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1年 >> 2021· 新春走基层 >> 正文
2021-02-22 奥莲娜•戈尔什科娃(Elena Gorshkova)
就像俄罗斯用祖国保卫者日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一样,中国素来也有节日祭祖、慎终追远的传统。
2021年2月5日的北京碧空如洗,微风送来阵阵春意。我站在昌平烈士陵园的门口,心中满怀崇敬。从未去过中国烈士陵园的我不禁好奇,中国人是怎样缅怀革命先烈的呢?我带着心中的疑问来到这里。
北京城外,居庸关下,在昌平这片有故事的土地上,长眠着一千余位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如今,昌平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北京重要的烈士纪念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和纪念日,社会各界人士会前来祭奠。
昌平烈士陵园的墓区依山而建。我怀着肃穆的心情拾阶而上,郁郁葱葱的松柏间,一排排卧碑整齐的排列在山路两侧。有些墓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而更多的墓碑上只刻有“革命烈士”四个字,黄色烫金的碑文静默在阳光里。
这些伟大的英雄们以对国家的无限忠诚,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铮铮铁骨,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功勋。
在陵园的一侧是昌平革命历史纪念馆。它讲述着丰功伟绩,也记载着历史变迁。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民众前来参观,聆听先烈事迹,传承红色精神。在这里工作的付蔚告诉我,这里已与9年前的景象大不相同了。
付先生是烈士陵园管理处副主任。他向我们讲述了陵园的扩建和迁墓的故事。
“1948年,在昌平上下店子战役中受伤的人员,拉到西峰山村战后医院。棺材只有一两口,牺牲人员却越来越多,村民只能将家中的木制柜子拿来装尸骨。再后来,连柜子都用完了,大家就把门板拆下来铺在下面,再盖一张柳席,就这样草草掩埋。”付先生说, “到最后,50座烈士墓中安葬了142位烈士。”
为告慰先烈、激励后人,2012年昌平区将原来的西峰山烈士陵园改扩建为昌平烈士陵园,并按烈属意愿将零散烈士墓分批迁入陵园中。如烈属不愿迁墓,则为烈士墓立碑,年年来此祭扫。付先生说,陵园工作人员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可能帮更多的无名烈士找到家人,尽可能让更多零散烈士墓回到陵园“安眠”。为此,他们至今仍在四处奔波、走访寻找,年复一年。
当我问到在这里工作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时,付先生说,天天守着烈士,受烈士精神感召,做这份工作是特别光荣的。“能够为参观者和来举办活动的人员提供服务,感到十分自豪。”
看着付先生含泪的双眼,我深受触动。烈士用生命保卫过的人们,如今也在用心守护着他们。如果说战争年代的英雄是冲锋陷阵、出生入死,那么和平年代的英雄,应该是什么样?
那一刻,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画面。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村干部,奋不顾身投入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甚至是那些留在异地过年的每一个普通人……当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成为一种传承和指引,融化在所有人的心里,人人都是英雄。
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答案。这是中国人如何缅怀先烈的答案,也是这个国家能披荆斩棘、欣欣向荣的答案。
中国有句古话—“英雄者,国之干。”今日此行,我好像更加理解了它背后的深义。缅怀英烈,追思先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那些伟大的精神如同一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心中,给人以指引;又像熊熊燃烧的火炬,始终照亮前行的路。
(本文作者系人民画报社俄罗斯籍雇员)
上一页
下一页
2021-02-22 奥莲娜•戈尔什科娃(Elena Gorshkova)
就像俄罗斯用祖国保卫者日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一样,中国素来也有节日祭祖、慎终追远的传统。
2021年2月5日的北京碧空如洗,微风送来阵阵春意。我站在昌平烈士陵园的门口,心中满怀崇敬。从未去过中国烈士陵园的我不禁好奇,中国人是怎样缅怀革命先烈的呢?我带着心中的疑问来到这里。
北京城外,居庸关下,在昌平这片有故事的土地上,长眠着一千余位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如今,昌平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北京重要的烈士纪念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和纪念日,社会各界人士会前来祭奠。
昌平烈士陵园的墓区依山而建。我怀着肃穆的心情拾阶而上,郁郁葱葱的松柏间,一排排卧碑整齐的排列在山路两侧。有些墓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而更多的墓碑上只刻有“革命烈士”四个字,黄色烫金的碑文静默在阳光里。
这些伟大的英雄们以对国家的无限忠诚,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铮铮铁骨,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功勋。
在陵园的一侧是昌平革命历史纪念馆。它讲述着丰功伟绩,也记载着历史变迁。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民众前来参观,聆听先烈事迹,传承红色精神。在这里工作的付蔚告诉我,这里已与9年前的景象大不相同了。
付先生是烈士陵园管理处副主任。他向我们讲述了陵园的扩建和迁墓的故事。
“1948年,在昌平上下店子战役中受伤的人员,拉到西峰山村战后医院。棺材只有一两口,牺牲人员却越来越多,村民只能将家中的木制柜子拿来装尸骨。再后来,连柜子都用完了,大家就把门板拆下来铺在下面,再盖一张柳席,就这样草草掩埋。”付先生说, “到最后,50座烈士墓中安葬了142位烈士。”
为告慰先烈、激励后人,2012年昌平区将原来的西峰山烈士陵园改扩建为昌平烈士陵园,并按烈属意愿将零散烈士墓分批迁入陵园中。如烈属不愿迁墓,则为烈士墓立碑,年年来此祭扫。付先生说,陵园工作人员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可能帮更多的无名烈士找到家人,尽可能让更多零散烈士墓回到陵园“安眠”。为此,他们至今仍在四处奔波、走访寻找,年复一年。
当我问到在这里工作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时,付先生说,天天守着烈士,受烈士精神感召,做这份工作是特别光荣的。“能够为参观者和来举办活动的人员提供服务,感到十分自豪。”
看着付先生含泪的双眼,我深受触动。烈士用生命保卫过的人们,如今也在用心守护着他们。如果说战争年代的英雄是冲锋陷阵、出生入死,那么和平年代的英雄,应该是什么样?
那一刻,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画面。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村干部,奋不顾身投入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甚至是那些留在异地过年的每一个普通人……当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成为一种传承和指引,融化在所有人的心里,人人都是英雄。
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答案。这是中国人如何缅怀先烈的答案,也是这个国家能披荆斩棘、欣欣向荣的答案。
中国有句古话—“英雄者,国之干。”今日此行,我好像更加理解了它背后的深义。缅怀英烈,追思先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那些伟大的精神如同一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心中,给人以指引;又像熊熊燃烧的火炬,始终照亮前行的路。
(本文作者系人民画报社俄罗斯籍雇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