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2年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图片故事 >> 正文

【时代楷模】“绿化将军”张连印

2022-05-18      撰文 刘擎 本刊记者 周晨亮

  • WechatIMG9 拷贝.jpg

    张连印在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植树。 摄影 丁美宁

  • (单人照)(摄影:丁美宁)(28)与苗木基地工人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北梁山坡种树时,张连印搬运树苗(2021年7月16日摄)。(丁美宁摄)的副本 拷贝.jpg

    2021年7月16日,张连印与苗木基地工人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北梁山坡种树。 摄影 丁美宁

  • (张连印与老伴的50年金婚纪念日是2021年8月8日他们在北梁山坡上种了500余棵沙地柏纪念这一个特殊的日子,他们和儿子张晓斌正在浇水)(摄影:丁美宁) 拷贝.jpg

    今年8月,张连印和老伴儿种下了500多棵沙地柏,作为结婚50年的纪念。 摄影 丁美宁

  • (张连印带着贫困户魏随舍和教育基地工作人员种树)(摄影:丁美宁) 拷贝.jpg

    张连印带着当地贫困户和教育基地工作人员一起种树。 摄影 丁美宁

  • 2021-10(摩天岭上俯瞰左云)(摄影丁美宁) 拷贝.jpg

    从摩天岭上俯瞰左云县。 摄影 丁美宁

< >

  2003年,张连印回到家乡建起育苗基地,至今绿化荒山1.8万多亩,植树200多万株,在山西省左云县建起了一道造福百姓的绿色屏障。

  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塞北左云,雁门关下。18年前,58岁的张连印从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休,去实现自己的“绿色梦”—在家乡山西省左云县植树造林、治理风沙。

  忘不了乡亲们的恩情

  张连印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少年时,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爷爷相继去世。“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才能长大。”乡亲们的恩情张连印一辈子不忘。

  戴红花、骑大马,乡亲们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鸡蛋塞满张连印的口袋……57年前的那个早晨,他终生难忘——村里锣鼓喧天,这个19岁的青年要去当兵了!“你们为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欢送会上,作为新兵代表的张连印即兴创作了这段快板。

  40年军旅生涯,每个岗位张连印都成绩斐然——当战士,他是“五好战士”;当连长,他所在连被评为原北京军区“四好连队”;他从团长、副师长,干到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退休时,他说:“我是退休了,但党员身份一直在,这是我一辈子的荣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一辈子的义务。”

  走上人生的“第二战场”

  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堵门风”,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几十年过去,乡亲们虽然从原先的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但光秃秃的荒山野坡却没有改变。

  2003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王秀兰回到家乡,走上人生的“第二战场”——植树造林、治理风沙。

  “防风固沙,改善家乡自然环境,植树造林是最现实的选择,有多少钱种多少树。”张连印这样说。当时,冲着他的头衔,一些企业抛来橄榄枝,“想要赚钱很容易”。可张连印心里,通透如镜:“我只想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但是创业的艰难始料未及。左云土地贫瘠,树木成活率低。第一年,张连印买的1万棵樟子松苗几乎全死了;再栽,6000棵树,又死了……“祖宗三代都栽不活,你回来就栽活了?”“发小”胡万金,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

  树全死了,张连印伤心但不甘心。他购书自学,上门请教专家,还跑去外地的林场学习,每遇到一个会种树的人,就拉着人家打破砂锅问到底。

  妻子王秀兰记得,种树的头几年,脸和耳朵常常被风吹得掉皮,嘴上起水泡肿得老高,有时水泡裂开,鲜血就顺着嘴唇流下来。一次大女儿回乡看望,竟没认出迎面走来的父母,看着被风沙吹打得“面目全非”的两位老人,心疼得直流泪。而张连印有自己的“苦乐观”:“我种树,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如今,昔日的荒山已是松涛阵阵。18年间,他带领乡亲们植树1.8万亩,其中6000亩是义务植树,1.2万亩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余万棵树,他分文不取,签下协议:“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张连印今年76岁,干完活他经常在山坡上席地而坐,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很难想象,他曾徘徊在生死线上。

  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默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

  只是,树还没有种完。手术后的张连印实在等不及,第二年正月就拉着妻子回乡了。一如往常,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一晚,早上五点多到大同,又坐客车到张家场村。“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种树。

  回到植树基地,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这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包车,6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

  2014年,张连印的肺癌出现骨转移。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了。“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到底。”张连印坚定地说。

  有人说,何必这么较劲?可军人出身的张连印就是这样,一如他的微信签名:坚强、坚韧、坚毅。如今,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张连印被人们称为“绿化将军”。

  如今,张连印的植树基地成了右玉干部学院的教学点,最初有人提议把基地称为将军林教育基地,他把“将军”二字换成了“清风”。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代楷模】“绿化将军”张连印

2022-05-18      撰文 刘擎 本刊记者 周晨亮

  2003年,张连印回到家乡建起育苗基地,至今绿化荒山1.8万多亩,植树200多万株,在山西省左云县建起了一道造福百姓的绿色屏障。

  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塞北左云,雁门关下。18年前,58岁的张连印从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休,去实现自己的“绿色梦”—在家乡山西省左云县植树造林、治理风沙。

  忘不了乡亲们的恩情

  张连印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少年时,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爷爷相继去世。“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才能长大。”乡亲们的恩情张连印一辈子不忘。

  戴红花、骑大马,乡亲们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鸡蛋塞满张连印的口袋……57年前的那个早晨,他终生难忘——村里锣鼓喧天,这个19岁的青年要去当兵了!“你们为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欢送会上,作为新兵代表的张连印即兴创作了这段快板。

  40年军旅生涯,每个岗位张连印都成绩斐然——当战士,他是“五好战士”;当连长,他所在连被评为原北京军区“四好连队”;他从团长、副师长,干到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退休时,他说:“我是退休了,但党员身份一直在,这是我一辈子的荣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一辈子的义务。”

  走上人生的“第二战场”

  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堵门风”,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几十年过去,乡亲们虽然从原先的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但光秃秃的荒山野坡却没有改变。

  2003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王秀兰回到家乡,走上人生的“第二战场”——植树造林、治理风沙。

  “防风固沙,改善家乡自然环境,植树造林是最现实的选择,有多少钱种多少树。”张连印这样说。当时,冲着他的头衔,一些企业抛来橄榄枝,“想要赚钱很容易”。可张连印心里,通透如镜:“我只想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但是创业的艰难始料未及。左云土地贫瘠,树木成活率低。第一年,张连印买的1万棵樟子松苗几乎全死了;再栽,6000棵树,又死了……“祖宗三代都栽不活,你回来就栽活了?”“发小”胡万金,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

  树全死了,张连印伤心但不甘心。他购书自学,上门请教专家,还跑去外地的林场学习,每遇到一个会种树的人,就拉着人家打破砂锅问到底。

  妻子王秀兰记得,种树的头几年,脸和耳朵常常被风吹得掉皮,嘴上起水泡肿得老高,有时水泡裂开,鲜血就顺着嘴唇流下来。一次大女儿回乡看望,竟没认出迎面走来的父母,看着被风沙吹打得“面目全非”的两位老人,心疼得直流泪。而张连印有自己的“苦乐观”:“我种树,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如今,昔日的荒山已是松涛阵阵。18年间,他带领乡亲们植树1.8万亩,其中6000亩是义务植树,1.2万亩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余万棵树,他分文不取,签下协议:“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张连印今年76岁,干完活他经常在山坡上席地而坐,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很难想象,他曾徘徊在生死线上。

  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默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

  只是,树还没有种完。手术后的张连印实在等不及,第二年正月就拉着妻子回乡了。一如往常,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一晚,早上五点多到大同,又坐客车到张家场村。“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种树。

  回到植树基地,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这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包车,6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

  2014年,张连印的肺癌出现骨转移。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了。“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到底。”张连印坚定地说。

  有人说,何必这么较劲?可军人出身的张连印就是这样,一如他的微信签名:坚强、坚韧、坚毅。如今,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张连印被人们称为“绿化将军”。

  如今,张连印的植树基地成了右玉干部学院的教学点,最初有人提议把基地称为将军林教育基地,他把“将军”二字换成了“清风”。

  • WechatIMG9 拷贝.jpg

    张连印在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植树。 摄影 丁美宁

  • (单人照)(摄影:丁美宁)(28)与苗木基地工人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北梁山坡种树时,张连印搬运树苗(2021年7月16日摄)。(丁美宁摄)的副本 拷贝.jpg

    2021年7月16日,张连印与苗木基地工人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北梁山坡种树。 摄影 丁美宁

  • (张连印与老伴的50年金婚纪念日是2021年8月8日他们在北梁山坡上种了500余棵沙地柏纪念这一个特殊的日子,他们和儿子张晓斌正在浇水)(摄影:丁美宁) 拷贝.jpg

    今年8月,张连印和老伴儿种下了500多棵沙地柏,作为结婚50年的纪念。 摄影 丁美宁

  • (张连印带着贫困户魏随舍和教育基地工作人员种树)(摄影:丁美宁) 拷贝.jpg

    张连印带着当地贫困户和教育基地工作人员一起种树。 摄影 丁美宁

  • 2021-10(摩天岭上俯瞰左云)(摄影丁美宁) 拷贝.jpg

    从摩天岭上俯瞰左云县。 摄影 丁美宁