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1年 >>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聚焦《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 >> 正文
2021-10-09 撰文 本刊记者 张劲文
从“三江并流”至横断山脉,高原、山脉与大河勾勒出了中国大西南这块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北至西藏芒康,南到大理云龙的狭长山脉,是滇金丝猴活动的地方。这些“雪山精灵”是中国独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进入了世界濒危物种红色目录。
据2021年4月底发布的《滇金丝猴全境动态监测项目报告》,目前滇金丝猴种群数量达到23个,总数3300只以上。但30多年前,这种动物一度濒临灭绝,而将它们从灭绝边缘拉回自然的人,就是钟泰和他的同事们。
从向导到“猎手”
钟泰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了大半辈子。
1983年,白马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刚刚建立,16岁的钟泰来到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叶日保护站工作。1985年,他接到了一个任务:进山寻找滇金丝猴种群。
滇金丝猴栖息在远离人类的高山密林里,加之种群数量极少,很难见到。“跟群众讲要保护滇金丝猴,可它们长啥样,绝大部分人都没见过。”当时,作为向导的钟泰和中科院派出的研究员忙活几个月,却“只见到了一个猴屁股”。
直到1985年6月份,当地一位曾经是猎手的牧民带给他一个寻找猴群的重要消息。原来,寻找猴群需要夜晚在山里搭起帐篷,还要跟循野狼狩猎的踪迹,才能最终找到它们的栖身之所。钟泰克服了对狼群的恐惧,像一名猎手一样几经周折跟踪观察,终于看到了狼群狩猎猴子的经过,见到了猴群。
1996年,滇金丝猴的数量第一次公布为“1200只”。钟泰说,这是他和滇金丝猴保护专家龙勇诚等少数几个人十几年间走访了滇金丝猴可能出没的各个地点,通过长期的探索与观察,得出的一个大概的数字。
从“猎手”到护林员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响古箐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是人类唯一可以近距离观察野生滇金丝猴的地方。余建华原来是响古箐的一位猎人,在钟泰探寻滇金丝猴种群时曾与他一起行动。1995年,为了保护猴群,余建华放下了猎人的营生,成为最早的护林员之一。到现在,他在这片山林中,已经与滇金丝猴一起生活了26年。
护林员的工作很繁杂,他要巡护山林,遏制盗猎行为,救助受伤或生病的滇金丝猴。一开始,护林员只有4名,工作强度大,工资低,一些人放弃了这个岗位,但余建华坚持了下来。“那个时候我跟老龙一个月拿600元,老余一个月拿180元,但是他没抱怨过。”钟泰感叹道。
余建华见证了滇金丝猴保护机制的完善过程,也与响古箐的猴群结下了亲密的关系。余建华就像是猴群的家族成员一样,甚至能一个个点出猴群家族成员的名字。每当公猴打架的时候,只要余建华喊一声,公猴子就不再乱斗,有些小公猴见到了他还会向他嬉皮咧嘴。“滇金丝猴是很怕人的,只有长期与猴子生活在一起,真心对猴子好的人才能得到猴子的信任。”钟泰说。
不仅自己守护滇金丝猴,余建华的儿子余忠华也在保护站工作。近年来,保护区在巡护中注重应用科技手段,深山密林里布设着许多高清摄像头,余忠华就通过监控了解猴群的生活环境。
2014年起,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共管探索,把保护区自然资源管理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着力改善保护区及周边村民生计。护林员的待遇提高了,人数也由最少时候的2个人,增加到现在的22个人。村民们放弃了砍伐大树建房子的行为,原先家家户户房顶覆盖的木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材料树脂瓦。在响古箐,现在盗猎与乱伐行为几乎绝迹,滇金丝猴的成长环境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余建华还记得当初,老局长邀请他出任护林员时说:“你好好保护猴子,猴子会报答你的。”
“现在我已经得到报答了。”余建华笑着说。
保存猴群的野性
“保护滇金丝猴,不仅要保存它们的生命和种群,也要保存它们的野性。”钟泰介绍道。响古箐的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滇金丝猴群的活动范围大概是10平方公里,这块土地的种群承载量上限是60只左右。“所以我们每年都要繁育小的种群放归自然。”
要保证放归自然的猴群能够顺利生存,野性的保存是必须的,而要想保存滇金丝猴的野性,就必须了解它的行为模式。响古箐滇金丝猴种群的“规避繁殖”趋势是他们遇到的难题之一。这里出生的小猴雌雄性别比常年维持在1:4的水平,公猴非常多,母猴很少。经过长期观察,他们才逐渐摸索出了适应这种现象的保护措施。每一两年,塔城野生动物救护站会挑选基地里生命力最强的猴子放到野外,把一些老弱的猴子留在基地里“养老”。
“那些比较弱小的猴子,我希望把它们留下来,这样可以让它们逃避天敌的捕杀。而年轻强壮的猴子们一旦组成了一个猴群,到了野外,别的猴子也不会欺负它们,这样它们就能融入自然了。”钟泰解释道。
2021年,滇金丝猴保护事业迎来了历史性的事件——《滇金丝猴保护绿皮书》正式发布。根据绿皮书,滇金丝猴种群数量从1996年的大约13个种群1000至1500只、2016年调查的18个种群3000只,增加到现在的23个种群3300只以上。
钟泰也参与了绿皮书的拟定工作,在他看来,这份绿皮书像是备忘录一样,将人们保护滇金丝猴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步骤都记录了下来,同时实事求是地公布了猴群数量。“现在我已经退休了,通过这几年的保护,我们留下了这份东西,就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参考,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去做。”钟泰笑着说道。
上一页
下一页
2021-10-09 撰文 本刊记者 张劲文
从“三江并流”至横断山脉,高原、山脉与大河勾勒出了中国大西南这块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北至西藏芒康,南到大理云龙的狭长山脉,是滇金丝猴活动的地方。这些“雪山精灵”是中国独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进入了世界濒危物种红色目录。
据2021年4月底发布的《滇金丝猴全境动态监测项目报告》,目前滇金丝猴种群数量达到23个,总数3300只以上。但30多年前,这种动物一度濒临灭绝,而将它们从灭绝边缘拉回自然的人,就是钟泰和他的同事们。
从向导到“猎手”
钟泰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了大半辈子。
1983年,白马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刚刚建立,16岁的钟泰来到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叶日保护站工作。1985年,他接到了一个任务:进山寻找滇金丝猴种群。
滇金丝猴栖息在远离人类的高山密林里,加之种群数量极少,很难见到。“跟群众讲要保护滇金丝猴,可它们长啥样,绝大部分人都没见过。”当时,作为向导的钟泰和中科院派出的研究员忙活几个月,却“只见到了一个猴屁股”。
直到1985年6月份,当地一位曾经是猎手的牧民带给他一个寻找猴群的重要消息。原来,寻找猴群需要夜晚在山里搭起帐篷,还要跟循野狼狩猎的踪迹,才能最终找到它们的栖身之所。钟泰克服了对狼群的恐惧,像一名猎手一样几经周折跟踪观察,终于看到了狼群狩猎猴子的经过,见到了猴群。
1996年,滇金丝猴的数量第一次公布为“1200只”。钟泰说,这是他和滇金丝猴保护专家龙勇诚等少数几个人十几年间走访了滇金丝猴可能出没的各个地点,通过长期的探索与观察,得出的一个大概的数字。
从“猎手”到护林员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响古箐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是人类唯一可以近距离观察野生滇金丝猴的地方。余建华原来是响古箐的一位猎人,在钟泰探寻滇金丝猴种群时曾与他一起行动。1995年,为了保护猴群,余建华放下了猎人的营生,成为最早的护林员之一。到现在,他在这片山林中,已经与滇金丝猴一起生活了26年。
护林员的工作很繁杂,他要巡护山林,遏制盗猎行为,救助受伤或生病的滇金丝猴。一开始,护林员只有4名,工作强度大,工资低,一些人放弃了这个岗位,但余建华坚持了下来。“那个时候我跟老龙一个月拿600元,老余一个月拿180元,但是他没抱怨过。”钟泰感叹道。
余建华见证了滇金丝猴保护机制的完善过程,也与响古箐的猴群结下了亲密的关系。余建华就像是猴群的家族成员一样,甚至能一个个点出猴群家族成员的名字。每当公猴打架的时候,只要余建华喊一声,公猴子就不再乱斗,有些小公猴见到了他还会向他嬉皮咧嘴。“滇金丝猴是很怕人的,只有长期与猴子生活在一起,真心对猴子好的人才能得到猴子的信任。”钟泰说。
不仅自己守护滇金丝猴,余建华的儿子余忠华也在保护站工作。近年来,保护区在巡护中注重应用科技手段,深山密林里布设着许多高清摄像头,余忠华就通过监控了解猴群的生活环境。
2014年起,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共管探索,把保护区自然资源管理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着力改善保护区及周边村民生计。护林员的待遇提高了,人数也由最少时候的2个人,增加到现在的22个人。村民们放弃了砍伐大树建房子的行为,原先家家户户房顶覆盖的木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材料树脂瓦。在响古箐,现在盗猎与乱伐行为几乎绝迹,滇金丝猴的成长环境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余建华还记得当初,老局长邀请他出任护林员时说:“你好好保护猴子,猴子会报答你的。”
“现在我已经得到报答了。”余建华笑着说。
保存猴群的野性
“保护滇金丝猴,不仅要保存它们的生命和种群,也要保存它们的野性。”钟泰介绍道。响古箐的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滇金丝猴群的活动范围大概是10平方公里,这块土地的种群承载量上限是60只左右。“所以我们每年都要繁育小的种群放归自然。”
要保证放归自然的猴群能够顺利生存,野性的保存是必须的,而要想保存滇金丝猴的野性,就必须了解它的行为模式。响古箐滇金丝猴种群的“规避繁殖”趋势是他们遇到的难题之一。这里出生的小猴雌雄性别比常年维持在1:4的水平,公猴非常多,母猴很少。经过长期观察,他们才逐渐摸索出了适应这种现象的保护措施。每一两年,塔城野生动物救护站会挑选基地里生命力最强的猴子放到野外,把一些老弱的猴子留在基地里“养老”。
“那些比较弱小的猴子,我希望把它们留下来,这样可以让它们逃避天敌的捕杀。而年轻强壮的猴子们一旦组成了一个猴群,到了野外,别的猴子也不会欺负它们,这样它们就能融入自然了。”钟泰解释道。
2021年,滇金丝猴保护事业迎来了历史性的事件——《滇金丝猴保护绿皮书》正式发布。根据绿皮书,滇金丝猴种群数量从1996年的大约13个种群1000至1500只、2016年调查的18个种群3000只,增加到现在的23个种群3300只以上。
钟泰也参与了绿皮书的拟定工作,在他看来,这份绿皮书像是备忘录一样,将人们保护滇金丝猴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步骤都记录了下来,同时实事求是地公布了猴群数量。“现在我已经退休了,通过这几年的保护,我们留下了这份东西,就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参考,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去做。”钟泰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