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北京冬奥进行时 >> 正文

以科技 “延”守生态

2022-02-14      撰文 本刊记者 权婧宜

  • _INB9758.jpg

    科研人员正在延庆区首发集团生态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进行水质检测。该实验室主要服务于冬奥的水生态、土壤生态、植物生态的检测,为相关生态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

  驾车行驶在京礼高速延崇段,不时看到道路养护工人在路旁的边坡上拔除变黄的杂草。冬季的延庆风大干燥,除草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必要工作。

  京礼高速是直达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重要快速路,过了海陀收费站后,再驱车行驶十多分钟,便正式进入了冬奥会延庆赛区。

  场馆建设 生态修复同步

  站在位于小海陀山半山腰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向四周环视,山顶最高点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的雪道犹如一条条乳白色的溪流,顺着山脊蜿蜒而下,红色的缆车在山间井然有序地运行。

  延庆是首都北京的生态涵养区,也是冬奥会三大赛区中建设难度最大的一个赛区。在无路、无水、无电、无通信的山区,仅用3年时间,这里就建起了国内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和第一座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场。

  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是践行绿色低碳的承诺毫不打折。在延庆赛区动第一锹土前,赛区首先做的就是动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和保护工作。在高山滑雪中心的赛道建设过程中,设计研究团队坚持“随建随修”的生态策略,让场馆建设的工程进度与生态修复方案同时进行,实现整体性修复。

  从2019年的雨季开始,到2021年6月底,延庆赛区214万平方米的生态环境已全面修复完成。自此,赛区中不仅破土动工的山体得到修复,6.8公里的山体公路也变为景观大道。

  公路建设生态修复先行

  京礼高速延崇段有很长一段需要穿越松山自然保护区。尽管这条高速路通车已经有一年多,但围绕它展开的生态修复工程仍在持续。

  延庆小海陀山下,京礼高速松闫路的南侧,原本岩石裸露破碎的九级边坡,经过两年多的生态修复,正逐渐与周边的群山融为一体。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山体进行开挖,因此形成了这道边坡。边坡裸露不仅影响高速路沿线的美观,还增加了山体滑坡的危险性。”承担延崇高速绿化工程的施工方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态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主管赵斌介绍,这道九级边坡海拔从780米到850米,坡高72米,被称为“华北第一高陡边坡”。

  九级边坡的生态修复与京礼高速的建设同步进行。2019年7月,施工方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及多位生态修复专家,对施工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调查。以保护为前提,保留原有的基底,重点以“近自然”的原则,优选本地植被,减少外来植物对当地生态群落造成的入侵与危害。

  所谓“近自然”,就是使修复后的环境尽可能达到和自然情况相近的状态。“如果对受损坡面采用传统的修复方法,修复面和周围山体对比起来像是‘打了补丁’;但是采用‘近自然’的方式修复后,会让修复面看起来和周围环境没有差别,完全融入自然状态。”赵斌介绍道。

  由于边坡开挖后对山体破坏较大,基底没有土壤层(主要是风化岩),因此必须以坚固构架(蜂巢状的混凝土结构)固定土壤,然后进行植被修复—在每一个小“蜂巢”中恢复绿色植被。

  植被种类中,有些是新移植而来的,大部分则是“本地土著”。将工程区域中原有的六道木、孩儿拳头、南蛇藤、野葡萄等原生苗木移至他处培育,工程完成后,这些植物被移植回来。这样做既还原了本土植物,又减少了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群落造成的侵害。

  这样的方式也在延庆各处推广。“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成为冬奥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程的亮点。

  科技手段 支撑生态保护

  “九级边坡”是人工修复的,能否经得住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考验?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并确保他们耐得住风雨,不会水土流失,位于京礼高速延崇段沿线的生态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运而生。

  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室,技术人员演示了降雨对植被的影响。赵斌介绍,人工降雨实验室可以模拟自然界小雨到暴雨级别的各种类型降雨,技术人员观察不同降雨量对土壤的冲刷效果,并从中选择稳定性较高的土壤配比,确保它们在山体中可以落地生根,同时可以保证植物生长效果,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边坡出现滑坡的几率。

  同样支撑高速沿线植物养护的还有一套“智慧海绵”桥区雨水收集系统,包含了生态集水、人工储水、雨水净化、节水灌溉和智能控制单元,能够像海绵一样将自然降雨进行吸纳收集,做到了高速公路路面雨水的全自动循环再利用,增强了城市的防涝能力,弥补了高速公路大型立交桥在雨水收集利用上的技术空白。

上一页

下一页

以科技 “延”守生态

2022-02-14      撰文 本刊记者 权婧宜

  驾车行驶在京礼高速延崇段,不时看到道路养护工人在路旁的边坡上拔除变黄的杂草。冬季的延庆风大干燥,除草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必要工作。

  京礼高速是直达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重要快速路,过了海陀收费站后,再驱车行驶十多分钟,便正式进入了冬奥会延庆赛区。

  场馆建设 生态修复同步

  站在位于小海陀山半山腰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向四周环视,山顶最高点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的雪道犹如一条条乳白色的溪流,顺着山脊蜿蜒而下,红色的缆车在山间井然有序地运行。

  延庆是首都北京的生态涵养区,也是冬奥会三大赛区中建设难度最大的一个赛区。在无路、无水、无电、无通信的山区,仅用3年时间,这里就建起了国内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和第一座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场。

  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是践行绿色低碳的承诺毫不打折。在延庆赛区动第一锹土前,赛区首先做的就是动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和保护工作。在高山滑雪中心的赛道建设过程中,设计研究团队坚持“随建随修”的生态策略,让场馆建设的工程进度与生态修复方案同时进行,实现整体性修复。

  从2019年的雨季开始,到2021年6月底,延庆赛区214万平方米的生态环境已全面修复完成。自此,赛区中不仅破土动工的山体得到修复,6.8公里的山体公路也变为景观大道。

  公路建设生态修复先行

  京礼高速延崇段有很长一段需要穿越松山自然保护区。尽管这条高速路通车已经有一年多,但围绕它展开的生态修复工程仍在持续。

  延庆小海陀山下,京礼高速松闫路的南侧,原本岩石裸露破碎的九级边坡,经过两年多的生态修复,正逐渐与周边的群山融为一体。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山体进行开挖,因此形成了这道边坡。边坡裸露不仅影响高速路沿线的美观,还增加了山体滑坡的危险性。”承担延崇高速绿化工程的施工方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态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主管赵斌介绍,这道九级边坡海拔从780米到850米,坡高72米,被称为“华北第一高陡边坡”。

  九级边坡的生态修复与京礼高速的建设同步进行。2019年7月,施工方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及多位生态修复专家,对施工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调查。以保护为前提,保留原有的基底,重点以“近自然”的原则,优选本地植被,减少外来植物对当地生态群落造成的入侵与危害。

  所谓“近自然”,就是使修复后的环境尽可能达到和自然情况相近的状态。“如果对受损坡面采用传统的修复方法,修复面和周围山体对比起来像是‘打了补丁’;但是采用‘近自然’的方式修复后,会让修复面看起来和周围环境没有差别,完全融入自然状态。”赵斌介绍道。

  由于边坡开挖后对山体破坏较大,基底没有土壤层(主要是风化岩),因此必须以坚固构架(蜂巢状的混凝土结构)固定土壤,然后进行植被修复—在每一个小“蜂巢”中恢复绿色植被。

  植被种类中,有些是新移植而来的,大部分则是“本地土著”。将工程区域中原有的六道木、孩儿拳头、南蛇藤、野葡萄等原生苗木移至他处培育,工程完成后,这些植物被移植回来。这样做既还原了本土植物,又减少了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群落造成的侵害。

  这样的方式也在延庆各处推广。“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成为冬奥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工程的亮点。

  科技手段 支撑生态保护

  “九级边坡”是人工修复的,能否经得住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考验?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并确保他们耐得住风雨,不会水土流失,位于京礼高速延崇段沿线的生态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运而生。

  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室,技术人员演示了降雨对植被的影响。赵斌介绍,人工降雨实验室可以模拟自然界小雨到暴雨级别的各种类型降雨,技术人员观察不同降雨量对土壤的冲刷效果,并从中选择稳定性较高的土壤配比,确保它们在山体中可以落地生根,同时可以保证植物生长效果,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边坡出现滑坡的几率。

  同样支撑高速沿线植物养护的还有一套“智慧海绵”桥区雨水收集系统,包含了生态集水、人工储水、雨水净化、节水灌溉和智能控制单元,能够像海绵一样将自然降雨进行吸纳收集,做到了高速公路路面雨水的全自动循环再利用,增强了城市的防涝能力,弥补了高速公路大型立交桥在雨水收集利用上的技术空白。

  • _INB9758.jpg

    科研人员正在延庆区首发集团生态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进行水质检测。该实验室主要服务于冬奥的水生态、土壤生态、植物生态的检测,为相关生态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