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652862222487.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北京冬奥进行时 >> 正文

冰雪盛会的“看天人”

2022-02-15      撰文 本刊记者 周晨亮 摄影 本刊记者 陈建

  • 0CJ05003 拷贝.jpg

    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中心古杨树场馆群气象服务组组长、首席预报员段宇辉(左一)与组员们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巡检气象设备,确保场馆实时气象数据的正常传送。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0CJ05082 拷贝.jpg

    除了气象预报工作外,气象服务组的成员们每天还要在场馆内巡查自动气象站的工作情况,确保供电用的太阳能面板不被冰雪覆盖。赛时他们将有4名组员在裁判塔负责天气会商工作。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0CJ05096 拷贝.jpg

    除了气象预报工作外,气象服务组的成员们每天还要在场馆内巡查自动气象站的工作情况,确保供电用的太阳能面板不被冰雪覆盖。赛时他们将有4名组员在裁判塔负责天气会商工作。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0CJ05458 拷贝.jpg

    位于崇礼区气象局的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中心主要负责云顶场馆群和古杨树场馆群的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11202154138 拷贝.jpg

    2021年2月,气象装备保障团队对核心区自动气象站进行巡检。 摄影 王旭海

  • 微信图片_20211202154213 拷贝.jpg

    2021年1月,预报服务团队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布设观测试验设备,开展预报技术研究。 摄影 王旭海

  • 微信图片_20211202154156 拷贝.jpg

    2021年2月,气象装备保障团队及时应对突发天气状况,对核心区自动气象站进行故障设备抢修。 摄影 王旭海

< >

  与往届冬奥会举办地的海洋性气候不同,“北京冬奥会是近20年内唯一一次在大陆性冬季风主导的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挑战更大。”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中心古杨树场馆群气象服务组组长、首席预报员段宇辉介绍说。

  在中国气象局支持下,河北省气象局遴选全省气象部门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职工22人,选调国家气象中心以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冰雪气象保障能力较强的三省(区)气象预报骨干职工14人,组建了一支36人的气象服务团队,为冬奥会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2021年11月22日,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在张家口赛区正式启幕之际,身着蓝白色防寒服,戴着帽子手套、防风口罩,“全副武装”的段宇辉和同事们抓紧时间在崇礼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巡检气象设备,确保场馆实时气象数据的正常传送。“我们每天要在场馆里工作七八个小时,走将近两万步。”段宇辉说。

  气象数据是有力支撑

  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的选择上有严苛的要求。其中核心气象指标有两条: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二是2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如果两项指标中有其中一项的可能性低于75%,则没有申请成为冬奥会主办地的资格。因此,能否成功申办一届冬奥会,气象条件是核心因素之一。而中国当时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市气象局联合北京市气象局提供的110余期精细化气象服务材料为申奥主题陈述和备答备访提供了有力支撑。

  崇礼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从814米到2174米,冬季平均气温约为零下12摄氏度,存雪期150多天,拥有举办冬奥会的重要气象条件。冬奥会所有比赛项目中,冰上项目约占30%,雪上项目约占70%。而崇礼承担着冬季两项、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大部分雪上项目。不同赛事对气象条件各有要求,例如滑雪比赛的人工造雪要求雪温低于零摄氏度,跳台滑雪要求能见度不小于500米等。

  “气象条件,对于冬奥赛事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中心总首席、吉林省气象台副台长马梁臣说,大风、低温是气象预报工作的难点,尤其是在室外举办的雪上运动项目,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风向风 速、气温雪温等都有可能影响赛事安排、运动员成绩。以跳台滑雪为例,如果赛时平均风速超过4米每秒,将会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

  目标是精细化预报

  张家口赛区地形复杂,天气变化快、影响大,局地小气候特征突出,做好赛事精细化预报预警难度极大。马梁臣坦言,这就需要微波辐射计、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三维超声风向风速仪、无人机气象探测等先进设备和仪器为“科技奥运”提供气象预测保障。

  2017年8月,中国气象局启动“三维、秒级、多要素”冬奥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并开始自主发展冬奥气象短临预报核心技术支撑体系。

  4年来,气象部门以冬奥赛场为核心,在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及周边共布设各种现代立体探测设施441套,在冬奥会历届赛事中堪称最为密集。

  气象部门群策群力、集中攻关,首次实现复杂地形下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冬奥关键气象要素0-24小时高精度客观集成预报;研发了从短时临近(0至1小时)到延伸期(30天)的无缝隙精细化网格预报产品,实现了历届冬奥会最高标准的“分钟级、百米级”精准预报要求。崇礼区气象局副局长王旭海介绍,张家口赛区气象工程已基本建成了历届冬奥会最完备的雪上项目赛场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冬奥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系统运行稳定,预报服务团队连续4年开展驻崇礼冬训,不断提升冬奥会气象预报服务能力,并在“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接受了全面检验。

  服务不止于奥运

  除了比赛专项服务要求极高以外,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冬奥会的赛事周边气象服务保障同样需求巨大。

  2016年,京张高铁开工建设,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根据冬奥会总体规划,京张高铁串联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实现运动员、工作人员和游客跨区域参赛和观赛。

  2021年3月,京张高铁沿线体量最大的车站——清河站,上岗了一位“智慧哨兵”。它不仅能全时段实时监测清河站区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力,还能运用人工智能“天脸”识别,全天候智能观测站区天空实景,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查看监测数据。

  这些观测设备“生”于奥运,却不止于奥运。寒来暑往,它们将惠及往返于京冀的广大旅客。针对公路交通,气象服务也深度融入。由于北方冬季气温普遍较低,道路积雪、结冰等引发高速公路限行、关闭等情况时有发生。河北省气象部门与交通、交警等部门共同建立冬季融雪除冰应急保障机制,形成了路警联动、精准管控的三方合作模式。依据定时、定点的气象预报,相关部门可及时开展结冰路段精细化融雪除冰,保障公路交通的出行安全和通行效率。

  回顾气象与奥运的数次邂逅,除了优质服务保障经受住了来自世界的检验以外,奥运气象服务经验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也在更长远的未来帮助提升全国气象服务水平,使奥运气象成果惠及全国人民。

上一页

下一页

冰雪盛会的“看天人”

2022-02-15      撰文 本刊记者 周晨亮 摄影 本刊记者 陈建

  与往届冬奥会举办地的海洋性气候不同,“北京冬奥会是近20年内唯一一次在大陆性冬季风主导的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挑战更大。”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中心古杨树场馆群气象服务组组长、首席预报员段宇辉介绍说。

  在中国气象局支持下,河北省气象局遴选全省气象部门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职工22人,选调国家气象中心以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冰雪气象保障能力较强的三省(区)气象预报骨干职工14人,组建了一支36人的气象服务团队,为冬奥会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2021年11月22日,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在张家口赛区正式启幕之际,身着蓝白色防寒服,戴着帽子手套、防风口罩,“全副武装”的段宇辉和同事们抓紧时间在崇礼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巡检气象设备,确保场馆实时气象数据的正常传送。“我们每天要在场馆里工作七八个小时,走将近两万步。”段宇辉说。

  气象数据是有力支撑

  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的选择上有严苛的要求。其中核心气象指标有两条: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二是2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如果两项指标中有其中一项的可能性低于75%,则没有申请成为冬奥会主办地的资格。因此,能否成功申办一届冬奥会,气象条件是核心因素之一。而中国当时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市气象局联合北京市气象局提供的110余期精细化气象服务材料为申奥主题陈述和备答备访提供了有力支撑。

  崇礼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从814米到2174米,冬季平均气温约为零下12摄氏度,存雪期150多天,拥有举办冬奥会的重要气象条件。冬奥会所有比赛项目中,冰上项目约占30%,雪上项目约占70%。而崇礼承担着冬季两项、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大部分雪上项目。不同赛事对气象条件各有要求,例如滑雪比赛的人工造雪要求雪温低于零摄氏度,跳台滑雪要求能见度不小于500米等。

  “气象条件,对于冬奥赛事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中心总首席、吉林省气象台副台长马梁臣说,大风、低温是气象预报工作的难点,尤其是在室外举办的雪上运动项目,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风向风 速、气温雪温等都有可能影响赛事安排、运动员成绩。以跳台滑雪为例,如果赛时平均风速超过4米每秒,将会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

  目标是精细化预报

  张家口赛区地形复杂,天气变化快、影响大,局地小气候特征突出,做好赛事精细化预报预警难度极大。马梁臣坦言,这就需要微波辐射计、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三维超声风向风速仪、无人机气象探测等先进设备和仪器为“科技奥运”提供气象预测保障。

  2017年8月,中国气象局启动“三维、秒级、多要素”冬奥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并开始自主发展冬奥气象短临预报核心技术支撑体系。

  4年来,气象部门以冬奥赛场为核心,在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及周边共布设各种现代立体探测设施441套,在冬奥会历届赛事中堪称最为密集。

  气象部门群策群力、集中攻关,首次实现复杂地形下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冬奥关键气象要素0-24小时高精度客观集成预报;研发了从短时临近(0至1小时)到延伸期(30天)的无缝隙精细化网格预报产品,实现了历届冬奥会最高标准的“分钟级、百米级”精准预报要求。崇礼区气象局副局长王旭海介绍,张家口赛区气象工程已基本建成了历届冬奥会最完备的雪上项目赛场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冬奥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系统运行稳定,预报服务团队连续4年开展驻崇礼冬训,不断提升冬奥会气象预报服务能力,并在“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接受了全面检验。

  服务不止于奥运

  除了比赛专项服务要求极高以外,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冬奥会的赛事周边气象服务保障同样需求巨大。

  2016年,京张高铁开工建设,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根据冬奥会总体规划,京张高铁串联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实现运动员、工作人员和游客跨区域参赛和观赛。

  2021年3月,京张高铁沿线体量最大的车站——清河站,上岗了一位“智慧哨兵”。它不仅能全时段实时监测清河站区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力,还能运用人工智能“天脸”识别,全天候智能观测站区天空实景,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查看监测数据。

  这些观测设备“生”于奥运,却不止于奥运。寒来暑往,它们将惠及往返于京冀的广大旅客。针对公路交通,气象服务也深度融入。由于北方冬季气温普遍较低,道路积雪、结冰等引发高速公路限行、关闭等情况时有发生。河北省气象部门与交通、交警等部门共同建立冬季融雪除冰应急保障机制,形成了路警联动、精准管控的三方合作模式。依据定时、定点的气象预报,相关部门可及时开展结冰路段精细化融雪除冰,保障公路交通的出行安全和通行效率。

  回顾气象与奥运的数次邂逅,除了优质服务保障经受住了来自世界的检验以外,奥运气象服务经验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也在更长远的未来帮助提升全国气象服务水平,使奥运气象成果惠及全国人民。

  • 0CJ05003 拷贝.jpg

    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中心古杨树场馆群气象服务组组长、首席预报员段宇辉(左一)与组员们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巡检气象设备,确保场馆实时气象数据的正常传送。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0CJ05082 拷贝.jpg

    除了气象预报工作外,气象服务组的成员们每天还要在场馆内巡查自动气象站的工作情况,确保供电用的太阳能面板不被冰雪覆盖。赛时他们将有4名组员在裁判塔负责天气会商工作。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0CJ05096 拷贝.jpg

    除了气象预报工作外,气象服务组的成员们每天还要在场馆内巡查自动气象站的工作情况,确保供电用的太阳能面板不被冰雪覆盖。赛时他们将有4名组员在裁判塔负责天气会商工作。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0CJ05458 拷贝.jpg

    位于崇礼区气象局的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气象中心主要负责云顶场馆群和古杨树场馆群的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11202154138 拷贝.jpg

    2021年2月,气象装备保障团队对核心区自动气象站进行巡检。 摄影 王旭海

  • 微信图片_20211202154213 拷贝.jpg

    2021年1月,预报服务团队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布设观测试验设备,开展预报技术研究。 摄影 王旭海

  • 微信图片_20211202154156 拷贝.jpg

    2021年2月,气象装备保障团队及时应对突发天气状况,对核心区自动气象站进行故障设备抢修。 摄影 王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