了解冰雪运动知识,培养冰雪运动锻炼习惯,让青少年更为直观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魅力,形成青少年冰雪爱好圈,从而带动更多人投身冰雪运动。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明确整合社会资源,统筹现有投入渠道,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有条件的省份可加强对冰雪运动的倾斜支持,积极支持校园冰雪运动。

  “冰雪运动进校园”为中国冰雪事业埋下的种子,正在渐渐生根发芽。从一个个生动的校园实践中可以看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到来,正显著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眼光和手段更加开阔多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也正在走向现实。

  校园里的“冰雪热”

  “我们校园里有很多小型人工湖,到了冬天,湖面结冰,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开始滑冰、拉冰车,冬季运动的传统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北京一零一中学体育老师周祎说。

  一零一中学是全国首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15年,学校建起了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室内仿真冰场,成为北京市首个拥有冰场的中小学校。初一开设冰雪必修课,通过旱地轮滑打基础,再上冰场学习基本的滑冰知识,保证所有孩子毕业后至少可以掌握一项冰雪运动技能;初二开设冰雪选修课,学习更有难度的技术,也可以通过各种社团参加冰雪活动。因为孩子们“抢课”热情高涨,学校不得不一再增加课时,现在必修课已达到了每周17节、每节20个学生的容量上限。学校冰球队仅在2018年就包揽海淀区、北京市冰球联赛,以及全国中小学生冰球邀请赛的冠军,为北京市及全国青少年冰球集训队输送了不少人才。

  望江县杨林中心学校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一所农村完全小学,这里的冬天很少下雪,也不常有冰。这样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却拥有一个450平方米旱地冰球场和一处旱地冰壶赛道,校门口和楼道口悬挂着用废旧轮胎自制的奥运五环,国旗台旁设有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牌,师生们还用搜集来的废弃材料一起动手打造出了“冬奥长廊”“夏奥回廊”等奥运知识展区。学校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冬季奥林匹克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班级旱地冰球联赛,和五所农村学校联合举行模拟火炬采集和传递活动。2020年,杨林中心学校入选安徽省教育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推荐名单。

  全国范围内,还有很多学校正在或已经成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情怀传承地和中国冰雪的梦想摇篮。而这些丰富的校园冬季运动实践,其意义早已超越体育本身。

  磨练意志品质

  冰雪运动对于青少年的培养,有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教育价值,比如滑行和旋转中的独特体验、对身体和情绪的自我控制、冰天雪地中的环境感知和生态意识等。冬季运动还可以使人适应冬季高寒环境,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在严寒中磨练青少年的意志品质,树立“自我超越、竭尽全力”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精神更将持续影响到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

  “记得有一次我在穿戴护具的情况下,不小心被高速飞来的冰球打到了,顿时疼得眼前发黑。在这种高速、带有危险性的运动氛围中,孩子们能在冰面上勇敢拼搏、突破,和队友积极配合、进攻,需要何等的勇气?”周祎说,“再比如滑雪的时候,当我第一次站在高级道出发点,心里扑通扑通直跳,甚至腿都在发抖。但身边许多年纪小小的孩子毫无畏惧地滑下陡坡,这本身就是对心理素质的一种良好训练。”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体育教师孙振宁也表示,每一种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属性所在,不去接触永远没办法真实地体会到它的魅力。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无限丰富的可能性,而一块良好的土壤,应该让这些“可能”有机会发生。

  膜式冰场的技术支持

  2017年5月,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一家室内冰场——市民冰雪体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市民冰雪体育中心在建设中所使用的创新技术,为推广冰雪运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石景山市民冰雪体育中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常规滑冰馆,而是气膜结构,以三个世界先进气承式气模结构为主体。气膜滑冰馆是一个全新事物,在制度与管理上都是一片空白,由于不算建筑物,甚至在规划之初,找不到一个相对应的管理部门来审批项目。最终市民冰雪体育中心这个项目,在石景山区政府的办公会上,以会议纪要的形式被批准。之后在城管、绿化、安全、消防等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解决了各种管理问题,市民冰雪体育中心才得以落成。

  “膜式室内冰场的整个场馆没有廊柱,非常适合体育运动;除了施工周期短的优点,还更绿色环保,未来还可重复利用;场馆还具有智能化的灯光和新风过滤系统,可以有效隔离雾霾。”市民冰雪体育中心的承建方,启迪冰雪科技集团冰事业部总经理陈佳瑜介绍说。

  “小时候我们都在什刹海滑冰车,那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好的冰场。我女儿来之前从来没上过冰,学校组织冰雪活动,她前一天晚上都会兴奋得睡不着,早上不用叫就爬起来。她第一次滑冰,又是女孩子,其实我还是挺紧张的,但是到了市民冰雪体育中心,冰场的硬件条件和工作人员的专业态度让我非常安心。”随孩子一起来的家长表达了对冰雪运

  动普及活动的认可。

  “因为我之前学过一点点轮滑,所以在冰上我一次都没有摔倒!”来自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小朋友在市民冰雪体育中心体验过冰上运动后兴奋地说,“我感觉在冰上比在陆地上速度更快,更有意思、更刺激!我以后还要来!”

  北京市石景山区作为全国首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示范区,目前已建成中国首个冬奥社区,拥有10个冰场、6个雪场,实现了全区中小学生100%上冰。

  • 石景山冰雪中心 _INB8809.jpg

    石景山市民冰雪体育中心练习滑冰的学生们。石景山市民冰雪体育中心会不定期为区内中小学提供免费冰时和教练指导,帮助实现全区中小学生100%上冰。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101中学_INB8021.jpg

    每周五晚八点,北京一零一中学冰球队准时来到北京首都体育学院气膜滑冰馆训练。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101中学_INB7998.jpg

    北京首都体育学院气膜滑冰馆,正在训练的北京一零一中学冰球队。训练装备及场地费用均由学校承担,以减轻学生们的经济负担。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石景山冰雪中心_INB8775.jpg

    石景山市民冰雪体育中心的创新型气膜式滑冰馆。石景山市民冰雪体育中心总体占地面积2.87万平方米,是以三个世界先进的气承式气膜结构为主体的滑冰馆群,内含两块1800平方米国际奥林匹克标准真冰场和一个冰壶场地的气膜式结构滑冰馆。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